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蕩平地方軍閥 (1)

一、蔣桂重開戰

1.逼走白崇禧

南京國民政府建立之後,各地軍閥和地方實力派雖然從表面上歸順了中央政權,但對蔣介石及其中央政權始終心懷戒意,決不允許蔣介石染指地方利益,爲了實現全國的真正統一,蔣介石利用軍閥之間的矛盾,憑藉自身強大的軍事、經濟實力,先後發起了蔣桂戰爭,針對馮玉祥的戰爭以及中原大戰,並且通過和平手段,促使東北張學良納入中央政權,在形式上完成了全國的統一。

自蔣介石進行二期北伐以來,蔣介石與桂系之問的合作較爲理想,蔣介石曾經依靠桂系的力量在北伐中一路順利進軍,依靠桂系的支持建立了政權。

二期北伐後,桂系中白崇禧的勢力又伸展到了河北省和平津一帶,大有蔓延全國之勢。這樣,在短時期內,桂系就膨脹成以兩湖爲中心,縱貫全國南北的強大軍事集團。桂系的強大,是蔣介石建立獨裁統治的一個巨大威脅。因此,蔣在剷除異己時,桂系便成了第一個打擊的目標。

1929年2月19日,胡宗鐸主持的武漢政治分會免去魯滌平本兼各職,由何鍵任湖南省主席。魯滌平是蔣安插在桂系中的親信,魯滌平被免,無疑是對蔣的一種挑釁。與此同時,桂軍李明瑞、楊騰輝部準備向湖南進攻,葉琪的第五十二師馬上在長沙採取行動。20日深夜,魯滌平被罷免後,從長沙逃往南京,魯滌平的部隊則從湖南退往江西,即所謂的“湘變”事件。

湘案發生後,原在奉化溪口老家過春節的蔣介石急忙趕回南京,他一直欲除桂系而後快,這個事件對他來說可是一個難得的機會。2月28日,蔣介石主持召開中央政治會議第177次會議,決定派出監察院院長蔡元培和國民政府委員李宗仁調查此事,同時派編遣委員會總務部主任李濟深和中央編遣區主任何應欽協助調查。

對於湘變的發生蔣介石是有察覺的,但是他並沒有加以阻攔。因爲蔣知道如果馬上用武力解決的話,有可能爆發激烈的軍事衝突。首先,離京回豫的馮玉祥控制的地區正位於蔣李雙方控制區域的西北方,任何一方與馮結合即會對另一方構成包圍的態勢。其次駐軍華北的白崇禧會揮師南下。再次,廣東粵軍在李濟深的影響下也會聲援支持。同時,滇黔兩省也有可能幫助桂系反對蔣介石。在這中間,前兩種危險性最大。

但是,既然是造反,蔣介石就絕不會手軟,就必定要平叛。當時桂系軍隊擺的是從南到北一字長蛇陣,兵力分散,戰線過長,難以互相策應。蔣介石根據桂軍的弱點,決定採用各個擊破,而首選的對象即是在北方的白崇禧部隊。

在華北,白崇禧部進軍北平後,蔣介石先是要白與其他集團軍的部隊掃蕩張宗昌舊部。北伐軍勢如破竹,迅速掃清了華北的直魯軍力量。直魯聯軍殘部消滅後,張宗昌逃往日本,孫傳芳、褚玉璞逃往瀋陽。戰事結束,白崇禧的部隊並沒有南返而是接受蔣介石的指令,駐紮在冀熱遼交界處,以支持東北張學良,警告日本關東軍不要過分囂張。白崇禧在北平的半年,日子並不好過。

一是第四集團軍打到北平有4個軍,撤回湖南兩個軍,留下的部隊被改編爲廖磊的第五十三師,李品仙的第五十一師,部隊內怨氣甚大。部隊編遣雖然是南京方面所造成,但在人事安排問題上對白崇禧意見很大。其中劉興的第三十六軍被改編爲五十三師後,劉興被趕走,換上廖磊,劉興的部將們對此無法接受。

二是一直圖謀佔領平津地區的閻錫山,利用二期北伐間接實現了晉軍控制華北地區的目的。但白崇禧卻似乎有久居灤河一帶不走之意,這使得閻錫山心中很不舒服,想方設法擠走白崇禧。

三是隨白崇禧北上的是湖南部隊,在南方生活和作戰的湘軍不習慣河北北部的環境,部隊人心渙散,外有晉軍搗亂,作戰之餘又缺乏充分的補充,生活、裝備簡陋,軍餉也得不到及時發放,軍心動搖,內部不穩。

蔣介石也沒有忘記乘火澆油,從1929年1月起,駐唐山的李品仙和廖磊領不到軍費,白崇禧認爲是何成浚暗中搗鬼,事實上,何成浚只不過是受蔣介石指使,遵命辦事罷了。在武漢,蔣介石通過別人密報,瞭解到第四集團軍內有湖北派與廣西派的糾紛,馬上派他的高參向第七軍第一師師長李明瑞策反,並給李明瑞的表哥俞作柏以鉅款,並委以重任。除此之外,蔣介石又使出關鍵一招對付白崇禧。

原來,在此前後湘軍的資深將領唐生智準備復出,這位曾經率兵討伐蔣介石的敗軍之將搖身一變成了蔣介石的打手。

唐生智自從被桂系打敗後,逃亡日本。過了幾年的流亡生活,他決定臥薪嚐膽,尋找機會給桂系以致命一擊。唐回到上海不久,蔣介石便利用唐桂的矛盾,扶唐倒桂。當時白崇禧的部隊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唐生智的軍隊裡改編而來,他們覺得被桂系改編很不光彩,也希望唐生智回來領導他們。

蔣介石開始有板有眼地實施陰謀,派出曾任第八軍黨代表、第三屆國民黨中央候補中執委、與唐生智關係密切的劉文島,前往上海秘密會見唐生智,送上活動經費30萬元,勸說唐生智馬上北上奪白崇禧的軍權。唐山智也派人趕到唐山聯絡第五十一師師長李品仙,勸李尋機脫離白崇禧,重歸湘軍行列。李品仙也派出參謀長周武彝借參加國民黨三大爲名到達南京,經過邵力子介紹見到蔣介石,明確表示擁唐出山。周武彝又趕到上海,會合唐生智借海路北上。

就在蔣介石一步一步地實施其計劃時,五十三師和五十一師內部已經人心浮動,早就傳遍唐生智歸隊的消息,白崇禧已經不敢與部隊來往,只得借住在同爲廣西籍的廖磊家中。不久,又化裝後從塘沽南下,一路心驚膽戰地潛回廣西,與李宗仁會合。

2.計賺李濟深

蔣介石要徹底打敗桂系,還必須消除廣東李濟深的勢力。李濟深也是桂系中舉足輕重的人物,當時李在廣東任第八軍總指揮及廣州政治會主席。李濟深在廣東勢力坐大,無疑爲桂系提供了良好的根據地。但是蔣介石也知道,李濟深沒有任何把柄,所以只能製造捕捉李濟深的機會。

爲此,蔣介石一面加緊拉攏李濟深所部陳銘樞將領,一面採取調虎離山之計,幾次電邀李濟深北上入京。

2月25日,蔣介石用國民政府早已任命李濟深爲總參謀長爲由電促其來南京,並要求他參與湘變一事的調停。

李濟深一開始不願前往,但蔣介石隨後派出吳稚暉趕到廣州,迎接李濟深北上調停事件和參加國民黨三大。吳稚暉爲李濟深好友,李濟深對吳稚暉的勸說也難以推卻。此時,南京國民政府文官長古應芬也要陳濟棠勸說李濟深北上。在這種情況下,李濟深在吳稚暉的陪同下,於3月11日到達上海。李濟深一到上海,立即去見李宗仁,興師問罪。李宗仁明確地指出,蔣介石並非僅是考慮治罪於他和夏威、胡宗鐸、陶鈞等人,而是借用此次事件,要將第四集團軍徹底消滅。

李宗仁竭力勸說李濟深千萬不要去南京,要他不要捲入此次衝突,否則將會被蔣介石扣留。李宗仁對形勢有清醒的認識,蔣介石要幹什麼,意欲何在,他一清二楚。李宗仁對李濟深說,你如果進京,必然會被蔣介石扣留。這樣一來,不但李濟深會失掉廣東的軍政大權,而且還會使廣西失去援助,第四集團軍將被繳械。

李宗仁的分析,不得不讓李濟深深思,因此決定暫留上海。蔣介石一看計劃擱淺,再次搬出吳稚暉、李煜瀛、蔡元培、張靜江4位國民黨元老,到上海勸說李濟深赴寧。

在四元老的勸說下,李濟深果然跟着他們去了南京。他們5人臨行前,李宗仁明白,這一仗顯然是無法避免了。

3月10日,李濟深一到南京,感覺到氣氛不對,身爲總參謀長、軍事編遣委員會總務部主任,連自己的行動自由也沒有,已經處於特務們的嚴密監視下。他此時才明白,蔣介石請他來南京,並非是爲了調停,而是爲了控制他,以免蔣介石在對付李宗仁時,他在廣州助桂系一臂之力。

1929年3月26日,蔣介石下令把李宗仁、白崇禧、李濟深撤職查辦,國民黨三大開除了他們的黨籍。不久,李宗仁的住處被蔣介石派來的特務查抄,李宗仁則提前離開上海回到廣西。

扣壓李濟深之後,蔣介石立即收復廣州。根據蔣介石的授意,粵軍將領陳濟棠、陳銘樞於3月30日趕回廣州,煽動粵軍軍官公開反對李濟深。兩人還和粵軍將領蔣光鼐、陳策等人聯名發表通電,宣佈與李濟深脫離干係,陳濟棠出任第八路軍總指揮,陳銘樞則擔任廣東省主席。

3.蔣桂大戰

在做好了充分準備之後,蔣介石準備武力討桂。武力鎮壓的計劃,從湘案一開始就佈置了,在魯滌平被撤職的第六天,蔣就密令駐安徽、江蘇、江西的部隊進入作戰狀態。3月2日,蔣介石正式頒佈了作戰序列,自任總司令,參謀長何應欽,前敵總指揮朱培德;第一軍軍長劉峙,編有劉峙的第一師,顧祝同的第二師,蔣鼎文的第九師;第二軍軍長朱紹良,編有朱紹良的第八師等部;第三軍軍長魯滌平,編有金漢鼎的第三師,魯滌平的第十八師等;預備隊有熊式輝的第五師,方策的第六師。

蔣介石爲避免自己孤立,很注意爭取其他各路軍閥,爲此,他派人聯絡長江上游劉文輝川軍,以前後夾攻武漢,但重點放在聯絡北方馮玉祥、閻錫山、張學良各軍事集團,而馮玉祥尤爲重中之重。蔣介石對各地方軍閥都施以小恩小惠,張學良、劉文輝、閻錫山等相繼表示服從中央,支持蔣介石對桂系的討伐,只有馮玉祥態度曖昧,甚至還有一些阻止蔣西征的言行舉動,令蔣介石十分爲難。

蔣介石自然懂得如何對馮玉祥又打又拉,以達到自己的目的。3月17日,蔣介石得知劉鎮華部奉馮玉祥之令開往徐州設防,立即以張羣名義電示何成浚設法阻止,爲防止馮玉祥自平漢路南進,還密令何成浚集重兵於石家莊,以備意外。在蔣介石的利誘威逼之下,馮玉祥長期處於舉棋不定的矛盾之中,直到3月28日,才爲情勢所迫,不得已於29日正式通知蔣介石:出兵討桂,以韓復榘爲總指揮出武勝關。

1929年3月24日,蔣介石下令將夏威、葉琪查辦,夏威部交李明瑞,葉琪部交何鍵,何鍵擔任湖南編遣委員。蔣介石在要打擊桂系的同時,還拉攏湖南實力派何鍵。

蔣介石開始軍事討伐,然而桂系方面軍卻是倉促應戰,李宗仁、白崇禧等桂繫有權威的頭目均不在場,胡宗鐸、陶鈞難以服衆,在大軍壓境面前羣龍無首,一盤散沙,根本沒有打贏的希望,更讓他們手忙腳亂的是何鍵的倒戈。

何鍵見到蔣介石已經任命自己爲湖南省編遣委員,除負責省內軍務外,還負責收編葉琪部,湘變非但沒有爲自己帶來麻煩,反而因禍得福,心中自然對蔣介石充滿感激之情。所以派代表趕到武漢東面70餘公里的黃州,向蔣介石交上自己的親筆信,表示願意歸順。蔣介石當即寫下:“委任何鍵爲討逆軍第四路軍總指揮,並撥發該部給養七十萬元。”何鍵馬上通電宣佈討伐桂軍,就任湖南省主席,這樣一來,駐紮在湖南的第五十二師長葉琪被迫交出兩旅部隊,逃回廣西老家了。

3月31日,在蔣介石的指揮下,討桂軍向武漢發動猛攻,各路討逆軍向武漢三鎮包抄過來。4月1日,攻克黃岡、麻城,2日,雙方主力激戰於五通口、新州、黃州、黃陂一帶。在此關鍵時刻,臨時代任前線總指揮的李明瑞,信守對蔣介石的承諾,陣前倒戈,有力地配合了蔣介石的進攻。在蔣介石軍事進攻與李明瑞等的陣前倒戈的影響下,桂軍很快陷入被動,頃刻土崩瓦解。5日,蔣介石輕取武漢。

第54章 打擊進步人士和進攻紅軍 (5)第22章 國民黨新右派的領袖 (6)第46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4)第10章 從辛亥革命到永豐艦赴難 (6)第61章 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 (2)第25章 北伐和清黨 (3)第91章 爭取國際社會支持(3)第17章 國民黨新右派的領袖 (1)第17章 國民黨新右派的領袖 (1)第75章 苦撐待變的外交(4)第58章 面對日寇的步步緊逼(4)第9章 從辛亥革命到永豐艦赴難 (5)第72章 苦撐待變的外交(1)第42章 蕩平地方軍閥 (6)第26章 北伐和清黨 (4)第64章 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 (5)第72章 苦撐待變的外交(1)第65章 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 (6)第10章 從辛亥革命到永豐艦赴難 (6)第88章 成爲大國領袖 (6)第17章 國民黨新右派的領袖 (1)第31章 建立和穩定南京國民政府 (1)第7章 從辛亥革命到永豐艦赴難 (3)第71章 組織幾次大會戰 (6)第89章 爭取國際社會支持(1)第80章 抗戰時期的內政 (4)第13章 在統一和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中 (3)第64章 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 (5)第41章 蕩平地方軍閥 (5)第45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3)第3章 鄉里少年初長成 (3)第27章 北伐和清黨 (5)第79章 抗戰時期的內政 (3)第47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5)第70章 組織幾次大會戰 (5)第7章 從辛亥革命到永豐艦赴難 (3)第57章 面對日寇的步步緊逼 (3)第8章 從辛亥革命到永豐艦赴難 (4)第92章 爭取國際社會支持(4)第87章 成爲大國領袖 (5)第46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4)第41章 蕩平地方軍閥 (5)第36章 建立和穩定南京國民政府 (6)第43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1)第47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5)第90章 爭取國際社會支持 (2)第21章 國民黨新右派的領袖 (5)第57章 面對日寇的步步緊逼 (3)第41章 蕩平地方軍閥 (5)第42章 蕩平地方軍閥 (6)第23章 北伐和清黨 (1)第47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5)第42章 蕩平地方軍閥 (6)第8章 從辛亥革命到永豐艦赴難 (4)第37章 蕩平地方軍閥 (1)第30章 北伐和清黨 (8)第25章 北伐和清黨 (3)第67章 組織幾次大會戰 (2)第53章 打擊進步人士和進攻紅軍 (4)第21章 國民黨新右派的領袖 (5)第4章 鄉里少年初長成 (4)第26章 北伐和清黨 (4)第29章 北伐和清黨 (7)第36章 建立和穩定南京國民政府 (6)第36章 建立和穩定南京國民政府 (6)第90章 爭取國際社會支持 (2)第10章 從辛亥革命到永豐艦赴難 (6)第33章 建立和穩定南京國民政府 (3)第78章 抗戰時期的內政 (2)第10章 從辛亥革命到永豐艦赴難 (6)第55章 面對日寇的步步緊逼 (1)第33章 建立和穩定南京國民政府 (3)第75章 苦撐待變的外交(4)第20章 國民黨新右派的領袖 (4)第63章 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 (4)第48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6)第17章 國民黨新右派的領袖 (1)第52章 打擊進步人士和進攻紅軍 (3)第86章 成爲大國領袖 (4)第77章 抗戰時期的內政 (1)第89章 爭取國際社會支持(1)第89章 爭取國際社會支持(1)第48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6)第43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1)第64章 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 (5)第6章 從辛亥革命到永豐艦赴難 (2)第13章 在統一和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中 (3)第69章 組織幾次大會戰 (4)第58章 面對日寇的步步緊逼(4)第73章 苦撐待變的外交(2)第63章 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 (4)第30章 北伐和清黨 (8)第50章 打擊進步人士和進攻紅軍 (1)第68章 組織幾次大會戰 (3)第32章 建立和穩定南京國民政府 (2)第49章 南京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7)第76章 苦撐待變的外交(5)第60章 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