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一六章 宣和遺寶

雖然張天元對那些舊書不感興趣,但柳憐倒是花錢買了下來,而且花的錢不多,數百本舊版書,一共也就花了不到五千美金。

而且這錢,花的還是公款。

似乎國家方面,就喜歡這些帶着些古味的東西。

“你們再看看另外一件東西。”

米特表舅賣了錢,雖然不多,但也非常高興,急忙將另外一幅畫展開給衆人看。

柳憐不是書畫方面的行家,所以對於這幅畫,看不出個所以然來,雖然覺得不錯,但卻說不出好在哪裡。

但張天元對此,卻心知肚明。

一幅中國畫,若是北宋內府舊藏,或著錄於《宣和畫譜》,那定是件國寶級作品。

有件作品不僅上述兩點都符合,而且還完整地保留了北宋宣和時期的裝裱樣式,爲現存僅有的幾件“宣和裝”畫作之一,其珍貴可想而知。

她就是五代衛賢的《高士圖》。

而擺在張天元眼前的這幅畫,恰恰就是《高士圖》!

衛賢,京兆人,生卒年不詳,仕南唐,爲內供奉。

他長於樓觀殿宇,盤車水磨,曾繪《春江釣叟圖》,南唐後主李煜題漁父詞二首於其上,爲畫史津津樂道,北宋劉道醇《五代名畫補遺》“屋木門”評衛氏爲“神品一人”。

雖以界畫享名,但衛賢的山水畫後人也多有論及,如《宣和畫譜·卷八》言:“至其爲高崖巨石,則渾厚可取,而皴法不老,爲林木雖勁挺,而枝梢不稱其本,論者少之。然至妙處,復爲唐人罕至,要之所取爲多焉。”

或許“樹木古拙、皴法不老”正是衛賢及其所處時代的繪畫特點。

《高士圖》,絹本,設色,縱134.5釐米,橫52.5釐米,現藏帝都故宮博物院,是《宣和畫譜》著錄的六幅《高士圖》其一,原題爲《樑伯鸞圖》,因爲圖中描繪的正是漢代隱士梁鴻(字伯鸞)與妻子孟光“相敬如賓,舉案齊眉”的故事。

圖中人物被畫家放置於山水環繞的大自然中,以全景式的高遠佈局構圖,採取水平、垂直和斜向延伸的方式,將畫面分成了近、中、遠三景。

近景爲畫面右下角的溪水、太湖石和闊葉樹,中景爲畫幅左側的竹籬和屋宇,以及屋宇上方的土堤和湖水,遠景是左上角陡峭的羣峰。

圖中人物形象古雅,勾染兼施。

青堂瓦舍、木欄柵籬以界筆繪出,結構交代清楚,有一定的縱深感,體現了衛賢在樓觀殿宇方面的造詣。

山石“渾厚可取,而皴法不老”,與畫史中所記衛賢畫風甚爲吻合,與五代山水技法逐漸走向成熟但尚未定型的時代特徵相符,是我們認識五代山水、樓閣畫的重要依據之一。

《高士圖》原爲豎幅,宣和年間裝爲手卷,至今依然保留了北宋規整的“宣和裝”:

前黃絹隔水有宋徽宗瘦金書“衛賢高士圖樑伯鸞”八字,卷前鈐有宋內府“御書”朱文葫蘆印、“雙龍”朱文方印、“宣和”朱文連珠印,卷後鈐“政和”朱文長方印、“宣和”朱文長方印、“政和”朱文連珠印、“內府圖書之印”朱文方印,即所謂“七璽俱全”。

所以此圖雖無衛賢款署,但宋徽宗的題名後人未有異議,可作衛賢唯一真跡觀。

《高士圖》上的歷代鑑藏印記以及歷代文獻著錄也有力地證明了它的流傳有序,我們略作了解:

宋代藏於內府,《宣和畫譜》著錄,宋末元初爲大收藏家喬簣成珍藏,周密《雲煙過眼錄·卷一》和鮮于樞《困學齋雜錄》。

明初王永寧鈐“永春侯印”和“清真印”,孫承澤《庚子銷夏記·卷八》著錄,有清初安岐“安儀周家珍藏”、“儀周鑑賞”等印及樑清標“樑清標印”等印,安岐《墨緣匯觀·卷四》著錄。

清乾隆朝入內府,捲上鈐有乾隆、嘉慶、宣統諸璽,本幅有乾隆“神”大字和題詩,拖紙有乾隆題跋七行,並著錄於《石渠寶笈續編》。

清亡後散入民間,商賈幾經轉手後售與北平倫池齋主人靳伯聲,後入帝都故宮博物院珍藏。

如今這東西出現在這裡,不得不令人深思啊。

這種事兒,張天元遇到不止一次了。

自從那大東亞博物館成立之後,似乎就出現了許多這種明明藏於著名博物館之中,卻莫名其妙出現在私人手中的物件。

儘管懷疑這其中可能有什麼問題,但張天元卻沒能力去調查。

畢竟這牽扯到了很多博物館和很多國家,由政府部門出面,比他強得多。

他現在要做的,就是將這些東西重新收回來。

當然不是要上交,而是自己收藏展覽。

當然了,究竟這些東西要如何不引起糾紛,張天元也已經仔細考慮過了。

他購買這些物品的時候,一定要有比較完整的手續,如此一來,即便是將來對薄公堂,他也能有比較充實的理由來證明自己是通過正常手段得到的。

這幅畫,一定要拿下。

張天元看向米特表舅道:“這幅畫你是從哪兒弄到的,有收購的憑證或者記錄嗎?”

“當然有了,這幅畫是大約二十多年前,我父親從一個華裔手中收購的,當是花費倒是不多,但也有三萬美金了。”

米特表舅點出了這個價,就是要告訴張天元,我這東西可是三萬美金買回來的,你想出比這更低的價,那就不可能了。

其實他哪裡知道,這可是國寶級的藏品啊,區區三萬美金,張天元連眼睛都不會眨一下。

笑了笑,張天元道:“不瞞你說,雖然你們當初是三萬美金買下來的,但是時隔那麼久,你對這幅畫也從未好好保養過,導致了它部分地方褪色,甚至還沾上了膠水之類的東西,很難處理啊。

這樣的一幅畫,想要讓他恢復到本來模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必然要進行一些閹割處理,所以三萬美金,你恐怕是得不到了。”

“那您能出多少?”米特表舅顯然是個心裡頭沒譜的傢伙,張天元這麼一嚇唬,他立即就慫了。

他哪裡知道,張天元就那麼一嚇唬而已,就是要詐詐他。

看到米特表舅的表現,張天元笑道:“本來它不值這些錢,但畢竟是米特介紹我們來的,我不能太吝嗇了,就三萬美金吧,如果你願意的話,咱們現在就可以成交!”

第三六一零章 不般配的婚姻第二五零四章 互惠互利第四八一八章 窺探帝陵第四零五零章 牛眠之地第五二二章 睜隻眼閉隻眼第四五四章 馬照跑,船照走第四二零二章 害人第二九八章 蕭何月下追韓信第三四零六章 憤怒的湯普森第九四一章 靠山吃山第一零二章 董家草舍第一三七二章 八方塔第四七二二章 剮蹭了豪車,您賠不起第一二七九章 海魚第三零八零章 清朝的奏摺第三四八二章 贗品更貴第八零九章 別害怕!不打你!第四七七八章 不聽他人言,吃虧在眼前第八四九章 春聯第二六五一章 自己的翡翠交易會第二一零九章 把古董當破爛的人第二三零九章 千萬別以貌取人第一九五六章 迪拜古玩街第一一八零章 地氣改造身體的副作用?第二六二四章 洞壁裡的秘密第二零六三章 開天闢地第三零九零章 碰碎了唐三彩第一六七八章 欺軟怕硬第六二七章 公開解石第九七六章 未來計劃第四零八零章 厭勝之術(一)第二七八六章 小男孩的小人書第四七二六章 哄老婆開心第一六三八章 工程計劃全部開始第三一八九章 民史通典第一二五四章 不服不行第三六七零章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第二四四零章 幫點小忙,賺點小費第二五三三章 古錢幣引來了專家羣第二八六八章 大明玉工第二九六八章 辟邪之物第一零七零章 有請大師第三零二二章 網上交易第四七三五章 專家都對他畢恭畢敬!第一六一三章 就是個夯貨第四二零六章 差點死了的蠱真人第二五零四章 互惠互利第四七八八章 腳印第三二九八章 到底誰纔是二傻子第一一七一章 價值數十億的捐贈第三五三三章 就是運氣好第一七二一章 撿魚嘍!第三七三六章 法國國寶第二三四二章 都搶着吃石頭?第二二二四章 武器單子第一零二四章 殷天子三劍第四四零九章 沒誠信的傢伙第二四八章 尋礦隊第三七六二章 有理有據第十二章 鎮寶巷第一一零七章 洋人的拍賣會第六零五章 時尚是一種流行病第三零三五章 空手套古董第三二四七章 驚人的消息第七六零章 惹了小鬼第三一四四章 憋着壞的展覽會第三六二四章 鏟地皮的都非“好人”第三二二四章 艱難的文物討回第一六四三章 神醫妙手第二五六八章 魔鏡(二)第二四九七章 《喪亂帖》第三八四一章 張老九第三二九九章 趙孟頫的書畫第四七九章 昔日官宦心頭好,今朝一件抵萬金第六六二章 吉凶難料第九五六章 小時候的夢想第二八九三章 貨賣有緣人第四四零八章 交易中的意外第二零二二章 皇天后土風水局第三五四零章 劍走偏鋒的畫第一二五二章 三人聯手的名畫第一二九四章 屍香章 魚第三二八二章 古董彩票第五九九章 磨刀不誤砍柴工第六三七章 投石問路第四七三七章 老總們慌了第一六九七章 選鑽記第二九零八章 訛人第三六七一章 宋代粉盒第三三五八章 真假田黃 2第一四六零章 殘酷的動物世界第三九八三章 陰森森的開發區第二九一四章 古董是嚴謹的事情第四二八零章 你不仁,就別怪我不義!第一六七八章 欺軟怕硬第二四九一章 乾隆的冠頂珠第一四四三章 狼是勝利者第三四九二章 大千紙第六一三章 混淆視聽第三三零零章 古董背後的仇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