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追兵

太原,又稱晉陽,是中華民族文化古城,又是重要軍事戰略要塞城堡。太原地區左有恆山、太行之險,右有黃河之固,地處“中原北門”踞天下之肩背,爲河東之根本,乃古今必爭之地,同時也是易守難攻之地。

歷史上許多王朝的興衰都在這裡留下了自己的足跡。大唐就不用說了,按照滿族人的說法,這裡是大唐帝國的龍興之地。後漢國主劉知遠,曾利用駐守晉陽的機會,擴充勢力,伺機稱帝,史稱後漢。他的弟弟劉崇鍵任河東節度使後,在晉陽篡政,史稱北漢。北漢乾佑七年公元954年,後周世宗柴榮率兵攻至晉陽城下,自負的柴榮,認爲打北漢如同“以山壓卵”。然而,後周軍雖然將晉陽城重重圍了兩個月,卻未能攻下,只好悻悻撤退。

趙宋統治集團奪取天下後,把晉陽稱作“龍城”,爲了奪取它,宋太祖趙匡胤和宋太宗趙光義都曾經御駕親征。公元979年4月,晉陽終被宋軍攻陷,趙光義命令在城內多處放火,並引來汾水和晉水沖掉廢墟,企圖使它痕跡全無。然而在此基礎上重建的太原城,在宋代仍然被視爲軍事重鎮,著名抗遼將領楊業(楊家將中的楊繼業)曾駐守在這裡。公元1125年,金兵分東、西兩路南侵,西路從大同直指太原,圍城達9個月之久,太原方纔淪陷。明太祖朱元璋攻金元大都(北京)後,命徐達,常遇春進取山西,從平定突襲太原。明朝爲抵禦蒙元殘餘勢力的威脅,曾將太原列爲九邊重鎮之一。公元1644年正月,李自成攻佔西安之後,親率20萬人馬從禹門渡過黃河,進入山西,攻破太原。後來,李自成被清軍趕出北京,又曾退至太原,並派得力部將陳永福在此留守。公元1644年9月,清軍圍困太原,用大炮轟擊城垣,始佔領太原。太原之險峻一斑。

歷經磨難的太原城被外國侵略者攻陷佔領,在歷史上這還是頭一次。

站在地圖前的第34師師長葉海濤,一邊琢磨着太原的歷史,一邊思索作戰計劃。作爲做縱隊的司令官,他現在可謂是喜憂參半。

317獨立步兵旅和第二裝甲戰鬥羣的加入,使自己率領的右縱隊的兵力和戰鬥力空前強大,自己能夠得到李華雄的賞識,這些都是喜。自己從未領導過如此規模的軍隊進行戰鬥,面對的對手卻是日本名將梅津美智郎,右縱隊的任務非常繁重,能否完成,幾乎關係到整個山西乃至華北戰局的走勢。這些都是憂。

葉海濤找來有關梅津美智郎的所有資料仔細研究,儘可能多瞭解自己的對手,力求做到知己知彼。

梅津美治郎(1882年1月4日——1949年1月8日)出生在北九洲大分縣的農民家庭。1897年9月,梅津考入熊本陸軍地方幼年學校,1903年11月,從陸軍士官學校畢業。1911年11月從陸軍大學畢業。

1913年至1919年,梅津先後出任駐德國、丹麥、瑞士使館武官。在此期間,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此次大戰爲他研究軍事提供了極好的機會。

《塘沽協定》簽訂後,1934年3月梅津美治郎任中國駐屯軍司令官。35年7月6日,迫使何應欽簽訂了所謂的“何梅協定”。

1936年春,梅津美治郎調任東京任陸軍省次官,參與策動進一步侵略中國華北的軍事策略。他認爲駐軍不能遠離平津鐵路,於是日軍從原定的通州改在豐臺設立一個兵營,而正是在豐臺盧溝橋的日軍,挑起了1937年的“七.七”事變,由此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

1937年7月16日,梅津在陸軍省課長會議上說:“爲解決時局問題,必須舉國一致全力以赴。”至7月27日,梅津等主張進兵的意見力壓作戰部長石原莞爾的先將兵力撤至山海關再進行日中談判的意見。

梅津美治郎於1938年5月任日軍第一軍司令官,在山西犯下累累罪行,實行野蠻的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作戰”。多數中國人只知道岡村寧次實行的“三光政策”,其實梅津美智郎纔是始作俑者。

1948年11月,梅津作爲甲級戰犯,以戰爭罪、反和平罪和反人道罪被判處無期徒刑。

1949年1月8日,梅津美治郎因患癌症死於東京巢鴨監獄。

“他媽的!”葉海濤看完資料之後不自覺罵了一句,“這麼一個罪行累累的鬼子居然沒被絞死。又是一個得了善終的老鬼子。”葉海濤使勁的攥着拳頭,暗下決心,一定要讓這個傢伙死在自己手裡。你他媽的不是喜歡中國嗎?那就永遠留下吧!

對於梅津美智郎這樣的對手,葉海濤絲毫不敢大意。

他在作戰地圖前面,陷入長考。右縱隊位於正太路上的陽泉附近,距離西邊得太原不過100多公里。梅津美智郎要想通過晉東北向河北進攻,不可能不考慮到自己的威脅。因此,葉海濤做出了一個非常大膽的計劃。他並沒有直接進攻太原,而是首先進攻太原南面晉中,作出向南進攻20師團的態勢。這麼做的目的有兩個,第一、截斷同蒲路,徹底斷絕第20師團的補給。第二、迷惑梅津美智郎,如果他對預定戰役方向產生任何動搖的話,就可以給他來一個典型的圍點打援。另一方面,仿照84師魏劍捷的成功經驗,集中右縱隊所有坦克、裝甲車和汽車編成快速機械化縱隊,作爲整個縱隊的尖刀。利用自身的快速機動,運動到日軍的前方或側翼,這要視日軍運動速度而定。只要能夠有效遲滯日軍行動,保證按時與晉察冀一帶的106步兵師,在代縣、山陰一線會合,攔截梅津美智郎。自己就能夠率領右縱隊主力,由後面掩殺共同夾擊梅津美智郎。

這個計劃計劃可謂周密、妥當,可是計劃永遠只能是計劃。計劃剛一實施,就遇到挫折。原因很簡單——路。山西的地形是東有太行山脈,西有呂梁山脈,中間是一串珍珠般散佈的谷地和小盆地。快速縱隊所在的陽泉位於太行山西麓。幾乎所有由太原向北的大路都被梅津美智郎佔據。快速縱隊只能沿太行山西麓的丘陵地帶艱難穿行。沒有路,快速縱隊怎麼也快不起來。輪式運載工具尤其限制了整個縱隊的運行速度。他們遇到了與魏劍捷相同的問題。

被牛車一般速度的汽車,顛簸得渾身快散架的317獨立步兵旅1團的官兵們,實在受不了了。這些曾經的山民們,既適受不了難聞的柴油何尾氣的味道,更受不了老牛拉破車一般的速度。他們強烈要求步行。萬般無奈的縱隊司令、第二裝甲戰鬥羣指揮官潘瑜琳,只得同意他們的要求。

令潘瑜琳沒想到的是,317旅的土包子們卻給他帶來無盡的驚喜。他們穿行在山間,真正的如魚得水。他們的行進速度比機械化部隊還快。他們成了快速縱隊的前鋒。探路、擇線、警戒、偵查。在他們的努力下,快速縱隊的速度明顯加快了。

梅津美智郎終於從太原附近出發了。深諳中國歷史和文化的梅津美智郎,非常明白太原的重要意義和易守難攻的特點。正如葉海濤所料,精於作戰的梅津美智郎不僅留下一支由兩個聯隊組成的後衛部隊,而且把太原附近的所有僑民、漢奸隊伍補充進來。準備配合皇軍利用太原周圍的堅固工事,企圖儘量遲滯和殺傷追兵。

34師沿正太鐵路,快速向晉中挺進。葉海濤知道時間對於自己不利,於是他不斷催促新近速度已經飛快的部隊。

一個滿編步兵師是個什麼概念呢?所話說兵至一萬無邊無沿,兵至十萬徹地連天。34師雖然達不到徹地連天的地步,但是一萬多人的隊伍也是非常可觀的。在正太鐵路兩側,34師的官兵幾乎鋪天蓋地般涌向晉中。將晉中鐵桶一般圍個水泄不通。

突然的變故讓梅津美智郎非常詫異。他不明白對方要幹什麼。按道理對方應該對自己緊追不捨纔對,最少也要進攻太原城。爲什麼他們對這個小城這麼感興趣呢?如果不是他們的主官沒有軍事常識,那麼他們就是希望自己回身。太可笑了,自己連整個山西都不要了,一個小小的晉中那能夠吸引自己的注意力呢?

“他們會不會是想集中全力圍殲步兵第20師團呢?”參謀長飯田祥二郎少將發表自己的看法。

“不會!”梅津美智郎果斷的搖搖頭,“就憑他們在河北河南的一系列表現,我相信對方的指揮官絕不是一個無能之輩。他肯定看得出來第20師團是牽制部隊,我們纔是對方的主要目標。現在晉中的部隊,絕對是針對我們而來。他們進攻太原要麼兵力不足,要麼信心不足。他們擺出一副截斷20師團後路,企圖要圍殲之態勢。無非是希望我們在太原的部隊,能夠脫離既有工事而在野外、在運動中消滅。這是典型的圍點打援戰術。可是他們對我放棄太原、山西乃至第20師團的決心,進行了誤判!”說到這裡梅津美智郎的神情突然黯淡下來。他知道,步兵第20師團的犧牲,將會成爲他今後心中永遠的痛。

參謀長飯田祥二郎少將始終認爲,梅津美智郎對形式的判斷過於悲觀。他也曾極力說服梅津美智郎等待與20師團會合後再想河北進攻。當司令官決心已下的時候,作爲參謀長只能儘自己的本分,堅決支持協助他實現作戰目標,而不是動搖他的決心。畢竟,自己只有建議權而沒有決策權。古今中外所有軍隊無一例外。

梅津美智郎豪不猶豫的向晉東北預定目標前進,葉海濤的計劃落空了。

第四十七章援兵

第174章 衝突(七)第450章 終結(二)第246章 遠征(十)第268章 孤城(九)第301章 殺戮(十九)第440章 分治(五)第323章 家園(二)第435章 心事第221章 諸馬(七)第197章 攻防(九)第439章 分治(四)第395章 迴歸(十五)第148章 天空(二)第177章 衝突(十)第134章 元首第161章 綢繆(八)第240章 遠征(四)第78章 呼吸(十六)第99章 大戰(四)第38章 奇兵(一)第323章 家園(二)第416章 準備(七)第154章 綢繆(一)第62章 絞殺(六)第36章 爭鬥(一)第25章 東線(二)第203章 攻防(十五)第278章 “意外”(一)第93章 風雲(二)第288章 殺戮(六)第248章 遠征(十二)第380章 “陳倉”第244章 遠征(八)第201章 攻防(十三)第48章 脫殼第294章 殺戮(十二)第68章 呼吸(六)第130章 風波(二)第12章 序幕(一)第177章 衝突(十)第406章 迴歸(二十六)第202章 攻防(十四)第100章 大戰(五)第383章 迴歸(三)第45章 援兵第259章 登陸(二)第240章 遠征(四)第307章 殺戮(二十五)第156章 綢繆(三)第185章 反攻(五)第148章 天空(二)第14章 序幕(二) (2)第415章 準備(六)第178章 逢源(一)第399章 迴歸(十九)第270章 孤城(十一)第93章 風雲(二)第338章 南進(十四)第162章 綢繆(九)第280章 爆發(一)第429章 南方(十)第115章 華北(三)第21章 狸貓(二)第280章 爆發(一)第344章 波瀾(二)第225章 團軍,司令林楚男替代宋哲元,原第40軍參謀長葉謙第236章 謀劃(二)第388章 迴歸(八)第226章 無奈(四)第336章 南進(十二)第249章 遠征(十三)第211章 策對(一)第202章 攻防(十四)第194章 攻防(六)第2章 圍追(二)第321章 王霸第260章 孤城(一)第460章 終結(十二)第86章 收官(六)第387章 迴歸(七)第393章 迴歸(十三)第82章 收官(二)第43章 疲兵第163章 綢繆(十)第441章 分治(六)第340章 南進(十六)第65章 呼吸(三)第356章 鏖戰(九)第185章 反攻(五)第71章 呼吸(九)第192章 攻防(四)第76章 呼吸(十四)第402章 迴歸(二十二)第139章 長江(四) (1)第176章 衝突(九)第295章 殺戮(十三)第14章 序幕(二) (2)第407章 迴歸(二十七)第360章 鏖戰(十三)第84章 收官(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