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笑裡藏刀最殺人

丘城。

當公孫敖得知自己派去接應秦城的心腹將領,竟然被秦城一刀斬了的時候,公孫敖氣的拔劍劈了案桌。

那將領觸犯軍法在先,秦城殺人理由充分,於禮這種做法無可厚非,但於情就太不給公孫敖面子了些。公孫敖自認爲他和秦城還沒有撕破臉皮,多年前的那一箭他不敢奢望秦城會忘掉,也不曾想過秦城會當做什麼都沒有發生,自身是什麼樣的人便習慣以什麼樣的心思去揣度別人,所以公孫敖已經做好了跟秦城明爭暗鬥的準備,但是他沒有想到秦城行事竟然如此乖張,囂張的直接殺了他的心腹,如此狠狠打了他的臉。

“秦城實在是太過囂張,簡直目中無人!一個裨將,竟然說殺就殺了,還連那些親兵都沒有放過,如此行徑,令人髮指!”公孫敖咆哮着,像是一隻發怒的野豬,焦躁不安,“此仇不報,誓不爲人!”

“秦大將軍此舉,不過是給將軍下馬威罷了。將軍丟了陽翌,秦大將軍新來軍中,也需要立威。一個犯錯的裨將人頭,恰到好處。”李延年並不知道公孫敖與秦城曾今的恩怨,所以他只能從常規的角度去分析。不過這話在公孫敖聽來,就是另一番意思。

“他倒是立威了,本將的臉面往哪兒擱?這張沒法兒打下去了,等秦城到了丘城,本將便回長安,這仗他愛怎麼打怎麼打去!”公孫敖怒道。

“將軍此舉不過是將軍隊的指揮權拱手相讓,日後秦大將軍若是勝了,將軍在陽翌城的失敗變成了反面襯托,若是秦大將軍也敗了,那將軍臨陣脫逃的罪責,可就大了。”李延年畢竟是公孫敖的幕僚,雖然兩人有些縫隙,但還不至於影響了大局。若真是到了那個局面,公孫敖還留着李延年在身邊作甚?

李延年如此一說,公孫敖也覺得事實恐怕就是如此,不過他仍是不甘心,“難道秦城一言不合殺了本將的裨將,本將還要腆着臉給他做馬前卒?!那本將這張臉往哪兒擱?”

李延年平淡道:“將軍若是不如此,恐怕就不是一時沒有臉面的問題了。臉面只是細枝末節,比起將軍在這場戰爭中應有的功勳,不值一提。若不是如此,恐怕將軍日後就是想要臉面也沒有了。”

“那你說該如何?”公孫敖瞪着眼睛,怒氣未減。

“將軍不僅要給秦大將軍做馬前卒,還要陪着笑臉去做,更要做的盡心盡力,讓秦大將軍挑不出毛病。眼下共拒叛軍是大局,只有這個大局定了,將軍才能談及其他,若是大局失了,終究不過是害人害己罷了。”李延年說的不急不緩,“而至於將軍與秦大將軍的恩怨,可以慢慢來,不急。只有將軍首先不給秦大將軍機會抓住把柄,將軍纔有機會去抓秦大將軍的把柄。”

“......”公孫敖。

秦城到達丘城的時候,身後只跟着驃騎軍輕騎,至於那一萬步卒援軍,則被他丟在後面,現在戰事緊急,秦城自然不會因爲他們而耽擱時間。彼時公孫敖領諸將出城迎接。大將軍出行持節,所到之處百官郊迎,立而立纛設府。行軍打仗自然不用如此繁瑣的禮節,但基本該有的東西還是要有。

“罪將公孫敖,拜見大司馬左大將軍!”未等秦城下馬,公孫敖便上前,單膝跪地抱拳,作痛心疾首狀,“前日罪將丟失陽翌城,致使大軍傷亡兩萬餘,罪不可恕,請秦大將軍取罪將人頭,以正軍法!”

“公孫將軍請起!”秦城翻身下馬,疾行兩步扶起公孫敖,作真誠狀:“公孫將軍與衆將士在陽翌血戰半月,爲大漢社稷與叛軍大小戰達幾十次,勞苦功高!雖然最終陽翌城丟失,但這並非是公孫將軍及衆將士的過失,實在是叛軍狡詐,公孫將軍與衆將士也是爲陛下爲大漢誅賊心切,這才一時不查,誤入陷阱!陽翌城之失雖有錯,但何至於斯,公孫將軍切莫如此掛懷!”

秦城一番話說得情真意切,滿口不離衆將士三個字,實在是體貼到了極點。

公孫敖聞言眼圈微紅,“罪將慚愧,當不得秦大將軍如此說法!大將軍若是不治罪將失城之罪,軍法不存,更難服衆,還請秦大將軍以軍法從事!”

“好,既然公孫將軍有此等大公之心,本將便得罪了!”秦城嘆了口氣,旋即正色道:“國有國法,軍有軍紀,雖然公孫將軍與衆將士有血戰之功,但陽翌城丟失不假。本將酌情軍法,決定執行軍紀,公孫將軍聽叛!”

“罪將在!”公孫敖聽了秦城這話,心中一驚,暗道秦城你這廝不會真落井下石吧?老子剛剛那番話可都是說着玩的,你可千萬別當了真啊!

如此想着,公孫敖低下的頭忍不住回望了身後的李延年一眼,在李延年氣定神閒後,這才稍稍穩了穩心神。

秦城將公孫敖膽怯之下表現出的這個發自真心的舉動看在眼裡,順着他的視線便看到了後面人羣中的李延年。此時李延年的目光也正好看過來,兩人的視線一觸碰,李延年便低下頭去。

秦城眼神凌厲,看到李延年風度不凡,心裡尋思:公孫敖在這種時候會看這人,可見這人對公孫敖十分重要,日後要多加留心些。

李延年觸碰到秦城凌厲的眼神,心跳不禁加速一動,心裡忍不住想到:這秦大將軍果然不是吃素的。

“公孫敖將軍率軍於陽翌城血戰半月,卻終究失城,現本將令公孫敖將軍免職,暫爲戰車御手,陣前聽令,但仍可參與軍事決策,戴罪立功。”秦城的聲音說不凌厲,卻也有幾分氣勢,箇中分寸拿捏得恰到好處。讓公孫策參與決策,實際上並沒有剝奪他多少權力,至少讓他面子上過得去。不過這個御手參與決策到底有多少分量,則要完全看秦城的心情。甚至包括公孫敖的性命,都是由秦城說了算,要是秦城真讓公孫敖去打前鋒,公孫敖肯定是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當然,真施行起來又是另外一種說法,箇中微妙,妙不可言。

公孫敖沒想到秦城如此“寬容”,當下“感激涕零”道:“謝秦大將軍不殺之恩!”

“公孫將軍多日來辛苦了,接下來便由本將來調度全軍,公孫將軍也可歇歇。”秦城微笑道。

“大將軍如此體貼將士,罪將感激涕零!”公孫敖感慨道。

在外人看來這當然是一副和諧的不能再和諧的畫面,不過這裡面秦城和公孫敖的鬥爭,就是笑裡藏刀了,險得很。

南軍指揮調度權的移交進行的沒有波瀾,到秦城入主三軍主將大帳,公孫敖便識趣的退了下去。既然公孫敖名義上只是一個戰車御手,沒事兒的時候自然不能跟秦城這位大將軍待在一起。

大帳中,一直對公孫敖今日表現冷眼旁觀的柳木對秦城說道:“公孫敖爲人向來傲氣,目空一切,今日在城外對你態度卻如此謙恭,認罪更是主動,這等非常之舉背後定然有非常用心,就是不知道這廝心裡作得什麼打算。今日你又撤了他的職,就更要小心他耍心眼兒。當下兩王聯軍在側,大戰一觸即發,可容不得有半點兒閃失。”

“丟城失地,可是死罪。我只是免了他的職,他應該感恩戴德了。”秦城看似輕鬆隨意道,在將案後坐下來,然後示意柳木也落座歇歇身子,這兩日連日奔走,又大戰了一場,更是跑到了陽翌城下對劉安吹鬍子瞪眼了一番,鐵人也不能不累。到陽翌城外耀武揚威,固然有追擊虎狼騎兵的需要,更重要的卻是爲了通知劉安驃騎軍來了,你們往後行事小心點。這個時代的騎兵對車步兵具有很大威脅力的原因之一,便在於騎兵能夠騷擾車步兵行軍,要是騎兵上了規模,要毀對方的糧草並不難。沒了虎狼騎兵的劉安不能不顧忌這些,這就會使得他的行軍速度會降低不少,也就能給秦城更多時間掌握大軍,然後佈置各項事宜。事實上,秦城這回領驃騎軍回來,還留了一部分騎兵在後面騷擾劉安的行軍隊伍,不求殺傷,但求遲緩他們的步伐,也磨磨他們這一路高漲不跌的士氣。

“有公孫敖在此,終歸是個不穩定因素,指不定這廝什麼時候就能做出什麼事來,你爲何不將他遣送回長安?”柳木一邊捶打着大腿,一邊說道。

“這個時候將公孫敖遣送回長安,他還不被判個死罪?”秦城道,“如此做法影響士氣,會寒了軍心,得不償失。”說着笑了笑,“放心吧,公孫敖不過是小魚小蝦罷了,翻不起多大的浪來,尤其是現在,他更需要夾着尾巴做人。”

“怕就怕公孫敖沒有這份明智。”柳木道。

秦城想起先前在城外的看到的那個儒士,若有所指道:“之前沒有,不代表現在沒有。”

“好了,不說這個,你給我傳一份軍令出去,”秦城道,“下令大軍拔營,明日破曉啓程,向西撤退,目標:一百五十里之外的大名城。”

“諾!”柳木抱拳,隨即錯愕道:“撤退?真要退到大名城與兩王聯軍決戰?”

“大名城城高牆厚,不輸陽翌多少,很適合守城戰。”秦城道,“再者,你我剛到這裡,總得有個時間與空間上的距離去了解兩王聯軍。”

“一肚子鬼主意。”柳木嘀咕了一聲,便出去傳令。她自然知道秦城不可能平白無故的就退了,秦城向來肯吃虧,不過那是在吃虧有豐厚回報的前提下,柳木想秦城這回肯定是想以退爲進,就是不知怎麼個以退爲進法。

撤退的軍令下達到各部的時候,果然引起了衆將士的疑惑,本以爲大將軍來了可以好好幹上一場,一雪前恥,沒想到秦城的第一道軍令便是後撤,這讓太多人始料未及。

不過在公孫敖那位心腹將領被秦城取了腦袋之後,衆將士也都知道了秦城治軍之嚴,所以雖然心中困惑,或者不滿,但執行軍令卻是不折不扣。

翌日大軍開拔,熱鬧了一陣的丘城再度歸於平靜。

當漢軍從丘城撤退的消息傳到正在行軍途中的劉安軍中時,劉安很是詫異,“秦城退了?怪哉怪哉!這廝不來與我軍決戰也就罷了,竟然退軍,如此作爲,其意爲何?”

“丘城不過是一小城,難以堅守,秦城那廝退而擇良城,也在情理之中。”有謀士道,“說到底,秦城還是不敢與我大軍野戰,只敢龜縮城中,仗着城牆的保護來與我大軍相抗!”

“在下聽說秦城自打成名以來,都是領騎兵作戰,對付的也是匈奴騎兵,未見過他指揮過什麼城市攻守戰。此番秦城來此,只帶了五千輕騎,如何敢與我二十萬大軍相抗衡?”另有謀士道,“秦城也不過是騎兵作戰有可取之處,這車步兵作戰與城池攻防,他未必在行。”

“有道理!”衆謀士紛紛附和道,“不然他來的時候那般囂張,還敢在陽翌城外叫囂,而現在卻只知道撤退,無法理解。”

劉安不動聲色,在衆人說完之後,這便看向一個留着長鬚的中年男子,道:“軍師有何高見?”

軍師正是淮南國第一大才吳懷素,他淡笑道:“諸位說的都在理,只不過,秦城能夠職領大將軍,而劉徹這回又能派他來與我大軍抗衡,不可能是個沒有本事的。此番秦城退丘城,行爲非常理,不可等閒視之。再者,我觀秦城用兵向來詭異,狡詐異常,時有奇計,若是我等掉以輕心,只能讓他有機可趁。”

第214章 自會回來的第5章 你信不信?第415章 誰在挖坑,誰在埋人?(三)第9章 三刀奪魁第12章 出征第186章 能者多勞第278章 領死吧你們第119章 爾等不死,大漢鐵騎不止第481章 衛青北上第30章 那射在背心的一箭第190章 驃騎營,向前!第154章 羞死人了!第264章 大牢陰暗,高人自有風範第484章 決戰(二)第413章 誰在挖坑,誰在埋人?(一)第485章 封狼居胥第298章 數不盡吳城硝煙(四)第117章 笑看天下與諸侯第394章 河西決戰(一)第391章 道從論中出(二)第180章 短刀第110章 霸氣郭鼕鼕第30章 那射在背心的一箭第357章 總領兵馬事第143章 潰逃第68章 蹴鞠第137章 拒馬第300章 數不盡吳城硝煙(六)第275章 半夜乍醒,一生衷腸對己訴第451章 掌軍安內攘外(一)第294章 不坑白不坑第7章 點將臺、將軍血第81章 連環計第292章 不欺白不欺第151章 上任第190章 驃騎營,向前!第21章 懸羊擊鼓第283章 身背八刀,穩坐長安第484章 決戰(二)第17章 險境求生?第281章 上攀雙峰下探清泉(一)第45章 奪命神射第67章 練兵的手段第359章 滄海桑田物是人非 最難消受第78章 精銳第34章 一紙休書第99章 美死了!第179章 戰機第130章 堡城第274章 不期重逢,怎奈敵我兩非第84章 一半騎兵?第476章 五步第219章 任務第154章 羞死人了!第361章 舌戰羣臣第73章 狩獵匈奴第118章 公孫策第178章 同生共死第98章 小香肩 白玉腿第118章 虛僞他娘生的第291章 馮唐易老我不老第315章 天明,何必不囂張?第406章 朔方城,劍影與鮮血(五)第262章 殺伐怎可少人命第332章 懷柔不比毀滅第389章 三年花開,一朝得果第205章 殺你第184章 雞犬不留!第200章 大勢已成第61章 美人心思第146章 你看,他來了!第421章 命賤不值錢第31章 郡守與宵小之輩第158章 該死第431章 大將軍在,大軍便在第74章 終於到了這個時候了麼?第73章 狩獵匈奴第63章 好箭,好箭術!第201章 聯盟第65章 環首刀第52章 要的就是出頭鳥第351章 長刀舞紅袍(一)第447章 長刀出鞘者死第149章 三妻四妾第400章 羣雄逐鹿,劍指西域(一)第52章 要的就是出頭鳥第208章 他鄉遇故人第303章 血火番禹城(一)第324章 順從,或者亡國第43章 懷疑、試探第207章 手提十萬兵,只爲救一人第454章 大名城外有陣戰(二)第2章 被雷劈過的小卒第220章 殺他何用?第64章 姑娘,你好重!第200章 大勢已成第347章 夜時月,星辰稀,多少殺戮第262章 殺伐怎可少人命第11章 山頂清風第292章 不欺白不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