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五一章 五彩和粉彩

“那也未必。”

明教授卻不同意這個觀點:“雖然你說的很有道理,但從洪武年到永樂年間,這也是過了很長時間的,你們誰也不能保證他們就造不出一個這麼細膩的玉壺春瓶吧?”

看起來,明教授還是不太死心啊。

“我說明教授,你這就有點擡槓的意思了,這樣子不好吧?”李明光忍不住說道。

“老師,沒事兒,明教授的話雖然有擡槓的嫌疑,但是也沒有說錯,畢竟每個時代都會有精品出現,我也不能保證明代永樂年間的玉壺春瓶就沒有如此細膩的。”

張天元笑了笑道:“更何況這底款以及繪圖都中規中矩,很符合明代官窯的特點,也難怪那麼多專家都會判斷它是真品呢。”

他沒必要生氣,畢竟古董這種東西,你如果要說人家是贗品,理由不夠充分的話,人家不揍你都算好的了。

得到一件東西不容易,你紅口白牙,隨便一說,人家可能大把的錢就沒了,那確實不合適。

“聽你這意思,好像還有別的證據?”

李明光問道。

張天元點了點頭道:“其實古董這東西,有一點拿不準,就最好不要出手了,像我剛剛所說的特點,這東西拿到市面上去買,基本上不太可能有人會出高價的,頂多是有些想要撿漏的出點小錢購買。”

“那個道理我也懂,不過小張,這東西是我的,哪怕有一絲一毫的可能,我還是寧願相信它是真品,你能理解吧?”

明教授嘆了口氣道。

“當然能理解,換了我也會那麼想的,只是明教授,您這個瓶子,有一個致命的問題。”

張天元說道。

“致命的問題?什麼致命的問題?”

明教授疑惑問道。

“這個瓶子的特點,其實金代的特點,用了明代的底款,明顯是牛頭不對馬嘴了,做仿品的人,不知道是故意還是不小心,就釀成了這種大錯。”

“金代的特點?”

明教授頓時瞪大了眼睛道:“剛剛你說的那些裡頭好像不包括金吧?”

“嗯,金代北方以磁州窯爲代表的玉壺春瓶,在承襲宋代形制的基礎上,有所改進。”

張天元點了點頭道:“一是器型尺寸上有所加大,而是腹部更飽滿,頸部更纖細,加之特有的窯變、鐵秀花的代表性裝飾,令這個器型更加俊秀、舒朗、雅緻,玲瓏有致。”

“另外,這個時期的玉壺春瓶大多底部支燒,保留下來的器型有支燒痕跡,由於高溫燒製,有垂釉現象。而這個瓶子明顯就有類似的特點。”

“另外,它撇口細頸,斜肩垂腹,圈足外壁有弦紋,底足也有弦紋。尤其是內外滿釉,如果底款是金代的話,那多半是珍品,只可惜啊。”

說到這裡,張天元嘆了口氣,沒有再繼續說下去了。

一件古董如果有一點不對,或許你還能說證據不足,有僥倖心理。

可是如果有兩點不對,而且這兩點都印證了這東西它不是真品,那還存在僥倖心理,就有點頑固不化的意思了。

“老明啊,你就接受這個現實吧,雖然有點殘酷,不過這東西應該只是一件贗品而已,賣不上價的。”

李明光拍了拍明教授安慰道。

“可是那些專家他們說,唉,他們都是在騙我嗎?”

明教授嘆了口氣道。

“他們倒也未必就一定是在騙你,現在很多專家根本就不負責任,明明不是瓷器方面的專家,都敢給人鑑定瓷器,自以爲可以全部都通曉,卻不知道因此讓很多人大爲失望。”

張天元嘆了口氣道:“明教授啊,其實您科研資金的事兒,我”

他話還沒說完,明教授突然從口袋裡取出了一個小碗。

這小碗只有巴掌大看起來黑不溜秋的,並不是很漂亮。

“小張,今天你既然在這裡,就幫我也鑑定鑑定這個小碗吧,我找人看過了,都說這東西不怎麼樣。”

明教授其實拿出這個小碗,也沒打算讓張天元說出多好聽的話,只是張天元的能耐他算是見識過了。

如果不讓張天元鑑定一下,他有點不太死心啊。

шшш★ тt kдn★ Сo

“請恕我直言,這個小碗的確不值錢,因爲它只是一件低劣的仿製品而已。”

這一次張天元說話就乾脆多了,畢竟已經有了前面那件東西鋪墊,他相信明教授也不至於會瞬間崩潰吧。

“雖然早知道會這樣,可是聽到之後,還真是不甘心啊,小張,能說說嗎,這個小碗的問題在哪裡?”

明教授苦笑道。

他這一生,並不是很喜歡收藏,也就收藏了兩件東西,結果居然全都是贗品,真有點悲劇的味道啊。

“這個小碗的問題非常明顯了,首先它的色彩就非常不對,你看小碗的底款,是大明萬曆年制,先不管真假,暫時記住這個年代,再看他的色彩,柔和綿軟,比較厚重,這個是明顯的粉彩的特點啊。”

張天元解釋道:“彩色瓷器,一般有五彩和粉彩兩種,這個五彩爲明清時期景德鎮窯的新品種,由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礎上發展而來。”

“粉彩始創於康熙,極盛於雍正。康熙晚期在琺琅彩瓷製作的基礎上,景德鎮窯開始燒製粉彩瓷,但製作較粗,僅在紅花的花朵中運用粉彩點染,其他紋飾仍沿用五彩的製作。”

“清代五彩以康熙朝最負盛名,除常用的紅、綠、黃、褐、紫彩外,還新配製了釉上藍彩取代釉下青花,金彩和黑彩也廣泛應用,使之色彩更爲瑰麗多姿、濃豔奪目。”

“康熙五彩除在白瓷地上彩繪外,還在各色顏色釉器及各種瓷地上施彩,使得五彩瓷器別開生面,別具一格:由於康熙時新創了粉彩,五彩歷史久遠,故而康熙五彩又稱爲古彩。”

“粉彩的特點是色彩綿軟柔和,俗稱軟彩;五彩的色澤明亮,所以康熙五彩又稱硬彩。”

“雍正時期,粉彩盛行,五彩趨於衰落,所見多爲小件器,畫意較精細,不似康熙五彩粗獷豪放。乾隆以後則基本上不見單獨的五彩瓷器,而多與粉彩、琺琅彩等並用。”

“說實話,如果這件東西是康熙年以後製作的,那搞不好是一件粉彩珍品。然而萬曆年制嘛,這就不太靠譜了。”

話說到這裡,其實都不用張天元繼續說下去了。

未完待續

第一七八六章 不是兄弟勝似兄弟第三三六一章 撿漏行家王麻子第四三八六章 鬥法會第三六六章 珠寶展銷會第四四九一章 老陶瓷的驚魂經歷第二六九二章 石樹的真面目第三九五九章 神目族第二六四三章 魔畫(二)第二二一四章 九鳳第二八零一章 坑下的秘密第四三四八章 合作第四一六六章 祖師爺第五五三章 騙死朋友,坑盡親戚第四三二七章 大老闆來了第九四零章 超級牛人第四四三五章 皇帝寶座第七零七章 黑星第二五六零章 不給面子第三八五零章 陳遼之死第一一四三章 解決辦法第一五四零章 指紋鑑真第二二二八章 盯上第三五六九章 各懷鬼胎第一七三章 賭性第一八七八章 直搗黃龍第三九九四章 劫富濟貧?第三零二九章 真金不怕火煉第一五五九章 是不是有點太不含蓄了第二六七九章 踢鐵板上了第六一四章 千萬別跟風第五十章 世外桃源或人間地獄?第三七七零章 自己把自己嚇壞了第二八四五章 宣德爐的劫難第一七一二章 九龍吸水第七一四章 緬甸之亂第九零五章 大鯊魚第一二七八章 莫邪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第三七三二章 正氣硯第四五五二章 賺得多,花得多第二八四八章 席勒與香爐第三零零七章 大忽悠第四五四三章 陷阱:原來都是套第四七八八章 腳印第一一一四章 重新估價第一一七章 十二個碗和八個酒杯第八七四章 回禮第一一六九章 翡翠西瓜第三二零九章 好大排場第二八二六章 神秘私拍第二七七五章 古董村第一六四一章 元老醫術第三一六五章 大宮女第三六一四章 宋徽宗的畫兒第三八一章 前往黑市第七零二章 這纔是專業的第七七九章 黃金大“案”第三九四八章 超級難度的機關第四一三零章 騙子的把戲 2第四二三四章 走不出去的墓葬第三一二六章 古董打火機第三六六四章 接頭第一四八四章 飛起來了第三七一一章 缺錢的生意人第四四一三章 跳蚤市場之瘋狂石頭 1第八七零章 劉姥姥進大觀園第三五八一章 不完整的美第一一三六章 稍微做得有點“無恥”了第八四七章 年的味道第三零三六章 拍賣公司找上門第二六八五章 古代銅炮第三九八零章 劉紅月的去向第三八三章 貴公子與小烈馬第九二四章 四季山莊第二七二一章 印的緣分第一三九八章 阿木錯的過去第三零二四章 討厭至極第九八六章 各懷鬼胎第三四七章 五色夢幻第二二九六章 綁票第四五二六章 尋找象冢第三八八六章 不經意的劫數第一九六四章 敲竹槓第二八六八章 大明玉工第八八四章 重禮第四四九八章 與木料結緣第四三九五章 不如貓第四五三二章 聖骨權杖第一零二八章 琥珀鑲玉第三五五八章 朝元仙仗圖(二)第一三四四章 職業鑑定團第三六八章 腕上乾坤第六四一章 截胡第四八五一章 夜談第四四五九章 克里斯的貴重“魚餌”第四八三五章 金錢的誘惑第四四六一章 關門打虎,小心被吃(一)第五九四章 飛來橫財第二二三四章 有錢能使鬼推磨第二十七章 贗品的證據第二四五零章 瓷器的年代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