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李密心聲

李重九跟隨王伯當,來到一處別院前。請記住本站的網址:。

李重九見這別院四周皆是身着勁裝的瓦崗軍士卒,三步一崗五步一哨,手持鋼刀,弓弩把守着,戒備森嚴。

“魏公就在裡面,上谷公這邊請。”王伯當停下腳步,在門邊言道。

李重九點點頭入內,入了院中,心底提防之意大盛,雖他不覺得李密會對自己動手。但他今日來魏公府,身上還是穿着一件軟甲,可格弓弩箭矢,靴內亦藏了一柄短刀,以備萬一。

穿過一道角門,但見一亭子內,李密正悠然坐着,旁邊擱着一個小爐,爐下正燒着水,而那把被他一貫愛惜不已,拿來指點江山的鵝毛扇,居然用來替爐子煽風。

見李密如此,李重九不由一笑,戒備之意消了幾分,上前言道:“魏公,好閒情。”

李密也不擡頭,專心致志地言道:“爲兄正在燒茶,不得功夫,賢弟請自便。”

李重九點點頭,走到亭中,在李密一旁的葦蓆坐下,看對方一副專心致志燒茶的模樣。

李密鼓搗了一陣,終於弄出一壺漆綠色的濃茶來,他取出兩盞茶杯來,給李重九與自己斟上。

李密的茶道自是較曲嫣然差之甚遠,可李密卻自得其樂,將鵝毛扇擱在一旁,一盞茶入肚,頓時道了聲好,接着不顧滾燙連飲三盞。

李重九亦是陪着李密喝了一盞。

喝了三盞茶後,李密額上滲出微汗,當下拿起羽扇微搖言道:“你看這院子景緻多好,秋日時更好,幾年前我還未上瓦崗寨時,爲朝廷通緝。那時越國公兵敗,我輾轉四處求棲身之地,逃過淮陽時,見當時秋景。四野荒蕪,葭葦滿地,村落長滿藜藿。不由想到自己的處境,心底鬱悶難消賦詩一首。”

李重九言道:“此詩莫非是淮陽懷感嗎?”

李密搖動羽扇,點頭言道:“是啊,賢弟你也曉得。當然我的詩才是比不上賢弟你的,但卻是借景抒情。借情抒志。”

李密當下長吟言道:“秦俗猶未平,漢道將何冀。樊噲市井徒,蕭何刀筆吏。一朝時運會,千古傳名諡。寄言世上雄,虛生真可愧。”

李重九聽李密念出這首詩,可以想象。李密當時的心情,當時楊玄感兵敗,李密爲朝廷緝捕,但這時他卻與樊噲,蕭何相較,仍懷有雄心壯志,等待一朝時運會聚。名揚天下的機會。

但現在這本是很有雄心壯志之詩,但此刻聽得李密說來,言語之中頗有蕭瑟。

李密言道:“眼下我雖有雄兵數萬,有黎陽固守,但爲何此刻反不如當初一無所有之時了,你可知爲何?”

李重九言道:“莫非是當時朝廷雖是兵強馬壯,但我知其勢將傾,大隋國祚沒有數年。天下必然會大亂,倒是就是羣雄並起之時,故而魏公雖在難中,卻仍尋覓機會。但眼下……”

李密點點頭言道:“知我者,重九也,實話與賢弟言之,正如賈誼過秦論中所言。爲何秦在僅有關中,而天下有六國時,敗六雄一統天下,而當秦一統天下時。卻敗在遠遠不如六國的劉邦,項羽手裡。賢弟可知一二?因爲勝負並非決於一時的強與弱,而是在於勢。”

“我李密現在勢力,雖遠勝於當初瓦崗初起之時,但現在部下人心已散,人人心思投唐,簡而言之,密現在的處境,就是大勢已去。”

Wшw •тт kдn •¢〇

李重九不由微嘆,李密終於自認爲瓦崗軍大勢已去,雄心壯志消散。

說到這裡,李密雙目一閉,言道:“密一直自視甚高,但今日想來,吾實不如李淵。當初敗張須陀,又下回洛倉後,自以爲天下無人可擋,聽李淵之言,貿然進攻東都終於鑄下大錯,今日想來真是悔當初不聽賢弟攻取河北,連山東,再圖東都之言啊。”

李重九言道:“魏公言重了,天下若無魏公攻東都,引隋軍重兵,以天下之廣,朝廷中總會有一二卓識之輩,出第二個張須陀,薛世雄,將各地反王各個擊破,到時候李淵與我等就不知身在何處了。”

李密聽李重九之言,心情稍稍舒暢了一點,言道:“但終究我還是敗了,敗在昔日看不起王世充手上。事已至此,我似投李唐之外,別無選擇。除非……除非賢弟肯將幽州借我,權作棲身之地。”

李密說此時看向李重九。

李重九可以看見左右侍衛挎着刀在院內走動。李重九舉杯將茶水一飲而盡,斷然答道:“魏公,若是眼下你連黎陽都不能守,又何況幽州呢?”

李密聽李重九之言,隨即笑道:“賢弟勿怪,方纔之言不過是戲言爾,剛剛我實已與李世民談妥,我李密將率衆入關中投李淵。”

“魏公真的決定如此?”

李密言道:“還能如何,天命實已歸李淵,無論是王世充,竇建德,杜伏威都不是他的對手,除非突厥與李唐翻臉,殺入關中,我實想不起第二個可以阻止李唐的人,就算是賢弟你也不行。”

“賢弟,爲兄在此勸你一句,大勢不可違,李世民曾與我言過,李淵答允,只要你肯率幽州降之,一切恩怨,既往不咎如何?”

李重九聞言哈哈一笑,言道:“魏公,李淵的話你信嗎?”

李密笑了笑,言道:“賢弟,這是李唐開出最後條件。”

李重九言道:“魏公,請恕弟實話言之,事到如今,我與李唐早已無轉圜的餘地。我雖一介布衣,也知田橫之志、若魏公還能顧全我們二人情誼,那麼就不要再勸了。”

李密哈哈言道:“果真如秦王所料,分毫不差,秦王言李重九乃是他的知交,此人心性堅定,絕不肯降我大唐,他說若是賢弟你不降,就讓我將你請到關中,慢慢勸之。”

李重九聞言冷笑,此來魏公府,他亦非當初在晉陽宮時了。王君廓已勸動徐世績,讓他袖手旁觀,而王馬漢此刻秘密出城,率領李重九留在城外的三千鐵騎。

一旦有變,王君廓會率死士打開城門,王馬漢殺入黎陽城中,到時兩邊就拼一個魚死網破。

李重九頓時雙目森然。

而這時李密突然啞然失笑,言道:“賢弟勿驚,就算密真的是忘恩負義之人,也不會作韓信殺鍾離眜之事。”

ps:今天和老婆領證,已經是已婚男子拉,所以今天更新有點少,明天兩更,還請見諒,另祝書友們聖誕快樂!(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地三百八十四章 分一杯羹

李密之言,倒是頗爲峰迴路轉。請使用訪問本站。

李重九言道:“魏公既是要降唐,爲何不聽李世民之言,將我獻至長安,如此既是一件功勞,也免得李淵因此與魏公有所芥蒂……”

李密手撫羽扇,笑着言道:“難道將賢弟交給李淵,李淵就不會對爲兄有所芥蒂嗎?”

李重九聞言不由一笑,心道真不愧是李密,一眼看得透徹。

李密言道:“愚兄畢竟是一方稱孤道寡的人物,現入關中降之,乃不得已爲之,李淵焉能不懂。”

李重九心知,李密若要西入關中降李淵,交不交李重九,結果都是一樣。李淵絕不會因爲李密交出李重九,而信任他,因爲李密乃是當世梟雄;當然也不會因爲李密不將李重九交出,而爲難他,因爲李淵要奪取天下,就必須厚待如李密這般投奔之臣。

這其中的厲害,李密若不想得透徹,也就絕非是李密了。

“密將賢弟交給李淵,不易於韓信殺鍾離眜,乃是陷自己於不仁不義不信,又留下給李淵的把柄。大丈夫行事堂堂正正,我李密平生行事俯仰無愧,絕不會對不起追隨於我之人。”李密長嘆言道。

李重九抱拳言道:“我李重九果真沒有跟錯魏公,既魏公已決定西入關中,在下唯有在此祝魏公一切安好。”

李密笑了笑,言道:“賢弟放心,愚兄會懂得處身之道,李淵此人好沽名釣譽,只要我安分,天下未奪取之前,絕不會對我刁難半分。何況吾從叔李仲文,族兄李育德,族弟李守素以及族中多人,都在爲李唐效命,李淵若無名義,不會爲難我半分的。”

李重九點點頭,李仲文乃是李密堂叔,之前隨李芷婉奪取關中立下大功,現在幷州爲鎮守一方的大將。李育德乃是李密族兄,現爲李唐陟州刺史,而李守素在秦王府下任倉曹,此人擅長譜學,於四海士流及諸勳貴華戎閥閱,莫不詳究,人稱肉譜,歷史上是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

正所謂不能將雞蛋都放在一個籃筐之中。

趙郡李氏之中,既扶持李密攻打東都,但同時也支持李唐奪取天下。

何況趙郡李氏乃是名門,又與其他高門士族多有聯姻,正是靠着士族之間彼此聯繫,交錯成一複雜的關係網絡,若李淵要動李密,就需顧忌到千絲萬縷的聯繫。

歷史上,楊堅,李淵能成大事,都是依賴關隴門閥起勢,所以即便天下安定以後,除了邊緣的敲敲打打,是不敢輕動功勳之臣,但劉邦,朱元璋之輩,從微末驟起,就不要顧及這麼多了,他們要做的就是將舊朝的罈罈罐罐打破,重新再建。

李密言道:“愚兄,已決定卸甲歸田,作一個安樂侯了,賢弟呢?還有什麼打算?”

李重九作揖言道:“魏公,你若要勸我與李淵干休,那麼請恕在下不能聽從。”

李密哈哈一笑:“賢弟,當初你勸我奪取河北,我沒有聽,至今後悔,今ri若我勸你,不要與李淵一爭長短,你肯定也是不會聽的。愚兄,怎會作此浪費口舌之事。”

李重九言道:“魏公既入關中投奔李淵,不妨效劉玄德當初庇曹**時韜光養晦之策,待天下有變之時,東山再起也是不遲。”

說到這裡,李密擺了擺手,從袖子抽出一紙張來放在李重九手中,言道:“賢弟,你看一看。”

李重九將紙張攤開,一一看後,不由奇道:“魏公,這是?”

李密言道:“密雖降唐,但心底不甘,這十幾人都是我瓦崗軍中心腹,我問過他們,他們都不願意隨我去關中。既然如此,我就留他們自去。”

李重九看見名單之上,赫然有徐世績的名字。

李密舉起茶盞言道:“賢弟,愚兄當年在白馬寺見你時,你不過一介布衣,但論才具卻遠在愚兄之上,而今賢弟能成一方諸侯,可見愚兄當年識人之能,若非給與弟以時ri,將來必可成就高祖一般霸業,只是現在眼下之勢,李淵實難以爭鋒,賢弟要逆轉實是很難……”

說到這裡,李密話音一頓,言道:“說來說去,還是愚兄不甘心李淵這老賊能成事吧,至於這些人你就拿去用,還有城內上萬將士,他們皆是河北人,都不願意西入關中,但能不能爲你所用,還是看你的本事。”

“魏公!”

李密將手一擺,言道:“不必稱謝,能不能隨你走,是他們自願,並非我的屬意。這上萬將士,皆是隨我轉戰南北jing銳,至於徐世績乃是楊素般名將,是我才薄不能用之,萬望賢弟能用之。此是爲兄最後能做之事,今後十年,我就於長安,看看最後誰能問鼎天下,至於其他就不另圖了。”

從李密的小樓出來後,夜幕已降,天邊正掛出一輪明月,月光之下,魏府之內正是歌舞昇平之時。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一曲琵琶行,琵琶錚然之聲,讓衆人皆是聽得如癡如醉,一曲完畢,琵琶聲消逝,衆人方纔回過神來,而曲嫣然此刻已不知蹤跡。

衆人回味其中,更是接連喝彩。

而這時一旁的侍女更是如流水穿花一般,將酒菜不間斷得送上去。

席面上的人舉杯對飲,大聲勸酒,是好不熱鬧,而靜靜悄悄之中,黎陽城已悄然變換大旗。

當初天下最強勢力瓦崗軍,自大業七年,翟讓自瓦崗寨聚義以來,八年轉戰黃河南北,一度有機會問鼎天下。

但是隨着翟讓爲李密所殺,瓦崗軍軍心動搖,現在李密在邙山洛水兩敗給王世充,部下都是離心。

單雄信,羅士信,程知節能瓦崗軍大將,率等河南jing兵十餘萬盡數降伏王世充,王世充自此得勢。王世充繼續招降河南,而河南諸郡降伏有王世充的,也有降伏李唐的,最後河北李密獨木難支,終於做出決定,率部赴關中降伏李唐。

橫跨黃河南北,瓦崗軍的勢力,如歷史上爲王世充,李淵二人瓜分,而李重九現在不知能否分的一杯羹。

水榭內,不少河北士族,有心投奔李唐的瓦崗大將,皆是簇擁在李世民左右。

李世民溫文爾雅,善於收攏人心,衆人皆是生出心悅誠服之意。

而小院內,門庭奚落,悄然無聲,李密,王伯當卻遠遠的見着這一幕。

王伯當言道:“魏公,你真覺得李重九真能成事嗎?”

李密聞言,言道:“或許吧。”

說到這裡,李密轉過頭來言道:“伯當,你的妻兒族人皆在河北,家室爲重,不必隨我一併西入關中。”

王伯當抱拳言道:“昔ri,劉邦封漢中王,蕭何盡帥子弟以從漢王,伯當恨不能兄弟俱從,豈能因魏公今ri失利,遂輕去就乎!”

李密聞言不由唏噓,言道:“沒想到我李密在瓦崗五年來,身邊肯真心想從之人,唯伯當一人。”

王伯當聽了不由雙目淚涌,言道:“魏公。”

李密負手將手中的羽毛扇一丟,對着圓月長吟道:“樊噲市井徒,蕭何刀筆吏。一朝時運會,千古傳名諡。寄言世上雄,虛生真可愧。”

吟此,李密亦不由聲音梗咽。

李重九離開魏公府,一旁侍衛見李重九出府皆是大喜。

李重九言道:“隨我去徐世績府上。”說罷翻身上馬,而這時二十多名親衛策馬,往大街而去。

馬蹄踏在街邊石道之上,格外清冷。

李重九於馬上尋思,歷史上,李密投奔李淵後,率兩萬瓦崗軍大軍入關中,結果將士至關中後多yu東還。

而現在,李密既決定西入關中,但山東河北出身瓦崗軍將士必不願意景從,李密授意自己可以爭取這些將士爲自己所用。

思來想去,最重要的關鍵人物,乃是徐世績。

翟讓死後,徐世績,王伯當,單雄信數人都是僅次於李密,都能自率大軍,坐鎮一方,獨當一面的人物。不僅如此徐世績還是瓦崗寨創立之初的元謀之臣,在軍中深得人心。

況且徐世績鎮守黎陽,在城中勢力深厚,只要李重九能勸動徐世績,那麼必能爭取城內更多的瓦崗軍投奔自己。

一旦自己掌握了黎陽城城中控制之權,就可發號施令,讓李世民,長孫無忌他們通通不能逃出此城。

李重九想到這裡,快馬加鞭朝徐世績府上而去。

這時已是入夜,正是宵禁之時,坊門四閉,大街只有巡城騎兵,以及更夫在城內巡邏。

李重九出示李密的令牌,一路暢通無阻,待來到徐世績府上時,通報一聲後即放行入府。

李重九待進入府門時,但見府內卻是一派外鬆內緊之狀。

徐世績府上衛兵皆是身披重甲,手持火把刀槍來回巡弋,其戒備之森嚴,更勝於李密的魏公府上。

李重九直入大堂,但見徐世績坐在一張胡凳上,一手按着寶劍,一手持着書卷。

李重九當下抱拳言道:“徐將軍。”

徐世績聞言擡起頭來,看了李重九一眼,神se頗有幾分複雜。

徐世績言道:“上谷公,莫非是奉魏公之命來的嗎?”(未完待續。)

弟三百八十五章 佈局河北(第二更)

魏公府旁一處小院之內。

許敬宗,柳燮二人皆是畢恭畢敬地,坐在李世民身前。

李世民看向柳燮,言道:“此次李密肯入關中,歸順我大唐,多虧柳府緣與你兩位兄長之功啊。”

柳燮笑着拱手言道:“秦王誇讚,愚三兄弟愧不敢當。”

柳燮乃是蒲州解縣人,當初他爲朝廷河內郡丞,後見瓦崗軍勢大,於是降伏李密,李密任之爲府緣。而他兩位兄長柳亨,柳續都是蒲州人,同樣都在李密麾下爲官。

兄弟三人都乃太常少卿柳旦之子,名臣柳慶之孫,系出於名門河東柳氏。

當時河東柳氏,河東裴氏,河東薛氏並稱爲河東三着姓,乃是山西僅次於太原王氏的士族。

這次晉陽起兵,河東三姓中,河東裴氏支持最多,李淵能成事裴寂功不可沒,故而李淵入長安後任裴寂爲丞相,高官厚祿報之。而河東薛氏除了薛世雄一支在幽州外,以河東三鳳薛收爲首的薛氏一族,不少都在李淵李世民手下爲官。

而這一次,李密歸唐,河東柳氏則是不甘於裴氏,薛氏之後,出了大力,三兄弟上下出面,拉攏了一批瓦崗寨人馬投靠李世民。

柳燮也知憑此大功,將來只要李閥不倒,河東柳氏就可以一直屹立,榮華延綿數代。

柳燮預料是對的,按照原本的歷史李唐對柳家器重一直延續,比如柳旦的六世孫柳宗元,官至柳州刺史。當然最有名還是他身上唐宋八大家的名號。

相對於柳燮三兄弟,許敬宗這孤家寡人。在瓦崗軍影響力就差多了,他暗中暗向柳燮。見對方得李世民誇獎,不由又是羨慕又是嫉妒。

柳燮沒有半點持功自驕之色,反而是言道:“現在魏公雖是答允入關中,但黎陽與河北的瓦崗軍之舊地,距關中甚遠,較宇文化及,竇建德近,萬一二人來攻打。我怕唐主鞭長莫及,此河北之地不能自守。”

李世民笑着對二人言道:“二位放心。對於河內,河北之地,天子早已是志在必得。”

“願聞其詳。”柳燮言道。

李世民言道:“我剛剛接到密旨,天子已令右翊衛大將軍淮安王爲山東道安扶大使,山東諸軍並受節度;而崔侍郎爲副,經略山東。”

許敬宗當下問道:“秦王說的,可是博陵崔氏的崔侍郎?”

李世民點點頭。得李世民確認,柳燮與許敬宗對視一眼,都是露出了震驚之色。

這位出自博陵崔氏的崔侍郎。名叫崔民幹。

當時俗諺有云,貴姓者莫如崔盧李鄭王,而崔民幹正出自於崔盧李鄭王中博陵崔氏。無論是崔姓,還是博陵崔氏。當時公認爲天下第一高門,北方豪族之首。

歷史上,貞觀年間。李世民讓高士廉定氏族志。氏族志中,高士廉將崔民乾的博陵崔氏列爲第一等。位於諸姓之上。

李世民當時見了,大爲惱火。因爲崔民幹雖仕唐,但未列入高官之列,高士廉此等分法,完全是尚姓而不尚官的做法。

李世民當下插手,重修氏族志,言不須論數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級,於是將皇族李氏定爲第一等,外戚定位第二等,博陵崔氏則降爲第三等。

即便如此,但也確認,在此李唐尚未一統天下時,博陵崔氏堪稱乃是天下門閥之首,門閥中的門閥。

而李淵派崔民幹爲副,輔佐李神通,顯然是要利用博陵崔氏在天下士族之中的威望,招納山東士族爲李唐效力。只要山東士族肯投效,那麼竇建德,宇文化及之流,自是不足爲懼。

這任命,也是涉及李唐對河東局勢一個調整。

李重九與李淵的河東之戰結束後,李元吉因損兵折將,被李淵取消了幷州總管一職,等於剝奪了他河東十五州的兵權。

之後因爲太原郡丟失,李淵準備改設絳州總管,總領河東十五州兵馬。

但絳州總管一職,原來李淵意屬李芷婉的,但李芷婉被郭子武參了一本,李淵不知出於何種考量,當下也沒有任命李芷婉爲絳州總管。

但絳州總管,以及河東之地至關重要,李淵不可能不派得力,並足以親信的大將鎮守。

李芷婉無論能力,還是李淵可以信任的程度,都可以一力擔之。至於李琛,李神通,論才具就遜之一籌了。

所以李淵想出辦法,索性將職務拆分,讓襄武王李琛爲絳州總管,管轄太嶽山以西之州縣軍務,李淵再令自己的從弟右翊衛大將軍淮安王,李神通,爲山東道安扶大使,負責太嶽山以東之州縣軍務。

任李琛,李神通鎮守河東,河內,河北三處,再以崔氏的名義,收取士族,再進取山東,乃是李淵對河北將來的佈局。

而這一次若是李世民,能讓李密歸順李唐,那麼李唐兵不血刃,將瓦崗軍河北之地,先一步接收,如此李神通將來進取河北,就大爲輕鬆了。

柳燮,許敬宗聽聞李淵,對於河北之地,已作下如此安排,皆是大喜。

許敬宗搶先言道:“有淮安王,崔侍郎坐鎮,黎陽無憂矣。”

李世民笑了笑,正待這時長孫無忌上前,言道:“秦王,有你的私信。”

李世民點點頭,從長孫無忌手裡接過信來一看。柳燮,許敬宗以爲是什麼軍機密信,雖不以爲意,但卻見素來沉穩,不動聲色的李世民,見信之後,臉上卻浮出喜不自勝的神色來,不由暗暗詫異,心道是什麼信,能讓秦王高興成如此。

李世民當下按下信來,言道:“無忌,現在我抽不開身,你替我來處理此事,務必一切要合乎她的心意。”

“諾。”長孫無忌領命後當下退去。

而李世民則是慎之又慎的,將信紙貼衣藏之。

柳燮當下湊趣問道:“秦王何喜之有啊?不如說來與我們同樂。”

李世民微微一笑,言道:“不過江山美人罷了。”

柳燮,許敬宗皆是不解其意。柳燮笑道:“在下雖不甚明白,但見秦王如此高興,那麼還是先恭賀秦王了。”

李世民不由一笑。

ps:第二更有點遲,抱歉。

第五百八十三章 繡錦(第二更)第四百二十七章 秘密武器第六百九十一章 暗流(第一更)第七百七十二章 故佈疑陣第四百五十章 大將第七百六十三章 變局(兩更合一更)第三百九十五章 掩殺第兩百五十五章 一面第兩百五十七章 盧家顧慮第五百七十三章 襲城第七百九十四章 大捷第五百二十二章 昨日之事第七百一十二章 黎陽的細作(第一更)第五百三十七章 蕭皇后的賢婿第四百八十二章 岳母安危第三百零四章 置身其中第四百九十四章人爲財死鳥爲食亡第五百三十六章 千里戈壁第六百五十五章 乘風破浪第六百七十九章 城門血戰第一百八十七章 屍山血海第五百二十二章 昨日之事第兩百七十六章夜襲第三百章 萬箭齊發第五百九十九章 舔犢之情(第二更)第兩百四十九章 草原王者第八百二十一章 伐唐之議第兩百零九章 變局第六百二十四章 禁運第三百九十三章 五路取恆山第六百八十章 要投降的是你第一百零五章 鐵騎無懼第七百三十六章 李唐民債第二十章 荊聶之士第六百一十章 河道行臺(第二更)第三百一十四章大軍齊聚第七百零六章 夜襲第兩百五十六章 待客第八百二十四章 礪兵積粟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二章 成敗得失第兩百二十六章 馬上比箭第二十五章 河邊重見第十二章 折服以言辭第一百三十六章 教諭第兩百八十一章 水軍第四百四十章中書令第六百三十四章 提拔宋金剛(第一更)第六百四十六章 亂棒打出(第一更)第五百零一章 紮緊口袋第一百二十四章 突騎團第六百六十五章 混水摸魚(第二更)第八十五章 大節小利第五十八章 最毒婦人心第四百八十一章 要挾?第四百六十二章 六纛雙旌萬鐵衣第三百四十六章 兩路並進第六百一十九章 要國王不要郡王第兩百三十九章 破城第六百八十五章 講武堂第五百零一章 紮緊口袋第六百六十一章 火油彈發威(第一更)第九十七章 千里赴戎機第兩百零七章 河北之勢第兩百八十一章 水軍第四百章 情定第六百三十七章 以利誘之第兩百二十三章 說客第四百八十九章 勢不可擋第六百八十一章 爲了自己第七十九章 各懷心思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房之爭第七百六十六章 我留下第八百四十章 先入關中者爲王(第二更)第七百七十九章 大軍雲集(第二更)第兩百二十五章 獨騎第六十章 見與不見第七百八十五章 生還希望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風第六百二十六章 山東局勢第四十四章 一頭麋鹿的血案第七百四十六章 洛陽賢王第七百七十三章 霍衛之功第三百四十九章 太原郡攻略(三)第五百三十二章 怒戰第六百七十九章 城門血戰第四百三十三章雪中之戰第三百五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四百二十五章雙雄對決第五十五章 詩中翹楚第八百零一章 清白第四百八十六章 親征第五百六十九章 蕭銑出兵(第一更)第四百八十一章 要挾?第三十六章 蛇蠍女人第六百四十五章 李唐議和(第三更)第一百九十一章 你別做夢了第五百九十五章 回洛陽第七百八十六章 斬敵一臂(第一更)第五百六十四章 黃河水戰第三百九十五章 掩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