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 神威

蜀國大軍在諸葛亮得指揮下很快攻下了魏國的幾個城池,初戰告捷,諸葛亮心中稍微得以慰藉。

但是他深深的明白,剛剛取得的戰績只不過是因爲未遇強敵,畢竟魏國兵強馬壯而且人才濟濟。

幸好司馬懿被他用了反間計,魏主生疑把司馬懿遠遠的貶了出去,不然的話以司馬懿的聰明才智,蜀軍是不會一帆風順,長驅直入的!

諸葛亮強烈的意識到隨着更加深入魏國境內,後方的供給越來越慢,如果一旦供給補上,必然會出現麻煩,造成軍心**。

唯此,必須速戰速決,方能掌握主動,不然牽連日久則軍心必亂。

出征以來,趙子龍一直悶悶不樂!

想當年每次初戰,不管大小,自己肯定是先鋒,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然而此次出征以來,諸葛亮只讓他整日跟隨在自己的左右,他想丞相肯定是以爲自己年老,使不動槍,揮不動劍,上不得殺場,迎不得敵了!

諸葛亮又豈會不知子龍的心思,他又何嘗不想讓這個當年長阪坡上的英雄奮勇殺敵呢?

然而,諸葛亮實在是擔心,畢竟子龍真的老了,一旦子龍再出點什麼差錯,那自己就真的孤掌難鳴,雖然趙子龍比諸葛亮的年歲要大許多,但畢竟他們倆是一起從那個英雄逐鹿的時代過來的,現在天下三分以然成了定局,但是危機無處不在,諸葛亮就剩他這一個老朋友了。

大軍一連取得了幾個勝利,軍心大振。

一天,蜀軍前部來到了一個叫做沔陽的地方,諸葛亮先是派出先鋒鄧芝去迎戰!

不想不多時,鄧芝丟盔卸甲而歸,其狀甚是狼狽,看樣子險些丟了性命。

孔明見狀大吃一驚,驚問道:“鄧將軍,爲何如此狼狽不堪?”

鄧芝覺得無臉回見丞相,但又不得不說出實情:

沔陽守將裡邊有一個叫韓德的西涼大將,他使的一口大刀十分了得,鄧芝逗他不過,所以敗陣而歸。

孔明並不責怪鄧芝,這些年西蜀人才日漸匱乏,鄧芝能保住性命回來,他到有幾分高興。

可是,再派誰去應戰呢?

關興、張包又各有任務在身,暫時不能調回。

正在他爲難之際。

“老將願往!”

忽然有一人走出營列,請求前去破敵,孔明看時正是子龍。

“子龍你……?好吧,不過千萬你要小心,我等你凱旋而回!”孔明覺得還是讓他去吧,遂又安排兩名精幹小將左右保護老將軍隨同子龍一起前去破敵。

戰鼓擂過幾遍,旗門開出韓德手持大刀騎馬出列。

趙子龍挺槍躍馬來到陣前。

“你就是韓德,竟然把我西蜀將軍打得丟盔卸甲,莫不是欺負我蜀中沒有大將,認得我常山趙子龍嗎?”

“趙子龍!”韓德先是一驚!

然後由大笑一聲:“你就是當年長阪坡上面對着十萬大軍如入無人之境的趙子龍嗎?”

“正是!”子龍答道。

那韓德果然囂張,挺起大刀指向子龍道:“任憑你當年如何英雄,現在你老了,哈哈,不用我出手,我的四個兒子就能對付得了你!來呀,伺候老將軍!”

韓德話音剛落,從魏軍陣營裡四個人騎馬而出!

這四個人看上去個個英雄了得,只是放在子龍的眼裡,這幾個無知小兒,不吃我幾槍,須不知道天高地厚。

正在子龍思慮之時,韓德長子叫做韓瑛的挺槍前來,只見子龍不慌不忙,側身躲過槍頭,接着那韓瑛回槍又是一刺,子龍並不躲閃,挺槍迎上去,他虛晃一槍,韓瑛來迎,結果迎空,還未來得及弄明白是怎麼回事已被趙雲刺穿了喉嚨!

次子韓瑤見死了兄長,大呵一聲,拍馬舞刀而來,更是被子龍一個回馬槍戳穿了左肩,疼痛難忍滾下馬去。

韓德見狀早已驚出一身冷汗,不想三子韓瓊,四字韓班,年少輕狂,一個輪起雙斧,一個舉起方天化戟來戰子龍,子龍來者不懼,將身體跳離馬背,騰入空中,這二人早已撲空,子龍從空中便刺,先是刺死了韓瓊,子龍跳回馬上挑落韓班墜馬將其活捉了回來。

韓德見四子,死了三個,被擒去了一個,自然是悲痛難忍,不過身爲主帥,明知鬥不過趙雲,只得趕緊鳴金收兵。

且說趙子龍搶挑四將的戰績,一時間傳揚開來,子龍還未回到蜀軍營寨,早有人早早的報知孔明。

孔明暗自納罕:我只當老將軍年老體衰,不想今日首戰告捷,滅了魏軍威風,真個是英雄不減當年啊!諸葛亮大喜,整理衣衫走出帳來!

孔明走出營帳來到大寨之外,遙望前方,只待子龍得勝歸來!

西蜀大軍不多時已然接近營寨,子龍端坐馬上,遠遠的看見孔明正在大寨之外翹首等待,心中感激之情升騰起來,翻身下馬疾步來到孔明跟前倒身便拜,子龍心中激動,眼含淚水。

“丞相,老將我回來了!”

諸葛亮自然是喜不自勝,忙彎腰把子龍扶起,感嘆道:“老將軍,真是神威仍在,英勇不減當年阿!我總是認爲你年紀大了,然而事實是你仍有廉頗之勇阿。”

趙子龍槍挑四將,一時間趙子龍這個當年長阪坡上的英雄突然又在人們的腦海裡被喚醒過來。

魏軍軍營聞聽得趙子龍三個字更是如鬼怪神魔,一時間沔陽守軍竟然惶惶不可終日,說不定哪天自己的腦袋就被趙子龍給削了,就連當朝的夏侯駙馬整日呆在城裡再也不肯出戰。

那夏侯駙馬本身就是個官家子弟,習慣了安定的奢靡生活,哪裡經受過什麼大事,如今諸葛亮大軍壓境,他又十分的膽小懦弱,更何況他面對的可是無往不勝的諸葛亮,面對強敵自然是固守不出。

夏侯駙馬堅守不出,諸葛亮心中萬分憂慮。

行軍打仗貴在速戰速決,然而,如此僵持下去,蜀軍堅持不了幾天就要軍心大亂,首先供給不及時,國內反戰情緒也會愈演愈烈。

形勢危急,這可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