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燕國的覆滅

按着王翦的命令,各地參與叛亂的遼東胡人停止了這次的戰爭,當初趙括在與燕國的戰爭裡釋放了相當多的俘虜,這使得遼東胡人對趙括非常的尊重,敬愛,在後來,趙括在函谷關外與魏無忌的聯軍大戰的時候,又釋放了一批胡人。這些人又看到秦軍裡那些靠着軍功冉冉升起的胡人將軍,便對秦國也有了一種莫名的嚮往。

就連當初燕丹的啓蒙恩師鞠武也說:遼東胡人相見,總是詢問秦國的軍隊是否已經來到遼東,反叛的想法已經遏制不住,要及時想辦法來消滅他們,他當初帶着叛軍故意送死,其中大部分都是活不下去的胡人,他是通過這樣的辦法來削弱國內的反叛勢力。

人大概總是這樣,從來看不到自己身上的問題,也不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反而對他人身上的問題看的相當透徹,燕國早就看出了這些胡人的問題,可是他們卻不想,爲什麼境內存在着大批蠻夷的秦國,爲什麼佔有着林胡和雲中等地區的趙國都不會遇到這樣的事情呢?

燕國也不是沒有聰明人,惑就曾提出這個問題,爲什麼胡人數量更多的秦國和原先的趙國沒有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燕人痛定思痛,終於找到了原因。這是因爲燕國境內的胡人比其他地方的胡人更加兇橫...雖然燕國境內的絕大多數胡人都是從事農耕的農民。

當軍功制剛剛在燕國推行的時候,這些胡人還非常的開心,自以爲是看到了希望,他們開始勇敢的參與戰爭,想要改變自己如今的地位,可是當他們最後發現自己受騙之後,他們就再也沒有辦法去忍耐了。王翦下令之後,軻返回胡人之中,宣讀了秦國的命令,秦國不會追究他們的責任。

秦國要求他們從現在開始結束戰爭狀態,返回家裡安心的勞作!秦國會提供一定的種子和農具!

秦國很快將進行考覈,熟知律法的人可以參加考覈從而成爲官吏,無論是不是胡人都可以!

秦國免除了他們一年的稅賦!

軻每說起一條,胡人便是一陣歡呼,他們日思夜想的秦人終於來了,他們再也不用面對燕國那不公正的待遇,再也不會面對過去那慘不忍睹的生活!軻特別強調,戰事已經過去了,接下來的事情要交給秦人,在回去的途中,不能燒殺劫掠,低着頭一路走回家去,千萬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希望!

隨後,軻就帶着各地的胡人開始返回自己的家鄉。燕國王城的包圍在一天之內就結束了,胡人們放棄了圍城,各自返回,笑呵呵的離開了這裡,城牆上的燕國士卒一頭霧水,紛紛歡呼,而將領們的臉色就不是很好看了,他們心裡明白,胡人的撤退代表着什麼,這代表着一個更加強大的敵人來到了這裡。

就在這個時候,燕王丹這裡也得到了這個消息,在座的大臣認真的說道:“趁着秦人沒有包圍城池,應該放棄這裡逃亡別處。”

“逃到哪裡去?”

“看樣子,秦人是遣散了遼東的胡人,不如就北上逃到東胡那裡...”

“東胡?落在他們手裡比落在秦人手裡要更慘!”

大臣們爭吵了許久,卻也拿不出一個辦法來。燕丹看着爭吵不休的他們,幾乎快要絕望的他,腦海裡卻浮現出一個面孔,那是他的國相惑。惑在離開之前,握着他的手,認真的說:“上君,我這次出征,難說能否生還,若是我不能回來,您可以退守王都,找準時機,突圍出去,最好避開東胡,我去看了很多地方,遼東以北有的沿岸地區,那裡適合耕作,適合建城,您可以躲到那裡去!”

燕丹忽然擡起頭來,他看向了自己的大臣們。

“我們離開王城,避開東胡,前往遼東東北沿岸..”

羣臣都有些驚訝,可是燕王既然開口,他們自然也就沒有什麼質疑。目前燕國的情況非常的糟糕,在燕王身邊,能夠處理好各個事務的大臣也是不多了,在燕王下達命令後,僅剩的幾個無能將軍帶着士卒們迅速離開了王城,燕王丹也在這其中,迅速的逃離此處。

其實在這個時候,王翦早就帶着主力來到了王城之外,卻沒有發動進攻,他就是在想是否能逼迫燕人主動的棄城逃離...果然,正如王翦所想的,當胡人撤退之後,燕國就拋棄了城池,選擇逃離...因爲二十萬秦軍所帶來的壓力太大,燕人根本無法拒守,只能選擇逃,王翦這纔不急不慢的下達了命令。

在那一刻,秦國軍隊從各個方向上發動了進攻和追擊,王翦同時指揮着二十萬的軍隊,在數千裡的戰線上開始了推進,這向來是王翦的拿手好戲,王翦將軍隊按着都尉的編制直接鋪開,瞬間排列在燕國邊境的每一處土地上,然後就開始有條不紊的開始進攻,各處配合,不斷的前進。

燕國本土的情況還是有些複雜的,有的地方早已被胡人所攻陷,故而這裡沒有官吏,沒有軍隊,百姓們驚懼的躲在家裡,秦人直接就可以佔領,而有些城池則是還掌握在燕人的手裡,這就需要攻城才能拿下。秦國各處前進的軍隊,看起來有些混亂不堪,還出現了掉隊的情況,相互之間的配合極其難看。

這絕對是王翦見過的有史以來最差勁的秦國軍隊...那些新秦人太新了,新到他們都不像是秦人,相互不懂得配合,看不懂軍事號令,而統帥他們的又是一些年輕人,這些年輕人從不曾見過這樣的軍隊,頓時都變得手足無措,面對自己指揮不動的軍隊,暴跳如雷,無能狂怒。

當然,也並非是所有人都是如此,蒙恬,李信,王賁這幾個年輕人,就在一大批的年輕將領裡脫穎而出...王賁是最先掌握整個軍隊的,蒙恬和李信緊隨其後,他們能很好的完成王翦的命令,無論是追擊,還是攻城,都是做的很不錯,深厚將士們的喜愛,這次的戰爭,更像是秦國的一次練兵和練將。

【書友福利】看書即可得現金or點幣,還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可領!

好在他們的對手是疲弱不堪的燕國,雙方可以說是棋逢對手,旗鼓相當,菜雞互啄...總之來說,燕國的守軍跟這些秦國新軍死戰,打得是有來有往的,雖然大多時候都是以燕國的戰敗而告終,可這並沒有太大的影響。

最初,燕王的軍隊還是非常開心的,因爲身後沒有秦國的追擊軍隊,一路上小心翼翼的朝着東北方向逃竄,而這個時候,王翦的麾下還在跟各地的守軍交戰,進度非常的緩慢,可是如此經歷了一段時日後,秦國的推進速度開始越來越快,越來越迅速...幾乎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他們的進軍。

士卒們之間的配合越來越好,而年輕將領們也是慢慢的知道了該如何來控制自己的軍隊。

這一點,王翦是深有體會的,因爲他感覺自己的命令被執行的越來越好....秦國不斷的蠶食着燕國的領土,而燕國那些非常高大堅固的城池也根本沒有能堅持多久。燕王丹的軍隊卻在前往遼東的道路上不斷的縮水,出現了大量的逃兵,將士們士氣低落,糧草也不充足,甚至還有人想要抓住燕王獻給秦國,雖然失敗了,可帶來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燕國要滅亡了,這是所有人都能明白的事實。

在兩個月的時日內,燕國除卻遼東之外的所有城池淪陷,王翦輕易的就攻佔了燕國的大部分地區,他留下駐守的軍隊,其餘人轉過目標朝着遼東展開進攻...

李信騎着駿馬,正在朝着燕國的造陽城前往,這裡就是燕國長城所在的地方,若是繼續趕路,就要走進東胡的勢力範圍內,這座城池當然也是燕國漁陽郡的最後一個倖存者,李信所率領的軍隊只有兩萬多人,加上兩旁的蒙恬和桓齮,朝着這個方向前進的秦人大概是五六萬人。

而其餘將軍們則是早已朝着遼西郡,遼東郡展開了進攻。

李信皺着眉頭,這次前往造陽的三位將軍之中,也是存在着競爭的,大家帶的軍隊都是差不多的,而誰能搶先攻下造陽,當然就說明誰的能力更高,在年輕將軍裡,這樣的競爭還是比較多的,畢竟大家都是心高氣傲的年輕人,誰也不肯低頭,只要不是跟那個二十歲出頭就拿了封君位的怪物比,其他人李信都不放在眼裡!

其他的年輕將軍們當然也是這樣想的,他們雖然都想要攻下造陽,可是卻都不敢全速前進...生怕耗費太大的體力,沒有辦法攻城。將軍們想要比試高低,軍中當然也是有着這樣的氛圍,李信也是直接告訴自己的將士,只要我們能搶先拿下造陽城,王翦將軍會親自獎賞我們!

這些新秦人,原先在戰場上都是在捱揍,受欺負,可是自從成爲秦軍後,他們打得燕軍丟盔棄甲,他們從不曾打過這樣爽的戰,在將領們的薰陶下,他們漸漸變得狂熱起來,開始主動的追逐軍功,在兩個月的時間裡,他們就從一支不像秦人的新秦人變成了滿腦子只想砍人頭的老秦人。

對戰鬥的渴望甚至超過了老秦人,王翦也不太明白這是什麼原因。

而趙括卻知道,這叫皈依者狂熱。

就如後世那些加入他國國籍的華人對待自己的同胞往往要更加的兇狠一樣,就像某個他國的華裔候選人公開表示自己以亞裔的身份爲恥辱那樣。

當軍隊浩浩蕩蕩的朝着造陽趕去的時候,斥候忽然帶來了消息,前方出現了大量的騎兵,尚且不知是什麼人,這則消息,讓秦軍急忙停了下來,包括在李信在內的將軍都下令停止進攻。燕國還有大規模的騎兵?這是什麼情況?李信讓將士們做好戰鬥的準備,隨後帶着一批騎士前往探查前方的情況。

很快,李信就看到了聚集在遠處的那些敵人,敵人似乎也發現了自己的蹤影,他們停滯不前,也是在思索着什麼,這些不是燕人的騎兵,他們是胡人的騎兵,只見他們穿着毛皮的衣裳,騎着駿馬,好奇的看着遠處的軍隊,他們沒有什麼陣型,看起來非常的混亂,他們似乎還抓住了不少的奴隸,殺死了不少的人。

在他們的腰間,都掛着幾個人頭,這些人大聲的呼喊着,想要恐嚇遠處的敵人。

“這些是...東胡人?”,李信一眼就看出了對方的身份,在這個地區,能聚集這個規模的騎兵的,大概也只有東胡人了,而在另一方,東胡這裡的首領,看着遠處忽然出現的軍隊,也是有些困惑,他聽聞燕國內部發生了叛亂,故而帶着騎士們前來,就是想要趁着燕國虛弱的時候從他身上咬下一口肉來。

事情也還算順利,他們輕鬆的越過了長城,沒有遇到任何的抵抗,燕國自身難保,當然也沒有辦法來應對,他們很開心的劫掠了長城內的幾座城池,包括造陽在內,在嚐到了好處後,他們就想要繼續南下,得到更多的好處。東胡首領是一個病怏怏的年輕人,這很讓人懷疑,他這個樣子是如何折服那些兇猛好鬥的族人的。

年輕人望着遠處的敵人,揮了揮手,就有一個“東胡”人笑着跑到了他的身邊。

“對面那些人爲什麼穿黑色的衣服?他們不是燕人?”

“大王,他們並不是燕人,他們是秦人,我也不知道秦人爲什麼在這裡。”

“秦人...秦人...就是那位做出火炕的聖人的國家?”

“額...並非聖人...不過您這麼說也對,是他所在的國家。”

年輕人笑了起來,他說道:“好,你去告訴對面那些人,因爲聖人的緣故,我不願意傷害他們,讓他們允許我劫掠三天,我絕對不會妨礙他們的事情,劫掠後就離開。”

那位東胡人點着頭,要了一匹馬,就朝着秦人的方向衝鋒而去,東胡首領眯着雙眼,看着他離開,又對身邊的幾個騎兵說道:“讓各部首領抓緊時間,帶着物資和奴隸逃掉...讓他們不要驚動敵人,趕緊離開這裡...我會想辦法拖延時間。”

ps:不好意思啊,兄弟們,今天更晚了點,說實話,這段時間老狼的生活是有點苦,遇到了很多麻煩,我也在努力的解決這些事情,等會還有一章。

有些時候就回過頭去看每一章的書評,看到那些有趣的本章說,看到大家一直陪着我,我的心情就好很多了,謝謝二三子。

第兩百零五章 趙括變法第二十九章 我天下無敵第一百九十八章 寡人之於國也第八十七章 秦人誠不我欺第兩百六十七章 李斯與三公九卿制第四百八十四章 你想比一下國力嗎?第四百四十一章 能者多勞第三百七十九章 三員猛將第一百九十章 老秦人從不缺明君第兩百四十一章 李斯與韓非第一百七十四章 我到底做了什麼?第四百三十九章 愚民還是教育?第四百六十八章 黃石公第一百七十三章 蠻夷之間的決鬥第一百六十章 別站在這骯髒之上第兩百九十章 我拿你當兄弟第一百一十九章 被砍下的首級注視着一切第三百二十八章 戰爭與友誼第一百六十二章 守衛韓國的楚人第九十五章 使者的末日(感謝抵不過蒼涼的盟主)第十五章 豐收之哀第十章 應侯范雎第兩百五十三章 真相第四百三十二章 華夏糧倉第九十四章 王宮內最後一位賢良(感謝蒙毅123的盟主)說幾句話,祭幾本書第四百四十九章 皇帝第一百二十八章 驅逐出境第一百四十章 他改變了趙國第一百四十七章 一王天下的戰略第一百二十六章 戰後的美好風景第七十五章 以武安君爲將第一百六十八章 皆大歡喜第七十八章 寧爲什伍,勿爲副將第三百九十三章 傷痕累累的趙國第四百三十三章 謝謝你,燕丹!第兩百八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四百二十六章 變法將自己變沒第一百四十九章 爲什麼韓國沒有賢人呢?第兩百七十七章 李冰與鄭國第十四章 家有慈母第三百四十五章 孩子,你在等誰?第四十章 初戰第兩百五十一章 螳螂捕蟬第兩百四十九章 將渠遇刺第一百七十章 禮尚往來第三百零六章 讓我給你一個擁抱第兩百三十九章 趙姬與藝第三百三十二章 老將軍的不幸第一百三十五章 秦王恰檸檬第三百九十六章 這只是開始第一百四十九章 爲什麼韓國沒有賢人呢?第三百二十四章 在這一年,魏國死掉了第四百八十九章 趙括家的親戚趙高第五百零五章 海外探索第一步第六十一章 大軍開拔第兩百五十二章 戈第五十九章 數量不能決定勝負第兩百一十九章 您真的重視賢才嘛?第九十五章 使者的末日(感謝抵不過蒼涼的盟主)第四百九十七章 永別了,我們的馬服君第七十三章 劍不出則鏽第一百三十二章 投其所好第四百七十四章 東胡之狐第一百三十三章 來自趙國的老賊第三百二十八章 戰爭與友誼第兩百八十八章 臥薪嚐膽的韓王第二十二章 孃胎裡的始皇帝第兩百二十五章 東方的智者學派第四百七十三章 蘭陵老無賴第一百一十一章 騎劫的帶兵初體驗第三百二十四章 在這一年,魏國死掉了第三百九十九章 馬服山的愛情傳說第四百三十二章 華夏糧倉第一百九十六章 這纔是殺人啊第兩百九十二章 呂不韋之德第七十二章 騎劫的家鄉第三十五章 攔路送糧第三百零二章 白起再世第四百八十七章 冒頓出使西域?第三百七十四章 將成爲大父的括第四百七十九章 現在知道了嘛?第兩百一十章 驚天密謀第一百三十二章 投其所好第三百四十四章 韓國的滅亡(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邯鄲城的歡樂時光第四百七十一章 安心的交給你第四百零八章 安得猛士兮第七十九章 言而有信第九十六章 白起,白起,白起第三百二十三章 微不足道第一百四十一章 長不大的孩子第兩百一十一章 不幸之人史記.趙子世家第兩百八十二章 傳統第兩百七十六章 孔子的後人第四百八十六章 山地游擊戰之父第四百五十一章 城內城外第三百八十一章 強大的秦國第四百二十章 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