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 歸朝

家和月圓234 歸朝

素妍與柳飛飛離開了茅屋,衆人又到庸居相聚,附庸山人有了新屋子、新書房,頗是得意,正與他們幾個討幾本好書回去。素妍將釀造的好酒都送到了庸居,被附庸山人埋在地下,甚至還爲此新挖了一座地窖藏酒。

今兒,素妍一大早就粘上殷茂林了,跟着他屁股後面亂轉,發揮着不得手不罷手的風格。

“殷師叔,殷師叔,你的字兒畫兒的賞我幾幅唄。”

南長老微眯着眼睛,連西長老都頗是無奈,“指定是老怪透的口風,不然這丫頭怎麼知道我平生就只得《蜀山新雨圖》能拿得出手,竟被她討要了去。”

南長老捻着鬍鬚,他花了幾年整理出來的《樂府十二冊》也被討了一套去,幸而他當時多抄了一套,以這丫頭的磨人功夫,不得手都是不成的。“我的樂府都拿出一套,茂林,你索性給她幾幅好的。”

素妍笑嘻嘻地抱拳,“還是南師祖疼我,我又不落自家腰包,是要湊建醫館的。殷師叔,有錢出錢,無錢出墨寶,賞幾幅唄!”

給一幅就不錯,還要幾幅?

他與素妍不算太熟,現下居然似與他相熟已久。

殷茂林前兒見她跟着西長老身後轉,被西長老當成寶貝的畫,硬是被素妍給搶了去。不拿出幾幅來,怕是過不了關,道:“且等我回宮再說。”

素妍謝過殷茂林,調頭看着無名子。

無名子道:“我這兒可沒字兒畫兒的好東西。”

“聽說師叔可有本詩詞集,一併給我吧!也讓世人知曉,真才子不在俗世。”

無名子憤然看向附庸山人,但見他雲淡風輕,“你們瞧我作甚,這丫頭拿走我八幅畫作。是我所有喜歡的。開辦義濟醫館,這是爲民謀福的好事,豈有不支持之理。”

附庸山人非鬼谷門人,他們這些身爲鬼谷長老、道長的人,只會聊表心意。

無名子道:“就我那本詩詞集,只怕誤了世人。”

南長老微微一笑,“以你之言,我那套《樂府十二冊》且不成了誤人子弟的東西。”

無名子的臉微微一紅,“南師叔嚴重,我哪敢。”

“不敢便好。拿出一本給這丫頭。既然寫出了東西,就與世人共享,我等都不是追名逐利之人。相信這丫頭也不會將我們的真實身份公諸於衆。你法號無名子,索性用回俗家名諱。”

有人幫着說話,無名子再想推託亦不可能,當日就令人將他的詩詞集送到五穀觀外。素妍收了,但見詩詞集上。署名“謝文傑”,又有一行小字,“謝文傑,字少賢,生於建德十五年九月,年三歲。因身染天花被父母所棄,得恩師收養教導,自幼讀書識字。喜詩詞……”

原來,無名子的俗家名字叫謝文傑。

素妍一時心潮奔涌,他下山幾年方歸,沒人知道他去了哪裡,只知最初幾年是有西長老、北長老相伴。後來三年他自己遊歷四方,集數年之歷。才匯了這本《詩詞集》。

建德十五年,不正是先帝爺齊德宗時期,而今皇帝登基亦有二十餘年了,也就是說,其實謝文傑不足四十,也就三十多歲的年紀,但看上去也只二十八九。

素妍手捧《詩詞集》其間多有豪情萬丈之作,有感嘆命運的,有寫景喻情的,或清麗,或悽婉,確如附庸山人所說,每首都是佳作。

小蝶與瑤芳等人進了素妍所居的客房,正見柳飛飛在收拾包袱,道:“弱水師妹要走了?”

素妍將《詩詞集》擱放到鐵盒裡,道:“師姐,就要過年節了,我去歲回去晚了,今年得儘快趕到家中。師姐,我與你們說的事,待邱師叔出關之後,還勞你們與他說說。若是挑好了人選,記得與我來封信。”

柳飛飛悠悠輕嘆,“以前還有小晴師姐在,要是請她幫忙,她一定肯的。可是咱們師姐妹了,現在就屬你和瑤芳師姐的醫術最好了。南師祖雖然答應了年後挑人過來幫忙,可哪裡有咱們打小一起長大的師姐妹好……”

素妍點頭。雖然不大讚同柳飛飛的意思,可如果真有一位懂醫的師姐妹去皇城坐診,這亦是好的。也許,能儘快化解將來皇城漫延的瘟疫。

www ●ttκΛ n ●¢ ○

瑤芳自是願意去,不用呆在這悶悶的五穀觀內,自己學得醫術,就是想爲更多問診治病。

滴翠道:“要是師父出關,我們會盡快告訴她的。相信師父會替師妹想辦法的。”

“既是如此,那我就在皇城等着師姐們的迴音。有了消息,一定要送信給我。”

這一夜師姐妹們又說了許久的話,直至過了三更,方纔散去。

次日,素妍起了大早,小蝶早令主理廚房的師姐妹備了乾糧,送柳飛飛與素妍離去。

素妍道:“蝶師姐,半年後,有勞你派人每月給怪前輩送十五壇酒過去。村長那邊幫忙建的新屋錢已經結過了,該交託的,我都安排好了。”

小蝶溫和地看着素妍,憶起當年在錢塘得遇素妍,她還是個小孩子,如今已經成爲一個如花似玉的少女。她是一路陪着素妍長大的,教她習武,教她醫術、陣法,點點滴滴有着太多關於素妍的記憶。

“弱水,一路小心!”

素妍對着滴翠等人道:“我在布莊留了一些銀子,要過年了,觀裡的姐妹、師侄們都做身新衣裳吧。你們要保重!”

翻身上馬,素妍與來時一樣,只背了個不大的包袱,還有一個模樣看起來很尋常的竹筒,而柳飛飛那兒則是多了一個木盒子,裡面放的都是書。

別了五穀觀,一路過了迷魂陣,聽說自打北齊、西歧交戰以來,關於西歧四皇子、琰世子、安西縣主出自鬼谷宮門下的事傳遍天下,有許多人意欲拜入鬼谷宮門下,卻被這迷魂陣困在其間,難入鬼谷門。

臘月二十四,皇城下了場大雪。天亮之後,到處一片潔白,皇城已是煥然一新,窗明几淨,紅幔耀天,漆亮金彩,處處錦繡,連那漫天的雪花亦染上喜氣似的輕盈飛舞。瓊庭寂寂,金瓦覆雪,寒氣逼人。

皇帝遣靜王宇文理、吳王宇文軒前往城外迎接凱旋歸朝的三軍,百姓們早早將街道兩側打掃得乾乾淨淨,將積雪用馬車運出城去。

昨晚,三軍抵達皇城,未得聖諭,不敢擅入皇城,只得駐紮城外。偏夜裡下了場大雪,許多人因爲天寒也未敢入睡。

天亮之後,楊秉忠便一直在等着皇帝的旨意,派了好幾撥信差在營門外候着,卻久久未聽到迴音。辰時分,聽得一聲高呼“皇帝口諭,着有功將士入朝受封!”

一干將士早已整裝待發,此刻個個神采飛揚,即便趕了兩月餘的路,卻依舊瞧不出半分倦意,尤其最近數日,楊秉忠見能如期抵達皇城,銷了急行令,每日正常趕路,滿足將士們每日四個時辰的休憩時間。

右相府、文忠候內,衆人昨兒就忙碌開了,得了二爺一家、六爺、縣主回府的消息,虞氏與大奶奶便吩咐衆人清掃各處。

尤其是虞氏,坐在如意堂內,一遍遍地想着哪裡還有何不妥當之處,時不時再問上幾句。

沈氏道:“母親安心,兒媳都安排好了。縣主的閨閣內,備下了上好的銀炭。二弟一家住的院子也都清掃乾淨了,府南、府北的幾處院子都置備妥帖。”

大少奶奶張雙雙滿臉是笑,自打江舜誠被封爲文忠候,她就越發會討虞氏的歡心,更得沈氏喜歡,捧着一個湯婆子,“二叔父這回立有大功,只怕要封候晉爵了?”張雙雙這胎生了個女兒,更是樂壞了沈氏,直說自己沒女兒,總算得了個孫女兒。

沈氏道:“二弟的一切,可都是用命換來的。皇上最是仁厚,怕是少不得賜封的。”

虞氏的心沒在老二、老六身上,只一心念着素妍,“我那可憐的妍兒,昨晚下了那麼大一場雪,也不準回家,可讓我擔心好一陣子。我要派人去接,老東西硬是不許。”

她嘴裡的老東西是江舜誠,說素妍既然入了軍營,便是軍中之人,沒有皇帝恩許,不得擅自歸家。只害得虞氏一晚聽到風雪飄落的聲音,生怕素妍冷了、餓了,好幾回起夜來看天色,而昨夜彷彿故意與她作對,起了四五回夜,硬是不見天亮。

何氏坐在一邊,道:“有二伯、六叔在呢,他們會照顧好小姑。”

虞氏面容上寫滿了擔心,“兩個大男人,照顧好他們自個就算不錯,哪個是會照顧人的。便說老二媳婦,雖是女兒身,卻活脫脫生了副男兒性子。說起來,我這妍兒也是個苦命,打小離了父母身邊,好不容易能承歡膝下,卻又要沙場奔忙……”

想到這些,虞氏的心一陣揪痛,指點着媳婦道,“你們是做嫂子的人,得用些心。老三媳婦,你再去得月閣瞧瞧,看青嬤嬤、白菲她們把屋子打掃好了沒有?”

今晨一早,虞氏叮囑了沈氏一回,這回又讓何氏去看。

要不是知道虞氏一切正常,沈氏真要懷疑虞氏是不是患了癡呆病。

何氏道:“回婆母話,過來的時候媳婦特意去瞧了,縣主的閨閣裡有兩個銀炭爐子,都燒得旺旺的,比你這兒還暖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