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一章 大隋建築集團

河南郡,上上郡,郡守從三品。

下轄十八個縣,河南、洛陽、閿鄉、桃林、陝縣、熊耳、澠池、新安、偃師、鞏縣、宜陽、壽安、陸渾、尹闕、興泰、緱氏、嵩陽、陽城。

眼下的河南郡太守,已經在這個位置上幹了十五年,姓獨孤,名纂(zuan),獨孤皇后親大哥獨孤羅的長子,襲封趙國公。

也就是獨孤鳳兒的養父。

楊銘從河陽縣下船,渡黃河後,走陸路抵達洛陽,獨孤纂率領百官相迎。

“殿下及諸位寢居之所,已然備下,請容臣在前引路,”獨孤纂今年已經快五十歲了,三個兒子一個閨女,這個閨女就是獨孤鳳兒。

獨孤家在洛陽一帶,勢力極大,雖然族內眼下,還有獨孤皇后的七弟獨孤整,接了李安留下的左領左右府大將軍,但是聽說獨孤整已經抱病在家休養。

朝內中樞,快沒有姓獨孤的了,但是在河南,這一家算是最橫的。

當年的楊勇,跟母親獨孤加羅的孃家交往不深,但是楊廣就不一樣了,他一直和獨孤家保持着聯繫,何況中間還有楊銘這層關係。

所以獨孤家在楊廣登基之後,似乎有重新崛起的跡象。

事實上,這家子在唐朝時期也非常吃得開,進入唐中樞者,不在少數。

冀州刺史韋圓成的老婆,就是獨孤家的。

如今的洛陽,沒有北魏時期規模宏大,但也是相當繁華,在大隋,屬於大興之下,晉陽之上,城內常住居民達四十萬之巨,乃中原腹地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獨孤纂只是收拾出了家裡幾座私宅,就足以安頓楊銘他們了。

而且爲了方便衆人議事,這些宅子距離非常近。

當天晚上,免不了有一場接風宴,是在趙國公府上。

辦事,也是要吃飯的,洛陽菜給楊銘的最大印象,就是分量足,以麪食爲主。

別以爲親王就不吃饃饃,饃饃可是好東西,雖然因爲加工水平不行,沒有後世那麼白,但捏起來手感很不錯。

楊銘做爲東都營造大監,自然是坐在主位上,宴會廳內,滿滿當當的數百人,非常熱鬧。

期間,獨孤纂做爲地主,以敬酒爲由湊了過來,小聲道:

“鳳兒的事情,我都已經知道了,孩子的後半生,就託付給殿下了。”

說着,獨孤纂瞬間眼眶就溼了,雖然這個閨女不是親生的,那也是自己從小養大的,跟親生的沒有任何區別,何況本來就是他們獨孤家的血脈,所以他一直以來,就是當親閨女養。

楊銘安慰的:“趙國公放心,鳳兒在我那裡,諸事無憂,而且病情亦有好轉,將來有機會,我讓她回來探望你。”

“好好好,”獨孤纂擦拭了一下眼角,點了點頭:“殿下初到洛陽,很多事情都不熟悉,需要不需要臣給安排幾人?方便殿下隨時詢問。”

楊銘順水推舟道:

“這種事情,終歸是自己人可靠,東京營造,是頭等大事,地方事務可暫且放一放,不如就讓獨孤寅來我身邊吧。”

獨孤寅,是獨孤纂的長子,現任河南縣縣令,今年三十六歲,據說四柱八字都帶寅,和唐伯虎一樣,所以取單字寅。

獨孤纂心知楊銘這是有意提拔自己兒子,這是一番好意,但是長子獨孤寅,驕縱慣了,不會來事,所以怕平日怠慢,以至於惹怒楊銘,所以道:

“長子愚笨,不如由臣下次子獨孤薪代勞?”

楊銘點了點頭:“可以。”

不大一會,獨孤纂便領來一名青年,模樣周正,頗爲順眼。

“臣,洛陽主薄獨孤薪,拜見殿下。”

楊銘擡手笑道:“自家人無需拘禮,今後還需二郎,時時爲本王解惑,今晚收拾一下,明日便來大監府,聽候安排。”

獨孤薪走後,楊銘又和獨孤纂聊了一會,旁敲側擊的打聽糧食儲備。

河南郡的官倉,要是出了問題,這事可就難辦了。

“趙國公勿怪本王多心,半路上,已經收到河內張定和稟報,當地官倉出了不少問題,犯事者已經被押送京師,我不希望河南郡也有這種問題,咱們是自己人,所以提醒你一下。”

獨孤纂連忙道:“殿下放心,河南郡官倉,除了正常損耗之外,足額足數,臣任上十五年,糧食沒有出過任何問題,獨孤傢什麼都能做,就是不能給聖後丟人。”

楊銘點頭笑道:“若關東皆是河南郡這般,陛下無憂矣。”

他在探獨孤纂的口風,獨孤纂也在探他的,別看人家差點成了楊銘的老丈人,但最後不是沒成嗎?

“東京建成之後,河南郡應該會重新更改治區,不知會改成何樣?”

楊銘算是聽出來了,你還想當洛陽地區的一把手唄?

可能性倒是存在,但是將來的洛陽是東京,是都城,老大是皇帝,下面各部官員都在,你就算混個洛陽尹,上面還有豫州牧呢。

實際上,東京洛陽建成之後,會改爲洛州,最大的官叫刺史,治所還在河南縣,東京那地方將來都是大老,關中貴族勢必會早早在這裡置辦府宅,開闢領地,洛州刺史在這些人面前,沒什麼牌面。

老爹楊廣在洛陽的時候,他說了算,外出巡遊的時候,還會設置一個東都留守,所以獨孤纂最幸福的時刻,應該是眼下,而不是將來。

“趙國公放心,將來若有變動,本王這邊當會爲你謀劃,”楊銘笑道。

被人家窺破心意,獨孤纂老臉一紅,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是臣唐突了,殿下不要見怪。”

“不怪不怪,來,喝酒,”楊銘微笑舉杯。

皇帝楊廣喜歡喝紹興黃,以至於上行下效,但凡重要宴會,必然是以紹興黃爲宴酒,民間叫做女兒紅。

但其實洛陽這邊,大家都不喜歡喝,還得是北魏時河東人士劉白墮所釀“春醪”最是盛行,楊銘也比較偏愛這種酒,喝多不容易醉。

宴會過後,楊銘返回住所。

這是一座大宅子,規模其實逾制了,基本和郡王府的規格差不多,但在洛陽,沒人會操心這些。

府內收拾的一塵不染,顯然精心準備過,但是獨孤纂準備的侍女下人,都被楊銘打發走了。

這裡,不能有外人。

翌日,楊銘在獨孤纂等一衆當地官員的引領下,與楊素他們前往洛陽新址。

臨近晌午時候,衆人抵達目的地,尹闕山,尹闕山因兩山對峙,尹水中流,如同天然門闕,所以叫尹闕山,不過現在得叫龍門了,楊廣改名了。

站在龍門山上,向北眺望,楊銘就算不懂風水,也能看得出,這真是一個好地方。

北邙山,南龍門,夾出來的一塊中央平原,洛水從中流淌而過,端的是藏風納氣的一塊寶地。

衆人於一座視線最佳的山腰上,居高遠眺,因爲只有這裡,才能窺見全貌。

眼下的洛陽,已經開挖地基,眺望遠方,人羣彷若螞蟻般大小,密密麻麻。

“建城先建郭,東城牆長約十五里,南城牆十四里,北城牆十二里,西城牆十四里,總長五十五里。”

“洛水由西向東穿城而過,共設橋五座,皇城以南,爲疏通河水以免阻塞,所以需開渠分作三股水流,設北、中、南三道橋,居中爲天津橋,意爲天河渡口,北爲黃道橋,南爲皇津橋。”

“城中設橋兩座,居中爲中橋,居東爲東橋”

宇文愷手握圖紙,爲衆人講解。

這些橋都是浮橋,沒有石橋,楊銘對於天津橋還是比較瞭解的,大唐雙龍傳裡面,這裡有過一場大戰,寇仲徐子陵和師妃暄第一次硬碰硬。

而且這座橋,在歷史上常常出現在一些名家的詩詞當中。

史書對天津橋的形容:用大纜維舟,皆以鐵鎖鉤連之,南北夾路,對起四樓,其樓爲日月表勝之象。

這是一座鐵索浮橋,行車走馬如履平地。

“洛水以北,西爲皇城,東有二十九坊,設北市一座,洛水以南,以定鼎門大街爲中軸線,東有六十七裡坊,設東市一座,西有十六坊,設西市一座”

整個下午,衆人都在聆聽宇文愷所描述的基本概況,

東京事關重大,每個人都要做到心中有數,但是楊銘關心的,還是施工問題,洛陽營造,是晝夜不停的,夜間的照明,主要依靠篝火,火油是用不起的。

於是他看向楊達,問道:“那個叫武華的,來了沒有?”

楊達點了點頭,朝山下遠處招了招手,不一會,便有一個年近五十的富家翁拎着下襬跑了上來,

“草民武華,見過殿下。”

楊銘微微點頭:“木料供應,不可遲緩,暫封你爲土木副監,負責此事。”

“草民必不讓殿下失望,”武華大喜退下。

“雲定興可在,”楊銘問話道。

不一會,雲定興來了,這位曾經的太子老丈人,已不復往日榮光,眼下一舉一動都表現的非常卑微,當年楊勇得勢的時候,可是非常驕橫的。

“陛下既然令你來督造冶煉諸事,汝當不負聖恩,但需知陛下節儉,不可耗用無度。”

“臣領命,”雲定興趕忙點頭。

楊銘和楊素他們,是不會在施工地久呆的,像他們這樣的,多爲遙控指揮,統籌全局,真正在工地上的,是工部那幫專業選手,其中很多姓宇文的,他們不是北周皇室,而是宇文愷這一支。

有一種比較有趣的說法,宇文愷家裡,就連門房的狗,都會自己做窩。

宇文愷家族=大隋建築集團。

二十一章 開國第一功臣一二三章 荊州氏族三九六章 罄竹難書第506章 攻克遼東第618章 不打算生了一五零章 改姓宇文第514章 野心四四七章 門不當戶不對四七五章 縮頭烏龜二八四章 我很欣賞他四四一章 沒爹沒媽第698章 一鍋飯三三九章 撂挑子四二一章 東宮三小第522章 自詡逍遙仙一四八章 巫蠱之術第755章 風疾加氣疾一零六章 不養閒人第700章 仗義每多屠狗輩第525章 小巫見大巫四三章 爭取儲君三六一章 兩封奏疏第479章 任人唯親第573章 命運的齒輪二八零章 王府司馬一二九章 發佈公告四二二章 啓民之死四零一章 正月三十第765章 獎勵一畝地第633章 種族審美差異四一三章 連跳三級二二一章 大隋建築集團第492章 山東知世郎一四八章 巫蠱之術一二四章 開門見客二八四章 我很欣賞他二一七章 葬於洪瀆川第624章 長孫不能封一零三章 庶子楊煜二六八章 京郊約戰第528章 武侯八卦陣第685章 悍兵難管第一章 三胎四五五章 水軍總管第三章 小狗崽子三八二章 小野妹子四六零章 請太子試刀三七六章 緣分已盡四零六章 太子千牛備身第634章 東西聯盟第696章 名和利的選擇二五六章 兩人有問題二九四章 河間王第573章 命運的齒輪第722章 吾不忘矣第672章 離強合弱第538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一六八章 其罪有三第563章 有失遠迎第559章 條件第722章 吾不忘矣四六章 一敗塗地一五二章 下蠱之人四四零章 怒髮衝冠第502章 黜陟討捕大使一九四章 秦王三一一章 禍及妻兒二二五章 清河崔氏第561章 不準迎接十三章 老實人四四六章 朝堂爭鋒第646章 齊郡杜伏威三九四章 三推讓第730章 殺心起一九七章 戰場形勢第702章 紙上談兵三六七章 咱們是祖宗二二九章 一個刺史,一個太守,再加一個秘書省第752章 下手太快二六四章 高玥三三三章 尚書岳父第638章 我說楊約,你活膩了?第583章 荊州故人第688章 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三一八章 東拉西扯三三二章 大鬧朝堂三五五章 夫妻木屋一九零章 肩挑日月,揹負星辰一零八章 放水養魚第498章 兩項技能四三四章 通達幹練二八六章 守門小卒第761章 勸酒第539章 遼東郡王二一三章 來護兒第718章 北進洛陽三一七章 秦王入陣曲四零六章 太子千牛備身第590章 索然無味一八六章 仁壽宮之變(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