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名氣最大的楚國縣令

到最後,趙括也沒有聽從廉頗的意見。廉頗希望能趁着白起最爲虛弱的時候,發動進攻,將他一舉殲滅。

趙括領着大軍步步爲營,不斷的逼進,卻遲遲不發動進攻,白起無奈,撤走了伏擊的軍隊,又放棄了丹水防線,秦國大軍進駐長平與泫氏。

兩國的軍隊隔着丹水相望。

白起沒有實力再進攻趙地,同樣的,趙括也沒有實力越過丹水收復上黨。

兩軍對峙,每日都有士卒隔着水破口大罵,解下裳朝着對方便溺,對於他們的這種不文明的行爲,除卻丹水下游的百姓之外,似乎沒有什麼人表達不滿。

楚國,陳都

楚王因爲荀子的到來,顯得格外開心,他讓荀子坐在自己的馬車裡,與荀子一同出遊,帶着荀子觀看楚國的各個郡縣,百姓的生活,以及官吏們的才能。這對荀子而言,並不是第一次,他在趕到秦國的時候,秦王就是帶着他來觀看秦國的制度,以及在這種制度下生活的百姓。

楚王對這件事,是非常看重的,在離開陳都之前,他就吩咐了各地的官吏們,各地必須要拿出最好的面貌來讓荀子觀看,若是有什麼地方惹怒了荀子,逼得荀子離開楚國,各地的官吏通通問罪!

得到了大王的命令,各地的官吏貴族們都犯了愁,到底什麼樣的場景,荀子他看了都會誇讚呢?

有人提議,荀子曾經去過秦國,對秦國讚不絕口,不如我們把城池建築都改成秦國風格的?這人剛剛提議,就被其他人訓斥了一頓,這大王可是要跟着荀子一同來觀看,您在各地大建秦國風格的建築,那不把大王給嚇死?不知情的還以爲楚國淪陷了呢!

也有人提議,荀子喜歡的不是秦國的建築,是秦國的制度,不如我們臨時改用秦國的律法,聽說秦人有二十等爵位,不如我們搞個四十等爵位出來,讓百姓們都按着爵位來進行着裝,再抓一批人充當刑徒,正好我聽說過商鞅的事蹟,我可以學他變法,先給我找個木棍,再準備百金.....據說,這位門客的話還沒有說完,就被他的家主給打出去了。

可惜,一場浩浩蕩蕩的楚國變法,也就此中斷。

各地的貴族們談論了許久,終於拿定了注意,荀子是儒家的學者,那麼,就按着儒家學者們所向往來進行佈置,應該是沒有問題的,說幹就幹,各地的官吏們也就忙碌了起來。

首先,楚王帶着荀子來觀察都城陳都,外地人將這裡稱爲陳都,但是楚國人都是將這裡喚作郢,因爲一些原因,楚國的蠻夷曾多次遷徙,都城不斷的更改,遷都之頻繁,是六國都不能相比的,而每到一個新的都城,楚人都會將這裡稱爲郢。郢字來源於鄖,而鄖地是楚國的故土,楚人堅信自己的先祖誕生在鄖。

故而,擁有深厚的戀土情節的楚人,就將鄖字的“貝”改成“王”來代指國都,所有的城池,但凡是成爲了楚國的都城,那就是郢,不管外人怎麼叫,這裡就是郢。

坐在楚王的馬車上,看着陳都,荀子險些笑了出來。

楚國與秦國,在對待商賈的態度上是截然相反的,秦國重農抑商,楚國尊商重商,他們很重視經濟交流,還會出兵來保護商業貿易活動的正常進行,甚至是在與他國的盟約裡,就有着不迫害楚國的商賈,確保商業貿易活動正常進行這類的約定。可是如今,荀子在陳都內,竟是沒有看到一個商賈。

處處都是些老人,這些老人也不知道是官吏從哪裡找來的,一臉茫然的坐在門前,被換上了嶄新的服飾,手裡甚至還被塞着羊肉之類的肉食,看得出,楚國的老人都能穿的上好的衣裳,還能吃得起肉,而在老人們的身後,則是一個個年輕人,這些年輕人孔武有力,荀子認識其中幾個人,那不是守衛王宮的武士麼?

年輕人們孝順的端着飯碗,站在老人的身旁,笑得臉都有些僵硬了。

而在院落內,則是能聽到孩子們一邊哭,一遍讀着書的聲音。

爲了體現沒有盜賊,各家各戶的門都是敞開着的。

還有人就在道路上丟了一塊老大的金,有兩個人連忙追上他,笑呵呵的將手中的金遞給他。

荀子哈哈大笑,楚王的臉色卻是越來越黑,荀子笑了許久,方纔看着一旁的楚王,認真的說道:“大王,請您下令,讓官吏門不要刻意迎合,若是大王因爲要留下我,就如此的迫害各地的百姓,關閉商市,又耽誤農桑,那我還會留下來麼?”,楚王這才急忙站起身來,叫來了幾位官吏,下令他們撤掉這些,收回了自己原先的王令,這才帶着荀子返回了王宮。

“大王,在到來的路上,我就已經看了楚國不少的地方。我沒有看到被餓死的百姓,也沒有看到欺壓百姓的官吏....只是,我也沒有看到太多的學子,在齊國就是這樣,來自楚國的求學者是最少的....”,荀子與楚王聊了起來,而楚王看到荀子並沒有生氣,也是開心的跟他請教治國的方略。

當他們走進了王宮的時候,有武士急忙走到了楚王的身邊,低聲說道:“有使者來,帶來了龐煖的書信。”,楚王一愣,方纔急忙讓武士將那位使者帶來,使者來到楚王的面前,有些悲憤的將竹簡遞交給了楚王,楚王坐下來,認真的看了片刻,勃然大怒,猛地將竹簡砸在了地面上,說道:“令春申君來見寡人!”

荀子並不言語,只是坐在一旁。

黃歇很快就來到了楚王的面前,他看起來非常的平靜,就好像早就知道楚王會讓自己前來,他拜見了楚王,又拜見了荀子,方纔坐在了荀子的對面,看着楚王,詢問道:“是龐煖的使者來了麼?”,楚王一愣,也不好直接訓斥他,點了點頭,方纔詢問道:“他說的屬實麼?您爲什麼不及時運送糧草?”

“他說的屬實,我之所以扣押糧草,是因爲主將不是景陽。”,黃歇認真的說道。

楚王非常的憤怒,黃歇是他的摯友,他從不曾對黃歇真正生過氣,可是這一次,他是真的生氣了,楚國大軍進軍南陽,南陽並沒有大軍駐紮,而臨時徵召的軍隊,也並不是龐煖的對手,龐煖連下四座縣城,秦人節節潰敗,秦王也沒有辦法抽出手來反擊楚國的進攻,可就是在這樣的大好時機下,黃歇卻私自扣下了後續的糧草補給,使得龐煖無法繼續進軍。

楚王質問道:“因爲您的過錯,楚國大軍無法繼續進攻,只能等待着後續到來的糧草輜重,寡人如此的信任您,您爲什麼要做出這樣愧對與寡人的事情呢?”

黃歇皺着眉頭,認真的說道:“大王,龐煖是趙人,他只會想着怎麼去解救他的國家,不會關心楚國將士的安危,他不是要爲楚國獲得更多的城池,他是想要吸引秦國的注意,來減輕趙國的壓力,故而,他能毫不憐惜士卒,強攻高大堅固的城池,以楚國的國力來拯救趙國,這就是我爲什麼要扣下糧草的原因。”

“我知道大王您想要復仇的想法,在您繼位以來,重視農桑,選拔賢能,楚國漸漸復興,秦國幾番挑釁,我們都忍下去了,不是因爲我們懼怕秦國,是因爲楚國還需要時間,等到楚境內的孩童們長大成人,國庫裡糧食充足,兵器準備妥當,有足夠的戰車,楚國纔可以向秦國復仇。”

“如今的行爲,就算讓楚國重新得到了南陽,等秦國擊敗了趙國與魏國之後,又如何能抵擋呢?”

楚王更加生氣,質問道:“您怎麼就認定聯軍必敗呢?”

“趙國糧草不足,魏國將王不合...白起率領精銳的士卒進攻趙國,更有王齕,蒙驁這樣的宿將幫助他,趙國的廉頗高傲,我知道他一定會看不起趙括,魏國的晉鄙只懂得遵從王令,魏王又與信陵君不合...請問大王,趙魏聯軍要靠什麼來擊敗秦國呢?”,黃歇反問道。

“馬服君。”

楚王並沒有言語,反而是一旁的荀子忽然開口說道。

黃歇一愣,方纔看着他,詢問道:“您說什麼?”

“我說,馬服君可以擊敗秦國。”

黃歇忽然笑了起來,他說道:“您或許不知道,廉頗擔任趙國的將軍,秦人無法擊敗他,范雎故意在趙國造謠,吹捧趙括,想要讓趙王用趙括來替換廉頗,我聽聞他擊敗了燕國,被趙王任命爲將軍,接替廉頗,這正好是中了秦人的計策,或許,燕人也是因爲秦國的吩咐而故意敗給他。”

“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有虛名而沒有才能的人,他要如何擊敗秦國呢?”

楚王瞪大了雙眼,看向了荀子。

荀子撫摸着鬍鬚,笑着說道:“如果換上趙括是范雎的計策,那范雎也是個賢德的人啊。”

“趙國需要一位勇士的時候,他送給了趙國一位勇士,如果還能再見到他,我會感謝他對趙國百姓的恩惠。”

黃歇抿了抿嘴,沒有多說什麼,只是看着面前的楚王,說道;“大王,不能因爲楚國付出代價,而讓趙國受到恩澤,如果大王能下令罷免龐煖,以景陽來擔任將軍,我會全力支持他的進軍,因爲他不會漠視楚國的將士,他會看重楚國的利益,可大王若是繼續以龐煖爲將,那就請您讓其他人來爲他運輸物資罷,我願意回到家裡去務農。”

楚王看着他,又看了看一旁的荀子,有些糾結。

他無奈的說道:“景陽好酒,哪怕是隨軍出征,也常常喝的酩酊大醉,這樣的人,寡人如何能安心讓他擔任主將呢?”,他長嘆了一聲,又說道:“如今是討伐秦國最好的時機啊,若是錯過了,等楚國準備妥當的時候,秦國豈不是要比現在更加強大,更加難以擊敗麼?”

黃歇沉默了片刻,方纔說道:“臣願意前往秦國拜見秦王,跟他訴說如今的情況,我會說服他,讓他歸還楚國的城池,而楚國的軍隊也不會繼續進攻,如此一來,若是趙魏戰敗,我們退兵,也能收回原先被佔據的城池,若是趙魏得勝,我們可以繼續進軍,奪回南陽等地,這對楚國只有好處而沒有壞處,您覺得呢?”

黃歇最出名的,就是他的口才。

楚王也很信任他,聽到他的這些建議,楚王有些爲難的看向了荀子,畢竟,荀子是趙人,荀子也看出了楚王的爲難,他平靜的看着面前的君臣二人,搖着頭,說道:“大王不必因爲我而爲難,我並不是趙國的臣子,也不是您的臣子,不能給與您什麼建議。”

黃歇忽然朝着荀子大拜,說道:“請您能夠留在楚國,您是受天下人稱讚的大賢,比我更適合擔任楚國的令尹...我是個沒有什麼道德,沒有什麼才能的庸碌的人,我沒有辦法更好的治理楚國,只能通過自己的言語,來爲楚國獲得好處,可是您不同,您來治理楚國,一定可以讓楚國再次強盛起來。”

楚王不是個薄情寡義的人,與黃歇在秦國待了很多年,他一直都將黃歇當作最好的朋友,荀子趕來楚國,他也想過是否要用令尹的位置來留住他,可是楚王又急忙打消了自己的這個念頭,他雖然很渴望得到荀子的效力,可他不能傷害自己的朋友,同甘共苦的朋友。

如今黃歇自己提出來要將令尹的位置讓給荀子,楚王心裡略微有些動搖,可還是咬着牙站起身來,對荀子說道:“春申君並沒有什麼過錯,寡人雖希望您能留下來效力,可是不能將令尹的位置給與您。”,黃歇大驚,正要說些什麼,荀子笑着說道:“我並沒有治理一個國家的才能。”

楚王有些失望,頹廢的坐了下來,長嘆了一聲。

黃歇不然,他仔細回味着荀子的言語,急忙問道:“那您是否能指掌刑法?”

“我不懂刑法。”

“那您是否能管理農桑?”

“我不懂耕耘。”

“那您是否能治理一郡?”

“我也沒有治理一郡的才能。”

楚王臉上的失望愈發的濃重,正要勸阻黃歇,黃歇忽然問道:“那治理一個縣城的地方您覺得怎麼樣呢?”

荀子竟沒有反駁,認真的思索了片刻,方纔點着頭說道:“我可以治理一個縣城。”

黃歇露出了笑容,看着楚王,說道:“請您任命荀子爲縣令。”

楚王目瞪口呆,茫然的看着荀子。

縣令???

寡人要是讓天下聞名的大賢荀子留在楚國擔任縣令,誰還敢來投效楚國??

楚王有些遲疑的問道:“這實在是有些屈才,您怎麼能...”

荀子搖了搖頭,平靜的說道:“能夠讓一個縣城的百姓們有足夠的糧食,不餓死,能夠穿的起衣裳,不害怕寒冬,這就是我所能夠做到的,如果大王信任我,可以將一個縣城交予我來治理,若是您不信任我,我可以離開楚國。”

“請您留下來吧...寡人...拜您爲蘭陵令。”

.......

聽說了嗎?要來一個新的蘭陵令。

哦,誰啊?是哪家的貴公子?

是趙國的荀子。

誰???

第四百七十二章 曹參之能第兩百零七章 趙括的愛情第一百五十五章 別傷害寡人的馬服君第兩百七十六章 孔子的後人第一百三十六章 孟子曰:捨生取義第四百三十八章 悲痛帶來的成長第一百一十四章 楚國的冬季第三百九十二章 趙人的馬服子第四百零四章 衛霍第四百一十八掌 通讀馬服書的老單于第二十二章 孃胎裡的始皇帝第四百七十章 大秦幼兒園的留學生第三百六十八章 有才無德第四百一十三章 根本就沒有白起,又或者...第兩百七十章 火熱的心第兩百一十一章 不幸之人第四百五十三章 齊國的報應第十一章 睚眥必報第一百三十六章 孟子曰:捨生取義第三百一十章 趙家三兄弟第兩百二十一章 王,對不起第十四章 家有慈母第四百八十一章 趙括的軟肋第兩百六十四章 《桃山論》第四百四十三章 趙括的解放女性計劃第三百一十七章 仁義的軍隊和正義的戰爭第三百一十九章 長城的會面第一百零六章 命中註定的戰場第四十二章 若是我家少君在第一百三十五章 秦王恰檸檬第三百三十五章 馬服君的歸來第四百二十二章 馬服君所代表的東西第二十二章 孃胎裡的始皇帝第四百五十一章 城內城外說幾句話,祭幾本書第三百九十九章 馬服山的愛情傳說第一百零六章 命中註定的戰場第一百一十八章 魏醋王第兩百零九章 親小人,遠賢臣第四百八十一章 趙括的軟肋第一百九十二章 仁義武安君第三百零六章 讓我給你一個擁抱第三百九十七章 什麼是楚王啊?第兩百一十六章 二三子,你們的馬服君回來了第四百六十七章 陳勝吳廣又何妨第五百零一章 一人一嘴可滅一國第三百一十一章 嬴政登基第兩百四十九章 將渠遇刺第三百三十六章 揮劍決浮雲第八十五章 仁者無敵第三百零九章 呂不韋與趙姬第九十章 爲何而戰,爲何而死第兩百零三章 馬服君遲早是寡人的第四百五十三章 齊國的報應第兩百二十四章 我不是騎劫!第一百八十三章 活古董第二章 義薄雲天馬服君第一百一十五章 趙國的武安君第四百五十九章 我的叔叔劉季第四十六章 我是楚人的兒子第一百零四章 父與子第三百四十七章 家人第兩百零九章 親小人,遠賢臣第兩百九十九章 千萬不要惹出那個男人啊!第兩百八十一章 好友第三百九十九章 馬服山的愛情傳說第三百九十四章 風蕭蕭兮易水寒第三百九十一章 馬服第四百八十四章 你想比一下國力嗎?第兩百五十九章 欣喜的秦王第兩百八十章 紙!紙!紙!第四百九十五章 年邁的趙括第三百五十八章 內亂第兩百七十章 火熱的心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只是個卑鄙的小人第一百一十二章 我一定要殺死白起第一百八十八章 馬服君的軍事理論第四百一十二章 挾趙括以抵秦國第四百七十六章 留侯之所以是留侯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只是個卑鄙的小人第兩百一十八章 一語道破第一百六十九章 趙七月第三百四十七章 家人第兩百一十章 驚天密謀第四百七十一章 安心的交給你第四百八十九章 趙括家的親戚趙高第四百一十七章 主力與偏師第五十一章 荀子議兵篇第兩百九十二章 呂不韋之德第四百七十三章 蘭陵老無賴第兩百一十二章 清君側第六十七章 破敵在此一舉第兩百五十章 互訴(感謝鬼欲的盟主)七月發新書了第九十章 爲何而戰,爲何而死第三百六十八章 有才無德第兩百四十章 韓王的秦國十日遊第七十五章 以武安君爲將第三百零四章 函谷關之難第一百八十章 馬服君是秦國的幫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