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八三章 大巧若拙

“但迄今爲止,對於西漢和東漢初年的高橋馬鞍及兩漢馬鐙,卻始終沒有發現其實物和能夠證明它們存在的藝術作品,這實在可惜了,不過這個事兒,我相信隨着考古學的不斷髮展,一定能夠證明的。”

說到這裡,張天元突然笑道:“其實這件物品我們大可以不用去在意真正的歷史,因爲這件物品本身就是組合體,他是明人和民國時期某位雕刻家的手筆,他們未必會知道三國時期沒有,或者有馬鐙、馬鞍,但這件物品上的馬鞍和馬鐙,卻是個關鍵點。”

“關鍵點?什麼關鍵點?”既然張天元已經開口了,很多人就想聽他把話說完,不然話只聽到一半,那實在是憋着太難受了。

“這也不難。”

張天元笑了笑道:“你們仔細看應該就能發現,其實馬鞍和馬鐙跟關公像應該是連爲一體的,但是跟白馬並非一體,它是通過某種特殊材料直接粘上去的,然後又用了塗料抹去痕跡,一般人看的時候,只看到上面的關公像,就很自然地覺得那白馬也是一樣的東西,不會仔細看了,殊不知那關公像跟白馬完全就是不同人的手筆啊。”

“你不要胡說八道,怎麼會有人這麼蠢啊,這麼做的話到底有什麼意義?難道是爲了讓好東西的價格賣得更低嗎?”

楊瑞有些激動地吼道:“按照你的這個道理,那白馬應該是明代的雕工,還是上乘的和田白玉,那麼價錢應該比這個所謂的騎馬關公昂貴多了吧?我真是搞不懂,爲什麼要這麼做?是太蠢了還是腦子有問題?”

張天元笑了笑道:“這其實跟畫中畫、瓷中瓷的道理是一樣的,我覺得這麼做的人大概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嘛,就是爲了保護那個白玉馬了,你們想啊,民國時期,國家動盪,各種文物古董根本就沒辦法好好保存,那個年代的列強在我們國內是你方唱罷我又來,多少東西都搗鼓出去了。”

“沒錯,張老弟說的好。”楊耀山看到楊瑞的那張鐵青的臉就覺得高興,可算是把這傢伙能壓制住了。

“不得不說,此人真得是大巧若拙啊,估計也是民國一位了不起的玉雕大師,所以才能夠做得如此精妙,若非是我,怕是很難有人能夠發現這個秘密的。”

張天元這話倒不是吹牛,今天要不是他發現了,騎馬關公只怕還要在那個攤位上繼續等待有緣人了。

“張哥,那另外一個可能性呢?”展飛問道。

“另外一個可能性就有點齷齪了,或許是爲了送禮,又怕對方覺得貴重不肯收,所以就用了這種方法。其實類似的可能性還有很多。不過我還是更覺得這人是爲了保護白玉馬才這麼做的。”

張天元回答道。

他這番話一說出來,衆人頓時都恍然大悟了,就連楊瑞也是目瞪口呆地看着那騎馬關公。

這東西,他幾乎每天都能看到,可是卻沒有一次願意專注精神去仔細觀察一下的,結果現在看到別人撿漏,自己卻什麼也沒得到,這種事情,簡直讓他不能接受啊。

“哼,你說是什麼就是什麼啊,反正這東西也無法分開,你怎麼說都行了啊。”最終,楊瑞還是憋出了一句話,因爲他實在不知道該說什麼來打擊張天元了。

“這話說的在理,這玉雕黏合非常緊密,幾乎是嚴絲合縫,想要取出來,怕是並不容易的,要是一不小心弄壞了,那可就後悔莫及了啊。”

“張老師,您有辦法嗎?”

“我倒是覺得這種事兒楊老師應該更有辦法。”

在這裡能被稱爲楊老師的絕對不是楊瑞,而是楊耀山,因爲楊耀山是真正的翡翠雕刻大師,按照大家的想法,既然楊耀山能雕刻翡翠物件,甚至是很小的物件都能雕刻得惟妙惟肖,那麼按理說的話,也應該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的。

楊耀山苦笑搖頭道:“你們就別指望我了,我雖然雕刻不錯是真,可你們要知道,想要分開這兩件東西,那絕對是要對這兩件東西十分了解的,哪怕是弄錯一分一毫,都會鑄成大錯的。”

“您都不行,還還有誰能做到這一點啊?”衆人都愣住了。

“你們啊,難道忘了在場的還有一位玉雕的絕頂高手嗎?”

“誰啊?”

“還有誰,當然就是張老師了啊。”有一內地玉器專家笑道:“你們只知道張老師是收藏大家,是商業家,可是大概並不知道,他在玉雕、瓷器、書畫等領域都有着極高的造詣吧?”

“絕頂高手談不上,不過分離這兩件東西倒是比較容易。”張天元笑了笑道。

“張老師,您說這白玉馬如果剝離了上面一層之後,就應該是它本身的姿態了吧?”有人問到。

“對,沒錯,你們稍微讓一讓,我現在就給你們現場分離。”

張天元笑了笑道:“其實就目前來看,這整個騎馬關公呈現的是楊城玉雕的風格特點,雖然製作者故意做得很粗糙,可是真正懂玉雕的人應該就會發現吧,這即便是粗糙的雕刻,也是越看越有味道的,就好像草書,一般人寫出來的那就是潦草,而書法家寫出來的,就是很有美感。”

“您不會是不捨得了吧?”

“是啊,還真有點不捨得,楊城玉雕也是我們中國的一種重要玉雕流派啊。”

張天元研究了古董玉器這麼多年了,這點知識他還是有的。

楊城琢玉工藝源遠流長,幾千年來,玉器先輩藝師嘔心瀝血,勤奮實踐,繼承發展中國玉器優良傳統,創制了數量衆多,形式各異,工精藝巧的玉器珍寶。

2006年5月20日,楊城玉雕經******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隨着楊城的三度繁榮,琢玉工藝出現過漢、唐、清三次高峰。清代中葉,楊城成爲全國琢玉中心。楊城玉雕千百年來形成了“渾厚、圓潤、儒雅、靈秀、精巧“的基本特徵。楊城玉器廠的數十件精品在國際國內獲得大獎或被國家作爲珍品收藏。

清代乾隆年間楊城玉雕進入全盛時期,兩淮鹽政在楊城建隆寺設玉局,大量承辦宮廷玉器,並按歲例向朝廷進貢。

(未完待續。)

第四三七二章 九龍玉帶(二)第四五三一章 大棒和蘿蔔並用第二九六三章 原來竟然真是法器第三四七章 五色夢幻第三一九八章 小攤主的小聰明 2第四二四九章 餐前的祈禱第一零零六章 極致奢華第三四四四章 原來是暗語第一七五章 變廢爲寶第四五一八章 與古人一起品香第三二九章 “2014年上浦制”第五八零章 都是爲了翡翠毛料啊第四一四零章 兩億的賭注第九九六章 愛藝術的爺爺第三八九零章 魯妙的邀請第二一七二章 兩塊玉璽第三六一七章 宣德抱月第一零五章 再談賭石第二五二零章 魚餌第二零六五章 氣場干擾第二九零五章 超級古玩城第二五三一章 買了第四一零零章 陰森的辦公樓第一八六七章 蚯蚓走泥紋第二零五一章 福龍第一二八二章 水下探險第八零八章 事兒不怕大第三一一九章 最富有的幕後組織第四五六二章 地主也沒錢第二九六三章 原來竟然真是法器第五八九章 一級文物第四三四章 樑大少第二三七四章 準備進山第七九七章 錢這個魔鬼第二九五五章 居然連布袋戲人偶都有第九五九章 假血第三二二二章 何家村的寶貝第五十一章 打靶第六零六章 新廠玉第二二七四章 王者大亂鬥第一七四二章 飛機圖紙第二三七八章 先進裝備第四四五六章 美麗的雨花石第二一三一章 地下第三七零四章 報應第二七九二章 拜師成癮第一三一七章 帝都的大喜事兒第四八四零章 老教授的心思(二)第三七零五章 古代的空氣淨化器第四四五二章 栽贓陷害計劃第四十六章 帝石!國石!傳國印璽!第二五四五章 無主之船第六零三章 託第二七五六章 虢國夫人遊春第一一零五章 愛國主持人第四五二八章 監工第四五六五章 巫術第三零九五章 自取其辱第四二六六章 萬曆櫃和九龍紋第二八三九章 激烈競價第四零三七章 天劫第三六二九章 紫砂菱角第三九八一章 死訊第四五二三章 頂級香水的精華第七六六章 瑞雪兆豐年第三七七九章 救人得寶第四七二五章 被外行人訓教第一三一六章 逃出生天第四五五三章 智者開出的條件第二五四七章 藍眼怪魚第一二六章 幕後大股東第四六五章 你以爲你是賭王啊?第二一三六章 盜墓賊的發泄第二九二一章 奇異的漢八刀玉蟬第二六二二章 狼頭人身第三四八八章 天下第一筆的故鄉第四八二章 少小時夢今朝圓第一二一七章 做不了梟雄第三九五章 贗品也值錢第二二五零章 海上轟鳴聲第二五九七章 影子屋第三一一章 權力的遊戲第三四二二章 備受爭議的畫作第四五一一章 猛虎查吉爾(一)第二四九二章 雖是珍珠卻非真珠第四三九七章 三神器第一二六章 幕後大股東第一六零五章 大盜第三零五八章 年輕畫家第二五五六章 黃金列車第三零七三章 天外礦石第二六三九章 竊國者侯,竊鉤者誅第十四章 連環畫和珊瑚手鐲第四三九五章 不如貓第二五三九章 風水能效第七七三章 擇偶標準第三六七四章 貴妃榻第二零七四章 玉陽子和邱宇第八五一章 吃貨的節日第三四五九章 賭徒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