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六章 搞錯了麼?(續)

姜衡看到孟子濤不悅的模樣,也知道自己想的這個辦法,對孟子濤的聲譽確實不利,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朋友再這麼下去,人肯定會垮,甚至有生命危險。

想當初,他還年輕的時候,和朋友在一家工廠上班,當時他的工作是操作機牀,因爲家裡有事,連續幾晚上都沒睡上好覺,結果操作機牀的時候,把衣服捲進機牀了,要不是朋友動作快,現在很可能就沒有他了。

他這人秉承着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的理念,更何況是救命之恩,所以他肯定不能眼睜睜看着朋友就這樣鬱鬱而終。

接下來,姜衡先跟孟子濤說了他和朋友之間的事情,接着說道:“孟掌櫃,我也知道這事對您的聲譽不利,但我現在實在沒別的辦法,只能這麼一試了。不過您放心,事情我已經跟朋友的夫人說過了,咱們現在去,不會有其他人在的,另外,事後我也會把東西買回去處理掉,不會再讓其他人看到它。”

孟子濤問道:“既然這樣,你又爲什麼不乾脆就把東西買下來呢?”

姜衡鄭重地說:“我們是真正的朋友,所以還請孟掌櫃能夠幫幫忙,期間的費用,我肯定儘可能讓你滿意。”

孟子濤考慮了一下,說道:“恕我直言,咱們市裡鑑定書法的名家也有幾位,爲什麼你要找我呢?”

姜衡笑道:“楊老等人都稱您爲當代草聖,我覺得應該沒人比您更合適了吧。而且,說實話,我朋友先前是讓於業祥幫忙鑑定的,他在陵市書畫界的地位,一般人還真比不了,除了您的話,我還真找不到合適的。”

說到最後,姜衡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孟子濤似笑非笑地看了看姜衡,姜衡說的於業祥,是席正真那裡的首席鑑定專家之一,如果要推翻於業祥的結論,除了名聲至少和於業祥相差無幾之外,還要不怕惹得於業祥不快。

畢竟,雖說姜衡考慮的已經很周全了,但誰知道會不會傳到於業祥的耳朵。

因此,許多專家可能會因爲顧忌於業祥,不想接這樣的活,但孟子濤就沒問題了,現在古玩街的人都知道,他和席正真不對付,和席正真請的那些掌眼也都沒有交集,即使交惡也沒關係。

因此,對姜衡來說,孟子濤無疑是一個非常合適的人選。

孟子濤微微一笑道:“姜老師,費用方面你看着給吧。”

他這麼說,主要還是要看一下姜衡的表現,來決定接下來的決斷。

姜衡早就有所準備,他從隨身帶着的一隻口袋裡,拿出一隻錦盒,打開之後遞到了孟子濤面前。

“這是我的先前撿漏得到的老紅絲石硯,你看看喜歡不喜歡。”

紅絲石硯,其石產於魯省,因爲石中多呈柑黃地紅絲,紫地黃絲紋等,絲紡十餘層次第不亂,故稱紅絲石。

在唐朝,紅絲石硯臺居四大名硯之首,至宋末石源枯竭,歷朝雖有產出,但數量相當稀少。

原本的紅絲石硯產出自青州黑山紅絲石洞,後因其原料枯竭清後以臨.朐老崖崮爲主產區,其顏色比古代的青州黑山紅絲石鮮豔,但發墨效果卻相差很遠。

姜衡帶來的這塊紅絲石硯,正是使用老紅絲石製作而成,和現在的紅絲石相比,沒有那麼鮮豔,整體紅黃相間,呈不規則的象形圖狀,比較有趣,墨池一圈刻夔龍紋,背仿古青銅簋,琢工精緻,一絲不拘。落“桂馥”款。

桂馥爲清代篆刻家,文字訓詁學家,字末谷,號冬卉,別署瀆井復民,乾隆五十五年登進士,其藏書甚富,好考訂文學源流.篆刻宗秦漢璽印,刀法挺拔,不求時尚,非至好不能得其所刻,作品流傳至少。

從這方硯臺表現的雕刻特徵來看,應該是桂馥的真跡,再加上又使用的是老紅絲石,頗爲難得。

“這方硯臺確實不錯,但實在太貴重了。”

說到底,今天的事情,他只是擔了一個名聲受損了風險,如果姜衡確實能夠做到他說的那樣,其中的風險還是很低的,而這方硯臺價值至少有二十萬左右,作爲辛苦費實在太多了一些。

姜衡擺擺手:“說實在的,就算以市場價值而論,孟掌櫃你如果能夠救我朋友一命,對我來說也花的太值了。”

話是這麼說,不過孟子濤還是推辭了一番,最後盛情難卻之下,才說道:“這樣吧,如果事實能夠圓滿解決,那我就收下它。”

姜衡忙不迭地點頭道:“好,那咱們就這麼說定了。”

說着,姜衡就硬要把硯臺先交給孟子濤,說是想討個好彩頭,孟子濤笑了笑就暫時先收下來了。

倆人接着往姜衡朋友的小區走去。

“姜老師,你能否說一下這方硯臺的來歷啊?”

姜衡笑道:“這方硯臺其實是賣家當作添頭送給我的,我都沒有花錢,那人真是有眼不識金鑲玉,以爲這不過是普通的紅絲石硯而已。”

孟子濤知道這其實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因爲如果按一般現在收藏新礦紅絲硯的人來說,他們不可能會認爲這方硯臺是高檔紅絲硯。爲什麼?因爲它色淡,石面的縫隙裡,還有白色的物質,比不上現在的紅絲石硯那般靚麗。

其實,這也是有原因的,因爲老紅絲石硯其石質所含有大量的碳.酸.鹽,所以經水泡發後就會出現一種油樣滑膩的鹽漬膏腴,有了這種膏膩,它與磨出來的墨相容後,就如油般發豔,磨墨也比著名的老坑端硯更下發。所以當時就在盛名的端、歙、澄泥“四大”名硯中,它被排在第一。

這種黑山紅絲石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這種硯用久了,由於它裡面所含的碳酸鹽滲透出來像膏膩的物質因凝固而幹後,會在硯的側面出現一層極細的白色顯現於石面的乳峰間隙裡,這層聚集的白色一般是洗不掉的,但溼水後就看不見了。這是古代黑山紅絲硯的獨有特徵。

所以,老紅絲硯用起來就有些麻煩,用前要以水浸泡,用後也要用盒密封養護,以免其水分蒸發而使石質變得乾燥。

另外,因爲經常用水浸泡,硯臺內部的礦物質會變少,這種老紅絲石裡面所含的紅色部分,經時間久了就會氧化,氧化後的紅就會慢慢變成淡紫,淡紫時間久了又慢慢變成黑和淡黑以致消失,消失後就像普通的粗石一樣,甚至連普通石都不如。

其中呈現的黃.色的部分,時間久了也會成由黃變白,白時間久了又由白變青成泥黑色而燥爛起層、風化脫落使硯自毀,當其慢慢地在歲月的氧化中自毀之時,它就與一般普通石的色澤毫無二致。

於是人們就會把它當成很普通很普通的爛石,甚至擁有者還會很不解地發出疑問:以前的人怎麼這種普通石都會拿來制硯?

其實,這是因爲這種蛻變的過程,是要經過很多代人的使用纔會慢慢演進形成的,平時使用不易感覺這些微弱變化,再加上使用者很多又都不是專門研究古硯的人,自然也就不會發現。

也正因爲這樣,以前的紅絲石硯很難傳到現在,就算傳到現在了,面對一塊普通的石頭,大家也不會在意,或許當垃圾扔掉了。

一路上,倆人聊着天,很快就到了姜衡朋友所住的小區。

跟着姜衡來到他朋友家,按動門鈴之後,沒一會就有人過來開了門。

開門的是姜衡朋友的老伴,整個人愁容滿面,比實際年齡還要老上十歲,看起來有七十多的樣子了,看到來人是姜衡,臉上的愁容頓時就淡了不少。

姜衡爲雙方做了介紹:“嫂子,這就是我說的孟老師,別看他年輕,不但師出名門,而且被國內多位老前輩評爲當代草聖,而且上個星期剛剛上過電視。”

老太太一開始還驚訝孟子濤的年紀,不過聽了之後的介紹,馬上就釋然了,別的不說,她相信姜衡是不會騙他的。

老太太抓着孟子濤的手:“孟老師,今天就麻煩你了。”

孟子濤微笑着說?:“不用客氣,我一定盡力而爲。”

等倆人客氣了幾名,姜衡就問道:“嫂子,老殷今天的情緒怎麼樣了?”

提起自己老伴,老太太不由長嘆了一聲:“哎,這老頭子真的太倔了,我都快說破嘴皮子了,還是一副半死不活的樣子,除了吃飯上廁所,一天到晚就是睡在牀上生自己悶氣,再這樣下去,離死真的不遠了。”

知道自己的這位朋友最喜歡鑽牛角尖,情況沒有好轉也在情理之中,不過這樣一來,就只能繼續先前的計劃了。

姜衡說:“嫂子你放心,今天過後,一定讓他重新變得生龍活虎。”

老太太張了張嘴,最後時刻又改了話語,說道:“希望能這樣吧。”

老太太帶着倆人來到客廳坐下,正準備泡茶,姜衡連忙說:“嫂子,茶我來泡就行了,你去讓老殷出來吧。”

“好,茶葉在那裡,你自己拿吧。”

老太太走進臥室,沒一會功夫,就傳來喝斥聲和抱怨聲,過了好幾分鐘,纔看到怒容滿面的老太太,帶着一個瘦得快成竹竿的老頭從臥室走了出來,這人正是姜衡的朋友殷萬財。

姜衡輕皺着眉頭說道:“老殷,你看看你,至於爲了一幅書法作品把自己搞成這個樣子嗎?”

殷萬財怨氣十足地說:“我不是爲了那幅書法作品,我是怨自己太傻,明知道古玩市場上假的多,真的少,我還用掉我全部的積蓄來買那幅贗品,我完全是自作自受。”

姜衡無奈地說:“你鑽什麼牛角尖啊,就算東西是贗品,你現在這樣能解決什麼事呢?”

殷萬財沉默不語,看得姜衡都覺得心焦:“老殷,振作一點,當初那個敢做敢爲的你到哪去了?再說了,我不是說了嘛,那幅字到底是不是後人僞作,還不知道呢?”

殷萬財說道:“你對書法鑑定只是一知半解,連我都不如。”

“我是一知半解,這不是請了位專家過來了嗎?”姜衡看向了孟子濤。

“他是專家?”殷萬財看着年輕的不像話的孟子濤,都不知道說什麼好。

姜衡說:“這是聚賞閣的孟掌櫃,難道還稱不上專家?”

殷萬財也聽說過孟子濤,聞言驚訝於孟子濤果然如大家口中的年輕之外,連忙對孟子濤道了歉。孟子濤不以爲意,表示沒關係。

就聽姜衡繼續說道:“老殷,你還不知道吧,孟掌櫃被楊老他們稱爲當代草聖,你覺得他有沒有資格稱爲專家?”

“什麼!”殷萬財頓時有些目瞪口呆:“哪位楊老?”

“當然是京城那位楊老了。”姜衡回道。

“這……”殷萬財覺得自己是不是睡覺多了,產生幻覺了,什麼時候,才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居然能夠被評爲草聖了?而且還能夠獲得楊老等人的認可,這不是天方夜譚嗎?

姜衡說:“這什麼這,都上了電視了,還能有假啊。”

殷萬財雖然覺得姜衡不可能開這樣的玩笑,但內心之中還是非常不可思議,當然,他這樣多少有些不禮貌,於是又對孟子濤表示了歉意。

“沒關係,不過是幾位前輩擡愛而已,當不得真。”孟子濤笑着擺擺手,謙虛了幾句。

姜衡道:“老殷,還等什麼,快把那幅字拿出來吧。”

“哦……好好好,我馬上去拿。”

沒一會,殷萬財從房間裡把那幅作品拿了過來,邀請孟子濤鑑賞。

劉墉字崇如,是乾隆年間的重臣,歷任多個重要職位,嘉慶初官至體仁閣大學士、加太子少保,卒諡文清。現在因爲一部熱劇,劉墉“劉羅鍋”在全國可謂是家喻戶曉。

但事實上,劉墉並不是“羅鍋”,據考證,清代選拔官吏有全面而嚴格的標準。概括起來有四個字:“身、言、書、判”,“身”指相貎端正,體格健壯;“言”指口齒伶俐,表達清晰;“書”指字體工整,筆法清秀;“判”指斷事精準,思維敏捷。劉墉作爲清朝官員,定然要通過這四項審覈。

倘若劉墉是個“羅鍋”,不僅難立官威,而且有損國體,即使他才氣再高,也不能入朝爲官。

至於“劉羅鍋”這個稱謂,其實源於嘉慶,嘉慶帝即位後,劉墉已年過八旬,身體自然有些弓腰駝背,嘉慶帝常常以“劉駝子”稱之,這一稱謂逐漸傳播開來,民間就誤以爲劉墉天生就是駝背了。

言歸正傳,劉墉在書法上的造詣也頗深,他的書法由董、趙入手,而後遍臨晉唐宋諸家,尤得力於蘇東坡、顏真卿和晉唐小楷,融會貫通,自成格局。其書點劃豐腴處短而厚、細勁處含而健,對比強烈;結字內斂拙樸,而決不擁塞,端重穩健中透出靈秀;章法輕重錯落,舒朗雍容。

總的來說,劉墉書法的整體風格含蓄蘊籍,精氣內斂,渾若太極,貌端穆而氣清和,有碩儒老臣的持重,無恃才傲物的輕佻,似乎包有萬象而莫測高深,洵然可敬。

殷萬財的這幅書法,是幅行書作品,整休風格和劉墉基本一致,但在一些細微的地方卻稍有區別,讓欣賞過真跡的孟子濤有一種不倫不類的感覺。

另外,作品鈐印爲朱文“劉墉信印”,也是稍顯呆板,就憑這枚鈐印,一般情況下,這幅作品就可以被判定爲僞作了。

但經過仔細查看,孟子濤卻發現這幅書法作品並不簡單,他拿出放大鏡一點一點的查看,最後又掂了一下紙張,心裡就有了數。

“孟掌櫃,這幅作品到底是真是假啊?”殷萬財無比忐忑地看着孟子濤。

孟子濤看了看頻頻向自己使眼色的姜衡,微微一笑道:“這幅作品不能說它是僞作……”

孟子濤剛剛說到這裡,突然有人打了門,帶着兩個人走了進來。

孟子濤看到來人,心裡稍稍有些詫異,因爲其中一位正是之前鑑定這幅作品的正主於業祥。

緊接着,孟子濤就對着於業祥露出了一個似笑非笑的笑容,因爲他太知道,於業祥是個什麼貨色了。

老話說的好,人以類聚,物以羣分,席正真那個人以個人利益最重,邀請的掌眼專家,也基本都是臭味相投的,於業祥當然也不例外。

當然,於業祥能夠讓席正真看重,水平肯定不會差,而且孟子濤相信,如果於業祥能夠親自鑑定的話,肯定不會把這幅作品看錯,但前提是他親自鑑定,

而在平時,除非是特別重要的人物,其他都很少親自動手,而是讓店裡其他專家代勞,但鑑定費肯定是不能少的。

你說其中有沒有看錯的,當然有,但也不多,最後找上門來的那就更少了。而且就算找上門來,大不了免除了對方的鑑定費,再加以稍許的賠償,並指出是因爲種種第三方原因,才搞錯的結果。

(40/62)

第一百九十六章 冤家路窄 續第兩百二十一章 安心第九百六十二章 密室驚魂第六百二十六章 影樓衝突第八十五章 開業第七百六十八章 雕刻大師(下)第六百三十九章 園林式別墅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裝神弄鬼第六百三十五章 搞錯了麼?第六百九十四章 柴窯風聲第四百五十八章 強行解釋第八百零五章 又遇事第六百八十六章 鑑寶活動(四)第六百五十六章 假扮(二)第三百七十九章 李柱的報復第四十六章 高價成交第七百七十六章 交流會進行時第九百九十二章 韋馱造像第六十四章 《熹平石經》拓本第兩百三十八章 收穫頗豐第七十二章 象尊第八百六十六章 收穫頗豐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被騙的藏品第一百七十二章 給點教訓 下第五十三章 賠了夫人第兩百三十二章 柳暗花明第五百八十五章 詭異(三)(32/62)第三百零九章 林伶韻第四百八十一章 跳樓第一百六十六章 開始之前第兩百九十章 晉國的寶藏第九百五十一章 地下巨城(八)(感謝書友的打賞!)第九百一十六章 歡爺第九百四十五章 地下巨城(二)第八百九十七章 錦鯉第一百五十四章 氣質的變化第一千六十八章 暗市第三百三十一章 宋代茶道第四百二十七章 沈秋城第一千三十七章 停業第九十六章 主意第七百八十七章 巫師墓第一百四十章 笑話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圖案的用意第八百七十三章 治療的謝禮第五百二十七章 得畫(13/60)第四百一十三章 挾持第六百六十三章 比試醫術(上)第五百九十八章 肖利凱其人(2/62)第四百七十一章 崔氏來人第七百六十三章 問題玉器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鄉收貨 下第八百六十四章 海島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丹木第八百八十六章 爭搶第七百九十七章 改名換姓第五百八十九章 陶俑(36/62)第一千五十九章 香囊來歷第一千四十八章 傳人第九百九十五章 玉鏡顯蹤(上)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墨龍玉棺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兵器比試第八百五十二章 調查報告第一百六十七章 利用第一千八十五章 上門道歉第八百五十七章 鮫皮第七十三章 象尊 續第兩百一十章 同一個人第三十二章 藏寶圖?第兩百七十九章 姜思遠現身第四百三十八章 夜明珠(下)第四百三十八章 夜明珠(下)第六百九十二章 鑑寶活動(十)第九百零九章 跽坐人型印章第七百七十二章 兄弟爭吵第八十章 鬥氣第兩百一十四章 熟悉的人影第九百三十一章 奸猾(下)第一百零一章 有問題的磚硯第八百一十八章 逮到“耗子第七百三十九章 商榷第九百一十七章 古國第兩百三十七章 巧了第四百三十三章 鐵箱子第四十一章 拍賣進行時第三百八十六章 問題鑽戒第七百四十章 偶遇幫忙第四百二十九章 有人想鬧事第一千三十五章 轉機第兩百八十四章 神奇的珠子第五百八十八章 會合(35/62)第兩百九十二章 洶涌的靈氣第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希望之鄉(十六)第五百二十七章 得畫(13/60)第八百五十章 一本古醫書第八百二十三章 劉沃爾的邀請第六百零五章 瓷片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任務目的第八百五十九章 魏沙南的謝禮第二十九章 交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