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章 秦王

這段時間,百官都不能回家,參議軍情的時候,在大興殿,休息的時候回自己衙門守着。

事實上,大興殿從早到晚,一直有人,尤其是兵部的,他們需要處理軍情奏報,以獲取更全面的消息,以此制定作戰方案。

屈突通回來的第三天,一封特殊的軍報送進來了。

漢王楊諒沒有造反,準確來說,他確實反了,只不過打的旗號是誅殺奸賊楊素,清君側。

換源app】

只要打出這個旗號,名義上就不算反。

不然公然造反的話,楊諒未必能很好的指揮麾下部將,畢竟軍士們都是尋常老百姓出身,誰也不想背上個造反的罪名。

朝堂上,楊素哭笑不得,我特麼平日又沒招惹過你,你誅殺我幹什麼?

皇帝楊廣也在朝會上安慰楊素,說什麼朕知道你是忠臣,別人對你的污衊,朕是不會信的。

大家心裡都清楚,楊諒就是反了,清君側這種口號,其實就是圖個名正言順。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眼下關中地區通往河東的官驛,是最繁忙的,負責遞送軍情諜報的驛卒,一撥接一撥,

驛卒背插小黃旗,那是皇室信箋,背插紅旗,是軍情,同時插黃、紅兩旗,代表直遞皇帝的緊急軍情。

官道上煙塵四起,所有路人車輛都得讓道。

叛軍已經在距離河東縣一百里外的地方紮營,探子帶回來的消息說,這支大軍由晉州刺史裴文安統帥,並且此人已經被楊諒封了柱國。

裴文安,出身河東裴氏,當裴矩聽到這個消息後,基本上確定,老家的祖墳應該是能保住了。

因爲裴文安與裴矩一樣,都是出身河東裴氏西卷房,同是三國時期裴徽這一支的子孫。

楊廣大怒,直言要誅了裴文安九族。

裴矩掐指頭一算,還好,自己不在九族之內,不過他也知道,皇帝不過是一時氣話,河東裴氏,誅不動九族,最多夷三族,就已經很艱難了。

楊諒敢隨意加封勳位,等於將自己當成皇帝,這是楊廣最不能忍的,他心裡已然怒極,但是臉上看不出任何表情變化,由始自終都是以沉着冷靜示人。

也就是因爲裴文安反水,怒了一下而已。

臨近中午的時候,有一封書信送外面送來,遞給蘇威,蘇威閱完之後,趕忙上呈給了楊廣。

信是一個叫豆盧毓(yu)的人送來的,這個人是漢王府主薄,楊諒的大舅哥。

楊廣閱完信之後,第一次表情大變,立即將信扔給內侍高野,由他在朝堂朗讀出來。

一時間,殿內譁然。

信上的內容,基本將楊諒所有的軍事部署都羅列的清清楚楚。

楊諒封餘公理爲大將軍,從太谷(山西太谷)出發,進軍河陽(河南焦作市孟縣)。

封綦(qi)良爲大將軍,領兵從滏口(河北武安)出發,進軍黎陽(河南浚縣)。

大將軍劉建,從井陘(河北井陘縣)出發,率軍攻取河北地區那些不願投靠楊諒的地區。

喬鍾葵從雁門(山西代縣)出發,支援裴文安。

而裴文安則統帥大軍八萬,進逼蒲津關。

信中最駭人聽聞的是,楊諒獲得了山東十九州,以及南方部分世家的全力支持。

這意味着什麼?

意味着楊廣不止是和幷州打,而是和當年的整個北齊打,那可是北方的一半。

老五啊老五,真沒看出來,你敢玩這麼大?

高熲也慌了,自己的長子眼下可是在山東呢,不會被楊諒派人弄死吧?

就算再處變不驚,事關長子安危,高熲也是心裡發虛。

豆盧毓的這份信,可謂非常及時,其真實程度,也被蘇威一力擔保。

別看豆盧毓的妹妹,是楊諒的正妃,這種時候,人家還是選擇大義滅親。

也許是他判斷形勢後所做出的決定,認爲楊諒成不了氣候。

事實上,大部分人,都認爲楊諒成不了事。

一來是楊諒自身問題,他出生的時候,楊堅已經是北周一人之下,在楊諒五歲的時候,他就已經是皇子了。

這孩子打小被楊堅夫婦寵溺,沒遭過什麼罪,少年心性,紈絝暴戾,唯一干過的一件大事,是領兵攻打高句麗,慘敗收場。

打高句麗,高熲是元帥長史,所以高熲最瞭解楊諒,認爲這小子就是個廢物。

二來,仁壽三年,楊諒跟突厥打了一架,規模不大,但是楊諒以八萬對三萬,竟然輸了。

事後,楊堅沒有怪罪兒子,而是將楊諒手底下一撥幕僚發配嶺南,楊諒上書給自己的幕僚求情,說什麼這些人我還有用,得用他們宿衛邊疆,請父皇饒了他們。

楊堅迴文駁斥:“爾爲籓王,惟當敬依朝命,何得私論宿舊,廢國家憲法邪!嗟乎小子,爾一旦無我,或欲妄動,彼取爾如籠內雞雛耳,何用腹心爲!

這句話裡面,有一句很重要:彼取爾如籠內雞雛耳。

這裡面的“彼”,指的是楊廣,因爲楊廣當時已經是太子了。

意思是說,將來我要是不在了,你小子敢亂來,你二哥收拾你,跟去籠子裡抓只雞一樣簡單。

由此可見,在楊堅心裡,小兒子根本不是老二楊廣的對手,而他也知道小兒子的性子,怕他亂來,提前發出警告。

可惜了,楊諒還是沒聽他爹的話。

但是豆盧毓送來的這份密報,還是讓滿朝諸公憂心忡忡。

畢竟楊諒此番造反,波及範圍太廣了,山西、河北、河南、山東,都被拉進來了。

整個華夏古代史,泱泱中國,這四個省份,可謂是佔據了一半的風采,也被後世稱爲山河四省。

楊諒舉四省之力造反,大家不慌是不可能的。

這時候,楊素站出來道:“漢王小兒,不自量力,雖攜四省之地,舉叛亂之旗,但臣認爲,不足懼也。”

“愛卿何有此言?”楊廣問道。

楊素道:“賊兵雖衆,然必取關中,楊諒竊據晉陽,發幷州之兵直撲蒲津關,臣以爲,只需以王者之師,渡黃河,攻晉州,再取晉陽,其餘之地,亂自消矣。”

“臣附議,”高熲也站出來道:“眼下形勢,蒲津關爲必守之地,只要關隘不丟,我軍便可順利渡河,以精銳兵力直取晉陽,剩餘叛軍,皆一時依附耳,形勢若變,其必自亂陣腳,爲今之計,當與裴文安主力決戰。”

這兩個人,很少意見一致。

但是,只要他們倆意見統一,那就是最好的方案了。

高熲和楊素的意思,是不要管其它地方,集中兵力進入山西,直接和楊諒決戰。

決戰這種事情,勝負難料,正常情況下,不是佔據絕對優勢,是不會想要決戰的。

而高熲楊素心裡都認爲,楊諒不行,統帥無能,必然累及三軍。

楊廣點了點頭,他也比較認同這個方案,於是環目一掃,說道:

“諸卿誰願爲帥?”

眼下的朝堂當中,最合適者無過於高熲、楊素、賀若弼。

這三個是真正能打的,而且適宜爲帥,不是將,是帥,是完全可以統領大軍,全方位指揮平叛大事。

但是話說回來,你想不想去,讓不讓你去,又是另一回事了。

楊素想去,賀若弼不想去,高熲是不能讓他去。

眼下的楊素,是最得皇帝倚仗的,而楊素願意出征,也是希望獲取功勳,福廕自己的子孫,他自己已經封無可封了。

其實楊玄感要是有本事的話,楊素一把年紀,也懶得去,但兒子這不是個棒槌嗎?

賀若弼爲什麼不想去呢?

因爲他這輩子沒打過敗仗,不想晚年不保,類似於已經是最強王者了,不想因爲一戰,往下面掉階。

他也是封無可封了。

高熲就很好理解了,他不是楊廣的人,楊廣不會讓他統領三軍。

既然楊素願意去,楊廣也想讓他去,那麼,又該如何安排呢?

老楊家有個習慣,凡遇大戰,爲帥者,必然宗室也。

小規模戰役,兵力投入少,誰去都一樣,一旦是大規模戰爭,只有宗室爲統帥,才能讓皇帝放心。

楊廣三個兒子正值當打之年,迫切的需要樹立威望。

老大楊昭是太子,不宜出征,老二楊暕在揚州,來不了,那還能有誰呢?

楊廣給下面的楊約遞了一個眼色。

楊約之所以得寵,甚至超過楊素,就是因爲他懂楊廣。

一個眼神,他就知道楊廣需要他幹什麼了。

於是他站出來道:“臣舉薦河東王楊銘,爲行軍大元帥,越公楊素,爲元帥府長史,率軍平叛。”

賀若弼不想去,於是趕忙站出來附和道:“臣附議!”

這個時候,高熲卻挑了挑眉,出來說道:

“陛下已爲天子,嫡子卻還是郡王,臣以爲不妥,當早日加封。”

他這句話是對的,統帥出征,向來都得提前給點甜頭,得把人家哄好,才能給你賣力。

這就叫,用你的時候慈眉善目,不用你了,橫眉冷對。

親兒子也是需要哄的。

原本楊廣還在猶豫,楊銘到底該封秦王還是齊王合適,這下好了,還猶豫個屁。

“朕上承天意,順應民心,進封河東王楊銘爲秦王,宗正寺修正譜牒,制冊寶冠帶”

“封秦王銘,爲行軍大元帥,總督平叛事宜,楊素爲元帥長史,史萬歲、郭衍、長孫成爲行軍總管,擇日出徵,河東李靖,加封大將軍。”

第669章 大冢宰第495章 突厥史大奈四三五章 河東聞喜一四八章 巫蠱之術一三二章 親疏有別四三四章 通達幹練二十章 請殿下賜教第478章 倚老賣老第648章 兩撇鬍子三一五章 高熲出征四二九章 西南道行臺省第504章 五女山城第480章 太師李穆第604章 死人最多的一年二四五章 一切順利一七一章 門下省納言第637章 救荒法第二章 不做第二人想第619章 總達衆材而不以事自任第577章 口是心非基本素養二五二章 利在千秋八六章 左右之爭第576章 我夢江南好第511章 兵械優勢三二九章 世子繼承四零一章 正月三十四二二章 啓民之死一二六章 清查田畝(兩章並一章,下午有點事,昨晚熬夜趕的,世界盃都沒看)十九章 春天的故事三一一章 禍及妻兒一一五章 首次離京一一三章 我可真冤第516章 燒爐鍊鐵之輩第547章 油鹽不進老狐狸第656章 勃而斤之敗六一章 背鍋俠十七章 純屬意外第767章 貓哭耗子第611章 就是這麼不客氣四五四章 左右驍騎第616章 劉皇叔的眼淚四五七章 別給我丟人四四一章 沒爹沒媽一一七章 互相仰仗三二七章 形勢不利第580章 家規六條一二五章 玄感禮物一四九章 裴矩嫁妝第564章 虛僞的社交三一六章 先鋒開拔一六零章 傳國玉璽第746章 齊王楊暕四六零章 請太子試刀第704章 哪涼快哪呆着去一三五章 文人優點第564章 虛僞的社交二五七章 一代權臣第733章 狼頭大纛二五四章 特勒汗國一五四章 大忌第598章 不懂政治四三八章 秦晉之好二二九章 一個刺史,一個太守,再加一個秘書省第八章 蘭陵蕭氏三四四章 沒有骨氣二三八章 快請御醫第676章 吃得苦中苦三六章 晚宴第729章 可稱神仙矣四二七章 捱打第623章 朱雀門下一二六章 清查田畝(兩章並一章,下午有點事,昨晚熬夜趕的,世界盃都沒看)第580章 家規六條三三四章 獎勵楊瑞兩個老師一九零章 肩挑日月,揹負星辰二十九章 骨骼清奇四七三章 半糧半貨第522章 自詡逍遙仙九二章 建成小兒三零二章 一代名將第628章 誠信第一六五章 書房二零二章 這小子真胖第736章 徐景一一九章 撮合二七九章 透心涼第740章 留活口一一一章 斛律孝卿第497章 搭設浮橋第671章 您還是瞧不上我第690章 善第605章 宗室領袖第734章 禮部侍郎一零六章 上嫁第752章 下手太快第590章 索然無味第593章 你比我會說話一八六章 仁壽宮之變(三)第751章 十五道一九二章 楊氏觀王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