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挺進草原

冬去來,雁門郡長城邊關下面軍鎮裡。

堅冰屋檐面家家戶戶屋檐下那一長溜,粗似兒臂,晶瑩剔透。

在雁門鏢局,李虎收到蘇素的來信時,眉頭皺起,當初因爲李芷婉,而導致七千寨被焚燬的事,他可是牢牢記得。

紅顏禍水,真是紅顏禍水,不能再和李家扯上什麼關係,李虎心底這麼想。

眼下李虎不僅打算拒絕了此事,還尋了個心思,想到李重九眼下也算是適齡了,也該當娶妻生子了。

娶妻不僅斷絕李重九對李三娘的心思,還可以幫助李家鏢局尋一個得力臂助。李虎自信以眼下自己的地位,在雁門郡太原郡,要尋到一門好親事不會太難。

太原郡雁門郡內,出身讀書人家的好女子,亦或者家財千貫商人的女兒家,以及家有良田百畝,桑樹千株的地主家,眼下都是李虎門當戶對的選擇。

李虎當下仔細想了想,覺得讀書人家的女子最好,就算家中清貧一點也沒關係,畢竟錢財目前李家鏢局尚不缺,缺的乃是一個好出身。

於是李虎想到這裡,立即決定將此事張羅起來,將風聲放出去,在雁門太原上黨三郡替李重九選個好親事。

想到這裡,李虎不由憧憬起紅燭高掛,子孫滿堂的一幕來,對於李虎而言,這是人生的圓滿。

而此刻李重九尚不知道,李三娘來晉陽鏢局找他的事,也不知李虎在給他找媳婦的事情。現在的李重九,正一心忙着他的懷荒鎮築城之事。對於他而言,懷荒鎮不僅是一座城池,還是基業的開始。

首先乃是流民上路的事情,冬雪剛剛消融的時候,李重九趕到上黨鏢局,將流民們代表召集一起,說了此事。

聽聞要去塞外,流民代表們皆是忐忑,若非沒有食物,苛捐重稅,誰會背井離鄉,而一次更要去塞外。大多數人皆是心感不安。

李重九和流民們說好了,去留自便,可是眼下饑荒仍未過去,若是流浪在外,依舊要挨冷受凍,去塞外至少有一口飯吃。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李重九如此言道,只要塞外工作三年,每個流民皆會獲贈二十畝良田,三隻羊。

聽了李重九的保證,而衆多流民又多承李重九之情,李重九對他們皆是有着活命大恩,故而就紛紛應允下來。

暖陽雪化之後,休息了一個冬天的兩千流民,再度上路,往雁門郡而去。

行了二十多ri之後,衆人才抵達雁門郡長城關口。而這時林當鋒他們前往漠北的商隊,他們早就是等了不耐煩了。

當下是兩邊合併成一路,當下從長城一處隱蔽的隘口出關,躲過了官府的盤查,踏上了莽莽草原。

天蒼蒼野茫茫,草原之上,正是風光無限。

幾朵白雲,拂淨了天空,穹廬似的天空下,是連綿的yin山,雲鋒頂端一片白皚皚的積雪,點綴在天邊。

一支龐大的馬隊正向東而去。

馬蹄磕破三指頭厚的冰殼,大騾馬揹着大箱子,穩健地走在踏出的小道上。

草原上積雪微微融化,白得直晃人眼,大夥兒都是舉起袖子遮住自己眼睛,而得過雪盲症的人,緊閉眼睛,卻還流淚不止。

商隊兩百多騾馬的大馬幫自是行在最前面。商隊馬伕夥計,一面手牽着馬嚼子,一面口裡呼喝着,他們身上皆穿上厚厚的黑皮襖子,以抵禦草原上的寒。一旁商隊自配的家丁和護衛,自是跨刀威風八面地走着。

不過任誰都知道,想要順利通過草原,將這一筆錢賺到手,真正的指望並非是他們。

在商隊一旁,李家鏢局雁門,太原,上黨三弟鏢局,六百名鏢師趟子手盡出,由孫二孃,王馬漢率領的護衛在商隊旁。

李家鏢局鏢師們頭戴水獺子的皮帽,腰間扎着三尺寬腰帶,騎着盡是高大大馬,馬背上則一壺一壺的箭,還有大刀長槍不盡。他們不斷騎着馬,遊弋於商隊左右兩側,jing惕着草原上任何風吹草動。

而趟子手們則是老老實實地跟着商隊後面步行,他們盡數扛着是清一sè的白槓子大槍,揹負着團牌,弓箭自是有着,還有十幾張勁弩緊藏着,一面是躲過官府的盤查,二來是待馬賊出現時突然襲擊。

出漠北不同於塞內,大隋朝境內,雖說有綠林好漢截道,流民作亂,但是總體上還是安全。

而草原上不同,襯出不窮的馬賊不說,許多部落是隨時之間,都是在牧羊人和馬賊間,兩者身份轉化。五百人的護衛規模,並不算太多。

李家鏢局的鏢旗高高懸掛,趟子手們呼喝着鏢號,行走於草原之間,亦是一道風景線。

商隊和鏢行之後,則就是李重九的兩千流民,以及他的七十名少林子弟兵,還有兩百名流民青壯組成的隊伍。

越是深入草原內地,景sè越是變換,雪原顏sè漸淺,不少地方都露出蔥綠來,嫩芽都在發生。

大批大批黃羊也不怕人般,距人不過三四十丈啃食着嫩草。

流民穿着破爛衣服,推着獨輪小車前進,車上都放着衆人的糧食以及帳篷,一路之上雖不甚輕鬆,但衆人皆爲一片明媚,生機勃勃的草原風光所吸引。流民們中小孩,看着蠢笨的沙雞從腳邊晃動着肥碩屁股跑過,不由皆是拍着手嘻嘻笑着。

小女孩平平手捧着一叢不知何處採來的鮮花,指着一旁數百隻黃羊羣,好奇張望。

見平平臉上滿面皆是新鮮好奇之sè,正巧李重九從平平身旁打馬而過,當下伸手一撈將平平抱着馬背上,策馬直朝草原而去。

平平見是李重九,當下咯咯直笑,銀鈴般的笑聲,遠遠從馬上傳播而去。

一旁平平的母親,看着平平依偎在李重九懷裡,不由露出溫和的笑意。

三ri之後,流民隊伍抵達了壩上,六百名鏢師堂子分出兩百人,由王馬漢帶領,駐紮在懷荒鎮,以籌備分鏢局之事。

至於其餘鏢師,則隨着商隊繼續上路,前往草原深處,尋找奚族部落。

正待李重九他們抵達懷荒鎮時,卻發現在懷荒鎮不遠處之處,發現大批的綿羊羣,猶如白浪一般從山坡那邊席捲而過。

這羊羣之處必然有牧民,有牧民的話,附近必然有一支部落存在。

李重九暗暗詫異,本以爲懷荒鎮附近,沒有草原部落的存在,眼下看來倒是有人搶先一步了。

草原上戰爭,最大起因莫過牧場爭奪,每年爲了爭奪一片好的牧場,不知要死多少了。若是真有草原部落要在此地牧馬,顯然只有一戰。

曇宗,王馬漢皆主張先下手爲強,李重九決定先偵查一下對方的底細,再決定是戰是和。

要判斷一個部落的強弱很簡單,就是看部落羊羣,戰馬的質量和數量,草原上有云:突厥興亡,唯以羊馬爲準。

雖說草原上去年沒有白災,但草原牧民一般都會秋季時,處理掉掉膘的羊馬,故而眼下季時,羊馬數量一般是保持在最低基數上,也可以說是草原部落實力較弱的時候。

第兩百九十四章 要不要戰第兩百四十四章 凱旋而歸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陽之戰第八百三十四章 伐交爲上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許決戰第三百九十一章 黎陽之爭(第一更)第三百五十五章 抉擇第四百六十二章 六纛雙旌萬鐵衣第四百六十二章 六纛雙旌萬鐵衣第六百二十二章 伏殺第八百三十六章 天下爲棋第兩百二十一章 遼西靺鞨第三百九十五章 掩殺第四百一十三章 新羅的請求(第二更)第一百四十八章 微服下鄉第五百七十章 城下之戰(第二更)第七百一十六章 敵將降伏第七百零六章 夜襲第四百二十二章 破局之機第兩百六十六章戰密雲第七八三十五章 安定江淮第四百五十二章 征服之道第兩百八十六章 四方震動第七百九十六章 草原已平第七百八十二章 入山尋敵第六百四十九章 海上霸權(第二更)第八百零四章 兵諫前夜第四百四十九章 戒嚴第四百四十三章 我很高興第四百二十章 運籌帷幄第十二章 折服以言辭第七十一章 比箭第一百二十五章 示警第七百章 秦下軹道則南陽動(第二更)第三百零二章 靺鞨勇士第六百八十六章 布衣之怒第六百九十二章 校閱(第二更)第五百零五章 母憑子貴第五百零三章 唐鄭大戰第三章 臥虎藏龍第六百八十二章 王道霸道第十八章 殺出重圍第四百三十七章國號之爭第四百六十五章 踏破烏桓山第六百四十四章 朝議(第二更)第三百四十七章 太原郡攻略(一)第五百二十四章 李芷婉的決心第六百一十九章 要國王不要郡王第兩百八十三章 幽州刺史第一百六十一章 說親第一百四十章 城內之局第六百一十二章 情重第六百九十九章 大戰序幕(第一更)第四百零三章 郡試第三百二十六章 江都之變第一百七十二章 五鼎食還是五鼎烹?第五百三十三章 無定河第八百四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八百四十章 先入關中者爲王(第二更)第五百六十二章 玄甲軍第七百五十六章 掃清側榻(第二更)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房之爭第十一章 我不是惡人第一百一十五章 懷荒鎮新丁第一百六十九章 口舌之爭第七百一十八章 盟友發力第一百八十六章 追擊第八百零六章 李世民兵諫第七百三十八章 蕭銑歸趙第五百二十七章 中二少年第五百五十九章 歷史借鑑第六百三十三章 白狼城第三百零四章 置身其中第六百零五章 賜爵封賞(第二更)第五百八十章 飲至之酒(第一更)第三百六十七章 魏徵之怒第六百四十二章 魚躍龍門(第三更)第七百五十章 問話第六百章 身後功過第一百九十九章 黑臉大將第五百一十七章 滅國第三百一十章 大勢與人謀第七十章 恰英雄年少第三百二十七章以夷制夷第四百七十二章竇建德心意第十五章 三石強弓第四百八十三章奪郡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局(第二更)第五百五十二章 狹路成皋道第八百二十八章 何爲漢統第一百零六章 血戰第四百五十章 大將第六百五十八章 乙支文德出馬(第二更)第一百四十六章 賊勢第兩百五十七章 盧家顧慮第六百三十八章 肺腑之言(第一更)第六百六十四章 高建武的打算(第一更)第四百一十五章 渡海作戰第一百六十六章 魚與熊掌?第兩百五十八章 幹大事不可惜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