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九一章 建盞

張天元自然是知道的,這種建盞可是宋時爲皇室御用茶具,以福省建陽建窯燒製的黑釉瓷茶盞最負盛名。

宋代名窯之一,亦稱“建安窯”、“烏泥窯”。

窯址在福省建陽縣水吉鎮。

以燒黑釉瓷聞名於世。

遺址位於今建陽市水吉鎮後井村,它的製品在宋代已負盛名,由於宋時崇尚鬥茶之風,故除了必需提供優質的茶葉之外,還需要有最適於鬥茶所用的茶具。

建州宋時已出產許多貢茶如建甌北苑貢茶、武夷山御茶,“建盞”又是當時上至至尊、下及士大夫們都認爲是鬥茶最佳的珍品。

這樣有名的宋代建盞,當時已由留學我國的日本禪僧們帶回國而傳到國外。

日本古籍亦有青兔毫、黃兔毫、建盞、建州垸等記載。

15世紀以後,他們把建盞及黑釉器訛稱爲天目;今天“天目瓷”已成爲黑釉一類陶瓷器的國際通用名詞。

傳世的建盞以日本最多,其中宋代的“曜變”、“油滴”等四隻建盞已被定爲日本國寶,是稀世之珍,極受重視,免毫盞反居次位。

除日本外,美國許多著名博物館也有建盞的收藏,由於j.m.普魯瑪曾調查過水吉的窯址,故密西根大學有較多的樣品收藏。

當然,我國故宮博物院、上浦博物館和他處也收藏有建盞的寶貴樣品,然而目前最大的寶藏之一似乎可以認爲是未經多少發掘和清理的建窯古窯址。

這樣好的東西居然會出現在這一次的堂口拍賣之上,張天元簡直有點不太相信。

所以在別人還沒有動彈的時候,他就第一個衝上去,仔細對那所謂的建盞觀察了一遍。

確認,沒有問題!

儘管只有一分鐘的鑑賞時間,可是張天元看出來的東西,絕對比任何人都要多。

建窯黑釉是一種析晶釉,屬於含鐵量較高的石灰釉,因此,具備燒成黑釉的基本條件;

外壁往往施半釉,以避免在燒窯中底部產生粘窯;

同時,石灰釉黏性強,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在高溫中容易流動,所以,建盞外壁底部往往有掛釉現象,俗稱“釉淚”、“釉滴珠”。

這是建盞的特點之一。

從這一點上來判斷,絕對沒有問題。

而器物口沿釉層較薄,呈褐紅色,有的近似芒口。

建窯黑瓷的胎質基本特徵爲:

截面色黑或灰黑、黑褐,此爲含鐵量較高所致;

胎骨厚實堅硬,叩之有金屬聲,俗稱“鐵胎”,手感厚重;含砂粒較多,故胎質較粗糙,露胎處手感亦較粗。

從燒成工藝分析,建窯黑瓷爲高溫燒成,若胎土淘洗太細,則器物易變形。

建盞小碗最多,胎骨烏泥色,釉面多條狀結晶紋,細如兔毛,稱“兔毫盞”。

也有燒成“鷓鴣斑”和“銀星斑”的,別緻美觀。

這裡所說的“銀星斑”正是此種油滴盞,一般用石灰石配釉,鐵爲呈色劑。

生坯掛釉,入窯焙燒到一定溫度,釉料中的鐵形成結晶體,並聚合成黑色油滴新狀,降溫熄滅後,結晶顆粒保留在釉層中,有獨特的裝飾效果。

有的器底,刻有“供御”和“進”琖等字樣,爲貢瓷。

而拍賣會上的這件東西,就有“供御”,分明就是貢瓷,其質量自不必說。

畢竟貢瓷是上供給皇帝的,如果東西不好,那鬧不好是要掉腦袋的。

宋人制作的黑釉茶盞極具藝術表現力,色似墨玉,彩如夜空,通過窯火的自然造化,在黑色釉面上產生鐵結晶花紋,或明、或潤、或金、或銀,如絲絲玉發,順通暢達,具有極高的觀賞品位。

正由於建窯黑瓷中的建盞胎體厚重,胎內蘊含細小氣孔,利於茶湯的保溫,適合鬥茶的需求,所以,在宋代成爲最上乘的茶具之一。

建盞多是口大底小,形如漏斗;圈足較淺,足根有修刀(俗稱倒角),造型古樸渾厚,手感普遍較沉。

油滴盞的釉面密佈着銀灰色金屬光澤的小圓點兒,直徑從數毫米之微至針尖大小,形似油滴。

“油滴”的形成其實是鐵氧化物在釉面富集,冷卻後以赤鐵礦和磁鐵礦的形式從中析出晶體所致。

在黑色釉面上呈銀白色晶斑者稱“銀油滴”。

《君臺觀左右賬記》裡記載:

曜變斑建盞乃無上神品,值萬匹絹;

油滴斑建盞是第二重寶,值五千匹絹;

兔毫盞值三千匹絹。

而拍賣會上的這件東西,就是所謂的第二重寶,也就是油滴建盞。

從臺下下來的時候,別人還在那裡鑑賞,張天元卻已經盤算着要如何花費比較低的價格來把這東西拍下來了。

畢竟好東西,價格肯定不會低。

尤其這種東西,在日本地位是相當之高的!

“師父,那個小碗有那麼好嗎,你怎麼看得那麼入迷?”

劉金寶在旁邊壓低了聲音問道。

“當然好了,這是宋代建窯產黑釉油滴盞。

說起宋代瓷器,衆所周知是五大名窯:汝、哥、官、定、鈞,除了定窯是白瓷外,其他四個都以青瓷出名。

但五大名窯之外,建窯的黑瓷茶盞也是別負盛名的一代名器。

建窯在宋代名氣之盛,足以與汝窯、定窯等名窯相媲美。

在當時建窯瓷盞就被文人們津津樂道,蘇軾、蔡襄、黃庭堅、楊萬里,甚至著名的藝術皇帝宋徽宗趙佶都曾留下過詩文讚美建窯瓷器。

可以說,在宋代當時,建窯瓷器的的名聲和被重視程度遠遠超過今天一般人所熟知的五大名窯。

倒是在日本,今天建窯瓷盞依舊保持了極高的地位。”

“怎麼回事兒?咱們中國的東西怎麼倒是城了日本的寶貝了?”劉金寶好奇地問道。

張天元解釋道:“日本的文物主要分爲四個級別,即國寶、重要文化遺產、重要美術品和一般美術品。

2001年6月,有1059件文物被指定爲國寶。

其中包括8件中國古代陶瓷,分別爲宋代建窯曜變茶盞3件、油滴茶盞1件;

宋代吉州窯剪紙貼花折枝牡丹紋茶盞1件;

宋代龍泉窯青釉直頸瓶1件、青釉鳳耳瓶1件;

元代龍泉窯青釉褐斑玉壺春瓶1件。

8件國寶級中國古代瓷器中,建窯瓷盞4件佔一半,加上建窯系的吉州窯瓷盞,建窯系瓷盞佔八分之五。

可見的在日本,建窯瓷盞的地位高到什麼程度。”

第一六七四章 民俗藝術村第二三四四章 這就是命啊第四七零一章 想送古董,我奉陪!第一四二章 玩人的古董第一八二一章 獅心王的貨幣第三五二二章 暗格第四四四五章 白菜價買到真寶貝第三八九三章 姜家的詛咒第一四六七章 兩敗俱傷第一六七一章 美第三一三九章 喝斥第一四二三章 百里夜啼的未來媳婦第四二五七章 異鄉的緣分第一零八一章 失敗的計劃第二九九五章 秦代玉牌?第一六六三章 大投資第二五五五章 魔法書第一九八一章 不怕看書,就怕看假書第一三六八章 神湖第二二六九章 風水吊墜第三六七一章 宋代粉盒第二八四一章 六大寶藏(一)第四四零零章 賭上天叢雲劍和青蚨劍第三七四六章 揉手核桃第二五九八章 狠人第二五六三章 勘測寶船第二七零零章 古墓機關(一)第一二八二章 水下探險第三七零章 流落的文物第九零三章 好東西不怕沒人要第三四零零章 拿完國寶拿油畫第三五七九章 破碎的吸塵器(一)第一二三章 無禮狂生第二六八三章 鄉間淘寶第七三四章 我要投資!第四零四六章 鑑定費一億!第三五一章 茶藝第一二五二章 三人聯手的名畫第二四五四章 氣焰還挺囂張第七六六章 瑞雪兆豐年第二二八六章 四千的一萬倍第二五六零章 不給面子第八六八章 下決心幹了!第一七五零章 火燒毒蜥蜴第二五六七章 魔鏡(一)第三六一四章 宋徽宗的畫兒第一六六零章 白眼狼第四三五三章 帶着老婆逛倫敦第一一三四章 爽!第三零五九章 前男友第四三五五章 救人太多,記不住了第四二六七章 最被低估的瓷器第一九四八章 徹底崩潰第三一三六章 演技第一五五一章 唐生現身?第一五五七章 歷史上誰更狠第四五五五章 智者的難題第二一三三章 屍骨第四二零八章 秘聞(二)第二九八六章 蟠龍紋定器第二九七五章 亂彈琴!第一七三零章 殺豬刀第五五九章 藥到病除第三三三四章 才女陸小曼第一三三九章 子岡玉第三三八零章 小酒版(一)第九零七章 誰是傻逼?第三七九八章 寶葫蘆(二)第二三零六章 還真有傻子出高價啊第四三七九章 唐寅佳作第四三零二章 特異功能?第四五九零章 陰彈子第八四零章 未來的大師第八一三章 簡直就是魔鬼第四四五四章 “巨龍之巢”第三六一零章 不般配的婚姻第三八九八章 斬蛇第三九零三章 銅鏡上的摩羯第七零六章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第三零四六章 魔鬼的禮物第四二三章 胡半仙第一八六零章 太姥爺第七九零章 大明星第一九二六章 精彩繼續第四零零九章 面壁第一二三九章 連環套第四十八章 全副武裝第三一九六章 超人第四五三零章 賞金取信第二五一九章 真是來到寶庫了第一六二五章 請客都排不上號第九一二章 李衛當官第三一八章 鑑寶現場第三九七九章 信任問題第三一三四章 賺自己的小錢錢第二七三五章 三連奪寶第四八一五章 事兒鬧大了第二四九一章 乾隆的冠頂珠第四八二四章 莫高窟第三一七五章 三件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