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六章 工期一年

今日朝會,頗耗時間,所有官員就在大興殿簡單用了一點午飯,便繼續議事,一直持續到傍晚。

很明顯,今天不能統一意見,你們就別想下朝回家。

可見楊廣做事,實在是雷厲風行。

漸漸的,隨着楊素、高熲、楊雄等人的妥協,又有秦王楊銘推波助瀾,定都一事,基本算是定下了。

有幾個堅決反對的刺頭,被拉出殿外暴打了一頓。

楊廣臉上也逐漸露出滿意的表情。

這就是他和楊堅不同的地方,楊堅很少和羣臣對着幹,但楊廣似乎樂在其中,

【鑑於大環境如此,

只見他緩緩擡手,大殿瞬間安靜下來。

內史侍郎薛道行拿出早已準備好的詔書,朗聲誦唸道:

「非天下以奉一人,乃一人以主天下也。民惟國本,本固邦寧,百姓足君孰與不足。今所營構,務從節儉,無令凋牆峻宇復起於當今,欲使卑宮菲食將貽於後世。有司明爲條格,稱朕意焉。」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營東宮詔》。

大概意思是說:皇帝以一人而治天下,並不是天下養着皇帝一個人,老百姓是國之根本,根本穩固了,國家就穩固,老百姓富足了,國家也就富足了,這次修洛陽,務必從儉,不能太奢華,要把節儉的優良傳統,一代代傳下去,你們當遵從這些,朕纔會滿意。

漂亮!通篇找不出任何瑕疵。

楊廣真要按自己的詔書這麼幹,千古明君是跑不了的。

但楊銘清楚,事實正好相反,最特麼離譜的是,隋朝大運河其中一段的通濟渠,歷史上幾乎和洛陽一起開工。

河南、山西、河北、山東、安徽、江蘇一帶的老百姓,遭了特麼大難了。

兩項工程,波及六省之地。

不過開挖通濟渠,眼下還沒有提上議程。

要修洛陽,首先得繪製圖紙,這事還得工部尚書宇文愷來做,他需要實地勘察之後,再開始選址繪圖。

楊廣特別重視這件事,他竟然也要跟着去考察,名爲天子巡遊。

歷史上,沒有哪個皇帝像他這樣好動,今年纔剛剛繼位,就在家憋不住了。

羣臣當然還是反對,結局當然還是反對無效。

楊銘覺得,老爹這皇帝當的,是真特孃的硬啊

下朝回家之後,裴淑英端來飯菜,爲楊銘揉捏着肩膀,但楊銘除了喝了一些水之外,飯菜一快子都沒動。

實在是沒胃口。

孩子的滿月禮已經過去半個月,楊茵絳離出月子,也快了。

裴淑英已經盤算着,和楊銘生孩子的事情。

但楊銘現在,真的沒有心思可以放在除了洛陽以外的地方。

有史書記載,單單是修洛陽,民夫便死了將近百萬之巨,這個有點靠譜。

還有些史書記載,說是修洛陽死了幾百萬,這是不現實的說法。

….

《隋書》記載:每月役丁二百萬,僵仆而斃者,十四五焉。

這句話並不是說,每個月都能死一百萬,洛陽修建用時十四個月,難道死了一千四百萬?整個大隋的總人口才4600萬,河南等地哪有這麼多勞力。

所以楊銘認爲,十四五焉,指的應該是總數,也就是兩百萬的一半,一百萬。

《隋書》是魏徵主編的,水分肯定有。

楊銘當然不希望,此番興建洛陽,和歷史記載的那樣,死那麼多人。

所以,他必須要做些什麼。

「裴公一般什麼時候就寢?」楊

銘問道。

背後的裴淑英緩緩道:「阿爺通常睡得早,一般在戌時(7點到9點)左右。」

楊銘點了點頭:「你讓徐景去將裴公請來,就說我有些事情想要請教。」

裴淑英點了點頭,下去安排去了。

裴矩的府邸,距離王府不遠,半個小時就能過來。

兩人見面之後,於書房商談。

「再有幾日,陛下就會出巡洛陽,岳丈認爲,此番營建新都,何人總領其事?」

其實楊銘心裡知道答桉。

裴矩道:「大興是高熲,仁壽宮爲楊素,今下新都,營作大監大約應是楊素。」

這時候,裴淑英重新將熱好的飯菜端了上來,坐在一旁看向楊銘:

「我看着你吃。」

「商議正事,婦人規避,」裴矩不滿道。

裴淑英直接給了他個白眼。

「無妨無妨,」楊銘笑着擺了擺手,拿起快子,邊吃邊說道:「高熲持重,楊素奢靡,他若總領新都營造,恐濫用民力。」

裴矩好奇道:「難道殿下有意?又或是有合適人選?」

一猜就透。

楊銘點頭笑道:「我願前往,總領其事,就怕父皇不允。」

「確實不妥當,」裴矩直接道:「楊素是有經驗的,本就鑽研土木營造,極通工事,他所督建的仁壽宮不但二聖喜歡,當今陛下也很喜歡,除他之外,當不會有第二人選。」

說白了,楊銘是個門外漢,人家楊素雖然專業不是土木工程,但是人家有工作經驗。

這種工作經驗,是非常稀缺的,攏共也就高熲楊素兩人才有。

楊銘故作嘆息一聲:「我觀陛下心急,東都營造期限恐會大大縮減,工期一減,用工便多,恐增多餘損耗。」

今晚見裴矩,楊銘實際上是想探探口風,畢竟今天在朝會上,很明顯就能看出來,老爹在私底下,早就和裴矩商量過了。

楊約在家養傷已經將近一個月,還是沒有上朝,實際上,他腿腳早就恢復了,但是他一直記着還欠人家楊麗華一頓毒打。

所以眼下不敢出門,能拖一天,身子便更硬朗一天。

楊約不在,內史省的政務沒人主持,楊廣又得倚仗裴矩,所以很多秘事,裴矩都有參與的份。

裴矩當然也猜到楊銘的用意所在,自己女婿又不是外人,於是小聲道:

….

「陛下已經和宇文愷商量過,工期將從四年,縮短爲一年,而且不是重修洛陽,是於現洛陽以西選址,重建一座洛陽城。」

「什麼?」楊銘驚訝道:「一年時間,修一座新城?宇文愷敢答應?」

一旁的裴淑英,也是驚訝的合不攏嘴。

裴矩苦笑道:「他當然不敢,但是山東叛亂未消,陛下較爲迫切,再者,當年的大興也是十個月便建成的,一年工期,不算少,宇文愷不敢接也得接。」

楊銘頭都大了,這麼說,洛陽十四個月完工,實際上還是超出工期了?

大興和洛陽,工期是大致相當,但區別大發了。

當年營建大興,是高熲主持,無論是民力物力耗費,都維持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雖然也死了好幾萬人,但楊堅一向節儉,很多工程都是後期逐步完成的,直到現在,大興城有些地方,還在修。

但是東都洛陽,歷史上是楊素督造,工程浩大,窮極民力,尤其是洛陽將來的皇城紫薇城,木頭都是從江西運來的,單單運送木料,就耗費民力數十萬。

他修仁壽宮,就死了十多萬人。

主持的人不同,造成的結果也就不一樣。

楊堅節儉,楊廣奢靡,又不一樣。

其實洛陽完全可以參造大興那樣,先修一個大致輪轂,完善城郭,然後逐年累月修繕,一步一步的來。

楊銘沉思半晌,說道:「我想自薦主持營建東都,岳丈還需助我。」

裴矩略微沉吟一番後,點了點頭:「我自當盡力,但陛下恐已內定楊素,難度頗大。」

楊銘皺眉道:「若我可以讓楊素想辦法推掉呢?」

裴矩一愣:「若如此,事可成,」

楊銘來不及多說,送走裴矩之後,便換了一身便服,只帶了二十名隨從,從王府後門離開,悄悄前往越公府。

楊素家的後門,他已經知道在哪了,熟門熟路。

大隋沒有錦衣衛,所以不要太過擔心暴露行蹤,沒有人時刻盯着你。

書房內,隨意披了件衣服的楊素與楊銘會面,皺眉道:

「殿下有大事?」

楊銘點了點頭:「營建東都,越公乃領事的不二人選,但本王希望,您能將其推掉。」

「陛下恐屬意於我,怎麼推?」楊素皺眉道:「難道殿下心中另有合適人選?」

楊銘搖了搖頭:「沒有比越公更合適的,但是這一次,本王想自薦。」

「你去?」楊素愣住了:「有何緣故?」

原因?是怕你害死太多的人你這個人向來不把人命當回事。

楊銘道:「我想撈點,越公信嗎?」

楊素忍不住笑道:「看樣子殿下不方便告訴老夫?」

楊銘微笑點頭:「正如越公不認識高攬德一樣。」

「哈哈」楊素捋須笑道:「殿下既肯明說,至於緣由,老夫便不追問了,只是想要推掉如此大事,沒有合適理由,只怕過不了陛下那關。」

關於這一點,楊銘也犯難,讓楊素裝病?顯然不現實,宮裡的御醫也不是吃素的。

找個辦法罷了楊素的官?那更不合適,人家楊素肯定不樂意犧牲這麼大。

那還能有什麼辦法呢?

這時候,楊素突然起身,取來紙筆,寫下了四個字,

「這是老夫四柱八字中的年柱和月柱,殿下可以從這方面想想辦法。」

四柱八字,就是生辰八字,分別對應出生的年柱、月柱、日柱、時柱。

楊素肯定不敢把八字都告訴楊銘,他還怕泄露出去,被人以巫術相咒。

楊銘瞬間就明白了對方的意思,大喜點頭道:

「章仇太翼、張胃玄、趙昭,誰合適?」

這三人中,章仇太翼得寵於楊堅夫婦及楊勇,張胃玄是秘書省的太史令,主修曆法,副業陰陽卦術,趙昭則是頗得楊廣信任。

楊素笑道:「逢遇大事,可問章仇。」

「明白了,多謝越公指點,」楊銘告辭離開。

他心裡清楚,能夠說通楊素,主要還是有楊茵絳這層關係在,人家纔沒把他當外人,而且楊素一把年紀,也懶得奔波在外搞工程。

這個人情可不小,將來是要還的。

圓盤大佬粗

三四五章 選曹七貴四六九章 王佐之才三七二章 河北義士二九零章 鞭罰第645章 蘭陵蕭銑第526章 形勢複雜第527章 誰跑誰吃虧一二九章 發佈公告一九七章 戰場形勢一二二章 一路平安第568章 他們好着呢四四九章 兒女情長二九六章 高攬德一生第640章 蘇夔無父二四九章 兩個兒子七三章 醍醐灌頂二八八章 三去其一第562章 一世英名四五六章 五將離京三三六章 百合沙蔘第730章 殺心起第642章 驍果軍鷹揚郎將第684章 五五開第750章 名字不好第725章 共定海內二一五章 大秘小秘八七章 楊廣留京第664章 滎陽之圍第561章 不準迎接第693章 不可能二四八章 風流天子一六九章 楊約外放第718章 北進洛陽第524章 李雲龍打縣城二零四章 楊勇之死三六七章 咱們是祖宗三十章 深不可測第488章 軍驛夜話第696章 名和利的選擇第517章 嚴防死守六三章 舊時主僕一二七章 英雄好漢第676章 吃得苦中苦第660章 世嫡皇孫一七五章 能屈能伸一八七章 仁壽宮之變(四)一七七章 長孫論功三四六章 西眷和東眷四三七章 陳氏子弟第743章 焉能背主第712章 你別幹了三九九章 門當戶對三零零章 燕歸王府第536章 能屈能伸,方爲丈夫第581章 出使突厥四三九章 擅離職守二九一章 滎陽王一九五章 大軍開拔三三二章 大鬧朝堂第549章 家宴四五二章 大智若愚第743章 焉能背主第518章 西方之劫第550章 我招誰惹誰了第705章 水軍出動一二八章 要錢要命一四七章 再返京師第722章 吾不忘矣四三章 爭取儲君第602章 花有重開日三八四章 和親公主一零六章 上嫁五十章 破鏡重圓第602章 花有重開日二六六章 齊王醜事一五零章 改姓宇文十三章 老實人三八八章 軟弱皇后第604章 死人最多的一年第683章 南面可汗四五八章 落後工藝二五二章 利在千秋二三三章 麥秋第581章 出使突厥第708章 鬱郁不得志四七章 夫妻恩愛九九章 黑吃黑十七章 純屬意外第547章 油鹽不進老狐狸第643章 各就各位第681章 我是不會批的八十章 有罪無功一九二章 楊氏觀王房四三五章 河東聞喜第485章 造橋大匠一零六章 上嫁二五八章 什麼叫忠僕二二五章 清河崔氏四三章 爭取儲君第521章 京兆需要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