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六章 謝氏家族

這麼一來,凝聚在顧老家的人就多了,粗略一算,也有四五十號人,而且會越來越多。雖然屋子不小,但也顯得擁擠起來。

既然最專業的鑑定專家已經過來,那些打醬油的紛紛讓開。

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做鑑定,看這是不是王羲之的真跡。有必要的話,甚至用科學的手段做鑑定,像什麼碳14檢測法之類的。

當然,在場的有高手,也並非一定要用那些方法。

比如顧老本身就是很厲害的鑑定家,遠近出名的。

不過,涉及到這種級別的寶物,就得多方求證,而不是幾個人說了算。需要得到大家的共識,才能斷定真僞。

有疑問的,把疑問提出來,大家一起驗證,這纔是最嚴謹的鑑定。

衆多專家齊聚一堂,展開最爲激烈的鑑定和討論,就字的行風,落款、印、紙質等多方面辨別。

直播間的觀衆這纔算是見識,什麼纔是鑑定的大場面。

要知道,這些專家,可不是上電視節目的那些所謂專家,基本上都是真才實學的,每一個疑點的提出和爭議,都讓他們大開眼界。

“厲害!這纔是王羲之作品應該有的逼格。”

“廢話!對待這種文物,再多專家討論都不爲過。就說《清明上河圖》當年收入博物館,也是全國書畫界的名人、專家等進行一一鑑別的。”

“現在還是小意思,等首都的鑑定專家組下來,那纔是熱鬧。”

……

《平安帖》的字體從一開始的行書,到最後的草書,直播間可能有人有疑問。胡楊給大家解釋,古代的貼,其實很現在的書信差不多。

朋友之間、親屬之間的書信,一般都比較隨意。字體寫着寫着,越寫越快,可能就開始潦草了。

後面的一些字體,不少人都認不出來,也就更不知道這裡面寫得是什麼內容。

胡楊只好跟大家解讀:“其實,裡面的內容很簡單,甚至說是一堆家常話,沒什麼實質性的信息。大概就是說:我這會消停下來了,這纔給你回信,之前我堂哥來玩,玩了十多天,大家聚在一起。我尋思着,以後很難有機會這麼多人聚在一起,愁呀!”

大家一聽,果然沒什麼值得回味的內容,就是很普通的嘮叨話。

另外,胡楊告訴大家,王羲之的行書尺牘《平安帖》、《何如帖》、《奉橘貼》,統稱《平安帖》,三帖連在一起,用瘦金書標明“晉王羲之奉橘帖”。

此三帖字數不多,但字字筆態各不相同,用筆有中鋒、側鋒並用,點畫有輕盈和厚實變化,章法有寬鬆和緊密相處穿插。

看着大家爭論了一個多小時,大部分專家已經認爲,這就是王羲之的真跡。但也還有人覺得現在斷定,還爲時尚早。

這幅作品,最早的收藏印,可以追溯到唐朝,大家甚至看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印,然後宋朝有著名書法家米芾的印,後面就是明朝的兩個印,包括張宏的。

作品上的收藏印,大家對照過,確實沒有假。

不過,也有一個印,有點模糊,大家暫時沒有定論,還沒有確定那是誰的印。

見大家爭論不休,顧老反而問胡楊:“小胡,你說兩句。”

他還是很看重胡楊,這畢竟也是胡楊最先發現的。另外,年輕人嘛!說不定思路會不一樣。

胡楊愣了一下,這種熱鬧,他本來不想參與。一堆的前輩,自己一個年輕人,在很多人看來,沒什麼資歷呀!

不過,既然顧老讓他說,那就說兩句吧!

“剛纔,有人質疑這紙是隋朝,或者唐初的。這個推斷不準確,老實說,這紙的品質不算很好。隋朝和唐朝,造紙的技術有了很大的改進,它如果放在唐朝,甚至說不太合格,至少對名人來說,它檔次不夠。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是隋朝,或者唐朝書法家臨摹的,他們不應該用最好的紙嗎?這明顯說不過去。

其二,就是大家剛纔議論到的,那枚印,到底是誰的。

正好,我似乎知道,雖然有點模糊,但能隱約看出‘安石’兩個字。所以,我猜測應該是謝安留下的。

謝安這個人,大家肯定不陌生,東晉時期的名人多才多藝,善行書,通音樂。

大家不妨重點放在這裡,只要確定,這個印是謝安留下的。那麼,基本上可以確認,這就是王羲之的真跡。

至於剛纔第一個問題,也能不攻自破,一個東晉的人,總不能隋朝和唐初的紙上留下自己的印吧?”

聽到胡楊的話,大家再次集中起來,努力辨認那個印。

同時,大家發動自己的能力,尋找一下,看能不能找到謝安遺留下來的其他印,對照一下,就很容易一目瞭然。

謝安本身就是一名書法大家,在座的各位都是行家,自然知道,謝安曾從王羲之學行書,他的書法非常出色,尤以行書爲妙品。後世米芾曾稱讚他的書法“山林妙寄,巖廊英舉,不繇不羲,自發淡古。“

因此,謝安也有自己的作品存世下來,《近問帖》、《善護帖》、《中郎帖》等。曾經,還有人表示,謝安纔是中國歷史上最完美的書法家。

找到這些作品,把它們的印拿過來對照,應該不難得出結果。

接下來,胡楊再次避開那堆專家,沒有繼續參與討論。跟那些人說話,還不如和直播間的觀衆們嘮叨嘮叨,自在一點。

胡楊跟直播間的大家說點別的,談到謝安,就不由自主說了一下東晉的謝氏家族。

東晉時期,謝姓的名人有很多,比如謝安、謝玄、謝靈運、謝眺、謝道韞等等。

有句話叫: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說的,就是當時謝氏家族的繁榮。事實上,“謝”指的便是東晉時期著名的四大家族之一——陳郡謝氏家族。

“這個家族,哪怕是到了隋朝、唐朝,依舊有不小的影響力。尤其是文學成就、文學素養等,幾乎冠絕整個時代,極少人不服的。王家即便有王羲之、王獻之這兩位大小王鎮場子,也比不上謝家。”

……

沒多久,大家對照之後,發現果然是謝安的印。於是,結果呼之欲出,現場的人無不欣喜萬分,激動連連。

第一百零二章 奇楠第五百零九章 盜墓賊都不碰的東西第二百三十三章 金漆木雕第五百三十八章 科學家莫逞強第八十七章 茶談會第一百四十二章 電視劇的誤導(第四更,求月票)第五百九十一章 千金難買心頭好第一百四十六章 技術構想(第四更,求訂閱、月票)第十四章 糾正(求收藏推薦)第五百零二章 齋戒牌第二百三十三章 金漆木雕第三十四章 關注大漲第三百零二章 河坊街第三十一章 齊齊翻車(求收藏推薦)第一百八十九章 趙信的想法第五百五十三章 隱藏在倒影中的魚第一百三十六章 平臺的提醒第二百一十四章 破紀錄第四百八十三章 不是翡翠第四十四章 黑白電視第三百零七章 死摳的老頭第二百七十五章 這是要幫我清理庫存?第三百零五章 蒙卡奇第四百四十章 外國粉絲第四十六章 捐贈第五百九十七章 沒聽過,不認識,很出名嗎?第三百八十五章 文物破壞者——乾隆第一百三十章 掐絲琺琅(第五章求月票)第八十二章 靈璧石假山第五十二章 網上來個金元寶第一百七十八章 保姆陳姨第一百三十章 掐絲琺琅(第五章求月票)第五百五十章 皮一下第一百零八章 西冷印泥第二百三十八章 孫小頭第五十九章 嫦娥圖(補)第三百八十七章 捐贈儀式第四百七十三章 兩百萬的剃鬚刀第四百五十九章 桂花杯第三百一十七章 落魄的道觀第二百二十章 三隻碗?第一百八十七章 嚴老的震驚第二百一十八章 鎮館之寶第三百五十四章 你個糟老頭子壞得很第三百四十一章 暴富的小高兩口子第二百六十六章 第一次簽名第五百五十六章 緣分呀!第二百零八章 就差十萬元呀!第二百三十一章 接待來客(求月票)第四百七十五章 成心作對?第四百八十八章 葉梅的疑惑第三百一十章 你還是先買個放大鏡吧!第一百四十五章 “靠譜”的馮利第六十三章 公會的誠意第一百五十八章 美女徒弟第三百四十八章 翻車現場第五百三十四章 《平安帖》第一百零四章 江老闆的煩惱第一百四十六章 技術構想(第四更,求訂閱、月票)第一百五十四章 一寸田黃一寸金(第四更求月票)第四百一十二章 科瑟的感激第一百一十五章 仿造品?第四百五十二章 絹宮扇第五百六十七章 運河清淤文物第三百一十六章 救人第二百八十三章 大開門物件第四百四十二章 爆料第一百三十六章 平臺的提醒第五百六十二章 蓋罐第二百四十七章 世家的影子第三百五十四章 你個糟老頭子壞得很第一百五十八章 美女徒弟第五百三十章 大收藏家的底蘊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箱子文房寶物身體不舒服,欠四章第一百五十四章 一寸田黃一寸金(第四更求月票)第二十一章 爭執(求收藏推薦)第二百四十八章 崔氏相爭第五百八十一章 玉雕工序第二百三十六章 遇到同行第九章 鳥籠(求收藏推薦)第二百四十二章 蹲守的畢修善第四百五十一章 象牙果第一百一十一章 老年癡呆的奶奶關於228章第五百六十九章 精妙的設局第一百六十章 劇本不對呀!第十一章 刺激(求收藏推薦)第五百一十六章 我弟是副區長第一百四十九章 造假工坊?第五百七十七章 明朝書架第二百八十三章 大開門物件第四百七十六章 花掉一個億第二百三十一章 接待來客(求月票)第四百八十二章 意想不到的鐘表收藏家第二百零五章 標王轉讓第五百八十五章 口碑不一的首都小吃第一百四十一章 此刻心情很激動第四百六十八章 天價盆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