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一八章 與古人一起品香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返回書頁

張天元繼續道:“無獨有偶,北宋蘇東坡在《沉香山子賦》中所謂‘既金堅而玉潤,亦鶴骨而龍筋,惟膏液之內足,故把握而兼斤,無一往之發烈,有無窮之氤氳’的描述,也是對沉香品質作出評價,並提出‘獨沉水爲近正’的觀點。

南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香》一文中,則進一步對沉香中的海南沉香,進行如下描述:‘大抵海南香,氣皆清淑,如蓮花、梅英、鵝梨、蜜脾之類。焚一銖許,氛翳彌室,翻之,四面悉香。至煤燼氣不焦,此海南香之辨也。’

范成大對沉香特點的詳細描述,則旁證其已經在南宋時期作爲單品香的地位。

延至明末,文震亨在《長物志》中記載:‘角香,俗名牙香,以面有黑爛色黃紋直透者,爲黃熟。純白不烘焙者,爲生香。此皆常用之物,當覓佳者,但既不用隔火亦須輕置壚中,庶香氣微出不作煙火氣。’

由此可知,香之佳者即使不用隔片焚之,也有‘氣微出不作煙火氣’的品質,成爲沉香單品的佐證。

明末清初,名士冒襄在紀念董小宛的《影梅庵憶語》一書中記載:‘細撥活灰一寸,灰上隔砂,選香蒸之,歷半夜,一香凝然,不焦不竭,鬱勃氤氳,純是糖結。熱香間有梅英半舒,荷鵝梨蜜脾之氣,靜參鼻觀。’

不但描述了沉香單品的美妙和變化,同時還提出此香爲糖結,奇楠也。

此外可得知,文中還明確記載了沉香焚香的方式‘每慢火隔砂,使不見煙’。

可見,由宋代發展而來的品香風雅生活方式,到了明末這個階段,對沉香作爲單品香的鑑賞水平非常成熟。

清代屈大均《東廣新語》煎香一段中,也對作爲單品香的沉香提出見解,即‘香之美者,宜煎不宜爇,爇者有煙而無氣,煎則反是’。

這不僅是更爲成熟地對品香方式的認識,也更爲詳細地記錄了品香的方法。

‘以生結之囫圇者,浣以新茗,芟其鬆浮,磨其棱角,而置香面於下,底於上,微沾少水,使香質滋潤,火既活而灰復幹,乃以玉碟或砂片隔之,使之不易就燥。香質不焦,膠液不流,則香氣生空,若無若有。香一片足以氤氳彌日,是名煎香。’

在這裡,屈大均對香的品質也以五行之法提出了質的要求:‘蓋五行木主藏魂,金主藏魄,故氣者香之魂也,木也。質者香之魄也,金也。其質貞者其氣清,金之氣多也。其質脆者其氣濁,木之氣多也。故煎香以取金氣,金氣不熱,則香魄長存。然惟生結囫圇者乃多金氣,黃熟則不及。’

可見,到清代時,沉香作爲單品香不但品香方式精細化,而且鑑香方式多樣化、研究方式深入化。沉香之習,已蔚然成風。”

“姐夫,你懂得可真夠多的,難不成一直都在研究沉香?”

柳若寒聽完張天元的話,忍不住問道。

“那倒也不是,只是一次偶然的機會返回富城,在那裡遇到過文人焚香討論文學的事兒,也就是所謂的香席,便也參加了。

從那兒之後,便跟這香結下了不解之緣,特別的感興趣了。”

張天元笑了笑道。

“我聽說沉香分成了很多種啊,有熟結、生結,還有所謂土沉、水沉,這個到底是什麼?”

聶震是公子哥,對這種東西,自然也是略有耳聞的,雖然只是蜻蜓點水,懂那麼一點點而已,但問出話來,倒還是很有水平的。

張天元笑了笑道:“我手裡頭這一塊算是熟結。

沉香樹死了,沉香脫落了或者是被土埋了就是土沉,掉入水中就是水沉,這些都是有可能形成極品沉香的。

至於生結,則是指樹還活着,也有土沉和水沉之分,一般來說,奇楠生結更爲珍貴,因爲比較稀少。

但熟結的氣味更好,所以我倒是更喜歡熟結。”

“我倒是聽糊塗了。”

聶震撓了撓頭,畢竟他學的東西,只是淺嘗輒止而已,並未真正學得通透,張天元講的這些,倒是難爲他了。

“詳細一點說吧,因年代及自然因素,倒伏經風吹雨淋後,剩餘不朽之材,稱爲‘倒架’。

倒後埋於土中,受微生物菌分解腐朽,剩餘未腐部份稱之‘土沉’。

倒伏後埋於沼澤,經過生物分解,再於沼澤區撈起者,稱爲‘水沉’。

爲活體樹經人工砍伐,置地後經白蟻蛀食,剩餘之部位稱爲‘蟻沉’。

爲活樹砍伐所採摘者,稱爲‘活沉’。

爲樹齡三十年以下者,已稍具香氣,稱爲‘白木’。

沉香樹倒架、土沉、白木、水沉、蟻沉、活沉等形成的沉香,香味各有不同,一般之形容爲土沉之味厚醇、倒架清醇、水沉則溫醇、蟻沉清揚、活沉較高亢、白木味清香。”

“你這麼一說我就明白了,但這些沉香沒有檔次之分嗎?”

聶震好奇地問道。

“原是有的,

第一等爲紫丁香(紫奇),產於寮國(老撾)。

其味醇厚,如深居簡出宮廷的公主既高貴又神秘,極爲高雅。

宋《南番香錄》中評價其爲最上之香,其色深紫,其質厚重。

可惜現在已無大料,能偶見一小塊工藝品已屬難得。

第二等爲鶯歌綠(綠奇),產於占城(芽莊)。

味甘涼清甜,聞之使人清朗。

切開奇楠,切面均爲鶯歌綠色,綠多黃少,其層次如同黃鶯的羽毛般泛着綠光,觸之微軟。

第三等爲金絲結(金絲奇楠),產於高棉(柬埔寨)、越南、西廣高山,香味清雅帶乳香,色帶金黃,拋光後有金絲綢緞般的光澤,十分淳樸而貴氣,是工藝品雕刻和手飾等最上乘的材料。

第四等爲白棋(白奇),產于越南。

質軟香味清醇,但出香時間教短。

第五等爲鐵結(黑奇),產於東南亞區域。

質硬,香味濃郁但有些單調,無太大變化。

第六等爲達拉甘奇楠(打拉根奇楠),產於打拉根島。

色黑吐脂,香帶乳味,初聞清涼,穿透力強。

因日漸稀少,近期被人們視爲印尼奇楠。”

“既然明明有等級之分,爲什麼剛剛姐夫你又說這沒意義呢?”

柳若寒好奇地問道。

第二四零五章 不起眼的小石頭第二六八一章 韓原古戰場第三五零二章 古董通靈 2第一四二六章 海拔六千米第三二一九章 沒底款的好瓷第三五七零章 龍鱗書(一)第五四五章 人微言輕第四零三八章 厚禮還人情第四三八二章 青蚨劍第一二九二章 危險的沉香第四二四二章 逃出第三零六章 非人力所爲第六三三章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第二七三零章 勝負已分第三二一七章 古董國王第五八八章 老鄉老鄉,未必一槍第六六八章 就差一點第一九四九章 世界風雲第一五六七章 傲慢與偏見第三二五四章 青山綠水第三八一四章 我只是三流水平第二七九章 突發事件第六十三章 “金”雕第一五七八章 不懂裝懂的典型第一七九零章 有女茗玉第一三九二章 彩唐第八零六章 有權也不能任性第二十七章 贗品的證據第九一零章 博採衆長第三七四三章 文房奢侈品:臂擱第九四一章 靠山吃山第二九一六章 無暇是爲假第四一九零章 孟先生的離奇遭遇 2第八一八章 奪寶開始第一五四六章 龍紋護肩第一三五二章 雪原赤腹鷹第三四二六章 囤積居奇第三三八五章 江南才女第一八四零章 十三局第一二四五章 妙手偶得之第二三九七章 冤大頭?第四四九一章 老陶瓷的驚魂經歷第二三六八章 流竄犯第二六三五章 天然沉香第一三二章 瘋狂的石頭(一)第一一七三章 士兵搬運工第四五一一章 猛虎查吉爾(一)第七七七章 借一架直升飛機第一一九四章 土夫子師徒第一四五一章 狼牛相爭,獵人得利第一八三八章 莊國強第三二八三章 洛杉磯父母官第三七四一章 陶器小鎮第七三九章 踏入野人山第四三八五章 越王八劍之掩日 2第一二八六章 幽靈第二零二一章 化普通爲神奇第三八八五章 曾懷仁的私密請求第七十二章 死人肉第一九一七章 好戲開始第三四四六章 手裡有貨不心慌 2第一八一一章 假大空不如真材實料第七三一章 如何分配?第二八四四章 巨量收藏第三五三五章 夢境第七零一章 廢料與寶料第一零九四章 交易達成第一七二六章 劫船第二一七零章 發現印璽第三六五三章 古董行裡都是演技第七三一章 如何分配?第三十四章 造假的毛料第二四九八章 胳膊肘往外拐第二九二九章 文化和古玩第一二四零章 工藝品也未必不能買第二三三六章 豪放的解石方法第三七七八章 全是套路(二)第一二五章 珠聯璧合第二九五七章 沒有自尊心的傢伙第八十章 砸錢的遊戲第二九六七章 陳摶秘術第九一三章 書中自有黃金屋第四四四六章 喬茜第四二一三章 蠱真人的藏品第一四八零章 多少錢也不賣第三一零一章 美國鬼市兒 2第八四七章 年的味道第三五五五章 淨想好事兒第二四零七章 化腐朽爲神奇第七八六章 精湛工藝第三一五一章 筆筒的盛宴 1第一五七七章 珠寶的故事第二四三五章 書裡頭有乾坤啊第三一九零章 假中有真第三三四五章 猙獰的面具第四四零章 早知如今,何必當初第二四八五章 證明是真貨第二七八一章 大清銅幣(二)第四八零章 瓷中女神第二四零八章 翡翠鐲子上刻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