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夜謀

所有證據都表明京襄所鍊鐵料,不僅品質要比河淮、河洛等地所出優良得多,可以直接拿來鍛造利刃堅甲,規模也要大得多;此外,南陽、襄陽等地糧價回落到天宣年間每石一貫五六百錢,也可以判斷京襄已經不再缺糧……

去年南朝最終平定洞荊湖匪,京襄從南蔡置縣以來所收編的流民規模高達百萬,其中青壯男丁極有可能超過四十萬,使得京襄軍事動員的潛力大增。

目前京襄軍事動員的潛力還沒有轉化成實力,主要還是收編流民時日短,而且徐懷接掌整個京襄地區才僅僅半年時間。

倘若今年就對汝蔡堅決發起總攻,京襄即便能動員二十萬人馬填入汝蔡,但至少有相當一部分兵卒的兵甲是不齊全的;而且大多數從流民之中選編入營伍的兵卒,身體還沒有那麼快恢復過來,操練也沒有那麼嫺熟,戰鬥力也是有限。

不過,以京???????????????襄的糧鐵產出規模,嶽海樓、曹師雄則擔心每往後拖延一年,京襄就能多製造數萬套的利刃堅甲,兵卒也操練嫺熟,到時候恐怕是真要成氣候了。

“……京襄善用器械,我們也不可不察。自楚山狐徐懷崛起桐柏山以來,轄管桐柏山南北嶺、大復山、燈臺架山、金頂山、伏牛山、箕山,在山間大肆修造堰堤、陂塘,一方面開墾更多的坡地山田以利灌溉,另一方面就是利用這些堰堤、陂塘,大肆修造水力器械,以湍流驅動,極省人力,累計有上千部之多。一座水磨看似造價不菲,但所出卻足抵十頭騾馬。除開常見水排、水碓、水磨、水碾等器械用於鼓風、舂穀、榨油、破碎礦石等外,桐柏山甚至還以湍流驅動大鋸剖解巨木……”

曹師雄、嶽海樓他們這些年極其重視刺探楚山的情報。

即便楚山反滲透、反刺探的工作很到位,但絕大部分的水力器械,都不得不分散於羣嶺之間,京西、河洛的斥候、奸細只要足夠用心,一點點的刺探、蒐集情報,還是漸漸摸清楚窺見楚山這些年生產組織的全貌。

不過,知其然,京西、河洛轄域也不缺地形陡峭的溪澗(河洛四面皆山,京西西倚嵩山羣嶺),卻難以複製。

卻非楚山所造水力器械有多複雜,實在是上千部水力器械分散於羣嶺之中,需要先以鄉司爲單位,大規模修造堰堤、坡塘以及安放水力器械的工房,同時也需要以鄉司爲單位,對分散分佈的水力器械進行管理、運轉。

京西、河洛很多地方都在仿效京襄(楚山),甚至都已刺探出石炭悶燒後用以鍊鐵的秘密,但有些地方卻非他們輕易能學的。

他們也遣工匠修造陂塘,建了一些水磨坊作爲示範,希望山地村寨能仿效,但效果都不大——地方上那些最終選擇屈服的大小宗族,對建造水力器械都沒有太大的興趣,即便造一些也是糊弄。

而河洛、京西也不敢將大型鍊鐵場、兵甲製備工場難以有控制的山地之中,又談何利用湍流?

相比較之下,京襄(楚山)對地方的深耕細作,才真正叫曹師雄、嶽海樓膽顫心寒。

京襄過去兩年都在蟄伏中,即便一度將兵鋒主要對準洞荊湖寇,實際上也極爲保守,都沒有打幾場硬仗,但嶽海樓、曹師雄卻無時無刻不感受到京襄(楚山)的實力在加強。

他們因此才極其迫切的請求兀魯烈今年秋冬集結更大規模的兵馬,從中路發起進攻,迫切請求兀魯烈聯絡平燕及靜憚宗王府,今年秋冬重點協同進攻京襄的側翼。

即便不能畢功於一役,也絕不能再叫京襄有繼續壯大下去了。

兀魯烈緊皺眉頭,盯着案前的燭火出神。

他不是不清楚遏制京襄進一步壯大的必要性,他也比誰都渴望能親率大軍,從中路打開缺口,最終平定殘越,然而很多事並非他意識到,就有能力去做的。

赤扈在征服契丹、党項兩個最爲強大的對手之後,實???????????????力是臻至巔峰,掃平殘越也確實是赤扈接下來的戰略。

然而爲了掃平契丹,當時的赤扈傾盡全力,總計發兵十六萬步騎;兵分兩路橫掃河西、隴右,也僅徵發十二萬步騎。

殘越是在秦嶺-淮水一線建立穩固的防線,但赤扈也計劃將最精銳的三路大軍部署到關中、隴中、河洛、京西、徐宿一線,常編兵馬高達四十萬步騎,本身就已經是超規模配備了。

這次爲了今年秋冬從中路對汝蔡發動攻勢,兀魯烈在京西、河洛十六萬常備兵馬的基礎上,提出要進一步集結,將中路進攻的總兵力提高到三十萬,在汗廷就受到很多人的質疑、攻詰。

雖說鎮南宗王府在轄域內就能籤徵三十萬甚至更大規模的兵馬,但除了各地此起彼伏的流民與殘兵暴|動需要分派兵馬鎮壓下;更爲關鍵的還是糧秣的籌措。

中路進攻的前期戰略目標,乃是壓制京襄進一步壯大,意在消耗,而不指望畢功於一役。

這也意味着從雲朔等人每多籤徵一萬兵馬,長期而持續的糧秣消耗都是一個巨大的數字。

而倘若通過長期的對峙,達到壓制、消耗的目的,兀魯烈也預計京襄極可能會避免與他們倉促決戰,這意味着三十萬兵馬進入汝蔡戰場後,需要在汝水以南構築大量的壁壘,通過許州與箕山東麓之間的空間維持與後方的聯絡,物資的消耗更是巨大。

說實話,能不能在汝蔡戰場長期維持三十萬兵馬,兀魯烈心裡都打鼓,這本身就需要汗帳支援大量的牲口彌補不足——嶽海樓、曹師雄現在提出進一步增加出兵規模,他不是不想,實是難以做到。

既然出兵規模難以擴大,那也只能多調精兵、強兵集結於中路來。

“孫彥舟、胡盪舟等人可有下定決心歸附?”兀魯烈又問起歸德軍的情況。

“孫彥舟之流,騎牆之輩爾,”提到孫彥舟、胡盪舟等人,嶽海樓尷尬的說道,“或許需要中路或東路大軍推進有所進展,他們纔會最終下定決心……”

南朝招撫孫彥舟、胡盪舟等部編爲歸德軍,率總計三萬兵馬駐守雄踞於淮水中游南岸的光州東部地區。

倘若此時能招降歸德軍,無疑能憑添一大助力,至少能從東翼多牽制京襄三四萬守兵不敢輕舉妄動。

然而孫彥舟、胡盪舟到底是投機取巧、朝三暮四之徒。

過去這些年洞荊聯軍只是堅持跟官兵作戰,最終還是被官兵征服,並沒有深刻感受到赤扈騎兵的強悍。

同時赤扈騎兵被阻擋於秦嶺-淮水一線無法南進也有一些年頭了,江淮、荊湖民衆對抵擋住赤扈人南侵,也恢復相當程度的信心。

孫彥舟、胡盪舟以及歸德軍將卒的家小,還都留在荊南或建鄴附近安置,舉軍投附,哪裡是說就能做到的?

孫彥舟、胡盪舟非但沒有同意這時就投附過來,甚至還將他們派遣過去負責聯絡的田儒生等人驅逐出來。

???????????????就孫彥舟等人態度,曹師雄預估要施以極大的壓力,比如直接派遣大軍從淮川渡淮圍困潢川等城,又或者中路踏平汝蔡二州,或者東路攻陷壽春,纔有可能強迫他們率部投降。

而這三點,又是他們短期內難以做成的。

“南朝新帝對京襄猜忌有多深?”兀魯烈問道。

“徐懷以密詔誘殺鄭氏父子,看似拱手將紹隆帝送上皇位,但他轉頭就圖謀京襄,南面君臣對其猜忌之深,自不在言下;以往與之沆瀣一氣的朱沆父子以及胡楷、錢擇瑞等人,都與之劃清界線,”嶽海樓說道,“建繼帝病逝之後,徐懷選擇走孤臣驁將這條路,是令其陷入孤立,但這未嘗不是其絕對自信的緣故。而我三路兵馬抵近秦嶺、淮河一線,徐懷也料定殘越朝廷必會對他容忍……”

“南朝內部還是太平靜了啊!”兀魯烈蹙着眉頭說道。

“倘若想南面君臣對京襄有進一步的鉗制,唯有叫南面君臣相信不依賴徐懷也能守住秦嶺-淮河一線,又或叫南面君臣相信我們大軍無意再南下了……”嶽海樓說道。

“這怕是短時間內難以做到啊。”兀魯烈感概道。

“確實如此……”曹師雄說道。

西線剛剛堅決攻陷秦州、岐州以及藍田等地,令顧繼遷、高峻陽兩部兵馬好不容易守住秦嶺腹地,也損兵折將甚衆,東線也積極在建造戰船,今年秋冬他們又將集結大軍於中路,他們想進一步加深南朝君臣對京襄的猜忌,乃至促使他們有進一步的動作,非常難。

畢竟紹隆帝這些年顛沛流離登上皇位,已非輕易能欺的無知小兒。

當然,曹師雄還有一點沒有說,那就是他們今年秋冬戰事不利,京襄根基進一步穩固下來,也極有可能會令南朝君臣對京襄有進一步的動作,但南朝也必然有趨炎附勢之徒,朝中又冒出一批人幫京襄說話,都是說不定的事情……

第九十八章 餘音第七十九章 司戶城第十五章 大營第三十三章 入城第一百五十三章 撤軍第二百二十六章 功成第九十四章 截流第二百三十二章 泥足深陷第三十二章 失守第一百七十七章 行營第九十一章 夜遁第一百三十二章 俘卒第二百三十五章 擅權第一百五十章 舊卒第七十三章 新任第七十三章 新寇第一百五十章 目標第四十一章 秋蟲螞蚱豈小覷第二百五十四章 殿中第六十章 雷霆之怒第二百二十二章 城門第一百七十九章 婚事第一百零九章 未雨綢繆時第一百九十一章 引蛇出洞第十章 收編第一百五十二章 對峙第二百三十八章 君臣第一百零二章 戰後第一章 京師第二十一章 大腿第三十二章 失守第八十五章 龜甲船第一百九十三章 定計第七十一章 新寨第三章 進剿招討策第十一章 節制第五章 淮水楚山一軍寨第二百七十章 出海第九十章 赴襄陽第一百九十一章 引蛇出洞第六十六章 斬將第六十七章 搓紡第二百五十四章 殿中第一百二十八章 殘兵第七十一章 其人之道第三十三章 信裡虛情真意第一百三十九章 老將第三十七章 徐氏族聚玉皇嶺第二十六章 家風傳統第五十四章 胡人心機第二十六章 人前人後真面目第一百一十八章 爲難自己第七十四章 史軫歸來第三十章 有備而來第一百三十章 落花赴流水第一百八十四章 渡淮第一百七十五章 退守第六十八章 最壞準備第二百七十一章 別無選擇第一百三十一章 殿議第一百二十一章 三月之期第一百三十四章破寨第二十章 再訪悅紅樓第一百五十九章 坐鎮雙柳莊第一百二十五章 要做棋子第二百五十三章 接援第一百零五章 淮王府之謀第六十七章 斬將(二)第六十二章 殺人者第一百三十二章 鑄鋒堂第二十二章 拙計笨策第一百一十六章 放緩第八十七章 誘導第八十四章 宣武殘卒第四十一章 焉無虎威第一百零九章 絲鐵第二十四章 緝拿第二百三十六章 潁水第五十五章 寨前殺三賊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隕第三十章 探路第六十三章 惶惶心驚夜第十一章 牢房風月第一百三十八章 啓程第一百二十五章 割袍第十五章 登城第一百八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五十五章 寨前殺三賊第二十六章 家風傳統第二十二章 兵餉第五十三章 偏師第一百一十五章 城外第九章 信任第六十一章 新使赴任前第九十八章 說客第九十四章 截流第一百六十九章 先行第二百一十章 緩衝第一百九十六章 愁事第六十二章 老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