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14章 司徒無雙

“他們,真是如此說的?”

小胖子慢條斯理的問道,他愜意的坐在胡椅上,閉着雙眼,問道。

張郃附身,說道:“確實如此,蔡公言之,教化之事,棍棒先行,棍棒已施,便要給予仁政,若一味施暴,絕非善事,他聯繫了朝中老臣...準備與朝議向曹君等人發難.....”

“嗯...你做的不錯,繼續監察,發難腹議倒也無事,只是...若有意與孫堅,宋酆等人聯絡者,直接處死,不必詢問朕的意見....”小胖子說道。

張郃背後發涼,拱手說道:“臣遵旨!”

“哦,對了...”小胖子睜開眼睛,看向張郃,說道:“朕聽聞,君子雄,頗有你的風采,少年了得,明日,便讓他入羽林爲郎,聽候差遣....”

“多謝陛下大恩!”

“不必如此...張君乃朕之心腹...朕與你,廟堂之內爲君臣,平日裡,便以友人處之...”

“臣不敢!”

張郃小心翼翼的離開了厚德殿,天子的言語,聽聽便好,他若是當真,在私下裡真的跟天子以友人處之,只怕他跟兒子的首級明日就要掛在城頭上了,作爲繡衣使者的主官,天子的耳目,他知道,自己的位置究竟有多麼的危險,就如天子所交代的,若有異動,不必詢問,直接處死。

爲什麼不必詢問呢?

因爲天子不能知情,而他這個知情者,很有可能便會慘死在羣臣的面前,不過,他在這個位置待了如此之久,心裡早已做好了準備,他知道,即使自己慘死,他的孩子依舊會受到天子的重用,會繼承自己的侯爵,天子若不如此,也沒有大臣再敢坐上自己的位置了。

看着張郃離去,小胖子久久未曾言語,皺着眉頭,從案牘下拿出了紙張筆墨,開始寫了起來,他寫的全然是人名,寫滿了整整一張,他看着這紙張,不斷的標註書寫,韓門站在門口,低着頭,任何人都不許入內,小胖子忙活了許久,方纔將手中的紙張翻身蓋住。

“韓門...”

“國家!”

“朕要去永寧宮...”

宋太后看着面前的小胖子,笑呵呵的,又給他夾了幾口飯菜,說道:“多吃些,你今日,愈發消瘦了...”,小胖子笑了笑,看着宋太后,沉思了片刻,說道:“阿母,外公身體可還安好?”

“還好,怎麼,想你外公了?”

“是啊,朕是有些想念了...”

“阿母不知啊,朕太久未曾聽過外公的聲音...險些忘了他的模樣...”

聽到小胖子這麼說,宋太后一愣,慢慢皺起了眉頭,問道:“你這是何意?莫非他已不去朝議?”

“阿母勿要多想,外公自然是去朝議的,只是,他不曾言語,也不曾起身,故而孩兒有些忘卻了...執金吾之位,督查雒陽內外,爲王事勞,可見外公甚是勞累啊...”

“皇帝...”太后皺起了眉頭,有些認真的說道:“你若是對外公不滿,可撤了他的職,也可罰他的罪,不必到我面前來說這些....”

小胖子有些驚愕的看着面前的阿母,叫道:“阿母何意耶?孩兒豈敢對外公有半點不滿?”

“阿母~~~”,小胖子笑着,說道:“阿母錯怪了孩兒啊,無論外公如何,他始終都是朕之至親啊..如今廟堂之內,新老臣子,頗有糾紛,朕擔憂臣子失和,誤了國事...外公賢明在外,又爲朕之外公,若是他能在廟堂之中,言語一二,也是善事啊....”

談了片刻,便有宮女抱着小饒陽走了進來,小饒陽在宮女的懷裡,愜意的打着哈欠,看到在座的小胖子,雙眼一亮,整個身子都朝着他伸去,奶聲奶氣的叫道:“阿父,抱!抱!”

小胖子大笑着,起身,將小傢伙抱在了懷裡,伸出手,捏了捏她圓滾滾的小臉,說道:“若冰,叫錯啦!不是阿父,是長兄!”

“阿父!”

“是長兄!”

“阿父!”

“長兄!”

“哇~~~~~”

“好了,好了,是阿父!”

小公主這才停止了哭鬧,笑了起來,在小胖子懷裡拱着,不斷念叨着阿父,小胖子無奈的苦笑着,看向了宋太后,說道:“朕比起阿父,明明瘦了那麼多,爲何這廝就是分不清呢?”

宋皇后瞥了他一眼,沒有言語。

“走,走,朕的乖女,朕帶你去玩啊!”,該交代的事情,小胖子也已經交代了,便抱着小傢伙離開了永寧宮,他帶着小傢伙,來到了皇后所在的永慈宮,剛剛走了進來,便看到蔡皇后率領衆人正在等候着,小胖子逗弄着懷裡的小公主,指了指蔡皇后,說道:“叫阿母!”

小公主咬着手指,想了半天,叫道:“嫂嫂!”

“嗯???”

“你這廝是故意的罷??”

“哇~~~”

“好了,好了,你不是故意的。”

蔡皇后笑着,從他的懷裡接過了小公主,在皇后的懷裡,小傢伙反而變得非常乖巧,癡癡的笑着,就在剛纔,她還揪小胖子的短鬚來着!小胖子對此有些抱怨,她明明能認得蔡皇后是嫂嫂,就是認不清自己!這分明就是有意的啊!

正在聊着,韓門走了進來,小胖子轉過頭,看着他。

“國家,太后出了宮,朝着宋府去了...說是要拜見家中二老....”

“哦....”小胖子笑了笑。

“啊?爲何不直接將外公他們接來,還要親自前往?”皇后有些不解的問道,小胖子笑着說道:“外公行事多忙碌,朕不忍使之勞累...”

看着正在逗弄小傢伙的皇后,小胖子看了許久,入宮之後,皇后也是漸漸成熟起來,也更是美豔,看的小胖子時常入迷,他癡癡的笑了笑,說道:“不知何時,你也能爲朕誕下一子來....”

蔡皇后白了他一眼,抱着小傢伙,轉過頭,沒有理會他。

當天子回到了自己的厚德殿的時候,已經是傍晚時分了,小胖子坐在胡椅上,閉目沉思,如今廟堂之中所發生的爭鬥,自然都是出自他的安排,過去的廟堂,經過孝康皇帝的強勢時期,故而變得極爲的沉穩,猶如一潭死水,完全沒有半點的活力。

羣臣也少有進行政策上的爭論,都快成爲了那幾個老臣的一言堂。

這樣的情況,在孝康皇帝時期,或許是好的,孝康皇帝力圖中興,需要的是能完全聽話,不會阻撓革新的大臣,可是到了熹平年,就出現了一些變化,當今天子,年輕氣盛,心裡滿是一番大業,何況經過孝康皇帝建寧中興,如今大漢的局勢也穩固了下來。

他希望能夠出現一個有活力,羣星璀璨的廟堂,而不是死氣沉沉的。

另外,這些老臣,高居三公之位,威望聲勢都太高了,作爲跟隨過孝康皇帝的老人,與軍中諸多將領的關係也是密切,天子也說不上是忌憚,只是,他希望,朝中不要有太多的老臣,對自己的事情指手劃腳的,他本來的意圖就是要讓袁逢幾人離開廟堂。

可卻不能讓曹操他們接替了他們的位置,因爲朝中不能一方獨大,像崔寔,就能留在司徒的位置上,因爲他不會反對自己的政令,他太過年邁了,整日渾渾噩噩的,沒有清醒的時候,朝中都稱爲無用司徒,不過,他的聲望資歷,卻是能完全的碾壓曹操等羣臣。

另外,他還想要扶持宋酆,盧植這二人上位,可是沒有想到,蔡邕竟會表現的如此剛烈。

蔡邕是天子的岳丈,天子也不能像王允,鄭玄那般逼走他。

不過,這也未嘗不是善事,只要宋酆能夠出面,進行調和,讓雙方的勢力處於一種平衡之中,自己也就算是完成了原先的目的。

熹平三年,元月

張太尉總算是領着扶余王,劉默等人返回了雒陽。

而廟堂對於高句麗與扶余地區的冊封也已經被髮到了地方上,扶余王休息了數日,便趕去了皇宮,在路途上,他還是顯得有些憂心忡忡,不斷的詢問着:“天子不會讓劉使前往扶余爲相罷?”,張溫仔細一想,還真有可能啊,羣臣之中,只有他能夠懂扶余語。

不過,他怕把扶余王嚇着,搖着頭,說道:“應當不會...”

扶余王點着頭,暫且相信了他的話,劉默就跟在他們的身後,正在跟前來迎接的大鴻臚趙溫親切的聊着,趙溫乃是個謙遜君子,他認真的聽着劉默的話,也沒有甚麼煩憂,劉默笑着跟他聊着,忽然開口問道:“聽聞趙公之次子,乃是常山太守趙道...不知君可識得太史慈將軍麾下軍司馬趙雲?”

趙溫一愣,想了片刻,說道:“可是字子龍?若是,乃遠族孫也....”

太史慈曾領兵入過東濊,先鋒便是那人,劉默聞言大喜,又與他聊起了東濊之事。

這番,劉默前來,是爲了擔任譯者。

趙溫領着他們進了皇宮,天子親邀扶余王,這對扶余王也是榮幸了,扶余王走進了皇宮,在路途中,他親眼目睹了大漢的強盛,來到雒陽,也有些麻木了,並沒有在皇宮內失態,進了大殿,他便看到了坐在上位的那個...魁梧天子,天子看起來甚是肅穆。

“拜見大漢天子!”

扶余王說道,劉默便在一旁開始翻譯起來。

天子自然是誇讚了一番扶余王的誠心,又給予了他一些賞賜,這才讓他明日來朝議,在朝議裡與羣臣會面之類,等到他離開了,大殿裡也就剩下了劉默與太尉,天子看了看劉默,說道:“這番劉君功高,朕自有賞賜,便可先行退下....”

劉默又是感恩再三,這才離去。

“陛下...臣不辱使命,高句麗,扶余...已入我大漢,從此之後,新,賀,幽,韓再無外患...廟堂也可安心了..”張溫拱手說道。

“善,大善!”天子笑了起來,隨着帝國的疆域日漸增加,戍邊新軍的開銷也是越來越大,廟堂絕大的支出,如今都用在了軍旅上,這也是羣臣要求裁軍的主要目的,天子心裡雖有大志,也可不願將大量的國力消耗在這些戍邊士卒的身上,這些錢若是用在南北軍身上,大漢不知能增添幾萬的精銳戰力!

“太尉之見,這東邊戍卒....”

“陛下,東方,僅留董卓一部,便可,皇甫嵩與呂布,可回朝修整,編入南北軍。”

“至於戍卒,陛下莫非忘了...司徒先前所言...”

張溫笑着說道。

“嗯?”天子皺了皺眉頭,司徒崔寔?崔寔在廟堂,都是一副不清醒的模樣,他說過甚麼?天子認真的想了想,大吃一驚,說道:“以戍卒爲軍屯!!”

“不錯。”張溫說道。

天子皺着眉頭,在數月之前,在曹操提出農屯革新的時候,司徒曾開口,希望天子能夠將戍卒爲軍屯,不是那種半軍半農,而是直接變成全職的軍屯,以耕爲本,當時,他提出這個說法的時候,羣臣沒有幾個在意的,戍邊軍搞半軍屯,向來就有,若是全日軍屯,那還要戍卒何用?

他們都只是以爲這是司徒公想要樹立自己的威望,方纔提出的政見,也都同意了。

可是,當高句麗與扶余全然覆滅之後,司徒公的這項政見,讓大漢在東北部地區出現了近十萬的農夫啊,農民是依戀故土的,若是廟堂要強行逼他們前往北方南方耕作,顯然他們是不會答應的,可是若是以戍卒的名義,令百姓服役,在邊地開墾三年,這樣再持續一二十年...

天子吸了一口冷氣。

無論是東北還是西南,或是西北,那些民屯所不願去,就連罪戶都想要逃離的地方,完全可以用戍邊的名義,來動用百姓來進行屯田啊,對於二三年的時日,百姓也不能抗拒,三年更換一批人,不斷的對荒涼地區進行開墾,這比曹操提出那十幾條政令還要出色啊!!!

想起那平日裡迷迷糊糊,整日都是閉目養神的司徒,天子心裡一顫,此人...決不能輕視,若是湊巧也就罷了,可若是這一切都是司徒早先預料,並且率先提出的,那這位被稱爲無用司徒的崔公,從眼光才能顯然是超過了羣臣無數,才讓羣臣都沒有反應過來。

莫非張溫早就知曉了?

天子看向了一旁的張溫,張溫似乎知道天子心裡在想着甚麼,張溫笑着說道:“陛下,已故王公,昔日在廟堂之內,從未服過任何人,就連何子,聞人公之類,他也只是稱爲能與我爲友,只是,唯獨一人,他與路途上遇到,都會退讓,從不交談....”

“崔公?”

天子不太確定的問道,腦海裡卻又浮現出那個病怏怏,整日迷糊,寫寫文賦的白髮老頭。

“正是如此。”張溫回答道。

在這個時候,天子纔想起了昔日郭嘉的言語。

“師君言之,能看懂《潛夫論》者,一人半也。”

“那一人,便是崔公。”

天子猛地起身,大叫道:“擺駕,朕要前往司徒府!”

第0489章 罷免曹操第0694章 建寧之臣第0406章 東濊強軍第0192章 大漢子民第0674章 四冠雙傑第0188章 夜半敘話第0015章 費亭侯騰第0592章 司徒曹操第0829章 不世之君第0611章 峻法酷刑第0190章 伴虎如是第0442章 壯哉劉公第0060章 天子萬歲第0103章 學子治農第0790章 袁氏俊傑第0158章 武威姑臧第0735章 三公逃竄第0747章 不殺之恩第0850章 海外告急第0660章 賢才逝兮第0175章 科功之事第0595章 孝康之策第0526章 爲君復仇第0093章 徵辟王符第0322章 抄家滅門第0237章 天子親題第0780章 叫你多嘴第0386章 劍指夷國第0890章 取太子首第0501章 太子雛形第0845章 同胞兄弟第0120章 天子好牛第0733章 能否賒賬第0586章 天子謀劃第0473章 司馬仲達第0668章 大獲而歸第0543章 若我俊美第0463章 周瑜除賊第0081章 無恥之尤第0801章 孫劉婚事第0346章 奸賊曹操第0281章 張溫回朝第0119章 新舊兩派第0607章 惡人華雄第0388章 百萬生口第0578章 郭嘉上任第0036章 迎接劉宏第0853章 吏府已瘋第0397章 天子聖明第0919章 因何而滅第0344章 南北之爭第0681章 葬在何處第0292章 劍師王越第0084章 竇太后崩番外——一千八百年之後的大漢第0798章 毒士逝世第0492章 一波又起第0962章 以禮教之第0789章 奢華溷藩第0498章 賈詡之謀第0310章 初臨貴霜第0559章 辯才華雄第0054章 十常侍死第0564章 熹平連弩第0400章 熹平元年第0145章 建寧書成第0401章 大賢故去第0071章 朝中十賊第0085章 不識好歹第0265章 鐵騎逞威第0203章 文化滲透第0249章 幽州新軍第0563章 聞人親傳第0564章 熹平連弩第0468章 賈詡之孫第0487章 治世英雄第0655章 宴請大族第0714章 那位勇士第0261章 如此文士第0919章 因何而滅第0477章 各地太守第0879章 朝議之上第0253章 治國鬼才第0844章 千古奸賊第0838章 指點迷津第0706章 朝議後續第0931章 三代之治第0123章 搏命反擊第0289章 天子北巡第0007章 太祖少時第0631章 天子駕崩完結了....第0845章 同胞兄弟第0759章 可告此衆第0321章 天子之謀第0078章 殺雞牛刀第0148章 太上老子第0524章 天子醒悟第0537章 巡視官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