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狐假虎威

“皇上,皇上?”

劉瑾侍立在側,一眼就看到了朱厚照那鐵青的臉色,叫了兩聲見小皇帝只不答應,他便知道這卷東西非同小可,連忙提高了聲音叫道:“皇上,可是有什麼干礙的東西?”

這時候,朱厚照才一下子回過神來,氣咻咻地把東西往劉瑾手中一塞,這才厲聲說道:“你自己看看!”

一時覺察不到朱厚照這怒氣是衝着自己來的,還是衝着這東西來的,劉瑾當即小心翼翼地接過這一卷簿子,翻開來匆匆一掃,他的臉色竟比之前朱厚照那面色還要難看。

儘管這字跡他不甚熟悉,可裡頭的內容分明是人家往他家裡送禮的詳略明細,以及他從劉健謝遷等人下臺之後,陸陸續續網羅在夾袋中某些人的斑斑劣跡。此時此刻,他只覺得心情又是激盪又是難受,好一會兒方纔誠惶誠恐地一撩衣裳前擺跪了下去。

“皇上,這都是血口噴人,奴婢冤枉!”

“起來!大庭廣衆之下,讓人看見成什麼樣子!”朱厚照沒好氣地喝了一聲,見劉瑾爲之一愣,他掃了一眼纔剛剛退到午門的文武官員,厲聲說道,“必是剛剛趁着上朝下朝人多之際,不知道是誰丟在了地上的!還有,你沒事叫什麼冤枉,咱們大明朝自太宗皇帝的時候就有制度,嚴禁匿名文書,朕難道還會爲這樣藏頭露尾的東西怪罪於你?”

劉瑾擡起頭看着朱厚照,見小皇帝一臉毋庸置疑的表情,一時心中異常熨帖。想着八虎中人也有人覬覦司禮監,可他在小皇帝面前吹風說人多嘴雜不利於辦事。朱厚照就答應了他獨掌司禮監;朝堂上一而再再而三有言官指斥於他。朱厚照不由分說把人調職黜落甚至於罷官;即便是對於徐勳那樣的寵信,可對他的信賴也沒少過幾分。於是,他忍不住使勁擦了擦眼角,這才訥訥站起身來。

“要告狀就大大方方名正言順地告,來這種名堂算什麼!來人,傳旨錦衣衛北鎮撫司葉廣,讓他立時去查,尤其是這卷東西掉在今日朝會後班人所處的位置。肯定是那些低品官員遺落下來的,把那些人全都一股腦兒抓起來嚴加訊問!還有,去查覈這些官員的筆跡……”

沒等朱厚照這話說完,劉瑾便再次跪了下來,他也不看朱厚照驚訝的表情,磕了個頭便一字一句地說道:“皇上,此事終究是因奴婢而起,不如皇上先罷黜了奴婢,然後再……”

“朕都說了朕不會信這些莫名其妙的指斥!”

見朱厚照一下子提高了聲音,劉瑾這才擡起頭說道:“既如此。皇上也不用勞動北鎮撫司,遺落東西的那個位置經過的人終究有限,將可能經過這附近的人全數召集過來,令他們跪于丹墀。這麼多人在一塊。總不至於沒有其他人瞧見這麼明顯的東西遺落在地。只要有人看見了首告上來,亦或是其人自首,這事情也就立時可以水落石出!”

此話一出,瑞生頓時面色一變。然而,見朱厚照顯然在考慮如此做的可能性,他想了想還是垂頭保持了緘默。果然。下一刻,小皇帝便點了點頭道:“也好,令鴻臚寺官員按照今日朝會排班的位置,把可疑官員全都召集齊了,由司禮監詰問。一旦查出了是誰竟敢如此大膽遺留這樣的文書在御道上,朕非扒了他的皮不可!”

一個時辰之後,足有三四百官員便被召集到了奉天殿前。當一應人等聽說了如此興師動衆。竟是爲了查問一卷莫名其妙掉在御道上的匿名文書,一時間上上下下全都是好一陣譁然。然而,劉瑾卻彷彿沒看到衆人那表情,居高臨下地環視了衆人一眼,這才慢條斯理地說:“祖宗舊制,官民百姓,禁投匿名文書。正統八年,內使張環顧忠匿名寫誹謗語,事發命錦衣衛鞫之,獲環忠筆跡之後,英廟旨意將二人凌遲於市,令內官俱出觀之。之後歷朝,一直都是嚴禁此舉。沒想到時至今日,還有人明知故犯!”

儘管只有一個時辰,但也足夠劉瑾讓熟悉律例的司禮監文書翻出了舊檔,此時一個凌遲二字,見下頭不少人都是噤若寒蟬,他方纔放緩和了語氣說道:“當然,諸位當中做這事情的頂多一個兩個,既然如此,就不要連累了別人。一人做事一人當,爽快承認了,也不失一條漢子!而若是不肯承認,只要有人看見如實說出來,這事也就算是結了!但是,要是自始至終沒有一個人肯認,那麼……便看看是你們的嘴硬,還是你們的膝蓋硬!”

下頭多半是五品以下官員,平時縱使有些能在文華殿議事中見到小皇帝,但議政之外卻往往沒有單獨說話的資格,自然沒法辨認這話是劉瑾假傳聖旨,還是天子真是有這意思。一時間,跪在地上的衆人你眼望我眼,可一炷香過去了,兩炷香過去了……始終沒人站出來承認或首告。面對這種僵持的氣氛,起初以爲必定手到擒來的劉瑾漸漸不耐煩了起來,當即衝着一旁兩個太監沒好氣地吩咐道:“你們在這兒看着,若有人站出來就去報咱家,咱家倒要看看,他們能硬挺到什麼時候!”

他一定要弄清楚,究竟是誰和他劉瑾作對!趁着這麼一件突如其來的事情,也好殺一殺這些官員的氣焰。最好再有人出面保奏或是抗辯,那這下子擼下去的人必定不少!

儘管不是所有官員都被召集到了奉天門前,但畢竟三四百人是一個非同小可的數字,且不說五府六部一下子就不足以運轉,就是此事的惡劣影響,也足以讓一衆高官大佬不能小覷。除了文淵閣的內閣首輔李東陽一下子接到了衆多陳情,就是在外頭千步廊的吏部衙門,也一下子多出了好些人來。吏部尚書林瀚面對滿臉義憤的張敷華,以及面沉如水的禮部尚書謝鐸。刑部尚書屠勳。還有林林總總好幾個侍郎員外郎,他最後便站起身來。

“我先去見一見元輔吧!如今雖說不是盛夏,可中午的日頭已經漸漸有些毒了,再說中間頗有年老體衰的人,若是一旦有什麼人挺不住傷了病了,不但是曠古未聞之事,也有失皇上清名!諸位請先回去,我既然身爲天官。此事義不容辭!”

林瀚素來就是說一不二的性子,他既然擲地有聲地丟下了這些話,別人自無不信之理。哪怕是有些官員從前覺得林瀚身爲赫赫有名的清流,竟然和徐勳走得甚近,實在有失大臣體面,可眼下見人爽快攬事上身,那些顧慮自然而然就都打消了。而和林瀚私交甚篤的張敷華卻沒有先走,而是等其他人幾乎都離開了,他才面色沉重地開口說道:“皇上對劉瑾的信賴,實在是太根深蒂固了。”

謝鐸亦是沒有走。聞言便苦笑了一聲:“倘若不是世貞苦苦挽留,我早就致仕而去了,也不用看如今這種場面……他在的時候劉瑾畢竟不敢囂張至此,如今他才一走沒多久。劉瑾竟是敢借着聖意如此胡爲!須知祖宗成例雖是一直嚴禁匿名投書,可也從來不曾用過這樣激烈的訊問辦法!劉瑾此人若是無人抗衡,只怕後果會更加糟糕!”

林瀚張敷華俱是沉重地點了點頭。然而,此時也不是在這說這些的時候,當即張敷華和謝鐸便自己回自己的衙門,而林瀚則是匆匆趕去了宮中。可就在他一路緊趕慢趕。好容易到了闕右門的時候,卻發現一個身材肥碩的中年太監正在門前來來回回踱着步子。

竟然是提督西廠的御馬監太監谷大用!

谷大用也瞥見了林瀚,當即便笑嘻嘻地上了前來,微微一點頭便開口問道:“林尚書是不是爲了奉天門前的那些官員來的?”

儘管知道徐勳和谷大用等幾個太監關係不錯,可林瀚素來對這些太監不假辭色,此時便硬梆梆地反問道:“是又如何?”

“倘若是,咱家就不得不請林尚書暫且打消求情之意。”儘管林瀚面色微沉。可谷大用彷彿沒瞧見似的,仍是漫不經心地說道,“這事情皇上之所以答應了劉公公,只是一時義憤,一會兒就能回過神來,可你若是這時候出面,皇上反而會覺得是外頭官員串聯出來的這麼一檔子事情。要是你想見元輔商量,那就更不用了,元輔和王閣老都已經派人去司禮監和劉公公交涉,這會兒還沒個結果。”

能說的話全都給谷大用說了,林瀚不禁更是眉頭緊鎖。然而,人都到了這裡,他若是就此回去不免於心不甘,因而躊躇良久,他方纔沉聲說道:“谷公公在這兒攔着我就是爲了說這幾句話?”

“沒錯。”谷大用乾脆利落地點了點頭,隨即就豎起了一根食指,“第一,我答應過徐老弟,別讓你們幾位老大人攪進什麼麻煩裡頭。”他見林瀚爲之一愕,就豎起了第二根手指,“第二,若是遇到什麼突發狀況,盡我所能查問仔細。”緊跟着,他才豎起了第三根手指頭,“第三,也是最要緊的一點,要進言的話,揀皇上能聽進去的人去進言。所以這會兒,已經有皇上最能聽進去話的人去進言了。”

徐勳臨走之前就做過諸多安排,這一點林瀚是知道的,可卻不知道安排得如此細緻。此時此刻,他想起當初徐勳在金陵力邀他和張敷華出山時就曾經說過,他們只管在前頭做正事,那些容易引火上身的麻煩,自有其料理乾淨。可如今真的有人搶先把路都鋪平了,他卻又生出了幾許複雜的情緒來。

諫勸君王原本就是人臣的本分,可如今爲了懼禍而不出面,實在是有違他自小以來所學的聖賢道理!

然而,林瀚正猶豫之間,卻聽見背後有人呼喚,扭頭一看,他便認出了是腳下匆匆的張彩。見張彩三步並兩步趕上前來,見他無恙滿臉的欣然,長舒一口氣便要說話,他不知不覺就想通了,不等其開口就淡淡地笑道:“谷公公既然說一會兒就能有結果。我這一趟也白來了。西麓有什麼事,回吏部衙門去說吧。”

這位最是強項的吏部尚書,什麼時候轉性子了?

張彩迷惑地看了谷大用一眼,見其衝着自己微微頷首,他也就順着林瀚的口氣說道:“是,既然如此,那就回吏部衙門去說話,其實。是爲了之前考察官員的事……”

見張彩陪着林瀚轉身離去,望着這兩個相差二十餘歲的徐黨中堅那日頭下的一丁點影子,谷大用不禁摩挲了一下自己光潔的下巴,一時也是如釋重負。

別人不知道這突如其來的匿名揭帖是怎麼回事,可卻瞞不過他的眼睛!這事情,十有八九由頭不是在宮外,而是在宮內!當年人呼他們幾個東宮舊人爲八虎,可現如今除卻劉瑾,其他人的氣焰終究有限,更何況劉瑾條條財路都要一把抓。若不是他另有財源,又和徐勳交好,只怕心裡也是要氣不過的!

“說起來,還是瑞生小傢伙聰明。知道往哪兒走門路最管用!”

宮裡頭要說能管住小皇帝的,名分上有兩個人,太皇太后王氏和張太后。然而,這是親近的長輩固然不假,可兩人誰都是不言國事的,更何況小皇帝在某些事情甚有主見。就是兩宮皇太后說了也未必肯聽。再者兩宮皇太后都是在宮闈多年的人,未必會聽一個太監的話,所以,瑞生自然不會不自量力。陪着朱厚照回了乾清宮之後,他立時便攛掇着皇帝往元輝殿去。正在爲八月的大婚學禮儀的周七娘,這幾個月便都得住在這兒。

民間的未婚夫妻尚且不能見面,更不要說規矩嚴格的宮中了。然而。朱厚照向來是不守規矩的人,再加上張太后知道兒子的脾氣,情知其之前裝了幾個月太監也沒露出馬腳,倒不虞大婚之前鬧出什麼醜事來,此前那麼大的事情都被兒子死活磨得答應了,這時候也只能無可奈何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而這天中午時分,朱厚照興沖沖地進了這兒,上下服侍的宮女和太監只能當成沒瞧見。

“七姐,七姐!”

聽到這聲音,習練了一上午的禮儀,纔剛鬆了一口氣的周七娘見兩個宮女全都是掩嘴偷笑,她頓時不由得臉上一紅。等到朱厚照興沖沖地帶着瑞生進來,那兩個宮女悄無聲息就溜得沒影了,到現在還不甚習慣新身份的她忍不住就開口嗔道:“哪有你這樣的,說來就來,傳揚出去咱們還要不要名聲了!”

這咱們兩個字說得朱厚照心花怒放,立時不以爲然地大手一揮道:“什麼名聲,母后都不說話,誰敢亂嚼舌頭,朕饒不了她!若要是朕天天不過來,你這一個人的日子多難熬……”見周七娘一下子臉色漲得通紅,彷彿要發火了,他這才趕緊輕咳一聲道,“當然,朕的日子更難熬……我說七姐,你好歹體諒體諒我,我這個皇帝成天要處置的奏摺足有幾尺厚,恨不得忙得腳不沾地,也只有來見你的時候才能鬆乏一下……”

“忙什麼忙,我又不是三歲孩子,想當初你日日到在西苑那邊去,還故意讓太素殿門口守着人,不就是怕我看到你老在那兒廝混麼?”

周七娘沒好氣地搶白了朱厚照一句,待見後頭的瑞生一本正經地彆着腦袋看外頭,一副什麼都沒看到什麼都沒聽到的表情,想起自己這會兒又是違禮了,她頓時忍不住有一種嘆氣的衝動。跟着那幾個女官學規矩,她從來都是認認真真沒出過半點紕漏,可每每真正面對朱厚照這麼一個皇帝,她卻是根本沒辦法維持女官們耳提面命的貞靜賢淑莊重,連自己都不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

剛剛周七娘險些把手指點到自己的臉上來,朱厚照非但不惱,反而高興得很。這會兒見人訕訕地把頭別過去了,他頓時一陣莫名其妙,扭頭瞥見瑞生還杵在那裡,他方纔惱火地說道:“瑞生,你小子怎麼回事,呆在這兒想礙朕的事麼?”

“皇上,奴婢是不想礙事,可是您之前說過的,快到正午的時候提醒一聲,須知奉天門前可是還跪着幾百個官員呢。”

見小皇帝爲之一愣,瑞生立時閉嘴再不多言。然而,周七娘卻聽了個仔細,雖說她從不插嘴朝政大事。可對於這種從未聽說過的情形。她仍是忍不住開口問道:“奉天門前跪了幾百個官員?這是怎麼回事?”

瑞生瞅了一眼面色不太好看的朱厚照,沒敢開口,直到朱厚照微微頷首,他才原原本本將今天的事情原原本本講述了一遍,末了就看着周七娘道:“周姑娘,皇上爲了這個心情很不好,所以奴婢才都斗膽請皇上到這兒來坐坐散散心,還請您規勸規勸。”

說完這話。瑞生便以飛一般的速度溜之大吉了。朱厚照纔回過神來就發現人不見蹤影,頓時恨恨地罵道:“這傢伙,有其主必有其僕,和他舊主一個樣,以前還覺得他老實,現在竟然也變得這樣滑溜了!”

周七娘若有所思地看着那扇放下之後仍在輕輕晃動的門簾,好一會兒才站起身襝衽施禮說道:“皇上,遇到這種事情,您不該到我這兒來,而應該去兩宮皇太后那兒。我見識淺薄。不知道宮中從前可發生過這樣的事,可兩宮皇太后縱使沒親眼看過,也應該聽說過,如何處置都是有定例和規矩的。如今這種令百官跪於奉天門自首亦或是出首的舉措。我乍然一聽就覺得不太合常理,還請您三思。”

驟然之間聽周七娘用這樣正式的口吻說話,朱厚照頓時有些不習慣。然而,聽着聽着,他便不由得露出了思量的表情,最後伸出手去把人扶了起來。卻是有些猶豫地問道:“七姐是說,朕不應該這麼做?”

“我只是覺得,皇上若是堅持要令他們自首或是出首,至少應該親臨奉天門,如此上上下下畏於皇上威勢,興許會有所觸動。皇上想過沒有,官員之中多有老邁。如若有人支撐不住出現死傷,豈不是有損皇上威名?”

“這……”

“總而言之,事不宜遲,皇上還是去清寧宮或是仁壽宮請教一下兩宮皇太后吧!”

瑞生在外頭沒等多久,就看到門簾一動,緊跟着竟是發現周七娘不由分說將朱厚照推了出來。面對這情景,他眼睛一時瞪得老大,好一會兒方纔趕緊背過身去,直到朱厚照走過他身側沒好氣地撂下一句走了,他方纔急急忙忙跟了出去。

當在清寧宮太皇太后王氏宮中盤桓了兩刻鐘之後,朱厚照便立時傳了鑾駕前往奉天門。他前腳一去,立時便有人急急忙忙去司禮監通報劉瑾。然而,司禮監終究和奉天門隔着宮牆和老遠一段距離,等到劉瑾乘着凳杌匆匆趕到的時候,赫然發現原本黑壓壓一片跪在奉天門前的官員已經散去了。面對這幅情景,他一時心頭打鼓,定了定神方纔上了前去。

“皇上,您這是……”

“朕去見了太皇太后,太皇太后說,雖然歷來嚴禁投匿名文書,但素有奸人覬覦恩典,亦或是以此毀謗君王腹心,與其大張旗鼓地逼問,不如讓人私下偵緝以安人心。”說到這裡,朱厚照就看了一眼劉瑾道,“剛剛這些官員,朕已經讓北鎮撫司鎮撫李逸風把名字都記下來了,回頭你讓內廠好好查問一下就是了。今天還不是什麼大熱天,兩個時辰下來還暈倒了十幾二十個人,要是真的遇到暑日,興許就要出人命了!到那時候必然又有人指着你的鼻子罵奸閹,指着朕的鼻子罵昏君,連帶徐勳人不在,鐵定都要被人罵奸臣!”

劉瑾不料小皇帝竟是把太皇太后四個字給掣了出來,一時心裡發苦,卻還只能賠笑答應。他是因爲李廣之故方纔能進東宮伺候朱厚照的,想當初李廣在弘治年間何等聲勢,百官交相彈劾,弘治帝又是虛懷納諫的,可仍然一直迴護着李廣,直到當時的太皇太后周氏一句話,李廣方纔憂懼自殺。現如今他聲勢看來遠遠超過李廣,可也不能掉以輕心,看來太皇太后王氏那兒他往日忽略了,日後卻得要多多巴結!

好在小皇帝並沒有在這話題上糾纏太久,隨即就改口問道:“之前在九邊建英烈祠的事情纔剛剛準了,徐勳上書請復王越威寧伯爵位世襲,這事兒你和內閣他們三個去商量商量。朕只有三個字,不許拖!”

劉瑾一時滿臉的笑容都僵在了那兒。商量?這三個字都出來了,那便是鐵板釘釘,還有什麼好商量的?

PS:消停了大半個月,最後三天雙倍期間,還是不得不召喚一下月票……雙倍啊,一張抵兩張,對手指……

第178章 真正的世家豪富(下)第368章 君臣選美第258章 君臣合力的第一把火(中)第53章 碰撞(一)第205章 有功當賞!不可輕賜!第69章 驟變第9章 退婚第204章 完美開局第514章 明暗虛實第562章 軟硬兼施,毛遂自薦第40章 東風壓倒西風?第38章 臭味相投第134章 壽寧侯府的朱小侯爺(上)第152章 權閹相忌,皇帝教太子第21章 一聲春雷天地動第76章 誰給你這麼大的膽子第581章 俶爾大勝,雞飛狗跳第575章 朕信你不疑!第236章 興風作浪,當頭一棒第247章 天大地大,規矩最大第583章 真正的信賴第599章 烽煙乍起,歌舞疾第9章 退婚第606章 強龍不壓地頭蛇?第453章 引蛇出洞(下)第646章 大隱隱於朝第611章 大勢已定,六虎出巡第285章 病才子第239章 倒焦(上)第54章 碰撞(二)第528章 善後難爲第430章 老焦芳吃癟,小正德立志第236章 興風作浪,當頭一棒第579章 心中的刺第228章 老而不死,謂之賊也!第269章 得意之日莫忘形第25章 心有千千結(下)第452章 引蛇出洞(上)第208章 父子第567章 賀客盈門大戲開場第28章 秦淮風月,貴人何方(下)第413章 勞碌命,花燭夜第171章 詔獄大刑無果,緹帥夜訪伯府第580章 畿南初戰第301章 各逞威能第568章 驟然發難第142章 帝王心術,天家情深(上)第563章 抱團倒劉?第52章 貴客盈門(下)第628章 心黑手狠第442章 最漫長的一夜第593章 趁你病,要你命!第527章 安民逼王第140章 父子君臣第360章 因果循環,報應不爽!第233章 不打自招!第434章 弄巧成拙第195章 隱患須除第231章 一石三鳥(下)第524章 迎頭痛擊第235章 名動天聽第446章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第564章 君臣同樂第364章 英雄配美人?第186章 舌戰文華殿(下)第79章 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上)第630章 請君入甕第193章 天子愁名義,儲君變世子(下)第587章 小皇帝的大婚(下)第287章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第565章 劉瑾吃癟第574章 連環手第529章 一勞永逸,慶功大會第45章 真面目(下)第387章 活見鬼第93章 金陵第一案(四)第654章 恩怨情仇了第596章 兵備,人備第265章 真相,投靠第570章 人心不足可補足,罰米肅貪送大貪第90章 金陵第一案(一)尾聲奸臣第258章 君臣合力的第一把火(中)第79章 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上)第216章 帝后都看好的賊船第126章 打一巴掌,給個甜棗(上)第135章 壽寧侯府的朱小侯爺(下)第279章 讀書爲成聖,苦心爲利來第583章 朋黨已成(上)第35章 借勢(上)第176章 千刀凌遲,賊心不死(下)第233章 不打自招!第183章 奸佞小人,決不能容!第88章 虎狼合謀,綵鳳折翼第587章 兵事婚事,國事家事第217章 衆矢之的第226章 杏榜數**人物,焦公子惱羞成怒第630章 請君入甕第167章 護犢愛妻,天子之怒(中)第290章 浙江幫的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