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章 春天的故事

山腳下,幾十座大小不一的帳篷平地而起。

除了負責巡查四周的禁軍之外,營地內人來人往,非常熱鬧。

牛羊雞鵝被圈養起來,專門用來給晉王府的幾位殿下調劑口味,營地不缺水,除了自備的幾十桶之外,山中本就有清澈的溪水流過。

傍晚用過晚飯,楊銘回到了自己的營帳。

“我出去逛逛,消消食,你們不用跟着,”楊銘說完,換上一身黑色勁裝,出了帳篷。

不明所以的陳淑儀本來想開口詢問,但當她看到徐景等人緘口不言神色如常時,知趣的沒有問出口。

事實上,楊銘在皇宮的時候,也經常會在夜裡一個人獨處。

在他八歲的時候,皇帝楊堅給他找了一位師傅,國子監博士蕭該,大概學了半年的《詩》、《書》、《春秋》、《禮記》之後,楊銘就沒興趣再學下去了。

楊堅對此倒也無所謂,畢竟關隴集團有一個特點,叫做自無文武分途之事,說白了就是不怎麼看重讀書。

大隋開國初期,是不分什麼文官武官的,在朝時可商定國策,出則爲將可統領千軍。

直到楊堅開創科考制度,准許各州郡官員可舉薦三名士子,參加每年的科考。

考試內容只有一項,叫做策問,皇帝以經義或政事設題,要求考生解答,這就需要很大的知識儲備了。

所以無論南北,這纔有年輕人逐漸開始好好讀書。

這是華夏古代科舉的雛形,不過也只是雛形,畢竟這玩意是靠地方官的舉薦,本質上還是要靠走關係。

而楊銘棄文之後,肯定就是從武了。

於是皇帝楊堅又給他找了一個師傅:上開府儀同三司,左領軍大將軍史萬歲。

史萬歲十五歲成名,身經百戰,有大隋第一猛將之稱,尤其是弓馬和拳腳上的功夫。

什麼樣的師傅教出什麼樣的徒弟,所以楊銘弓馬嫺熟,拳腳剛烈。

因爲史萬歲傳授楊銘武藝是在皇宮,所以鮮少有人知道楊銘的功夫究竟練到了一個什麼樣的境界。

連徐景都不知道。

楊銘離開營地之後,勁步如飛,穿梭于山中密林,打小習武給他打下了紮實的基礎,渾身筋骨錘鍊的異常堅韌。

在半山腰找到一塊難得的平地之後,楊銘脫下上衣,開始調整呼吸,擺出拳架。

每拳既出,赫赫生風。

史萬歲的拳腳功夫,是一步步從沙場上磨礪出來的,重攻不重守,要旨在於一往無前,精髓在“得勢”二字。

無論身心,皆不可產生退意。

弊端是容易受傷。

大隋武道沒有什麼具體的境界劃分,只有幾個淺顯的形容詞:十人敵,百人敵,千人敵,萬人敵。

十人敵應該比較常見,皇城中的禁衛軍很多都是這個水平,

百人敵嘛,據說果毅郎將龐犇曾在校場上,赤膊迎戰一支百人隊而不敗,

至於千人敵和萬人敵,楊銘認爲這純屬是一種誇張的修辭手法,史萬歲號稱萬人敵,難道他真能跟一萬人打?

一萬人每人吐口唾沫估計都能淹死他。

打了幾遍拳腳之後,楊銘已經是大汗淋漓,本想繼續,卻被一些奇詭的聲音吸引了注意。

他是練體不練氣,所以耳目也就比常人稍微那麼靈一點。

聲音傳自身後不遠處的樹林,未免被人發現,楊銘小心翼翼的穿好上衣,貓腰躲進一簇荊棘叢中。

“賞月爲什麼要爬這麼高啊?”一道女聲響起。

“這裡安靜啊,不會有其他人打擾我們,”男的聲音非常好聽。

女聲道:“我們還是下去吧,時間久了,那些家僕會告訴我爹的。”

“沒事的,用不了多長時間”男聲道。

“別你別這樣”

“好了柳妹,我們下去吧。”

楊銘呆愕的藏在草叢內,心想着這個男人是個實在人啊,還真的沒用多久。

往年沒有參加過春遊,沒想到這麼刺激,大隋的女子已經開放到這個地步了?

哎呀,錯過錯過

那對男女的腳步聲還未走遠,楊銘就又聽到其他人的聲音。

“原來是柳兄,沒想到深夜於此地遇見,真是幸會幸會。”

“王兄咳咳,和這位姑娘,是要上山?”

“正是,月色撩人,下面看不真切,纔想尋個賞月的好去處。”

“噢這樣啊,上面其實也看不真切,王兄告辭。”

一路下山,楊銘至少又發現兩對男女登山,由此可以想見,趁着夜黑風高,這些思春的少男少女們已經傾巢出動了。

山腳下,一衆丫鬟奴僕打着哈欠苦苦等候,服飾鮮明的分作好幾撥。

看到楊銘的時候,他們並沒有感到吃驚,只是或多或少的奇怪:這位小公子也能行?

山中的夜晚,是熱鬧的,因爲白天有白天做的事,晚上有晚上做的事,很明顯,春遊時晚上會比較繁忙。

遠遠看到楊銘返回,徐景第一時間迎了上來,道:

“殿下,二爺和大小姐來找您,說是長寧王殿下那邊有場夜宴,邀請您過去,您不在,二位殿下先去了。”

長寧王,就是楊勇的長子楊儼,

“大晚上的辦什麼夜宴,我不去,”說着,楊銘就要返回營帳。

“別啊殿下,”徐景趕忙一把拉住楊銘,“二爺和大小姐對大興不熟悉,也沒熟人,您如果不去,兩位殿下在宴會上豈不是很尷尬?”

楊銘想想也是,這麼大半夜的把人叫走,不知道楊儼那個小混蛋打的什麼主意,

以他對楊儼的瞭解,只怕宴會上一定會給楊暕他們難堪。

翻過一座山頭,就是東宮的營地,規模比楊銘這邊大了很多。

正中間的一座巨大營帳內,歡聲笑語,

楊儼作爲太子長子,自然位居主位,坐在他下手處的,還有楊勇的另外幾個兒子:平原王楊裕,安城王楊筠,襄城王楊恪。

接着,有晉王府的楊暕和楊嬋,蜀王府的楊孝,楊明,漢王府楊顥,秦王府楊浩和楊湛。

這些是大隋血脈最正的一撥世子,他們有着同一個爺爺和奶奶。

除此之外,還有來自楊家宗室的一批子弟,這批人基本屬於陪笑和烘托氣氛的。

楊暕和楊嬋自打進來之後,就非常尷尬,因爲從頭到尾,做爲主人的楊儼,都沒有跟他們打過一聲招呼,反倒是和漢王府的那位世子相談甚歡。

主人的態度,決定了其他賓客的態度,楊暕和楊嬋很自然就被晾在了一邊,沒有人上前跟他們主動交談。

走吧,不合適,不走吧,真是如坐鍼氈。

“我大隋雖無文武分途之事,但東平北齊,南滅舊陳,北拒突厥,無一不是以武力降伏四方,所以本王認爲,大隋其實是以武立國,”

說着,楊儼目光驕傲的在廳內掃視一遍後:“諸位以爲然否?”

漢王楊諒的長子楊顥趕忙道:“大哥此言,乃是至理。”

楊儼對這句馬屁頗爲受用,微微一笑,首次將目光看向楊暕兄妹:

“暕弟嬋妹久居江南,千萬莫要沾染上那些迂腐之氣。”

這句話多少有點貶低南人的意思,可楊暕又不好反駁,畢竟在座的都是北人,而他也是北人。

“大哥說的是,弟謹聽教誨。”

這時候,楊勇家老五,襄城王楊恪起身道:

“我等作爲宗室子弟,自不能忘二聖創業之艱難,以武立國,自當以武護國,本王不才,有武道師傅岑仲,在江湖中有棍雄之稱,諸位麾下有哪位願意一戰?聊以助興?”

楊暕微微皺眉,他倒是聽說過,在大興貴族之中經常有比武這一傳統,江湖中很多武夫都是靠着給貴族們做護衛,以此作爲晉升踏板。

雖然之前他早有心理準備,身邊也帶着張慕等一衆高手,專門就是爲了應付這種場面。

可是這次他很明顯的感覺到,對方是衝着晉王府來的。

無它,因爲老爹楊廣,乃當代棍法宗師,自己也修習棍法。

二六七章 教坊二八五章 消除疑心一九六章 亂戰三二五章 楊廣北返第九章 河東郡王第600章 皇帝帶貨三一七章 秦王入陣曲三四五章 選曹七貴四零二章 魏徵上殿九九章 黑吃黑三一章 吾教當興四七章 夫妻恩愛第727章 吃虧是福二零八章 王府班底一二二章 一路平安第581章 出使突厥二零四章 楊勇之死第652章 救火將軍第600章 皇帝帶貨九七章 吃軟飯四六一章 官辦官督第514章 野心第610章 做事要做絕第617章 楊老八四三八章 秦晉之好第539章 遼東郡王第626章 不差錢二四七章 驗明正身四四零章 怒髮衝冠三三七章 兩袖清風四三三章 李月暉二三六章 偶遇三四一章 靜照庵四七一章 三個慰撫使十六章 高門大閥第629章 兵家必爭之地四三七章 陳氏子弟一一一章 斛律孝卿第694章 誰的人就是誰的人三五五章 夫妻木屋四一三章 連跳三級四一一章 私下見面第660章 世嫡皇孫第635章 河西戰線二五六章 兩人有問題二三三章 麥秋二六五章 一生之敵二七一章 裙帶關係第610章 做事要做絕一一二章 書香世家二六六章 齊王醜事三五四章 爾虞我詐一四六章 我趁她不注意第721章 我是教不會的七八章 五牙大艦第611章 就是這麼不客氣第486章 軍輜開運一零六章 不養閒人第752章 下手太快第572章 憂憤而死三六四章 遼西走廊六一章 背鍋俠第698章 一鍋飯第739章 隔代親一七五章 能屈能伸二八五章 消除疑心二一四章 黃河淮河第674章 頂級投機者第592章 水車軸承第601章 古今用兵無出其右者三五五章 夫妻木屋一八一章 朝堂平衡器三六二章 張開覆滅三零八章 血濺朝堂一九六章 亂戰四四六章 朝堂爭鋒第690章 善七十章 一車美酒三六三章 遼東糞土臣元二零九章 你死我活第614章 嶺南西道行臺尚書令四四八章 琅琊郡公二十七章 金蟬脫殼第482章 老少談心第595章 嘔三九二章 老奸巨猾第726章 五座大橋四三九章 擅離職守一五七章 老大無子第八章 蘭陵蕭氏三九一章 李淵的野心第713章 你怎麼敢殺他?一零四章 美中不足四零五章 太子(今天沒了啊)二五六章 兩人有問題第660章 世嫡皇孫四四二章 不是你的四二五章 金革之事不避二三七章 救人三七章 我會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