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零三章 驕兵悍將

楊銘鞭打士及,也是爲了安定人心,賀若弼雖然死了,但剩下的爛攤子並不好處理。

而且死的這麼不體面,會對軍方造成很大的影響,一旦有人出頭抱不平,會很讓人頭疼。

只有傻逼,纔會侮辱賀若弼的屍體。

楊銘也沒想到,宇文士及就是個傻逼,你在唐朝不是混的挺好嗎?怎麼眼下看來,腦子一點不靈光呢?是因爲還年輕,沒有經歷社會的毒打嗎?

既然這樣,我就代表社會,給你上一課。

士及的悽慘哀嚎,就在耳邊,但是沒有一個人替他說話,更沒有人會同情他。

誰讓他爹宇文述,是個孤臣呢?誰讓他的行爲引起衆怒呢?

“把屍體交給宋國公的兒子,厚葬吧,”楊銘嘆息一聲,擡手招呼楊汪過來,附耳道:

“聖旨怎麼交代的,就怎麼辦,至於女卷,都遣散吧。”

楊汪點了點頭:“殿下放心,臣會妥善處理。”

事實上,幾乎所有人,都以爲楊銘會留下來主持分錢,但令他們意外的是,楊銘只是簡單的交代了幾句善後工作,就離開了。

在大隋,每遇查抄罪員府邸,都是分錢的好機會,而且是大家都心照不宣的潛規則,皇帝也是知道的。

所以很多時候,皇帝派出去抄家的人,一般都是自己的心腹,就是給他一個機會中飽私囊,賺點外快。

當年抄劉昶的家,負責人是楊約,這老小子不就私吞了一份,還給楊銘分了一份嗎?

但是今天,參與的人實在是太多,左驍衛史祥、宇文士及,還有大理寺、刑部、御史臺,這麼多人怎麼分?

那就大家都不分。

楊汪是不在乎分不分錢的,但是他知道史祥在乎,於是將對方拉到一邊,小聲道:

“你昨晚損失太大,待會清點庫房的時候,你自己看着拿點,我這邊就不記錄了。”

史祥一臉感激道:“我不拿點,陣亡的將士我沒辦法撫卹啊,上面撥的錢不多,你是知道的。”

“自然知道,秦王公允,就算知道,也不會說你什麼,”楊汪道:“至於剩下的,都如數記錄,上繳國庫封存,你晚上再讓人拿,白天不要亂動。”

史祥點了點頭:“這點我明白。”

在軍方任職,第一要學會的,是逢迎上面,第二就是安撫下面,只要這兩點做好,就不會有任何問題。

軍府中的衛士,都是大老粗,識字的都挑不出幾個,不要跟他們講什麼規矩,要談錢。

人家給你賣命,得不到好處的話,下一次就不會這麼賣力了。

兵,是靠錢養着,沒有錢養不了兵,別以爲十六衛都是吃國庫的,其實只有兩衛四府的衛士有俸祿,其它的除了有編制的少數人之外,都是普通老百姓,國家不給你發錢,但是國家給了你田。

大隋是府兵制,特點是兵農合一,戰時爲兵,閒時爲農,農隙訓練。

整個關中地區,幾十萬兵,都吃國庫的話,能把國家吃垮,所以只有左右備身府,也就是從前的左右羽林衛,加上負責值守皇城的左右御衛和看大門的左右監門府,能吃俸祿,因爲這些人,是保衛皇帝。

剩下的,叫做自收自支,因爲每座軍府都有自己的公廨田,但是這些田養不了這麼多兵,那麼你自己想辦法搞點錢,皇帝對此,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

史祥拿錢,不是爲了自己,也或者可以說,是爲了自己,因爲他不從賀若弼的家產中拿錢,就得自己掏錢撫卹將士。

關中的兵,都是驕兵,按大隋的撫卹標準,人家不買賬,你得超標撫卹才行。

打個比方,別的地方陣亡撫卹十貫就能交代了,但是關中不行,至少都得翻倍,這是不成文的規矩。

五千兵,除了軍械損耗之外,死了兩百多,傷了七八百,這些都是錢。

好在這些錢在賀若弼的家產中,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宋國公府上,十八個地窖,十三個是藏錢的,數量驚人,把楊汪都給嚇到了。

秦王府這邊,裴熙載留了下來,找到楊銘欽點的抄家負責人楊汪,小聲道:

“女卷當中,有秦王嬪的一位親卷,楊少卿手下留情啊。”

楊汪愣道:“我知道你在說誰,但是此女可是有兒子的,按照陛下旨意,得流放。”

裴熙載道:“流放也有好去處,就流江南吧。”

江南,是陳淑儀的老家,這都不能算流放了,大隋流放,一般是往嶺南流,但是開皇年間,有個先例,那就是難兄難弟杜淹韋福嗣,就是被楊堅流放江南。

裴熙載並沒有說,這是秦王的意思,但是楊汪心裡清楚,於是爽快的點頭道:

“放心,我會安排妥當。”

賀若弼這個級別的人,親卷當中自然牽扯極大,他的妾室裡,還有京兆韋的呢,所以韋家也會聞訊趕來保人。

他兒子的妻室,還是博陵崔、洛陽元、河東柳,這些都是要保的人。

至於他的那兩個兄弟,已經被罷官免職,削爵爲民,趕出京師

賀若弼伏誅的消息,很快便傳遍了京師,這可是大事,大事中的大事,

數百名官員已經鬧到秦王府了,跪在府門外,要給賀若弼伸冤。

人都死了,結局已定,所以他們眼下只能是伸冤,寄希望於能給賀若弼求來諡號,保留子嗣,不至於以罪臣之身名留青史。

這就是爲什麼,殺賀若弼一定要快。

動作遲緩,再想要殺人,可就沒那麼容易了。

秦王府外面的動靜,鬧得很大,史祥是個聰明人,於是親自領了一千兵,來王府門口趕人,或抱或擡,總之,必須將這些人早點疏散,不然影響不好。

好在秦王府所在的宜仁坊,沒有看熱鬧的老百姓,武候衛把守各個出口,不準任何人進入,所以這裡的事情,外人也不容易知道。

楊銘這次與宇文士及的交道,算是告一段落,他會在給楊廣的奏報寫清楚,懲戒士及,是因爲他對死者不敬,老爹是不會庇護士及的,因爲楊廣也不會允許任何人侮辱賀若弼的屍體。

不然的話,朝臣都會心寒的。

右候衛那邊,還是不肯開門,史萬歲的面子碎了一地。

於是史萬歲直接令人撞門,而大營的主將王嶽,是不敢朝外面射箭的,於是兩撥人一扇門,開始了拉鋸戰,外面撞,裡面頂。

門爛了?無妨,裡面早就堆起了厚重的障礙物,一時半會還真就進不去。

而史萬歲這邊,也不能來硬的,否則雙方直接就會開打。

長孫成嗓子都快喊啞了,人家王嶽就是不認賬,還是那句話,見不到秦王和宋國公,絕對不開門。

城樓上,王嶽朝下面喊話道:

“太平公,你老人家行行好,大營距離京師不遠,末將不知曉情況,不敢擅自給您老人家開門,你去請秦王,或是宋國公,只要他們來,卑職下去給您請罪。”

史萬歲也不答話,還是令人硬撞。

但是裡面抗的太狠了,近千人在裡面頂着,根本進不去。

長孫成也是一臉無奈,策馬來到史萬歲身邊,道:

“穩妥起見,還是請秦王吧,再這麼下去,只要有人失手射出一箭,場面可就無法收拾了。”

史萬歲還是不吭聲,長孫成知道,他這是放不下面子,其實是默認了,於是趕忙派人返京,通知秦王。

這個王嶽,參加過隋滅陳之戰,一直以來都是賀若弼的心腹愛將,身上還有上開府儀同三司的勳位,在軍中也是以彪悍聞名。

放在平時,他肯定憷史萬歲,但眼下這種情況,面子有命重要嗎?

他們爲什麼要來右候衛的大營?而且只有秦王的調兵令?宋國公呢?不會是出事了吧?

如果宋國公出事,王嶽知道,他是逃不了被清算的。

楊銘收到消息後,也是無可奈何,心想這個王嶽還真是夠謹慎的,自己的手令都不認,非要見人?

他希望儘快將這件事情解決,因爲解決的快,風頭過去的就快,時間一久,人們也就會澹忘。

於是他親自帶了兩千部曲出城,趕往右候衛大營。

城門外,房玄齡朝着上面喊話道:

“賀若弼已然伏誅,秦王在此,速開城門。”

王嶽面如死灰,瞬間老淚縱橫,他看到了楊銘,確認是秦王本尊無疑。

於是他下令,清理城門口的障礙物,而他自己,則是親自帶領諸將出城請罪。

“末將王嶽,拜見殿下,”王嶽語聲哽咽,換作別人告訴他,宋國公已死,他不會信,但是秦王都來了,事情已經很明瞭了。

楊銘坐在馬上,點了點頭:“長孫持有本王手令,爲何不認?”

“事關重大,末將不敢認,”王嶽道。

楊銘道:“爾可知罪?”

“末將知罪,”王嶽擡起頭,哭訴道:“末將知道接下來會是什麼,所以請殿下看在宋國公爲大隋滅陳的份上,放過大家,末將願一人頂罪。”

這個人看的很明白,賀若弼一死,他在右候衛的心腹必然會遭到清算,一個都不會留。

這種清算,還不是隻殺一個,而是禍及家屬的那種。

比如王嶽,他也會被扣上一個罪名被斬首,同時家卷流放,親族都會被牽連。

這句話一出口,跪在他背後的數十名將領,也紛紛主動請罪,希望楊銘能高擡貴手,不要牽連他們的家卷。

賀若弼治軍之嚴,可見一斑,就是可惜了這些不怕死的精兵悍將。

還沒等楊銘說話,王嶽突然起身,抽出腰間橫刀,橫在自己的脖頸,仰頭道:

“末將半生戎馬,平生只服大將軍,此番罪只在我,營中諸將,還望殿下從輕發落。”

說罷,王嶽刀子一抹,就此橫屍當場。

其他人見狀,也紛紛拔刀,在他們看來,主動求死,或許還有一線生機保留家人。

楊銘怒喝一聲:“住手!我看誰敢再動?”

他這一聲威喝,還是起作用的,諸將紛紛停下手中動作,目光投向楊銘。

楊銘沉聲道:“本王並不欲牽連太衆,王嶽本可不死,是他太着急了。”

這句話,其實是用來安撫衆人,王嶽肯定得死,因爲就是他,將鄭元壽和韋保巒架空的,賀若弼一死,沒了靠山後臺,鄭元壽和韋保巒第一個就會拿他開刀。

而且楊銘如果不在右候衛殺幾個人,老爹楊廣那邊也不好交代,如今王嶽主動自戕,反倒是成全了楊銘。

史萬歲和長孫成,本來都有意幫右候衛諸將求情,但是他們看出楊銘有高擡貴手的意思,那麼求情的話就沒必要說了,得讓楊銘來說。

“來人,把他們的兵刃卸掉,看管起來,”說着,楊銘看了一眼地上的屍體:“厚葬王將軍,家屬重恤。”

“謝秦王開恩!”

衆將紛紛跪地,高呼秦王,因爲他們已經猜到,秦王放過王嶽的家屬,那麼他們的家人,應該也沒事了。

楊銘是不會冒險進軍府大營裡,裡面還沒穩定下來,於是他讓史萬歲和長孫成進去接管,他則返回京師。

賀若弼伏誅,右候衛也算暫時壓制下來,但是民心已經亂了,御史臺那邊有人帶來消息,京師不少百姓,主動爲賀若弼服喪。

什麼叫威望,這特麼就是。

別看賀若弼滅陳之戰後,一件正事都沒幹過,但是人家的威名已經深入人心,有一部分是楊堅當年故意幫他營造的。

輿論不能強壓,只能順其自然,時間會將其澹化。

回到王府後,楊銘還是草擬奏報,整個事情經過,他都會如實上奏,但是右候衛剩下那些將領,楊銘打算保一保,因爲其中很大一部分,真的是無辜的。

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賀若弼也是無辜的。

這就是君要臣死了。

鄭元壽和韋保巒,算是解脫了,但是還有一個問題擺在他們面前,右候衛的人不服他們,而楊銘不肯大開殺戒,清算賀若弼的舊將,他們今後在右候衛,仍會是舉步維艱。

於是兩人一合計,聯袂來找楊銘,希望楊銘將放下的屠刀,重新舉起來。

可能嗎?

放下屠刀,我都立地成佛了,佛,是不殺人的。

第700章 仗義每多屠狗輩第632章 田畝新制第563章 有失遠迎第753章 重在民部六七章 御史中丞九二章 建成小兒二九三章 京師守備四一五章 東宮新面孔三六零章 各懷心思七四章 家大業大第491章 軍府亂象一七九章 一子一女九十章 納吉九八章 藝人二七五章 血氣方剛二五零章 武士彠三九一章 李淵的野心第522章 自詡逍遙仙第715章 敗興一場第613章 氣暈了二五一章 四家瓜分第488章 軍驛夜話第642章 驍果軍鷹揚郎將二六零章 八關都邑六二章 買賣難做七九章 負荊請罪四五五章 水軍總管一零一章 自命不凡第637章 救荒法四四五章 獨孤家的問題第487章 (先鋒開拔三四九章 我有一策三三一章 最後一個機會七二章 佛道領袖二八四章 我很欣賞他一三零章 一人一半第575章 殺人者,楊堅也七五章 舐犢情深二六六章 齊王醜事二零零章 天以福瑞正告之一一零章 請假借口第520章 大柱國第657章 一步登天第755章 風疾加氣疾一二七章 英雄好漢第507章 殘部補充二二七章 殺人滅口第761章 勸酒第560章 大封宗室第557章 我爹是冤枉的三七九章 再也回不來第544章 表哥表弟四三四章 通達幹練一六二章 三公三師第708章 鬱郁不得志九九章 黑吃黑二六零章 八關都邑四二六章 處羅歸附第520章 大柱國第499章 羈縻政策第759章 鹽池四面監四十章 爽約第558章 蛋糕就這麼大第510章 便宜行事八十章 有罪無功一四九章 裴矩嫁妝三六七章 咱們是祖宗二四七章 驗明正身第762章 主動請辭第600章 皇帝帶貨第604章 死人最多的一年八九章 宇文都知第521章 京兆需要狠人六一章 背鍋俠六四章 再闖東宮第705章 水軍出動四三一章 不拘小節三八七章 接受挑戰第587章 門當戶對三七章 我會等你一一一章 斛律孝卿八七章 楊廣留京二十一章 開國第一功臣三二章 以後再說一九六章 亂戰第700章 仗義每多屠狗輩三八九章 殃及池魚第709章 大昏招第661章 天下兵馬大元帥一零七章 同病相憐第580章 家規六條第559章 條件第528章 武侯八卦陣六五章 書房第758章 清理門戶六一章 背鍋俠二八五章 消除疑心三四零章 庶人楊秀第734章 禮部侍郎二六一章 寡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