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6 故土

家和月圓 416 故土 全本 吧

田嬤嬤一臉茫然。

青嬤嬤道:“快到晉陽城了?”

“真的?”田嬤嬤全無睡意,啓開雙眸,坐起身挑起車簾,前方可不正是晉陽城,熟悉,於他們來說,真的太熟悉了。

馬車行走在官道上,留下一串“軋!軋!軋!”的聲響。

素妍跟着雀躍起來,好奇地看着窗外。

虞氏醒來,伸着懶腰,“瞧瞧!快三十年了,還真沒變,城南的蘋果林還在,早年聽說是晉陽唐家的,後來聽說唐家敗落了。”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再昌盛的家族有興起,有敗落。

江家如此,百年前在齊太祖時期,江家亦是晉地數一的大世族,可因祖上納有美妾,引來橫禍,敗落了百年之久。直至出了個江舜誠,江家又才重新興旺起來。

素妍近來才從田嬤嬤與虞氏的口裡知道,晉陽江氏,共分爲兩支,一支在晉陽城北的東塘鄉,還有一支在西嶺鄉。原都是在東塘鄉的,二十多年前,江舜誠衣錦還鄉,特意要分出一支來,爲此,他給東塘鄉的江氏族長給了一萬兩銀子。那時的萬兩銀子,對於他們來說可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分出來後的西嶺江氏,便由江舜誠在西嶺鄉備下了八百畝良田、山莊,安置族人。

西嶺江氏都是百年前江志淵的後世子孫,人數並不算多,連婦孺在內不過一百二十口人。二十多年過去了,因西嶺江氏日子過得比東塘江氏更富足。子孫興、人丁旺,據說現在已經有近四百口人。

就在十年前,江舜誠又拿了數萬兩銀子,令江舜信等人在西嶺鄉周圍廣置田地。安置族人。

有護衛大喝:“前方何人?”

只見路兩邊站滿了男女老少,個個打扮精神,衣着鮮亮,還有人打着旗幡,上面寫着“歡迎文忠候回鄉探親”一側的年輕男女手裡捧着從山野採來的山花,或梨花、或杜鵑,還有月季花,笑意盈盈,翹首期盼。

一個爲首的男子抱拳道:“在下江舜信,乃是文忠候的胞弟。”

江舜誠喊了聲:“停車!”

馬車嘎然而止。

江傳良扶了他下車。江舜信見到多年未見的兄長。頓時熱淚盈眶。明明他是弟弟,相比之下,竟如他是兄長一般。“哥……你終於回來了。接了家書,這幾日每日都派人來瞧上幾回。前幾日有從皇城回來的鏢師,說是路上遇見了你們,猜着你們今日會到,就帶了族人來等候。”

衆人一陣唏噓,尤其年幼的孩子,總想着讓他們族裡引以爲傲的江相爺是個鬚髮皆白的老頭,白髮是有,卻是可數的幾根,細瞧之下。才能發現更多的白髮,原來那是數不清的,生得白淨、文弱,不怒自威,很有一朝重臣的派頭。

江舜誠抱了抱拳:“讓大家久等了。二月,府裡就辦了兩回喜事。六子成親、二房的長子也要成親。這不,三月府裡也有兩回,是書鯤的次子迎娶公主,還有幼女出閣……”

江舜信抹着眼淚,一臉感動地道:“大哥連自家孫子的喜宴沒吃,反來吃我長孫的喜酒,讓弟感激涕零。”

“我自一早答應了你,就不會讓你失望。”江舜誠伸手輕拍着江舜信的後背,“快別哭了,讓晚輩們瞧見成什麼樣了?”回頭對衆人笑道,“好了,大家都各自回去罷!”

有晚輩們跪下行禮,有的喚着“大叔公”,還有的喚着“太叔公”,叫什麼的都有。

江舜誠讓他們起來,笑着打趣了幾句。

江舜信問:“大哥是回西嶺鄉還是回城裡?五年前,我們在城中備了一座四進的院子。內人已令下人打掃乾淨,等着大哥入住呢。”

江舜誠正想着。

虞氏開口道:“先回城裡吧,等住上幾日,再回鄉里也不遲。”

江舜信笑着應了,揮了揮身,一騎轎子移來,先上了轎子,領着衆人往城裡移去。

素妍好奇地審視着晉陽城,但見城門上掛着塊門板大小的石牌,那石牌嵌在城牆上,上面龍飛鳳舞地寫着“晉陽”二字。

田嬤嬤笑道:“郡主,‘晉陽’二字是江家老祖宗寫的。”

素妍心頭一沉,“誰?娶了潘氏美妾的老祖宗?”

田嬤嬤點頭。

那時,只有他纔是晉陽出名的大人物。

而今,江舜信也成了江氏族裡的典範,但凡有家人教育子孫,便拿江舜誠來說事,說他幼年是如何刻苦讀書,後來又怎樣光宗耀祖,連他幼年調皮的瑣事也被說成自幼不俗的故事。族裡的孩子、後生個個都能說上好幾件來,一些是真的,一些卻是長輩們杜撰來的,目的只有一個,鼓勵自家孩子上進。

朝陽下的晉陽城披着一層華麗的霞光,被西嶺江氏簇擁的隊伍尤其醒目。早在江舜誠動身後,江舜信收到家書,知他回鄉省親,一時間就傳遍了十里八鄉,幾乎整個晉陽城的百姓都知道江舜誠回鄉的消息。

尤其是這幾日,江家每天都派下山去打聽,昨兒得了確切消息,一早就領了族人去在路口等候。

越過繁華的街道,兩側店鋪林立,酒旗招展,一些店子尚未開門,有起早的店小二帶着惺忪的睡眼取下門臉上一塊塊木板,看到一行歡欣鼓舞的人,簇擁着一列馬車,跟隨馬車的護衛衣着華麗的錦袍,騎着高頭大馬,一看非富即貴。

穿過兩條街,拐進一條巷子,沒走多遠,就看到一座府邸,上面掛着“江宅”的匾額。

江舜信的妻子李氏,早早地候在大門前,領着丫頭婆子、一個兒媳笑容滿面地站着。因不知江舜誠會住何處,長媳留在了西嶺鄉家裡,他們就到了城裡候着。

江舜信下了轎子,招呼道:“放鞭炮!”

一時,噼啪之聲不絕於耳。

他帶着次子近了馬車前,“大哥,到了!”

江傳良撩起車簾,江舜誠走出馬車,掃了一眼,“不錯,這座院子倒也清靜。”

江舜信笑道:“是五年前買下的,偶爾會有兒媳們帶着孫子、孫女來住些日子。”

白芷一路快奔,因近了晉陽,她早早就換上了皇上賞賜的女官服,落在江家人的眼裡,一臉羨慕,卻不知她的身份,不敢貿然開口,只見她近了第二輛馬車,欠身道:“老太太、郡主,可以下車了。”

青嬤嬤打起簾子,田嬤嬤攙了虞氏下來。

虞氏站穩之後,吐了口氣,“這把老骨頭都快被抖散了。”掃視周圍,瞧着有些陌生,“當年我們虞家也住在晉陽城南一帶。”

一個着紫褙的婦人迎了過來,欠身行禮,喚了聲“大伯母”,扶住虞氏,“這裡正是城南的一座宅子。是落沒的唐家出手的,翁爹便出了銀子買了下來,裡面也曾翻修過,新建了兩座院子,是專給大伯父、大伯母住的。”

白芷扶了素妍,笑意盈人。

素妍蒙着面紗,衣着粉如霞光般的綾羅,是衆人都未瞧見過的式樣、料子,年輕女人們看得目瞪口呆,年輕的男子只覺眼睛發亮,從來沒有見過一個女子打扮成仙女般的模樣,雖蒙着面紗,卻難掩天生麗質。

有不知底細地人開始低聲議論起來。

田嬤嬤生怕衆人誤會,忙大聲道:“這位是我家老候爺、老太太的掌上明珠,當今皇帝賜封的安西郡主,是左肩王府世子未過門的世子妃,書字輩的千金大小姐。”

衆人聽得目瞪口呆,早聽人說過,江舜誠年過四十得了個女兒,聽說長得跟仙女一樣,在皇城亦是頗負盛名,如今一瞧,還真是如此。

江氏族裡那些個如花似玉的姑娘,竟被她生生搶去了風頭,與她一比,真真是雲泥之別。

田嬤嬤介紹了素妍,又指着江傳良道:“這位呀,是文忠候世子的嫡次子、傳字輩的公子、在皇城也是出名的才子。”

江傳良心下懊惱,他在皇城並無聲名,居然說他是才子,又不能辯駁,沒人會去打稱讚自己的人,哪怕這失實誇讚的是個老奴才。

田嬤嬤指着張昌興道:“大家還記得二十多年前去皇城的書字輩大小姐麼?他是大姑太太的嫡長子,姓張,名諱上昌下興,父親是冀西大都督,亦是二品的大官,是個很上進的公子,才學也一等一的好。如今正跟着老候爺讀書學本事呢。”

有人小聲議論起來,這真真是一門榮寵。

那個長得像仙女的人,居然是江舜誠的女兒,因聽說是書字輩的小姐,不敢非議,論有輩份、出身是少有的尊貴。

江傳良低聲對張昌興說話,指着江舜信道:“瞧見那個沒?那纔是你嫡親的姥爺呢。”

張昌興板着臉,“我娘是在文忠候府長大的,我只知你是我表哥,可不認得他們。”

江傳良笑了笑。

感情亦是自小建立起來的,對於江舜信一家,張昌興就從未見過,何來感情,只覺陌生得很。

跟在素妍身後,入了一座掛有“書香門第”牌匾的大廳,兩側已經擺放好了貴妃椅,後面又漸次放着兩排案几、繡杌。

江舜誠夫婦被衆人擁着坐了首座,素妍離虞氏最近的地方坐下。對面坐了一個頭發蒼白老嫗,然後是江舜信夫婦,又有幾個衣着得體的男子落座,像是一早說好的,不到一刻鐘,坐滿了一屋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