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建議

正如華仔想的那樣,剛剛的地契就說價值三十萬左右,現在一把梳子,有沒有那麼巧?也是三十萬出頭?

看到胡楊給華仔使眼色,只要不蠢的人都知道。

胡哥這是變相將地契的錢轉贈給了老人家,一方面,是爲了不讓老人家多想什麼,或者拒絕之類;另一方面,大家覺得胡哥是想低調吧?

剛賺的三十萬,就這麼送出去,大家不得不佩服。

而胡哥的做法,更令大家敬佩,做好事不留名那種,省得人家一把年紀,還有心理負擔,想着應該怎麼感謝比較好。

“666!”

“主播這操作,我服!”

“深藏功與名呀!”

“說真的,這是我第一個那麼敬佩的主播,其他多才多藝的主播,頂多就是欣賞。”

“+1”

“我胡哥的爲人沒得噴。”

……

陳阿婆和她兒子都沒有注意到胡楊給華仔使眼色,而是驚呆,還沒反應過來。

三十萬?

這個數目,對他們家而言,實在是不敢想象的數目。萬萬沒想到,一把梳子,居然那麼值錢。

有了三十萬,家裡不說能立即擺脫困境,但起碼日子會好過一些。

他們根本不會知道,那並不是什麼犀牛角做的,而是普通牛角做的梳子。兩者,區別可就大了。

要知道,犀牛角在先秦時代就已十分珍貴,是帝王將相、富商巨賈、文人雅士收藏的“奢侈品”。

到了明清時期,犀角雕的雕刻工藝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這時候很多雕工精湛、花紋各異的犀角雕脫穎而出,但這種繁榮景象只是曇花一現。

在清末時,犀角雕珍品大量流失海外,加上早些年人們的收藏眼光都集中在瓷器、玉器、書畫等大項上,相比之下,犀角雕的收藏依然是“冷門”,市場價格明顯偏低,其潛在的身價並未被髮掘。

而近代,忽然身價暴漲,僅僅是材料,就已經以可計算了。

因此,市場上有不少所謂的“犀角雕件”,實則是牛角造假而成的。

“真的值那麼多嗎?”陳阿婆回過神來,忐忑地問道。

胡楊肯定滴點頭:“阿婆,您可能不知道,我們這行常說的‘竹木牙角’四大雕器中的角,說的就是犀牛角,是幾千年來都非常有名的角雕料之一。在古代,犀牛角就已十分珍貴,多爲國家之間進貢禮物。”

犀牛角雕刻藝術品歷來受到人們的追捧,被譽爲古器物中的奇珍異寶。

由於年代久遠的犀角會被侵蝕,目前流傳下來的犀角成品少而又少。犀牛角雕件歷來彌足珍貴,由此可見,角雕原料也更價值不菲。

“不要說做成梳子等工藝品,就算是單純的犀角材料,現在也很昂貴,因爲有藥用功能,從每克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比黃金貴多了。不信的話,昌叔可以查一查。”胡楊淡定地說道。

一克就幾千元?

得!難怪一把梳子敢說三十萬。

也就直播間的觀衆等人想要翻白眼,看着胡哥一本正經地騙人。

“昌叔,三十萬轉給我吧!正好,我有朋友前段時間問我,想要找一件犀角做的物件。”

陳阿婆和昌叔兩人幾乎是不約而同地點頭,沒有什麼可猶豫的,三十萬還不賣,留着做種嗎?

如何改善家裡的生活條件,纔是他們要考慮的問題。

“行,那就麻煩小胡你了。”

胡楊並不囉嗦,收起那把角梳,就跟陳阿婆他們要了一個賬戶,用手機銀行轉賬三十萬進去,實時到賬的。

陳阿婆兩母子還暈乎乎的,一轉眼的功夫,三十萬就躺在了銀行卡里面,難以置信。

“昌叔,別驚訝了。我家老爺子戰場得到的那塊手錶,價格差不多是這把梳子的兩倍。在方家找到一個插香的爐子,也好幾十萬呢!”賀文清開始放猛料。

這回,昌叔倆母子終於稍微平復下來,有了比較,才更加心安。

不然,忽然一筆鉅款進賬,高興是高興,但也有些說不出的擔憂。

胡楊沒有立即告辭,而是目光落在一件竹篾製品上面。他走過去,拿在手上:“昌叔,這也是你做的?手藝不錯呀!”

那是一個竹篾做的小鳥,惟妙惟肖。

“以前做的,很久了。有什麼手藝?隨便做的。”昌叔笑道。

那是以前做給女兒玩的,現在女兒都高中,早就不玩那種東西,只是女兒也沒捨得扔而已。

大家這才發現,確實做得不錯,直播間的觀衆都讚歎。

“其實,這也算是一種手工藝品,挺受歡迎的。”胡楊說道。

竹篾編織是一種富有地域特色的民間工藝,源於明末清初,距今已有三、四百多年的歷史。

尤其是在多竹子的南方,其編織工藝和圓潤造型,充分反映當地農村農民羣衆高超的創造性和智慧,給人們帶來美好的藝術感受。

胡楊告訴昌叔,在一些旅遊區,竹篾做的手工藝品還不便宜,有人願意花幾十元,甚至幾百元買一件這樣的工藝品回家。

“所以,我認爲你可以嘗試做一點竹篾編織的工藝品,比如各種小動物,實用性比較強的籃子之類。在城市,有些人就喜歡用這些漂亮的竹籃子裝東西之類。純手工做的東西,現在比較吃香。”

昌叔無奈道:“沒轍!我賣給誰?”

沒有銷售的渠道,所以胡楊的建議雖然有誘.惑力,可只能無可奈何。

胡楊跟直播間的朋友們問道:“一個收納盒也要一百幾十元,要是用竹子做的也是同樣價格,大家願意買嗎?”

一時間,公屏全都是“訂單”。

其實,大家都明白,主播是想要給對方一條賺錢的路子。這比捐贈錢財更加有意義。

胡楊將正在直播的手機移過去:“喏!你看看,很多人願意買一件試試看。昌叔,你可以先做一些樣品出來,給大家看看。訂單不用擔心,到時候我幫你宣傳一下。”

看到直播間那麼多人願意嘗試,昌叔馬上有了點底氣。

“多謝!好!那我試一下。”

確實,這樣的話,要比他編織簸箕、雞籠、竹筐、篩子等粗製產品要賺錢很多。雖然花的功夫也會多一些,但他覺得利潤高很多。

一個雞籠,才幾塊錢,利潤很薄。

像胡楊說的,用來收納物品的精美竹籃子,一個就賣幾十元,利潤就超過了十倍,顯而易見。

“做一件這樣的產品不容易,以後大家多多支持昌叔。”胡楊跟直播間的朋友們說道。

他知道,從一根成竹到一個竹篾籃的誕生,所需要的工序多達十幾道。砍、鋸、切、剖、拉、撬、編、織、削、磨是竹篾編織的基本功。

真的不容易!

第五百四十八章 古代冥幣第五百九十章 潘家園第一百七十七章 回家第五百一十六章 我弟是副區長第三百五十五章 靜遠堂第一百三十八章 民間尋寶活動(第四更求月票)第五百一十三章 交換情物?第二百零七章 你和宋氏珠寶有仇?第三百七十九章 這下舒服了吧?第四百九十三章 觀音石像第六十四章 讓我說完可以嗎?第一百六十六章 哥,別開玩笑第五百四十三章 冒充政府要員第五百零七章 紅硅硼鋁鈣石第三百六十九章 世紀遊輪第五百三十二章 榮譽館長第一百一十九章 《踏雪圖》第一百五十九章 語言通的攤主第四百零一章 汽車人手辦第五百二十三章 銅元十大珍第二百六十四章 這東西,你哪裡淘來的?第一百一十一章 老年癡呆的奶奶第五百八十六章 倔強的小女孩第一百七十四章 數量恐怖的偉人徽章(加更)第二百二十三章 博物館也有來路不正的東西?第九十九章 建議第二百四十九章 莫名其妙做了漁翁第五百七十二章 華夏第一縷文明之光第四百三十三章 紀念碑第三百九十二章 葛平均第五百五十章 皮一下第五百二十四章 僞娘第五百八十七章 古董二胡第四百七十三章 兩百萬的剃鬚刀關於228章第三百三十六章 私銀第四百八十章 說完就打臉第二百八十四章 高仿品也有分類第四百五十一章 象牙果第二十二章 不對勁第五十五章 張奕華的猶豫第三百四十八章 翻車現場第九十九章 建議第三百四十三章 快要倒閉的養老院第八十三章 交換身體不舒服,欠四章第一百二十七章 村民找上門(求訂閱、月票)第五章 瓷盒(求收藏)第八十七章 茶談會第六十章 要不要打個賭?第三百零九章 還有更值錢的?第三百二十七章 這麼猖狂嗎?第二百七十六章 宣傳第二百三十九章 挖坑第三百一十三章 和印度有什麼關係?第十九章 很接地氣嘛!第二百七十二章 隕石第五百四十七章 印度的神第八十二章 靈璧石假山第三百四十七章 走私表第十六章 隱裂(求收藏推薦)第二百九十八章 高麗瓷第三百四十九章 你看走眼了第二百九十七章 求知眼第二百三十一章 接待來客(求月票)第一百七十三章 軍嫂(加更)第八十八章 露兩手第一百三十二章 惡客上門第四百九十九章 轟動一時的造假案第九十四章 林建國第四百二十九章 你是怎麼看出來的?第一百四十四章 做局?第三百三十一章 大紅袍第四百二十四章 支教老師第五百零六章 秧苗綠第五百八十二章 元青花花盆第七十六章 搶頭條第一百四十二章 電視劇的誤導(第四更,求月票)第五百四十七章 印度的神第一百三十章 掐絲琺琅(第五章求月票)第一百四十九章 造假工坊?第一百七十四章 數量恐怖的偉人徽章(加更)第四百八十三章 不是翡翠第一百三十三章 遊學第五百八十二章 元青花花盆第三百一十五章 重禮第一百四十二章 電視劇的誤導(第四更,求月票)第一百三十五章 瓷器也不可貌相!第五百二十章 農具博物館設想第二百九十六章 讓你裝逼第四百九十四章 不應該被遺忘第五百四十二章 揚州瘦馬第九十七章 平臺的反應第三百四十一章 暴富的小高兩口子第五百六十六章 組建團隊第二百九十三章 葛飾北齋第二百三十六章 遇到同行第一百二十七章 村民找上門(求訂閱、月票)第一百二十八章 心情酸爽的大爺(求訂閱、月票)第二十四章 十二生肖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