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 水淹永年城

滏陽河又名滏水,淮南子中所載滏水所出,其源沸涌如釜中湯,故曰滏,此滏水之名所由起也。

滏水乃是邯鄲大河,在古代乃是大河,從滏陽河經水運由邯鄲可直抵河間郡郡治樂壽,在樂壽與滹沱河合流爲子牙河,子牙河再至三岔河口附近入海。在隋唐時,滏水是可以通航的,直抵樂壽,一般從驚蟄前後開航,至大雪而止,可通行近三百日。

雖比不上永濟渠,舸艦迷津,舳艫千里之盛況,但數百石的船隻也是可以滿載在河中。

此時尚未下雪,入秋以來又連番大雨,絕非到了枯水期,那麼夏軍士卒在永年城城頭所見滏水變淺,最大的可能就是趙軍在上游攔水作壩,要水淹永年城。

也是當初劉黑闥選擇在永年城固守,就是覺得此城泥澤,不利於李重九鐵騎的展開,故而堅守此城,但沒有想到趙軍反過來運用水攻。

永年城地勢本不高,趙軍又起意水灌。

劉黑闥,凌敬憂心已漸漸成了事實,從白日到了晚上,城外滏陽河河水,正迅速變淺,河水兩岸各露出十幾丈長的灘塗來。

劉黑闥見此一幕大怒,喝道:“爲何不早點來稟報我,眼下都成了這樣,我怕明日一早我劉黑闥就要餵了魚蝦了。”

衆將看了,都是低下頭,事實上自從趙軍在城東建土山起,滏陽河水流就已是變少,當初他們沒有覺得太奇怪,而到了今天他們纔是發覺。

凌敬言道:“滏陽河發源自太行山,趙軍必是在城東水源高處截河築壩,蓄水灌城。”

劉黑闥看凌敬,懇切地問道:“凌先生,可有破敵之法?”

凌敬一愣言道:“這……”

劉黑闥見凌敬支吾,又問道:“可有古例可尋?”

凌敬言道:“當年曹操攻袁尚時,曾決漳水灌鄴城。破呂布,袁術也用水攻,無不有勝。”

劉黑闥聽了臉色一變,這鄴城就是今日洺州,邯鄲之地,當年曹操敗袁尚取鄴城,又連破勁敵,都只聞獲勝未聞失敗的,難道無法破水攻一途。

凌敬垂頭言道:“邯鄲之地多水,因水而興邦。也因水而患。不僅當年曹操以水攻破過鄴城。漢七國之亂時。漢軍大將也以水攻滅過邯鄲。”

聽凌敬這一番垂頭喪氣之言,一旁將領不滿言道:“方纔凌祭酒方言胸中,兵書百策,熟讀戰法。倒背如流,爲何這到不記得了。”

凌敬支吾言道:“此我倒是忘記了,待我回去看書便知。”

劉黑闥言道:“請先生速速去看。”

當下凌敬匆匆忙忙走了,一旁將領言道:“書生誤國,大將軍何信之。”

劉黑闥默然不語,不久凌敬返回城東,大聲言道:“大將軍,我找到破水攻之法了?”

劉黑闥聽了精神一震,但見凌敬手捧的一卷書。手舞足蹈。劉黑闥言道:“辛苦,凌先生了,如何破水攻之法?”

凌敬撫須言道:“書中有言,可制轒轀船,襲敵之壩。決口放水。”

劉黑闥問道:“何爲轒轀船?”

凌敬言道:“轒轀船,兵書上載,以一可載三十人之小船,排大木蓋之,上蒙以生牛皮,可爲攻守。”

凌敬撫須言道:“此乃備水之法,大將軍我們可選訓練有素的三百精兵以及快船二十隻,每兩隻船並列在一起,稱爲一臨。每臨配備三十名精兵,攜帶弓弩、長矛、鋤頭,戴盔披甲,乘着夜色,衝到城外,衝堤掘壩。”

劉黑闥聞言言道:“此乃妙計,城內可有船隻?”

一旁大將言道:“有船,但要改建恐怕來不及了。”

劉黑闥森然言道:“無論來得及,來不及,立即給我去辦。”

大將當下領命而去。

凌敬言道:“大將軍,要應對水攻之法,除了未雨綢繆,萬一真的趙軍決水,我們也應早作準備。”

劉黑闥言道:“凌先生都到了這個份上了,也就不要掖着藏着了。”

凌敬言道:“首先要護糧倉,糧倉乃是城中四萬軍民口糧所依,萬一水淹,糧米不能食用必黴。故而要先護糧倉。”

劉黑闥點點頭,又吩咐一將言道:“傳令下去,立即在城中糧倉四周築壩,以作隔水之用。”

凌敬言道:“二來,就是要守護城中百姓,萬一水淹,讓他們避之高地。”

劉黑闥言道:“這容易,大不了上房樑就是了。”

凌敬嘆了口氣,心知劉黑闥恐怕也是一時無法顧及,士卒還可以上城牆,百姓恐怕就無能爲力了。

凌敬言道:“其三在各地設則瓦,以測水位,並在城中挖掘井道,讓高處之水往低處流去,若是必要時,可在低矮的城牆之處,將牆鑿開用以泄水。”

說完凌敬傲然看向衆將,言道:“此乃是備水之法,先賢之智,誰說兵書沒有一點用的。”

一旁夏軍大將都不言語了。

劉黑闥喝道:“愣着做什麼,還不快按照凌先生的吩咐去做。”

衆將紛紛領命而去,當夜永年城內亂做了一團,趙軍要決滏陽河灌城之事,泄露而出,百姓們無不驚慌。

百姓都是連夜抱着家裡的罈罈罐罐,一併是蜂擁在坊門前,哭着求着坊丁放他們出坊,向向城內高處蜂擁躲避。而士卒們也是繁忙,大街上夏軍士卒來回奔走,先是在糧倉,大將軍府附近堵石作壩,又是要加裝三十艘轒轀船。

一夜忙碌至天明,夏軍的轒轀船還有數艘還沒作畢,眼瞅再過幾個時辰就可以完工。而擁堵在坊門的百姓,亦是等着天明後,夏軍士卒可以開坊放人。

但是就在這時,城內歇息在地上士卒突有人喊道:“你聽,這是什麼聲音?”

衆士卒們聞言都是豎起了耳朵,但覺得朦朦朧朧之際,好似潮水之聲。

“難道是……”衆士卒們都是生起了驚恐之意。

監督的將領仰天悲嘆言道:“我們轒轀船還沒有修好,怎麼一點機會也不給我們。”

而這時城頭上鐺鐺響起了一陣又一陣急促的鑼聲,一名站在城牆上的夏軍士卒對城內大喊言道:“不好了,趙軍在上游決水灌城了!”

第四十二章 三箭之威第七百四十六章 洛陽賢王第四百五十四章 預謀第七百八十二章 入山尋敵第六百八十四章 無間道(第二更)第六百二十八章 月下名花第十三章 李家來頭第六百零九章 皇后的舉薦(第一更)第六百七十章 百濟稱臣第七百零七章 伊闕之戰(第一更)第七百五十四章 嫌隙已成第三百五十九章 信函第五百九十二章 竹林(第一更)第八百一十二章 李世民的努力第八百零九章 遼北五郡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章 除夕之日第四百一十六章處置第九十八章 胡騎聲啾啾第六百二十九章 你還不配問第七百四十章 緣分天定第五百三十一章 宋金剛起復第四百二十六章勁敵(大家新年快樂)第一百五十二章 冶鐵大業第五十章 大打出手第五百一十二章 最後指望第七百九十六章 草原已平向大家誠懇致歉第七百六十八章 隨我來(第一更)第兩百三十五章 兵指遼西第八百一十九章 正朔第六百五十章 熊熊的野心第五百九十六章 孟海公第三百二十七章以夷制夷第四百九十九章 連克數郡第六百一十三章 爲了陛下第六百二十八章 月下名花第八百三十二章 伐唐決策(第一更)第兩百七十九章驗庫第三百五十九章 信函第四十七章 遭人眼紅第八百四十一章 旗開得勝第七百九十七章 橫山前線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房之爭第六十章 見與不見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陸並進第七百零二章 河陽得失第三百一十九章 血戰第六百二十一章 徐圓朗的心思第四百九十四章人爲財死鳥爲食亡第四百五十二章 征服之道第六百九十五章 情之所鍾第四百五十二章 征服之道第四百六十五章 踏破烏桓山第一百五十七章 歷經考驗第四百七十五章觀其進退第五百四十二章 一箭之仇第七百四十七章 一同前行(第一更)第四百七十一章 杜如晦之斷第八百三十六章 天下爲棋第七百三十八章 蕭銑歸趙第兩百零三章 將略第六百三十章 洛陽十年第三百三十七章 圖謀太原第七百八十七章 決戰(第二更)第八百六十一章 一統天下(大結局上)第八百六十二章 一統天下(大結局下)第七百一十九章 瓜洲之戰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二章 成敗得失第三百二十一章 炸營第八十九章 烏帕第六百三十一章 浮萍第三百五十四章 關中精銳第三百三十六章 草原之都第六百三十二章 直至如今終不疑第一百七十四章 奮然一箭第三百一十一章彼此傾軋第六百九十八章 長槍陣第五百零九章 土山臨城第七百零八章 劫糧(第二更)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六章 黎陽之雨第五十一章 豪門惡奴第四十五章 高尚的情操第三百二十三章具裝甲騎的威力第六百七十六章 刎頸之交第五百三十六章 千里戈壁第六百九十八章 長槍陣第四百八十三章奪郡第五百零三章 唐鄭大戰第六百四十九章 海上霸權(第二更)第三百五十五章 抉擇第四百六十三章深入重山第三十四章 少林寺的真相第四百四十四章 曲江池畔第八百一十五章 李唐內亂第五百六十三章 趙軍水師第七百四十八章 再陰李世民(第二更)第三百八十三章 李密心聲第七百九十四章 大捷第七百八十二章 入山尋敵第七百零四章 河陽攻防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