第八百四十六章 三條方案

唐軍依爲重鎮的蒲津關在趙軍的攻勢面前,並沒有堅持多久就宣告失陷。

儘管上萬唐軍守軍做了最堅決的抵抗,但是最後仍是抵達不住趙軍二十萬精兵的強攻,堅守五日後,蒲津關失陷。

唐軍大將程咬金,高甑生在失守前一夜,率領百名唐軍偷偷渡過黃河,逃回關中,留得了一命,但蒲津關的唐軍卻是都投降了趙軍。

儘管在這裡,耽擱了不少時間,但是此刻李重九卻心情很好。他在蒲津關前遠遠眺望着黃河西安,似乎隱約已見到長安城宏偉的城牆。

姬川手拿着地圖向李重九分析道:“陛下,自古以來蒲津關,有南北兩道。北道由長安北行,經中渭橋至涇陽縣迎冬驛,再行四十里至三原縣,再四十里至富平,又六十里至樑田陂,再三十里至奉先縣,再六十里至乾坑店,又四十里至同州治所馮翊縣,最後至蒲津。”

“而南道走灞橋驛,路途雖比北道遠,但是也要經過同洲馮翊縣,至蒲津。”

虞世南也道:“是啊,自古以來秦晉交鋒,攻打關中,多還是取蒲津關道這一條路。”

聽了姬川與虞世南的話,李重九點點頭,事實上由於潼關易守難攻,而且兵糧運輸不便,導致歷史上發生通過蒲津關道攻打關中的戰役要遠遠多過潼關和武關。

這裡纔是長安最重要的關口,要不然當初徐晃怎麼會對曹操建言,馬超韓遂,只守潼關,而不守蒲津,而知其無謀呢。

甚至在後世時候金兵和蒙古兵進攻關中。也是多由龍門或蒲津越過黃河,沿蒲津關道進據關中。金國時完顏婁室,蒙古有木華黎。窩闊臺汗都由此渡過黃河,攻打關中。並且都取得了不俗的戰績。

不過唐軍退走後,將蒲津道上浮橋燒燬,李重九可沒有歷史上名將,讓黃河一夜凍底,部隊插翅橫渡黃河的本事。就算有,這時候也是七月,黃河哪裡可能結凍。

所以要過蒲津渡只有搭設浮橋。

李重九看着滾滾黃河,當下問道:“何稠。浮橋搭建進行如何了?”

何稠聽李重九詢問當下上前道:“回稟陛下,此事在進行之中。我們將上游水師的小舟,改爲搭建爲浮橋,命令民役鋪建,足可在蒲津渡上一口氣建五道之多。這樣大軍通過將十分便利。”

對於何稠的能力,李重九是十分信任。若說趙國的軍功企業,誰能說得上話,一個是何稠,還有就是幽京大作匠坊的那些人。

中國歷史一貫推崇改朝換代時涌現出的帝皇將相,而對於宇文愷。何稠這樣的大家,卻是簡單概括。比如這個時代趙州橋的建立者李春,這樣的大工匠。在隋史上竟沒有他一筆之地。李重九穿越後,也曾找何稠問過李春,得知這位大匠竟已是在隋末那場大的動盪中,飢寒交迫逝去。

李重九知道後,不由可惜,最後只能將李春的幾個徒弟收入了工部下面做事。

現在這幾個李春的徒弟,在何稠的指揮下,開始搭蓋浮橋。六萬多將糧草運輸至前線的民役進行這項搭橋重任。

七月的氣候,炎熱如火。

這些民役身上掛着吹脹氣的牲口尿泡。扛着木板、竹竿和短樁跳進了渾濁的黃河水中。

因爲有戰艦爲輔,第一座浮橋很快就搭建起來。隨後依託着第一道浮橋,第二道。第三道也是很快搭建完畢。

李春的幾名徒弟,果真十分了得,在何稠的指揮下,浮橋馬上就搭建起來。

對方的唐軍人馬,看見趙軍搭設浮橋,想要上來騷擾,但這時候從龍門關渡河迂迴側翼的薛萬均已是率五千人馬趕到,並且東岸的趙軍,也不斷由戰艦搭載後,再西岸登陸,兩軍一併護衛住了這片灘頭陣地,這讓唐軍的破壞計劃,無從下手,只能撤退。

很快五座浮橋已是搭建好了。岸邊趙軍士卒都是歡呼雀躍,開始渡河。

而李重九不再坐馬車,而是和士卒們一併騎馬,渡過了蒲津浮橋。在下游更深處,還有第六道,第七道,第八道的浮橋在搭設。

五道浮橋雖足夠過河,但對於在河岸邊蓄勢的二十萬趙軍而言,能快一步過河,那麼風險性就少那麼一分。

在三軍簇擁之中,李重九騎馬渡過黃河,當戰馬的馬蹄踏在河岸旁的陸地之上。李重九心知這一刻自己已是踏上了關中的土地。

八百里秦川在眼前展開。

渡過黃河後,下面該如何進軍,也是當務之急。

張玄素向李重九分析,有三條道路擺在李重九眼前可以選擇。

第一條,率大軍向東,繞過長安,打通關中潼關的道路。這條路線可謂十分穩妥,打通潼關,也是等於打通了補給線,大軍可以直抵洛陽,萬一攻唐戰事不利,可以隨時退回關中。

第二條,揮軍向西,抵達渭北,與王君廓的二十萬西路軍會合,這條路線,最合乎用兵之道。分進合擊本來就是趙軍慣用的手法,與西路軍會合後,征討關中的趙國四十多萬人馬會師一處,下面攻守都是進退自如。

還有第三條,直接南下,攻打長安,正是先入關中者爲王,攻破長安,直接威懾李唐,挖掘李唐軍民的抵抗意志,逼迫李世民出奔或者是投降。這算是一勞永逸。

張玄素三個方案拿出討論,趙軍衆將士們都選擇第二條。

合兵纔是王道啊,四十萬多萬人馬都可以橫行天下了,又何況關中這區區一偶之地。甚至異地而處,從李淵和李世民的角度來說,他們應該也是最怕如此的。

因爲從當初李淵晉陽起兵,奪取關中的路線來講。他也是率三萬大軍從河東,一路攻至關中,在蒲津渡渡過黃河後,沒有急於直取眼前仍有重兵守衛的長安,而是西上渭北與女兒李芷婉的七萬大軍會師後,再回過頭來攻打長安的。

當然也不有不少大將,樂觀的選擇第三條的,他們認爲絳州,蒲津,中條三役已是殲滅了唐軍近三萬有生力量了。眼下唐軍已是沒有多少餘力了,所以認爲攻打長安之事輕而易舉,所以就不必麻煩西路軍了,要不然到時候破了長安還要分一份功勞給他們。

會議之中,李重九看着趙軍衆將樂觀得過分的討論,不由卻皺起眉頭。

ps:起點後臺大姨媽了,上傳不了,晚了些大家見諒啊。還有明天兩更。

第一百一十七章 胡馬渡陰山第五百二十四章 李芷婉的決心第一百二十九章 回援第九十三章 突厥狼騎第六百四十一章 過門之事(第二更)第七章 遊獵第七百八十五章 生還希望第八百二十章 司徒丘第七百七十章 皇后和貴妃(第一更)第六章 左右開弓第三百五十九章 信函第五十四章 盛世當歌舞第三百六十章 傾國傾城第七十四章 太行第一陘第三百九十七章 三路齊勝(第二更)第四百八十三章奪郡第四百六十六章 有喜第三百二十八章興亡更替第四百四十五章 兄弟不睦第三百四十五章 假道第四百四十三章 我很高興第三百一十三章 全面動員第七百四十章 緣分天定第九十二章 走私乃暴利第四百二十九章 渡江之談第四百九十九章 連克數郡第七百零四章 河陽攻防戰中第七百五十二章 唐卒第兩百八十五章 厚遇第五百七十二章 前門去虎,後門進狼第六百六十章 甲堅兵利(第二更)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七章 李世民之邀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局(第二更)第七百四十八章 再陰李世民(第二更)第六百四十六章 亂棒打出(第一更)第六十三章 一吐心頭氣第二十七章 做人需留三分餘地第一百三十三章 挈裘之勢第六百零五章 賜爵封賞(第二更)第五百六十四章 黃河水戰第五百四十二章 一箭之仇第八百四十三章 佯裝分兵第六百七十五章 江上論勢第一百四十九章 竇線娘第七十八章 伏兵第五十四章 盛世當歌舞第三百九十九章 仰求俯就(第二更)第二十八章 持刀而行第三百八十二章 花開堪折直須折第一百九十三章 汗國第五十四章 盛世當歌舞第五百四十二章 一箭之仇第一百零九章 一戰成名天下曉第一百一十二章 建衙懷荒鎮第六百六十八章 凱旋還師(第一更)第六百二十五章 斬草除根第七十二章 只爲了活着第八百六十二章 一統天下(大結局下)第八百一十一章 李元吉降趙第四百六十二章 六纛雙旌萬鐵衣第四百二十九章 渡江之談第七百零六章 夜襲第五百九十三章 成爲你的妻子(第二更)第七百九十七章 橫山前線第三百五十九章 信函第三十八章 真人不露相第三百三十七章 圖謀太原第六百五十四章 隋軍戰俘第六百零七章 室得奚部的勢力(第二更)第六百八十二章 王道霸道第四百三十四章 落幕第七百四十五章 李唐退兵第九十七章 千里赴戎機第四百六十章 震懾第四百一十六章處置第七百九十五章 重建秩序第五百六十六章 聖旨第八百二十八章 何爲漢統第兩百零五章 暗流第三百六十二章 北歸之戰第七百五十七章 願得一人心第三百四十六章 兩路並進第五百七十二章 前門去虎,後門進狼第四百七十二章竇建德心意第兩百三十五章 兵指遼西第五百五十七章 再會第六百零一章 大趙年號(第一更)第七百一十二章 黎陽的細作(第一更)第一百八十三章 蠻力攻城第五百三十八章 勸進第三百九十一章 黎陽之爭(第一更)第七百九十五章 重建秩序第六百八十五章 講武堂第六百二十九章 你還不配問第五百一十章 水淹永年城第兩百二十九章 家事即國事第五十八章 最毒婦人心第三百零三章 發財方可立品第七百三十三章 輔公佑的末路第三百零八章 新羅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