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八一一章 龍泉美器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返回書頁

第四八一一章龍泉美器(第1/1頁)

“所謂人活氣凝骨,人死骨不滅。

氣仍凝在骨裡,老村長肯定殮了村民的骨頭埋在墳中,壓着村民的氣,吸着村民的運,劉運達的財運自然斷不了。

這道長神機妙算,早就算到活水乾涸,所以用了這種法子,於是我在陵園管理處弄了個廢棄骨灰盒,隨便貼張符上去賭一把了。”張天元解釋道。

張天元的機智讓王乙佩服,不過他還有不解的地方,既然他猜到了爲什麼不真的把骨灰盒弄出來,只要拿回村民的骨灰,青龍估計也吸不了水了吧?

王乙這麼一問,張天元搖頭說:“破風水局看的是時機,劉運達發成這樣,都應驗了還破什麼。

我看過陵園那裡的地勢,辰山戌向,就二十年地運,雖然那道長用了村民百骨這特殊法子能延續幾年,但也長久不了,把骨灰帶回村裡也無濟於事。”

我能聽出張天元這話的意思,劉運達的財運就快到頭了!

“放龜入山尋陰地,乃三合派的做法,只是有一點我不太明白,這道長大費周章爲劉家轉運,難道是因爲跟老村長的交情……這道長不簡單啊。”張天元自言自語道。

“三合派?”王乙嘀咕道。

“風水在外行人看來都一樣,但按照手法不同又分爲不同宗派,跟其他行業一樣,內部也是勾心鬥角,爭鬥不斷啊。”張天元無奈道。

幾個人一路聊着就回了華山村,到家後張天元詢問王乙父親修墳的情況,得知差不多了就放心去休息了。

休息之後,張天元便開始着手爲王乙的爺爺尋找合適的墓地。

總算是功夫不負有人心人,還真讓他找着了。

這天深夜,張天元主持了入殮儀式,他以犯衝爲由把其他親屬都趕了出去,只留下了王乙和其父親在靈堂裡,隨後他在棺中放入王乙爺爺生前衣物和雜物進行了封棺,然後背起王乙爺爺的遺體上閣樓放起來。

王乙知道張天元玩的是偷龍轉鳳的把戲。

等所有準備工作做好,天色也差不多亮了。

在張天元的主持下棺材從靈堂擡出,親友們圍着棺材開始哭靈,鞭炮炸響,鼓樂隊奏樂,浩浩蕩蕩的送殯隊伍開始往墳山上出發。

張天元走到半路悄然折返了,去幹什麼不用說也知道了。

等從墳地上下來已經是中午的事了,張天元在門口等着王乙,他衝王乙點點頭示意辦妥了。

這天深夜,張天元帶着王乙父子深入大山祭拜王乙爺爺,等到墓地一看環境確實不錯,溪流環繞,綠樹成蔭卻沒遮蔽墳墓,白天應該有日照。

張天元說他找了好久才找到這,此處位於大山腹地,位置相對隱蔽,又聽村民說這一帶有吃人野獸出沒,平時沒人敢來,算是非常理想的墓地了,他還說在他消失的那段時間裡,先把王乙太爺爺的骸骨給弄來埋這了,算是佔了地跟土地爺打招呼了。

等拜完先祖和爺爺,王乙問張天元:“大師,這事總不能一直瞞着我愛人,你看……。”

張天元點頭說:“合適的時候就告訴她吧,不過我不希望事情鬧大,追究已經沒有意義了。”

事情辦完了,張天元也準備離開了,在這裡耽擱了兩天,估計李明光都等着急了。

雖說這一次出來任務已經完成,有大把的空閒時間。

可李明光畢竟是個大忙人,在沒有退休之前,可耽擱不起太多時間啊。

當然,離開之前,這報酬肯定是不能少的。

王乙的父親小心翼翼地從自己家的藏品裡取出了一件東西。

這是個香爐。

香爐是古人用以薰香取暖、除異味、添香氣以及書房焚香,後多用於爲神佛燒香。

出香的歷史可追溯到戰國時期,漢六朝以後,佛教盛行,以焚香供神佛,寄託人們的情感,因而各種形制的香爐就多了起來。

宋代焚香和祭祀的習俗更甚,焚香與烹茶、插花、掛畫並列爲文人四藝,頗受文人喜愛。

此時香爐比較小,以仿古式樣的小型香爐最具特色。

有的爲開敞式,上面不加蓋子,有的有蓋,宋人日用焚香,都用這一類小型香爐,在宋墓及宋代文化地層中都出土有瓷質的香爐,其樣式較多,有鬲式香爐、蓮花香爐、球形香爐、奩式香爐、三足香爐等。

王乙父親拿出來的這件香爐,張天元鑑定過後,確認是南宋龍泉窯梅子青釉鬲式香爐。

目測高6.8釐米,口徑8.5釐米。

平沿,束頸,扁鼓腹,圓底下承三足。

腹部與足面有三角形凸棱線,通常稱其爲“出筋”,這是燒造過程中釉層積聚厚度的變化而在腹足間顯示出“出筋”。

“出筋”是南宋龍泉窯裝飾特徵之一。

胎灰白色,全器施梅子青釉,釉層豐厚,釉色如詩中所說:“琢瓷作鼎碧於水”將其形容的濃翠瑩潤,如青梅色澤,故而得名。

此爐的形制是仿古代青銅器的樣式燒製,其外形簡練,線條曲直有致,肩、腹部及器足凸起的三條棱線,逼真地摹仿了青銅器的構造。

龍泉窯是繼越窯之後興起的又一個重要青釉瓷窯場,形成於北宋早期,衰落於清中期。

北宋時期龍泉窯青釉瓷尚保留着越窯、甌窯和婺州窯的遺風,釉呈淺青或青黃色,釉層薄而透明。

南宋爲龍泉窯發展時期,產品形成獨特的風格。

此時由於熟練掌握了胎釉配方,多次上釉技術以及燒成氣氛的控制,釉色純正,釉層加厚,成功地燒成了粉青釉和梅子青釉,達到青釉史上的高峰。

南宋時期龍泉窯在釉料的配方中進行創造性改革,將石灰釉改用石灰鹼釉,從而打破了傳統石灰釉一統天下的局面,這種釉在高溫中粘度較大,流動性較小,釉層較厚,1件釉層較厚的瓷器,需要經過三四次的上釉,有的釉厚達到1.5毫米以上。

在金村、大窯、溪口等窯址發現的生燒坯和素燒坯標本,胎呈紅色較硬,厚厚的沒有燒成的釉作乳白色的粉末狀,明顯地分爲三層或四層。

這種厚釉的表面光澤顯得更加柔和,特別是梅子青和粉青釉,梅子青釉色瑩潤青翠,猶如青梅。

福利色色漫畫,你懂的!(記得自備紙巾)長按複製xlmanhua搜索>搜狗閱讀網址:

第十章 菩薩顯靈?第一一八五章 潛在價值第二八三四章 十二顆水晶頭骨第一六一七章 車禍第三八二九章 真乃神人也!第一三四三章 收藏家論壇第三六九二章 飲茶神器第四八零四章 兇中兇第一五零三章 飛機和飛鷹第一五零八章 聶公子好麒麟第三六六六章 窮山惡水出“刁民”第二一零七章 古董店的求助第一七二九章 無敵艦隊第四七二章 搖色子第一五三六章 絕妙的標記方法第一二四八章 生意人腦筋轉得快第四一八五章 神奇師父(二)第一八二一章 獅心王的貨幣第三七五章 現代與古代之間穿梭第九十六章 鬱悶的碰瓷者第一二五一章 好奇饞死貓第三四三三章 盧芳齋第四六六五章 美夢傷身第九四七章 焦點第四零五一章 四方來水第六三零章 願賭服輸第四七九六章 燭滅第一二四九章 突發奇想的交易會第三八九二章 太年輕被人瞧不起啊第二十一章 玉龍髓第三四六六章 綠松石第四五九四章 黑芒,五猖兵馬第四七三七章 老總們慌了第四一二六章 最後一關,決定奪魁的關鍵第二九四九章 晚會邀請第二三七二章 發現大礦藏了第四四八五章 艾西瓦婭第三四五一章 意外收穫第一六一八章 別去國外第四七二四章 我不是賭石圈的人?第一八一一章 假大空不如真材實料第六四四章 自食惡果第一二二六章 闊別一個月的電話第三二九三章 佛爺的鬼市第三四一六章 悠閒的師父第四七五七章 三個翡翠大師的禮物第二一二九章 不同的歷史記錄第二二零一章 最後的對戰第九二二章 那鎮那石那些事兒第二一零章 貪小便宜吃大虧第二九一二章 古韻齋第二三三五章 誰能懂我?第三六一零章 不般配的婚姻第四六七二章 緬甸花梨木第二九零三章 和珅秘聞第二六九八章 藍田玉石第四五八八章 硬搶第一一六七章 境界提升之後的神奇效果第二七七五章 古董村第二二零三章 奇怪的賭法第二六一六章 老騙子第二四九章 採玉人第三九二五章 墓事兒(二)第三三零五章 柳憐的銀器情結第七九九章 上節目了第二七三六章 傳世哥窯(一)第一八六二章 一山更比一山高第八三零章 八隻老碗的故事第九十九章 酒廠第九八四章 天道伐紂第三零六章 非人力所爲第一零九一章 做人嘛,高興就好第三二三五章 24K純金人渣(一)第一六三七章 失落的瓷器技術第一九三零章 意外收穫第二二七九章 騎馬關公第三一二九章 大客戶第四一三一章 助理之死第七七二章 被批的富二代第五七六章 錢不如命,命比金貴第一六八七章 惡魔阿蘭第一七二八章 天涯淪落人第三五六五章 精神祭壇第二五四三章 神秘銘文第三六四八章 皇家的顏色第二零一四章 魚缸雖小,事關重大第四一二九章 騙子的把戲 1第二一二五章 被無知毀掉的文物第三六九章 不愛紅裝愛武裝第二一零二章 衛生間的風水第三七七四章 美國切石第一七七八章 幻想國第四三四一章 賴賬第四零零五章 無意撿漏最有成就感第三五九一章 寶相唐卡第一零九四章 交易達成第二三一六章 伏生授經第四七四七章 騙子專家 1第四一九九章 最可怕的是人心第八三一章 詢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