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跳出算計外

“這個陳桐,我在悅紅樓聽人說起過,乃是京西南路經略安撫司派到唐州的監糧官,聽說是泌陽城悅紅樓的常客,”

柳瓊兒怕徐懷不清楚朝堂之上的諸多細節,耐心解釋道,

“經略安撫使顧蕃乃是以觀文殿直學士的身份出京,自是不受樞密院轄管,但經略司總攬京西南路諸州縣兵民之事,有諸多事務以及屬吏,以及所轄駐泊禁軍的將領、武吏,卻與樞密院有切割不開的關係。而到州縣,兵馬都監通常都是文臣兼任,但所節制的都巡檢使、巡檢使卻又屬於武臣序列,流調、考功卻又是樞密院直接掌控。這個陳桐官階不高,但爲駐泊京西南路的禁軍從唐州監調糧秣,卻是無數人嚮往的肥差,非一般人能得任,說他跟樞密使蔡鋌有關係,不叫人意外。而地方耆戶長、里正,負責徵糧納賦,並運送到指定地點。相比較路途遙遠的汴京以及所輸糧秣的軍塞,將糧秣直接輸納給本路的駐泊禁軍食用,無疑是最省事省力的,所以陳桐也是地方宗紳刻意巴結的人物!”

捨得花幾兩銀子到悅紅樓,只爲找柳瓊兒喝茶的,都是能吹幾句牛逼、自詡清流之人。

柳瓊兒周旋這些人之間,對朝堂及州縣的人物、秩事乃至種種官場潛規則,可要比徐懷想象的熟悉得多。

陳桐作爲經略司派駐唐州的監糧官,上下逢源,下與地方宗族,上與樞密使蔡鋌都能搭上線,不是難以想象的事。

徐懷他能理解這些規則,但當世很多具體的細情卻不懂。

而徐武良則跟聽天書似的坐門檻上,甕聲說道:

“你爹在世時,就說過徐武富不足以依靠,我剛去騾馬市看過,除開從淮源鎮僱傭幾名外姓夥計看守外,其他人一早就都回玉皇嶺了——徐武磧、徐武坤這幾個狗日的,當年還是你爹從死人坑裡將他們揹回來的呢,卻跟狗似的跟着徐武富,心早就瞎了!鐵定是這個叫陳桐的在幕後唆使,徐武富那狗東西要將徐武江賣給匪兵。但我想不明白的是,徐武江他們要是被賊兵殺死,又怎麼會牽連到王稟頭上?他們做這些,不就是爲殺王稟嘛,爲何要繞這麼大的一個圈子,不累得慌?鄧珪之前不放手給他們殺王稟,等徐武江他們死了,鄧珪就放手了,說不通啊?”

徐懷都親眼看到陳桐寫給鄧珪的信函,柳瓊兒當然能想明白這其中的一切,解釋給徐武良知道:

“沒有什麼說不通的,從陳桐給鄧珪的信函看,鄧珪是不願擔下王稟在他眼鼻底下意外死去的罪責,所以要先安排徐武江所部武卒他們去送死,那他就能會因‘剿匪不力’調任他地。巡檢使的流調,恰恰是樞密院直接管制的,只不過到任之後會受州縣的節制罷了——鄧珪一走,蔡鋌便能直接插手安排一名嫡系過來,擔任這個巡檢使,也最終由這人背下王稟‘遇匪身死’的罪責。蔡鋌手下有死士,找一人背下這罪責,自然輕鬆。而所有事情都發生在淮源鎮,與州縣無關,知州陳實、知縣程倫英等人當然也就樂得裝聾作啞。”

“他大爺的,殺個人玩這麼些花招,比打鐵複雜多了。”徐武良啐了一口唾沫星子吐廊下。

“因爲他們要殺的,不是普通人啊——他們又想殺人,又想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哪裡是容易的事情?”柳瓊兒輕嘆道。

“那眼下要如何是好?”

徐武良落過草,從過軍,當然知道軍令如山,徐武江失去宗族的支持,便失去抗命不從的最大依仗。

徐武良不聽柳瓊兒分析還好,聽柳瓊兒說過這些,就頭大如麻了,完全不知道要如何是好。

“我聽人說徐武江頗有豪氣,他不會坐以代斃吧?”柳瓊兒盯住徐懷問道。

“再有豪氣,猝然遇到這等事,又能如何?”徐懷嘆氣說道。

“我已被你拽入火坑,你不要瞞我。”兔子急了還咬人呢,柳瓊兒纔不相信徐武江會束手就擒,認定徐懷有事瞞着她。

“你願隨我們回玉皇嶺?”徐懷問柳瓊兒。

“你們要回玉皇嶺?回去做什麼?”柳瓊兒問道。

“十七叔要是沒有老老實實守在青溪寨裡,卻輕率出動,最終在青溪寨外遭到賊匪的伏殺,死不見屍,柳姑娘覺得鄧郎君信還是不信?”徐懷問道。

“怎麼,徐武江他們要落草爲寇?”徐武良驚站起來,問道。

“在鄧珪他們的棋盤裡,怎麼都是死,想活只有跳出去。”徐懷說道。

“其他人會跟徐武江落草?他們就不怕拖累留在玉皇嶺的妻兒?”柳瓊兒難以置信的問道。

徐武江率二十多名武卒去守青溪寨,多出身徐氏或投附徐氏的異姓莊客,他們在巡檢司唯徐武江馬首是瞻,但徐武江真要帶着這些人落草爲寇,柳瓊兒都懷疑武卒更可能是一鬨而散,又或者一起揪住徐武江押運回巡檢司冶罪。

落草爲寇,真以爲過的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逍遙日子啊!

自古以來,哪個不是走投無路,纔去刀口舔血的?

還有極重要的一點,那就是除了徐武江的續絃蘇荻外,徐武江他自己的父母兄侄以及諸多徐氏武卒的家小,都還在玉皇嶺附近的村寨裡。

當世官府可沒有“一人做事一人當”的講究,甚至只要懷疑,就有權力將徐武江等人妻兒父母抓入牢獄暫押問案。

甚至以家小爲人質,逼迫賊匪出山投案,也都是再正常不過的操作。

而州縣牢獄裡的待審犯或者其他人犯,每年受刑、飢寒及病死者常十之二三,自古以來這稱之爲“瘐死”,官員都不會問責的。

窮兇極惡之徒冷血無情便也罷了,但徐武江手下武卒,多爲常人,他們又熟知衙門之事,有幾人敢坐看家小被帶到衙門裡訊問?

“我父親當年隱姓埋名落草,鄉人也只是在我父親跟武良叔他們從靖勝軍歸來後纔有所猜疑,並沒有連累到家人,更沒有連累到宗族,”徐懷說道,“再一個,這也是我們要去玉皇嶺的緣故,十七叔會說服大家相信他們在玉皇嶺的妻兒家小,會得到武良叔以及其他諸多人的暗中照顧,勿需多慮。”

“即便能欺瞞一時,還能期瞞一世?”柳瓊兒深表懷疑。

就算鄧珪與刺客沒有暗通曲款,徐武江與二十多武卒被虎頭寨賊兵擄走或殺死,連具屍體都沒有人,鄧珪以及州縣會相信?

想要死不見屍玩消失,真以爲官府是擺設?

他們只要對徐武江他們的行徑有所懷疑,便有權力將其家小抓入牢獄問案,到時候徐武江怎麼安撫那些武卒?

“不是欺瞞,而是一定要行!”徐懷說道,“我這麼說,柳姑娘還願意與我們去玉皇嶺?”

“……”柳瓊兒震驚問道,“你們二人,憑什麼跟徐武富鬥?”

“徐武富絕不敢承認他與鄧珪勾結安排徐武江他們去送死,所以不管官府如何質疑,他都得咬死徐武江他們爲賊匪所害而死不見屍,他有責任保護衆人家小不受官府滋擾,甚至還要幫着跟官府討撫卹!”

徐懷說道,

“宗族每遇匪事,便要族人捐糧,加上秋訓,平日裡納糧納賦,也是族人承擔更多,遇到盜匪襲寨,也是族人上陣拼殺,宗族械鬥,每有死傷,無不是族人——官府要過來拘人,徐武富作爲族首,要是不管不問,就任官府將無辜之人拘走,他憑什麼服衆?”

“要是官府派大隊人馬進玉皇嶺抓人呢,徐武富難道不可以將一切都到官府頭上?”柳瓊兒問道。

“是啊,其他徐氏族人都是講道理的,只要徐武富‘盡力’了,他們就不會再苛求徐武富,也不會有誰真敢站出來跟官差對着幹,”徐懷笑着說道,“但是,不是有我這個不懂道理的‘憨貨’嗎?”

柳瓊兒明白徐懷的意思了,徐懷繼續裝癡賣傻,實是威脅徐武富不敢公然將徐武江等人家小交出去的一把“利刃”,暗感這即便兇險,卻也不能說一定不行。

柳瓊兒又問道:“王老相公那裡呢,他也同意如此安排?”

“我們如此行事,並沒有告訴王老相公,但事情至此,我們也不可能顧及太多了!”徐懷說道。

他之前就跟柳瓊兒說過,王稟所處的立場跟他們並不完全一樣,他甚至都沒有跟盧雄挑明這事,這一切都是昨夜盧雄走後,他與徐武江、徐心庵狡盡腦汁想了一夜之後商議出來的辦法……

“我看這事能成,徐武富真敢無恥到將徐武江他們的家小交出去,我白刀子捅他腚眼裡去!”徐武良狠狠的說道,“不說其他,我們立刻就去玉皇嶺!”

“現在還不能走,昨日定計太倉促了,根本就沒有時間給我們準備。這裡面還有太多的不確定性,首先我們都不能確認所有人是不是已被十七叔說服,需要等明確的信息才能動身。”徐懷說道。

“等有明確信息傳來軍寨,鄧珪怎麼會放你跟荻娘走?”徐武良急道。

“我們商議好,在入夜之後十七叔要是都還沒有派人找藉口回軍寨,便說明他們已經脫身藏入深山了,”徐懷說道,“到那時候我再與十七嬸潛出軍寨,我們會合後連夜趕回玉皇嶺去,也不虞鄧珪派快馬追捕!”

“有人看到你進入鄧珪的住所,你此時回軍寨,會否太兇險?”柳瓊兒擔憂問道。

“我不回去,鄧珪纔會起疑心,那十七嬸就難以脫身了;我等會兒徑直回去,鄧珪哪隻眼睛會瞧得起我這個‘憨貨’?”徐懷笑道。

別人眼裡的“他”纔是最好的僞裝,何況他在吏目前唱過雙簧,將注意點轉移到唐天德身上去。

即便唐天德去鄧珪房裡竊銀這事,聽上去也不大可能,但怎麼都比徐武江安排去他這個“憨貨”去鄧珪房裡竊看密信,更令人信服!

第八十七章 父子第一百九十四章 晉家子婿第一百九十一章 洛陽攻略第二十二章 拙計笨策第十章 收編第六十章 職事第二百三十六章 潁水第一百九十九章 空巢出京第一百六十八章 相援第一百一十章 世界那麼大第一百零二章 不歸第十章 韓時良第一百四十八章 恢河第一百零六章 圍獵第一百六十三章 千汊浦第三十章 探路第八十七章 攻城第一百八十一章 傳話第一百一十章 權當不知第一百三十二章 圍砦第七十三章 新任第二百二十六章 功成第一百九十七章 驚蛇第二百六十六章 盡殲第六十四章 圍河第一百零七章 韓圭第一百五十八章 當務之急第一百四十三章 富貴送上門第二百三十六章 潁水第九十二章 噩耗頻傳第一百三十五章 夜戰第四十八章 持久第一百七十二章 陣前第二十七章 欲謀當藏身第二十三章 掌燈傾訴第一百七十章 突圍之事第八十六章 工師第二百零九章 安排第九十章 說服第四十四章 請守第二百零八章 小童第二百零五章 秦州第八十五章 撤離第七十七章 去留第三十二章 疑念第五十八章 不與之謀第七十六章 州衙第二十章 討糧路行遲第一百一十六章 劣局第三十四章 新湖第九十六章 放歸第九十二章 以防不患第七十八章 九黎鎮第一百一十一章 以剛克剛第二百三十章 集結第四十一章 焉無虎威第二百三十四章 意在第二十六章 人前人後真面目第二百七十二章 失敗的遊說第二百二十章 相邀第四十六章 強攻第四十一章 心思第九十九章 交談第一百九十七章 新城第一百零一章 渡河第十九章 鷸與蚌第八十章 觀敵第一百四十八章 部署第八十一章 真身在此第九十三章 潰逃第一百零一章 林中第五十二章 大霧第一百二十六章 囚徒之謀第五十九章 敗算第一百四十五章 激戰第一百二十四章 全軍而上第一百零三章 天予時至第二百五十三章 接援第二十三章 暗棋第一百四十章 新旨第一百零八章 好氣第九十七章 黨同者聯兵第五十三章 不動如山第一百五十一章 元帥府第一百二十八章 緣由第一百零三章 傳詔第七十四章 父命難違第二百五十三章 接援第三十六章 商團第五章 淮水楚山一軍寨第八十九章 遠客第一百五十七章 籌備第二百一十一章 風聲第一百四十五章 流民第二百一十二章 奪灘第一百零八章 狩獵第二百一十一章 生悲第十章 韓時良第八十一章 真身在此第八十一章酒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