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調令

徐懷走將出去,對廊前正愁眉莫展的胡渝說道:“少夫人有孕在身,確實不宜長程乘坐馬車,可吩咐僕衆備一頂步輦前往蔡州……”

“步輦?”胡渝有些遲疑的問道。

步輦也就轎子。

坐轎子前往蔡州,坐的人是舒服了,但擡的人呢?

四五百里地,驛道又積滿冰雪,可能要兩天內趕到蔡州,一頂軟橋加上身懷六甲的孕婦,差不多兩百斤,有幾個健壯漢子,能吃得住這樣的辛苦?

胡渝爲難的看向院中奴僕。

胡楷身爲士臣,但不像蔡鋌陰養私兵,在京畿也沒有大片田莊,不像朱沆沒事喜歡在宅裡養上百家兵充場面,需要有呂文虎這樣的強豪壓場面。

胡宅府上也用一些僕從奴婢,但主要就是照顧起居、打理雜務,就沒有一個是孔武勇健之人。

徐懷將這事承攬下來,說道:“二公子盡去準備,我們這些軍漢,沒有其他本事,輪換着擡一頂步輦趕往蔡州,不會耽擱胡公的行程。”

“那就多謝軍侯相助!”胡渝未必意識到形勢有多嚴峻,便他也很少忤逆他父親胡楷的話,見徐懷出手幫他解決難題,當然高興。

不過,替胡楷、胡渝父子妥貼考慮的,並不是僅有徐懷一人;沒一會兒功夫,便見一名二十歲剛出頭的青年武將,帶着一隊騎軍健銳趕過來。

楊麟其部乃是兩千五百名馬軍,冰天雪地的,即便人人乘馬,大規模行軍的速度也不可能太快——在這冰雪天日行百里就算是快的。因此,楊麟會在接到調令之後,直接率部拔營出京趕往蔡州。

楊麟擔心胡府人手有限,着其子楊祈業率部一隊人馬過來聽候調用,同時保護胡楷、胡渝父子前往蔡州的途中安全。

徐懷也不得不承認楊麟的考慮是周全的——雖說他預料到赤扈騎兵大規模往河淮地區穿插,會在十天之後,但不意味着赤扈人小規模的斥候兵馬不會提前滲透過來。

胡楷不與楊麟所部同行,要儘可能的壓縮時間,以便能在汴梁多逗留些時間,同時也能更早趕往蔡州;胡楷在小隊扈衛的簇擁下,單獨出行是速度最快的,但他的人身安危卻需要慎重對待。

當然了,胡楷調楊麟所部一同去蔡州,就是作爲親兵使用。

再看楊麟對胡府情況很熟悉,其子楊祈業與胡渝也是相熟,徐懷便知道胡楷、楊麟在京中就有往來。因此這些瑣碎之事,他也不會去跟楊麟爭搶功勞。

片晌後,一名健僕氣喘吁吁趕到胡宅,進來先跟胡渝稟報胡楷此時的行蹤,又問道:“二公子,天雄軍第十將徐懷可在此間?”

徐懷適才就在侍衛步軍司帥堂裡面跟胡楷匆匆見了一面,還沒有機會跟胡楷身邊的扈隨打照面,這時候站起來問道:

“我就是徐懷,不知道胡公有何事見召?”

老僕說道:“老爺便猜你們應該到這裡了,特派我回來,着你趕往樞密院領取調令!”

太原被圍,河東都部署司名存實亡,天雄軍殘部的調動,就歸樞密院直轄,理論上就需要樞密院的調令,才能一路過關穿城,前往蔡州。

而京畿駐軍,這兩天陸續會有一些兵馬隨諸鎮防禦使離京,也需要樞密院簽發調令。

徐懷同樣也需要一張調令,才能名正言順的率領桐柏山卒進駐淮源。

既然胡楷有召,胡府這邊又有楊麟之子楊祁業幫襯,徐懷當即也不再耽擱,便與王舉、徐心庵帶人,策馬隨老僕往樞密院趕去。

樞密院作爲兩府之一,位於皇宮正南、御街東側。

汴梁城的御街足有兩百步寬,兩側建有長廊,又用紅黑杈子(拒馬)分作四道,平時兩側許民衆及普通官員通行,正中央的御道則嚴禁官民隨意闖入的。

今夜特殊,值守禦街的巡鋪兵,聽胡家老僕說徐懷他們是趕往樞密院接受調令,便允許他們直接御馬進入御道馳行,片晌之後便趕到樞密院。

樞密院此時燈火通明,徐懷與王舉、徐心庵走進樞密院衙廳大院,看到這裡也是車水馬龍,不時有人進進出出。

徐懷他們沒有看胡楷的人影,卻見楊麟、朱芝站在角落裡等候。

“楊軍侯,你也過來了?”徐懷走過去,跟楊麟拱手致意。

“徐軍侯、王將軍,你們也過來了!”楊麟拱手還禮。

“這邊是什麼一個狀況?”徐懷看向朱芝問道。

“官家已經頒下勤王詔,樞密院要連夜將所有的調令簽發完畢,還要派人攜帶調令,隨同宮中的傳詔使者一同趕往各地傳詔調兵勤王,”朱芝解釋眼前樞密院內部的混亂與忙碌,說道,“而這次勤王兵馬又不直接進駐汴梁,直接四鎮集結,接受胡公等四鎮防禦使轄管,所以諸多調令不僅需要胡公等四鎮防禦使副籤,還要胡公他們選派精明能幹的軍吏,跟隨傳詔使者趕往各地催促出兵——這邊有一陣忙碌呢!”

接着朱芝又將徐懷拉到一旁,低聲說道:“葛鈺那小子跟隨魯國公在衙堂裡面,剛剛與我遇到,眼神像要吃人……”

“哦!我們且不去管他,你還能真將你給吃了?”

徐懷撇嘴一笑,對這樣的事並不覺得奇怪。

葛家原本就與魯國公趙觀親近,即便葛伯奕削職爲民,葛鈺等人暫時也不可能從軍爲將或步入仕途,但不妨礙他們作爲私屬,在魯國公趙觀身邊走動。

而大越立朝以來,皇位相傳較爲有序,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對皇子的限制很嚴——國公府、親王府所用幾名有限的官屬,主要是照料皇子起居,還是宦臣爲主。

趙觀此時有機會出鎮地方,實際能用的人手非常有限。

不說葛鈺了,葛伯奕倘若能抹下臉來,也極可能會作爲僚屬,追隨魯國公趙觀前往魏州坐鎮。

雖說天雄軍潰滅之後,嶽海樓欲趁葛伯奕前往雁門負荊請罪途中行刺然後嫁禍給徐懷,葛伯奕、葛鈺因此對嶽海樓懷恨最深,但顯然不會因爲徐懷出手揭穿嶽海樓、救下他們而心懷感激。

這些心胸狹窄的小人,心裡只會記恨朔州被奪兵權之事。

不過,徐懷此時也顧及不了這麼多,他此時更不會覺得葛伯奕、葛鈺父子會是他的對手;將來要有什麼大麻煩,也是魯國公身上。

難道說葛家父子不進饞言,魯國公對他們有好感了?

很快胡楷就親自走出來,將徐懷、楊麟、朱芝領入偏廳,從傳詔使者以及樞密院主事手裡正式接過詔書、調令。

“有祁業暫時留在我身邊就好,你們即刻動身——特別是徐懷,淮源置縣劃歸蔡州,還需要跟唐州、泌陽縣進行交涉,此外徵募鄉兵操練,時間也極爲緊迫,耽擱不得……”程序上的事走完,胡楷就催促徐懷、楊麟儘快動身。

“好。”

徐懷爽脆答應下來,儘管他不覺得自己需要爭這兩三天的時間。

這兩年來,徐懷雖然不在桐柏山,但鑄鋒堂在淮源的勢力一直都在穩步發展。

更關鍵是桐柏山匪亂,在相當程度上已經打破掉最爲頑固的宗族藩籬,同時又有徐武江、徐武良等人坐鎮淮源,蘇老常、徐武坤他們也早一步帶領胡族婦孺、烏敕部衆人及工輜營撤回到淮源。

他們在桐柏山徵募兩千五百名鄉兵的事完全沒有礙障,將工輜營老卒正式入編,兵額就足夠了。

徐懷掌握兩千五百名鄉兵,掌握兩千五百名正卒,同時又是奉朝廷詔令行事,他倒是想看看唐州及泌陽縣有誰會站出來,爲淮源置縣劃歸蔡州設置障礙。

說到底,就是鑄鋒堂崛起於桐柏山匪事,又經歷兩次北征伐燕,已經儲備了一批幹練且精力充沛、用起來如臂使指的人手,將淮源縣衙、都巡檢司的架構組織起來,不像胡楷到蔡州,必須要接納、藉助地方原有的勢力,才能將工作開展起來……

第一百零三章 天予時至第一百五十四章 報捷第二百一十章 緩衝第一百零一章 渡河第七章 撤離第二十章 問策第一百六十章 武經修撰人第一百一十章 權當不知第二百五十章 西使第一百九十六章 愁事第十七章 換血第四章 望山津第二百三十八章 君臣第三十四章 接管第二百一十二章 奪灘第一百五十三章 撤軍第一百九十五章 放下屠刀第二百一十七章 奪城第九十三章 潰逃第六章 危急第五十一章 借刀殺人計第六十二章 老卒第一百四十七章 勸說第六十八章 籌謀第二百二十七章 援騎難至第一百九十五章 奪寨第三十三章 商洛第一百七十九章 扭轉第三十一章 鞏縣第八十三章 鏊戰第一百四十九章 前鋒第二百二十六章 會合第一百五十章 目標第一百二十九章 顧氏第二百零一章 開墾第一百二十八章 殘兵第二百三十一章 圍敵阻援第一百一十二章 迎敵第十三章 人心第一百一十一章 狹路第二百三十八章 君臣第一百八十二章 渡淮第一百六十八章 相援第一百一十八章 晉城第一百一十五章 城外第一百二十二章 西域炮第二百三十章 固守第四十七章 破山第三十七章 進退第二百五十三章 接援第一百零五章 淮王府之謀第一百八十章 殲滅第六十四章 選擇第四十章 水輪風箱第七十四章 父命難違第一百六十一章 拖延第一百三十九章 誤入虎口疑花境第一百二十八章 疑敵第五十一章 破陣第一百一十六章 劣局第一百零八章 好氣第六十章 先帥舊部第六十三章 戰書第一百一十章 初戰第十九章 泌陽第十一章 節制第一百一十三章 入冬第一百二十五章 送信第一百五十章 本末第三十三章 商洛第一百八十二章 渡淮第三十二章 雌兔眼迷離第一百四十九章 前鋒第四十五章 臨戰第一百二十一章 風雪第十二章 安排第二百一十三章 不決第五十七章 抵罪第一百六十章 來頭第二十二章 兵餉第一百四十一章 蕃兵營第七十四章 馬場第二十一章 請君側耳聽第六十四章 示敵以弱第一百三十章 落花赴流水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二百零四章 新任第一百二十二章 建言第四十二章 夜話第二十一章 處置第一百二十八章 勝負總有時第一百七十章 誘餌第一百三十六章 突擊第一百四十一章 相見第九十章 說服第九十一章 夜遁第四章 望山津第一百一十二章 迎敵第一百九十二章 彼刀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