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 乘風破浪

不費吹灰之力而得靜樂縣,以及兩千宋軍精銳,此事頗令李重九心情愉悅。

但眼下李重九的精力,主要仍在策反劉黑闥部將,以及如何遏制李唐增兵山東道,馬上要向宇文化及發動的攻勢。

張玄素近來一直在進行此事,但具體如何,張玄素沒有親自向李重九稟告。

李重九深信張玄素之辦事,既是有他的道理,故而也沒有派人去催促,至於遏制李唐山東道,李重九胸中也早有方略。

溫彥博又言道:“啓稟王上,還有一事,北平郡郡守周勃稟告,言唐封登州總管淳于難,以及李唐北海總管綦公順,尚書員外郎劉蘭,從北海郡兩路一併起兵攻打東萊郡。”

“東萊郡?”李重九聞言言道,“此地豈非隋水軍之處?”

溫彥博拱手言道:“正是,當年大隋攻伐高句麗,以來護兒,周法尚爲水軍大將,率海船五百餘艘,從此起兵直趨平壤。眼下此地尚有海船百艘,都是當年留下攻打高句麗的大船。”

“海船啊!”李重九不由心動了,眼下大趙水軍就二十幾艘江船改的海船,船小不經浪,唯有金春秋的新羅海船,方纔往返於新羅,三岔河口之間。

眼下李重九在都裡鎮,三岔河口都已是開塢建港了,從三岔河口,至都裡鎮,再到新羅党項城(注一),已是形成了初步繁華的海航航線,甚至今年還有一艘南面島夷之國。耽羅國的(注二)州胡人駕馭水船抵達。

而新羅運送檀弓,牛黃,人蔘,昆布,果下馬至幽京。其中牛黃,人蔘在幽州一貫賣得很好,而幽州茶磚,懷荒酒,絲綢,香料也是新羅人所需之物。事實上不只如此,高句麗爲了攻伐新羅,對新羅實行邊境封鎖。

故而對於草原上的牛羊皮革。在新羅賣得也是很走俏,故而幽京成了一個大中轉之處。兩邊海貿往來,彼此都有很大需求。只是高句麗水軍查知了新羅,趙國間貿易往來後,亦是頻繁出動,要劫掠商船。

李重九以商立國,而以林當鋒。周博如此商人的官吏,在朝廷也是日益擡頭。形成了一方勢力,商人勢力的增強,對於商路流通就有一種無比的渴望。於都裡鎮屯駐水軍,以剿滅高句麗水軍,頗爲商人之望。

而這一次周勃向李重九稟告東萊郡之事,並非無的放矢。

上百當年大隋攻打高句麗的海船,還有東萊郡這上好的出海口,比之都裡鎮成熟的港口,水軍基地。更要緊時。若是攻取了東萊郡,李重九就可以從東面包圍劉黑闥,爲今年九月對劉黑闥的大舉攻伐,作一個很好的鋪墊。

李重九想到這裡,下了決心問道:“東萊郡郡守爲淳于難,綦公順所攻,是否有向我幽州求援的打算?還有若是我軍派水軍。從海上支援東萊郡,要多少人馬,方可抵禦淳于難,綦公順兩路夾攻呢?”

溫彥博言道:“若是稟告東萊郡郡守,消息一往一返來回路上,消磨時間,恐怕東萊郡早就破了。”

李重九言道:“你說的不錯,事已至此,無論是否有機會,都要一試,立即命令金春秋的都裡鎮水軍,北平郡的水軍都督府,組成聯合艦隊,駛往東萊郡。”

溫彥博抱拳言道:“若是東萊郡郡守拒絕王上好意,應當如何?”

李重九言道:“也只有走一步算一步了,無論如何我發展水軍,向東海拓寬之路,決不可更易。對了我記得,當初那士子周洲,在那任郡部從事是嗎?”

溫彥博愣了一下,也是老久才記起哪個是周洲,言道:“微臣記得確實是。”

李重九言道:“這快一年來也將他歷練了差不多了,此人頗有膽識,就以他爲使者出使東萊郡吧,希望他能說服東萊郡守吧。”

溫彥博當下言道:“諾,微臣這就去發出詔令。”

李重九的軍令傳達至北平郡的水軍都督府。周博當下不敢怠慢,立即在當地動員,給水軍二十艘船上補充淡水糧秣,並徵調了漁船。周博不虧是幹吏,兩日之內準備了一切,還調了一千郡兵登船,隨船出發。

周洲作爲使者隨船而行,趙國水軍海船不過兩三日即抵達都裡鎮。

衆軍抵都裡鎮,上岸休息,補充給養,大多數郡兵都是第一次登船,在海上顛簸數日,上了岸後連東西南北都不辨了,連路都走不得。金春秋當下令新羅士卒,安置隋軍上岸住下休息。

周洲隨船上岸之後,見了都裡鎮,這裡本是一片灘塗,但這半年來,因爲新羅幽州貿易興盛,這裡已成了中轉之地,海船常在地補充淡水,修船,故而倒有幾分像是海邊漁村。

新羅王國對都裡鎮十分重視,今年遷了國內五百囚徒,奴役來至此島勞役,而幽州水軍都督府在此也有一百人的駐軍。

抵達後周洲看見金春秋這位新羅王子,出乎他的意料時,這位新羅王子說得一口流利的漢話。

周洲被貶到北平郡多日,當初爲士子的狂傲之氣收斂不少,這位新羅王子放着國內養尊處優的日子不過,卻甘願來到這一窮二白的海島上過着苦役一般的生活,此人可見大不一般。

當下周洲言道:“王子殿下……”

金春秋將手一止,言道:“出門在外就沒有什麼王子,就叫我金將軍吧。”

周洲點點頭言道:“王上這一次,令我等出兵東萊郡,乃是十萬火急之命,敢問從都裡鎮,至萊州郡治掖縣,還有幾日?”

金春秋笑着言道:“至掖縣還有幾日,我不好說。不過若是都裡鎮過海。一日可抵陸地。”

周洲大出意料,問道:“一日可抵何處?”

金春秋言道:“文登!”

周洲會意言道:“是文登縣,眼下爲淳于難所據,淳于一族乃是東萊縣望族,當初天下大亂時。淳于難與淳于朗正是在文登舉事,聚集宗族自保。不過我們眼下是要支援掖縣,而並非文登縣。”

金春秋言道:“東萊郡局勢,我也略有所知,眼下東萊郡爲淳于難,綦公順左右合攻,若是我們直接去解圍,東萊郡郡守不一定會接受我們的好意。”

“就算東萊郡郡守答允了我們請求。讓我們入掖縣,恐怕也是杯水車薪,憑我們三千人馬,如何抵擋兩路大軍的圍攻,倒不如冒險突襲文登縣,先破一路人馬,再謀其他。以我所料。淳于難必然率大軍圍於掖縣城下,而後方必然空虛。況且無人會料到,我們會海上突襲文登,故而必是一舉成功。”

周洲言道:“此舉太冒險了。”

金春秋微微笑着言道:“要火中取栗,若不冒着爲火所傷的風險,又如何能成功。”

周洲看向金春秋問道:“金將軍有多少人馬?”

金春秋言道:“我會出動十艘戰艦,其中三百花郎武士,水手五百亦可隨時登岸作戰。”

周洲左思右想,他也是天不拍地不怕的當下拍案言道:“如此就依照金將軍之言,只要我們在文登站穩腳跟。就算掖縣失守也沒有關係,趙王必會從海上派大軍乘船,源源不斷從幽州趕來。”

金春秋哈哈一笑,言道:“我早料定趙王乃是有魄力之人,果真不錯。”

周洲與金春秋二人定計之後,次日大趙新羅的聯合艦隊,從都裡鎮出海。

周洲應邀登上金春秋主艦。

周洲見金春秋的新羅艦隊。乘風破浪速度極快,輕易就大趙水軍甩在後頭,不由暗暗詫異,問道:“爲何你們新羅人的船,比我們大趙水軍的船快這麼多?”

金春秋笑着言道:“原因很多,首先我船上水手的操帆老手,在海上多年,自然比大趙水軍的水手要出色,還有最重要一點,你大趙船看得方頭方尾,上面建得大,船身水下卻是平底,而我們新羅船,上面小,而船底卻如刀一般,如此在水下行進,自然要比你們船快得多?”

周洲聞言更是詫異,大隋造船無論江河,還是在大海之中,都是平底的沙船,平底船自是不怕水淺,且容易登陸。

周洲問道:“你說你們船底如刀,難道你們如此不怕船擱淺嗎?”

金春秋笑着言道:“只要是走慣的海路,自是不怕,這條航路我們走得久了,所以更是不怕。”

周洲聞言點點頭,兩國聯合艦隊,當下行了半日,眼見海中數島,一連串猶如珍珠一般,掛在海中。周洲不明地利,當下詫異心道,如何有此二道。

金春秋倒是熱情,手指前方島嶼言道:“前方是你們隋人的大謝島,烏湖島(注三)。”

周洲問道:“金將軍如何曉得?”

金春秋言道:“這裡是你們大隋東面出海的必經之路,以往你們隋軍伐高句麗時,就是從此而出,島上還有船塢囤糧之地,幾年前我新羅使者朝貢來此時,還有隋軍戰船巡弋,現在都沒有了,不過你也不必擔心,我們馬上就要轉道了往東了,這裡不是我們的去處。”

說到這裡金春秋向東指着一片廣袤的大海,言道:“再過半日,到快日落時,我們就可抵達文登了。”

周洲看向東面寬廣的大海,微微點了點頭。

注一:党項城即今日韓國京畿道,華城市。

注二:耽羅國即今日濟州島,耽羅國因國力弱小,分別向東面的倭國,西面的百濟朝貢,但仍是半獨立的王國。

注三:《讀史方輿紀要》記載烏湖島與大謝戍俱爲伐東夷之要路,所在即今日山東長島縣,也就是廟島羣島。

第兩百一十章 強援第四百一十六章處置第七百七十章 皇后和貴妃(第一更)第五百九十八章 李重九的家事第四百三十八章三代之治第五百四十六章 無恥之徒第四百六十九章 第三名中書侍郎第二十九章 瓦崗好漢第一百五十四章 塞外胡騎第四百零五章 取士(第二更)第兩百六十一章 藏身第三百八十八章 黎陽城內第三百二十四章 梟雄之死第四百五十七章 懲治奸商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堪一擊第七百七十一章 心服口服(第二更)第一百八十章 迫在眉睫第三百四十九章 太原郡攻略(三)第三百六十一章 紅顏一怒第三百零五章 涿郡二三事第兩百零六章 籌謀第六百九十四章 衣錦還鄉第五百四十八章 李世民之過(第二更)第兩百二十四章 幽州鐵騎第四百三十七章國號之爭第五百二十九章 入塞第七百九十四章 大捷第八百四十二章 蒲津關之役第六百七十章 百濟稱臣第七百五十四章 嫌隙已成第九十六章 汾水投書第五百五十三章 鄭軍內應第八百一十七章 前倨後恭(第二更)第五十四章 盛世當歌舞第兩百六十八章民心第四百四十六章同盟第六百四十一章 過門之事(第二更)第八百五十三章 卯時三刻第五百八十五章 生怕情多累美人第七百七十章 皇后和貴妃(第一更)第八百一十三章 蕭瑀叛唐第兩百一十一章 拉攏第五百三十一章 宋金剛起復第三百五十五章 抉擇第六百二十五章 斬草除根第八十五章 大節小利第五百一十三章 隋朝舊吏第三百二十三章具裝甲騎的威力第六百九十三章 殿議第五百六十一章 身後榮光第一百八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五百四十七章 離間之計(第一更)第一百五十六章 亂拳打死老師傅第三百八十七章 楊娥皇的決定第六百六十二章 城戰(第二更)第一百七十五章 賠了夫人又折兵第七十九章 各懷心思第七百九十九章 佈局第四百六十六章 有喜第八百零九章 遼北五郡第七百九十章 騎兵對決第六百四十八章 踏破烏桓(第一更)第九十八章 胡騎聲啾啾第五百八十二章 復仇(第一更)第八百三十九章 河東三族(第一更)第一百四十四章 絞車弩第三百二十八章興亡更替第一百六十一章 說親第四百一十二章 滄海桑田(第一更)第兩百章 圍點打援第七百三十一章 第一道埋伏第一百七十七章 奸賊第四百七十六章 乘風破浪第七百一十三章 三門峽(第二更)第一百零三章 三軍出陣第六章 左右開弓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四章 徐世績之心第三百九十五章 掩殺第三百九十八章 自知者明(第一更)第兩百三十九章 破城第一百章 雁門關前第六百三十一章 浮萍第六百六十七章 國破(第二更)第四百六十六章 有喜第五百七十九章 老油條(第三更)第七百七十六章 頡利的失算第三百八十二章 花開堪折直須折第七百五十四章 嫌隙已成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民兩利第三百八十二章 花開堪折直須折第四十章 少林寺總教頭第六百七十八章 入城勸降第四百二十八章火燒易水第七百一十六章 敵將降伏第五百七十四章 攻陷洛陽第八百四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五百三十七章 蕭皇后的賢婿第二十四章 鏢行天下第五百二十五章 士商之爭第六百九十八章 長槍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