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二八章 巴蜀問題

這天的朝會,吏部遞送上來一件有趣的奏報。

建安郡南安縣城,一個叫何蠻的海師,每逢春天和秋天,天靜風輕的時候,他朝海的對面望去,發現有綿延千里的煙霧之氣,他認爲海對面應該有人居住。

於是告訴了縣令,縣令告訴了郡守,郡守上報朝廷。

海師,就是熟悉海上航道、駕駛海船的人。

朝中官員,不乏見識高明之輩,別看有些人壓根沒去過多少地方,但是人家有書,從書裡,人家就能知道很多事情。

蘇威道:“此漁民口中所述,大約便是夷洲,東吳人氏沈瑩所著《臨海水土誌》有記載,吳君孫權曾派衛溫與諸葛直率兵登陸夷洲,島上確實有夷民。”

建安郡屬於福建,南安縣就是福建泉州,跟福建隔了一片海的還能有誰呢?

但是建安郡沒有水師,水師在江都,想要跨海需要江都調撥大型海船。

楊銘朝蘇威笑道:“房國公在哪裡見過《臨海水土誌》?”

蘇威嘴角一抽,老實道:“臣家中所藏,不過卻是謄本。”

楊銘又看向秘書監柳抃,道:“秘書省有沒有?”

“沒有,”柳抃搖頭。

蘇威趕緊主動道:“下晌臣會派人送至秘書省謄抄。”

有眼力,楊銘笑道:“既然孫權都去過,我大隋沒理由不去,着令江都水師,撥船五十搜,交給襄陽驃騎將軍周仲牟,從南安縣出,以海師何蠻爲嚮導,跨海求訪異俗。”

兵部尚書段文振道:“海的對面究竟有沒有夷島,尚未可知,吳國久遠,僅憑一些古籍似乎不足以確定。臣以爲,先派遣三五艘船出海探訪爲宜。”

你不確定我確定,楊銘擡手道:“海東有倭國,海南當然也會有夷人所居,夷洲古地,漢時文獻便有記載,不會錯的,就這麼定了。”

古代所有的知識,都來自於書籍,但是書籍被世家大族所壟斷,幾乎各家都收藏有大量的孤本,對於研究歷史來說,意義非凡。

當下的大隋,你能知道多少,完全取決於你家裡有多少書,因爲別家的書伱看不到,秘書省的你更看不到。

所以人們的所知所想,非常有侷限性。

蘇威要不是看過《臨海水土誌》,他也不知道。

而楊銘知道的知識,是後世將所有文獻古籍統籌彙總之後的全方位詳解,所以他對這個世界的瞭解,遠超在座的各位,但是論心機城府,權謀手段,他就未必能鬥得過這些人了。

臺灣眼下叫流求國,這地方生活的夷民,就是幾千年來陸陸續續從大陸泛海過去的,他們的基因等位與華南地區是完全一樣的。

楊銘不可能不把流求拿下來,多大代價都得拿,當然了,也不需要多大代價。

周仲牟一直在襄陽,幫着楊銘經營着襄陽水師,這個任務交給他,楊銘是放心的,而周仲牟的父親周羅睺,前幾年也去世了,被送回九江老家安葬,周仲牟處於軍中要職,自然被奪情。

五十條船,也就是大概兩千多人,滅了流求不可能,但初步試探完全足夠了。

楊廣同志在張掖的招商引資,成效巨大,眼下已經有數不清的西域商隊進入大興,有的已經直接去了洛陽。

大隋歷來賣給西方的貨物,主要是糧食、紡織品和手工品。

其中絲、麻、茶、瓷器是大頭,眼下大隋缺糧,而糧食又是戰略資源,所以這次不賣。

那麼大隋從西方買什麼呢?牛、馬、羊及皮、毛、肉、乳等畜牧業產品,兩邊基本上算是互補長短了,因爲大隋是農耕文明,農耕最缺的就是可以代替勞動力的牲畜。

鴻臚寺這段時間最忙,因爲他們要給入境的胡人辦理通關文牒,好讓他們可以去大隋各地收購商品。

而胡人的主要貨幣,是金銀,所以大量的金銀隨之流入大隋,而大隋再用這些金銀購買他們的東西。

因爲華夏地大物博,資源豐富,所以大隋完全是貿易順差,鐵賺。

所以說,楊廣這次西巡,楊銘壓根就沒有勸,因爲他知道西巡的意義在哪裡,這和修運河可不一樣,一個是花錢,一個是賺錢。

大隋最牛逼的兩種瓷器,是白釉瓷和綠瓷。

綠瓷其實就是青瓷,大隋青瓷工藝還沒有唐朝那麼牛逼,但是白釉瓷已經是登峰造極了。

這玩意楊銘有很多,一點不誇張說,後世燒出來的精品白釉,也就是這個水平了,高也高不到哪去。

瓷器這種東西很奇怪,古代很多精品佳作,後世依賴發達的科技竟然都燒不出來。

朝會結束之後,楊銘在東宮召見了一個人。

太府寺丞何稠,這個人是大隋最牛逼的瓷器專家。

“最大的白窯在哪?”楊銘請對方坐下後,問道。

何稠道:“回太子,在襄國郡的內丘縣與趙郡的房子縣之間,窯場有十多處,因當地有大量的粘土、礬土、水玉(石英)等礦土,所以適宜燒製。”

那就是魏徵老家那一片了,楊銘點頭道:“你是燒製瓷陶的大匠,如今白釉工藝已至極限,你有沒有想過怎麼添彩?”

白釉瓷,屬於素瓷,沒有圖案沒有色彩,但是白釉瓷工藝的成熟,是彩繪瓷的最基本條件。

其實帶色彩的瓷器,三國時期的吳國,就燒出來了,屬於最早的彩下瓷,但是他這個瓷,是用黑褐色的顏料燒製出來的,色調昏暗簡單,圖案比較亂,不美觀。

所以楊銘希望何稠能燒製出唐三彩這種陶,甚至於青花瓷。

何稠也納悶,太子怎麼對這種東西這麼好奇呢?沒聽說過您喜歡瓷器啊?

只聽何稠道:“釉下添彩,工藝臣倒是大概知曉,但是顏料難尋啊。”

不難,唐三彩就是銅、鐵、鈷,青花瓷的青料,都在江西。

原料好找,就是燒製過程需要無數次的失敗,纔可能成功一次,於是楊銘大概給他指了一個方向,讓他去尋找這些顏料,剩下的,還得看人家何稠自己,畢竟楊銘是完全不懂燒製陶器的。

如果彩繪陶和青花瓷能夠問世,這兩樣東西無疑屬於頂級奢侈品,對於整個經濟是有提振作用的。

⊙ Tтkā n⊙ C〇 因爲歷來的經濟,最怕的就是錢不流通,而大隋所有世家都有一個毛病,不怎麼花錢。

準確點說,應該叫花的錢和他儲備的錢,比例嚴重不匹配。

你有一百萬存款,但一個月的開銷才兩千塊,不行,你這樣等於阻礙了貨幣的流通。

而大隋是非常重視陪葬器物的,最頂級的奢飾品,也是最頂級的陪葬品。

後世出土唐三彩最多的地方,就在洛陽的北邙山,爲什麼?因爲那裡都是牛逼人物的墳。

而大隋最大的青瓷窯,在江南的會稽郡。

北邊的襄國郡,原屬邢州,所以歷史上稱爲邢窯,會稽郡原爲越州,稱爲越窯,於是有了南青北白這一說法。

當社會政治經濟發展陷入瓶頸的時候,只有兩種方式可以解決爲題。

一種叫戰爭,一種叫科技創新。

當下的大隋如果能成功燒製出彩繪瓷,也算是一種科技創新,它會給市場注入一道強勁的動力,以此帶動經濟發展,避免使用戰爭解決問題。

所以這種東西必須掌握在國家手裡,世家別想沾惹分毫。

於是楊銘直接冊封何稠爲檢校太府寺卿,專門負責收集原料,燒製瓷器。

而這種方式,只能延緩社會矛盾,不能根治,想要根治,還得是收拾世家,但收拾世家,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個過程就需要科技創新來提供足夠的時間。

所以楊銘又盯上雕版印刷術和造紙術,不過這兩項得慢慢來。

眼下,書籍對於皇家和世家來說,都是壟斷品,你敢普及,太子是別想幹了。

這玩意只能等到世家被削弱之後,由一位絕對極權的皇帝,做爲壓死世家這頭駱駝的最後一根草。

當下學堂普及都行不通,別說印刷書籍了。

楊瑞和楊瑾,沒有一個月,是別想讀書了,因爲讀書得坐着,他們沒法坐。

李世民和長孫無忌自然也讀不了,老老實實的照顧着楊瑞楊瑾。

而楊茵絳,又有身孕了,裴淑英也希望自己再給楊銘生一個,於是接下來的日子,楊銘大部分時間都耗在裴淑英那裡。

十一月,楊廣從張掖回京了。

而負責各地大索貌閱的幾名大佬,也正在陸陸續續回京。

這一次,朝廷從地方上帶回了一筆天量的資金,外加西域胡人進入大隋之後開展貿易所得的賦稅,國庫瞬間就滿了。

現在已經沒有人再提,將收上來的錢用來還河北的賬,因爲河北沒賬了。

高熲回來的第一時間,就與楊銘碰面了。

“巴蜀必須再設總管,此地物產豐饒,糧食富足,卻大多掌握在地方豪族手上,我此番巡查,極爲艱難,可謂處處受阻,結果並不理想。”

面對高熲的無奈嘆息,楊銘認同道:

“改善巴蜀,非一日之功,說到底,還是需要免除迴避,使地方豪族得以入仕,才能從根上解決問題。”

高熲點頭道:“迴避巴蜀,是古來便有的傳統,想要一下子廢除,也不容易,不過我認同殿下的觀點,短期內需靠總管坐鎮,長期還是需要巴蜀歸心啊。”

“這件事,我們明天在朝會上議一議,”楊銘道。

高熲點頭道:“可!我來引出。”

第600章 皇帝帶貨一零八章 放水養魚第583章 荊州故人一三五章 文人優點九七章 吃軟飯二八四章 我很欣賞他四五章 未雨綢繆四九章 有求於人第679章 看透不說透七二章 佛道領袖四六五章 營防堡壘十九章 春天的故事第496章 山西吐萬緒二五一章 四家瓜分二五八章 什麼叫忠僕二三二章 多方包庇三二九章 世子繼承二一二章 千秋大業第488章 軍驛夜話第655章 敗局四八章 個子最高二五六章 兩人有問題第581章 出使突厥第599章 盡善盡美第704章 哪涼快哪呆着去三四六章 西眷和東眷六五章 書房三八三章 罵人的國書二三四章 太宗宰相四零四章 博陵家主第591章 駙馬都尉四二八章 巴蜀問題四二章 形勢大好四一六章 肝腦塗地三七六章 緣分已盡第711章 楊廣離京第631章 做一個有用的人一一四章 荊州有缺第630章 遷刑徒以充戶第556章 改換門庭二九零章 鞭罰三九章 香味二零二章 這小子真胖第673章 渡河之戰第721章 我是教不會的四一七章 今生無緣八七章 楊廣留京三六一章 兩封奏疏第672章 離強合弱四零三章 問罪民部第538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535章 大魚吃小魚第602章 花有重開日二四五章 一切順利二零九章 你死我活八二章 實話實說二五二章 利在千秋第765章 獎勵一畝地一七三章 龍子龍孫一三一章 用火不當第478章 倚老賣老十三章 老實人一二七章 英雄好漢八四章 又保一個二九一章 滎陽王二七一章 裙帶關係第515章 攔河大壩第597章 木棉花四零九章 絕對正事三零五章 兩楊將軍第545章 雙眼皮二八六章 守門小卒第659章 將功贖罪第508章 冒失僭越五八章 王府參軍三一一章 禍及妻兒三七一章 裴看穿第580章 家規六條第551章 殺雞給猴看三七九章 再也回不來第672章 離強合弱三三七章 兩袖清風二十三章 調任地方三六四章 遼西走廊二五三章 羞辱嘲弄第545章 雙眼皮五十章 破鏡重圓七十章 一車美酒二七四章 高氏姊妹三十章 深不可測第675章 晉城人清森吃剩飯第638章 我說楊約,你活膩了?第762章 主動請辭第500章 東阿程咬金第486章 軍輜開運二一三章 來護兒四二二章 啓民之死六五章 書房一七七章 長孫論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