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三二章 科南克的竹雕大禮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返回書頁

張天元笑了笑,續着他的話道:“據《履園叢話》記載,‘周制’百寶嵌的做法,以金銀、寶石、珍珠、珊瑚、碧玉、翡翠、水晶、瑪瑙、玳瑁、象牙、沉香等。

雕成山水人物、樹木樓臺,花卉翎毛,嵌檀梨漆品之上,大則屏風、桌几、書架、窗隔,小則筆牀、茶具、硯匣、書箱,五色陸離,難以形容。

由此可見‘百寶嵌’這種工藝水平之高超。”

“對對對,那個專家也是這麼說的。”

科南克有些不好意思地笑道。

其實他沒必要不好意思,他不懂這些,只要張天元懂就足夠了。

張天元仔細觀察了一下這件竹雕百寶嵌花果紫檀盒。

基本可以斷定爲清代乾隆時期的作品。

紫檀盒的口徑目測大約爲三十釐米,寬爲二十五釐米,呈六角形,通體以金星紫檀木製成,盒上有蓋,盒蓋的口沿部飾有描金回紋一圈。

盒面上鑲嵌着色澤不同的藕、蓮蓬、白菊、黃菊、芙蓉、蘭花等各色花果。顏色是金黃相間,相輔相成,很是好看。

盒面花果採自竹雕刻繪畫,但其效果卻遠勝於繪畫,極富立體感。

單從這盒的外部來看,真是富麗堂皇。

“東西不錯啊。”

張天元讚歎道。

科南克議員急忙說道:“那個行家也告訴我這竹刻百寶嵌可是難得精品,值得一藏。”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製品的國家,所以竹雕在我國由來已久。

竹雕又稱竹刻,是在竹製的器物上雕刻多種裝飾圖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種陳設擺件。

明清時期,竹雕發展到一個繁榮階段,尤其是其雕刻技藝,十分精湛,超越了前代。

所以,此時期裡的竹雕作品成爲今天市場上最受關注的品種。

竹雕雖是小器,但往往精雕細琢,竹雕光傳統手法就有透雕、浮雕、圓雕等,創作者要具備繪畫、書法等功底。明清時期,竹雕領域名家輩出、風格獨特。

因此對後來的藏家來說,明末至清乾隆期間的竹雕作品最爲珍貴。

仔細觀賞科南克議員收藏的這件竹雕百寶嵌花果紫檀盒,似乎能感受到雕刻師嫺熟的刀功手法。

中國嘉德十餘年來也上拍過數百件竹雕拍品,成績最爲突出的當屬2003年秋拍“儷鬆居長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國藝術品”專場拍賣會,推出的14件竹雕器100%成交,其中有超過半數以上的拍品創下近10年來竹雕器拍賣的歷史最高。

縱觀近年竹雕拍賣市場,竹雕精品迭出,市場活躍,創造了一批中國拍賣市場的佳績。

專家認爲,竹雕還有較大的市場運作空間,特別是那些出自名家之手的精品,或是經公認的收藏大家鑑賞收藏過的作品,將有更大的保值、升值可能。

竹雕製品的收藏前景被普遍看好。

所以這種收藏,其實是極爲可觀的。

“張先生,我這裡還有個竹雕筆筒,不過不太清楚到底是古品還是現代的,順便就給您拿來了,您要是覺得好,就收了,不好的話,我再拿回去就是。”

科南克議員說着話,從箱子裡又取出了另外一件東西。

張天元看到這竹雕筆筒,不由露出了微笑。

“您知道這上面刻畫的是什麼嗎?”

他問了一句。

“好像是牛郎織女啊,是你們國家有名的故事吧?”

科南克議員還真是下過功夫的,沒想到連這個居然都知道。

難得。

由於牛郎和織女的故事歷史悠久,浪漫動人,因此和“孟姜女哭長城”、“梁山伯和祝英臺”以及“白蛇傳”一起被列入我國民間的四大傳說。

直到今天仍然經久不衰,感動着憧憬愛情、嚮往愛情的男男女女前赴後繼。

而這款竹雕筆筒,上面刻畫的就是牛郎織女的故事。

根據張天元的鑑定,它應該是一款清代的竹雕筆筒,爲圓筒狀,目測直徑10.5釐米、高14.3釐米。

它採用淺浮雕的形式雕刻着七夕之夜,牛郎和織女相會於鵲橋的故事。

只見白雲朵朵,大如雪團,尤其是最上方一朵,就像是一朵美麗的大紅花,襯托得氛圍喜慶而熱鬧。

層層疊疊的白雲之間,手拿斗笠的牛郎面向織女而立,在不遠處,織女正手捧着幾匹織布朝牛郎緩緩走來。

牛郎的身邊,有一頭老牛,它正悠閒地搖着尾巴,看樣子,它爲自己終於完成主人相見的任務而感到滿足,爲了這次相見,牛郎跨越千山萬水,不遠萬里來到天上銀河,老牛居功至偉。

一隻只喜鵲在天空中飛舞着,彷彿能聽到它們嘰嘰喳喳的叫聲。

由於對牛郎和織女每年一度的相見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喜鵲也因此一躍成爲我國的吉祥鳥類之一,留下“喜鵲登梅”、“喜鵲**”、“喜鵲報春”等許多吉祥用語。

在筆筒的另一邊,有“戊子五月制,山人”的款識,另有“山人”印章,清代的戊子年當爲1888年,只可惜,山人是誰,尚且沒有可靠來源。

不過,從這件竹筒筆筒如此精雕細琢來看,當爲當時名家所作無疑。

古往今來,吟詠牛郎織女愛情故事的詩詞很多,最著名的當屬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以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來反襯牛郎織女。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爲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將整首詩推向高潮。

而宋代詞人秦觀的《鵲橋仙》也很有名,“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最後兩句可以稱作是永恆之經典。

北宋女詞人朱淑真寫的《七夕》詞也很感人。

“巧雲妝晚,西風罷蜀,小雨翻空月墜。牽牛織女幾經秋,尚多少、離腸恨淚。微涼入袂,悠歡生座,天上人間滿意。何如暮暮與朝朝,更改卻、年年歲歲”。

“何如暮暮與朝朝,更改卻,年年歲歲”,也可稱作神來之筆。

這個筆筒不僅做工精妙細緻,而且人物刻畫惟妙惟肖,當真是不可多得的好東西啊。

第一八九七章 驚世之舉第二七二四章 切磋第一九九五章 天王捧塔第二三一六章 伏生授經第二九五五章 居然連布袋戲人偶都有第四八三八章 伊利斯教授和山普拉第三三零九章 考覈通過第三四八九章 參觀筆廠第四六九七章 價值六億第一五五四章 這是要做全職保姆啊第三零五零章 妙筆生玉第一九八六章 倒黴的高山流水第四四三五章 皇帝寶座第一六五四章 這是中毒了啊第五零一章 就是故意的,又如何?第四三五零章 普蘭迪的不安第四二六三章 女王的渡假城堡第二六八零章 大師也打過眼第一零四六章 遺失的歷史第一九六二章 國禮茶第一一九一章 青銅禁第三五二章 琢玉第二九八九章 救人第一五七章 盤玉之法第四三五八章 玉石的收藏學問第九五八章 95%的人花95%的錢買的是95%的贗品第三六六章 珠寶展銷會第四三三三章 鬥寶(一)第四三五章 揮金如土第二五六三章 勘測寶船第四六三一章 心術不正第八二九章 老碗會第四二一四章 收穫不小第一七二二章 拿光、拆光、吃光第二零一七章 五樹納福第三四一九章 將軍的佩刀第二一三零章 下墓第一八七四章 青銅村第四二九四章 光明與黑暗共存第三九八三章 陰森森的開發區第八零五章 給臉不要臉第四四五八章 踩場子(二)第四六三一章 心術不正第四八四二章 殘忍的盜墓賊第三六七三章 根雕第一一四五章 法律顧問第一九四五章 眼瞎了,心卻很亮第一一一九章 一個人的拍賣第四四二一章 朋友情,重於寶第一二七章 惡人自有惡人治第一八七五章 以假亂真的高仿第三零六六章 油畫家引起的新聞大事件第一六七零章 亂第二四八五章 證明是真貨第七十一章 金龍第四八零二章 大師饒命!第一二七二章 二十六門大炮的價值第九六九章 反轉戲第一九五六章 迪拜古玩街第四六八五章 黴運第四四四九章 馬上封侯第四六三三章 風水死局 2第二五零八章 特殊的競爭第一六四八章 老爺子發飆了第五五七章 緬甸翡翠公盤的消息第二八八二章 魔王又來了第九六一章 車禍第四三七章 航母模型第一七五五章 千年前的動物實驗第四二九八章 現實版的驚險遊戲第一二八七章 鑽石的誘惑第三六三八章 古代善本《戰國策》第一五八零章 差點釀成大禍第四一三章 你是蠟燭我是火第三六三二章 莫名其妙的病第一三三七章 珍寶堆裡的小銅瓶第二五一七章 古錢幣倉庫第一六八六章 惹不起也不能惹的人第二十八章 獅子核桃與葫蘆第一一零八章 這個拍賣師不簡單第一五五五章 請客都要搶第六八五章 指點迷津第三零二八章 白撿的好瓷器第一一二章 寶島第一四九零章 大驚失色的村民們第四零六四章 金口直斷十數年(一)第三三九章 珍珠落在了珍珠裡第四七七一章 江湖騙子(一)第一四九六章 不是不想,而是不能第七九一章 木子冰第二五二二章 圈套第一八四五章 法器堂傳人第二二三八章 獵龍號第八五二章 金溪方仲永,泯然衆人矣第一二四六章 驚天大漏第四二九二章 翡冷翠的跳蚤市場第四二零七章 秘聞(一)第一零九五章 私立博物館第三九六章 三星堆文明第六七六章 如血似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