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五章 母憑子貴

楊銘很清楚,自己在荊州不會呆多久的。

這次離開之後,不到一年,他就還得回來,祖母獨孤加羅如史書上記載的那樣,於仁壽二年過世,那麼祖父楊堅應該也錯不了,會在仁壽四年的八月份,駕崩。

祖母過世與祖父過世,這是兩個概念。

楊堅是皇帝,當他病危的時候,會牽扯到一件大事,皇權交接。

歷來皇權更迭,就沒有不出事的,即使老爹現在是太子,照樣躲不過。

歷史上,差點讓楊廣同志栽了跟頭的,有兩個人,一個是現在的兵部尚書柳述,蘭陵公主楊阿五的丈夫,一個叫元巖,現任門下省給事黃門侍郎。

大隋有兩個元巖,都是出身洛陽元氏,一個給蜀王楊秀做過益州總管長史,死的早,另外一個就是門下省這位了。

所以楊銘在離開之前,特意找到裴矩密會。

兩人就坐在裴矩的書房,所有下人全部屏退之後,裴矩皺眉道:

「殿下有事情需要交給我來安排?」

楊銘搖了搖頭,說道:「只是想跟你談論一些事情。」

「但說無妨,」裴矩道。

楊銘道:「岳丈認爲,楊素今後當如何呢?」

他怎麼會問這個問題?裴矩沉吟片刻後,坦然道:「當會有一段低谷。」

厲害,果然看的透徹,楊銘笑道:「怎麼講?」

裴矩道:「時值今日,楊素已經是位極人臣,集隆寵名望於一身,朝中沒有可匹敵者,這不是件好事情。」

「不錯,」楊銘點頭道:「蘇威保守,不願惹人,太過圓滑導致尚書省楊素一人獨大,殊不知,他這個右僕射本來就是要制衡楊素的,但是他一味避讓,讓人難以理解。」

這小子是真不一般啊,朝局看的這麼清楚?裴矩笑道:

「故意的,他和楊素不和,已經不是一年兩年了,現在不過是換了另外一種方式,來對付楊素,這叫以退爲進。」

楊銘贊成點頭:「我父雖是儲君,但舊太子楊勇的勢力仍在,楊素如果失勢,於我不利,但是,正如岳丈方纔所言,蘇威已經把楊素架上去了,至尊不會允許一家獨大的朝局維持太久,所以不出數月,楊素必然會往下走。」

此子足可與謀!自負如裴矩,眼下彷彿找到了能夠交心的知音一般,開懷笑道:

「殿下的預判,與我如出一轍,御史大夫樑毗,這段時間,像是瘋狗一樣,在朝會不停撕咬楊素,顯然背後有人授意,殿下覺得會是誰呢?」

楊銘伸出食指,往天上指了指,裴矩頓時大笑:

「厲害。」

楊銘笑道:「岳丈別笑,你也得小心自己。」

「我?」裴矩愣道:「難不成也會針對我?」

楊銘點了點頭:「高熲之後,楊素能坐上左僕射,誰的功勞最大?」

裴矩破口而出:「自然是聖後。」

獨孤加羅自從有了易儲的念頭後,就屬楊素出力最大,雖然楊素這麼做的目的,也是希望能扶持楊廣上位,但是他和獨孤後的目的是一致的,所以兩人是同一戰線。

獨孤後也是看在楊素幫了自己這麼大忙的份上,加之覺得高熲越來越靠不住,纔會將楊素給推上去。

但是現在,獨孤後不在了。

而蔫壞的蘇威看準形勢,故意表現出畏懼楊素的樣子,把楊素硬生生又給架在了一個更高的地方。

到了如今,楊堅不猜忌楊素,已經不是可能了。

楊銘只是微笑,沒有任何解釋,因爲他看出裴矩已經漸漸反應過來了。

裴矩皺眉道:「殿下的意思是,有人

藉着至尊有心削弱楊素的機會,想要針對太子?」

牛比!我跟你聊三層,你已經跳到五層了。

這個人實在是可怕啊楊銘點頭道:

「尚書左僕射,管着吏部、兵部、禮部,吏部尚書是你,兵部尚書是柳述,禮部尚書是牛弘,想要削弱楊素,必然要從這三個地方下手。」

「雖然你和楊素關係一般,但是終究與東宮都是姻親關係,看在我父王的面子上,你倆不會有什麼矛盾,至於牛弘,他是整個朝堂上,唯一被楊素敬重的,兩人關係不錯,那麼,就剩下一個柳述了。」

裴矩點頭道:「柳述是當朝駙馬,而且做過舊太子的千牛備身,值得利用,所以你懷疑,問題會出在柳述身上?」

「必是此人,」楊銘點頭道:「如果我猜得不錯,御史大夫樑毗冒頭之後,下一個就會是他。」

裴矩點了點頭,他對楊銘的說法還是認可的。

因爲楊素和柳述之間,本來就不對付。

嘶裴矩忽然一震,勐然想起這段時間以來,柳述得到至尊召見的次數是最多的,而且此去仁壽宮,柳述也跟着去了。

楊銘是怎麼看穿這點的?自己身在局中,尚且不自知,楊銘連朝會都不去,他又是怎麼看出柳述有問題?

裴矩越想,越覺得楊銘的猜測完全正確。

想要削弱楊素,必然需要扶持一個新人上位。

蘇威明擺着不想和楊素對着幹,那麼又有誰有這個膽子呢?

除了至尊的女婿,還真就沒有合適人選了。

而且楊素和柳述,本來就有很大的矛盾,上次就聽說,楊素出征回來之後,令兵部重新督造一批甲胃兵器,但是柳述當時的回話是:語僕射,道尚書不肯。

意思就是:告訴楊素,老子不願意。

而且楊素當年還嘲諷過柳述的父親柳機和叔叔柳肅一句話:二柳俱摧、孤楊獨聳。

因爲楊堅篡位的時候,柳述他們這一支河東柳沒有明確表態支持,所以大隋建立後,一直在走下坡路,楊素後來居上,意氣風發,就忍不住埋汰了兩人一番。

兩家至此結怨。

裴矩恍然大悟:「你是覺得,柳述會藉着整楊素的機會,針對太子?」

「難說,但是我們要有這個準備,」楊銘道:「這個人,你要多留意着點。」

裴矩點了點頭:「這些話,殿下可曾告訴太子?」

「沒有,」楊銘搖頭笑道:「父王若是知道,就會站出來保楊素,甚至收拾柳述,這樣做,與至尊意願相悖,不妥。」

尼瑪啊棄車保帥呢這是?裴矩忍不住在心裡罵了楊銘一句小崽子。

【鑑於大環境如此,

罵完之後,自己也忍不住笑了,楊銘說的是對的,不能讓太子知道,以免至尊與太子之間出現信任危機。

裴矩正色道:「我會多加留意,必不會讓柳述將火勢引向東宮。」

你辦事,我放心,楊銘起身告辭:「長公主若是有事找你,岳丈大人能幫則幫,爲難的話就不必了。」

「明白了。」

裴矩當然清楚,楊麗華在背後出力,促成女兒與楊銘的婚事,而且兒子的官爵,也是她幫忙的。

既有所報,當有所求,楊麗華肯定會有事找他幫忙。

臨走前,楊銘告訴裴矩,吏部掌握着地方官員任命,在至尊眼中,這個位置上的人必須和楊素不對付,免得楊素繼續往地方安排自己人,裴矩顯然不是最佳人選,所以至尊也許會打他的主意。

當然,不會把裴矩怎麼樣,但是很可能把裴矩剛到手的吏部尚書給換掉。

裴矩心事重重。

楊銘返回王府之後,開始給蕭摩訶寫信。

明年除了至尊駕崩一事外,還有一件大事,那就是漢王楊諒造反。

楊諒在晉陽,攻取大興的話,河東是必經之地,所以楊銘要早做準備,於是他在信中,要求蕭摩訶儘快編練一支人數在五千左右的精銳,

李靖去年帶着河東子弟北擊突厥,已經與當地軍府結下關係,而且因爲損失巨大,很多將領折損,所以軍府在補充兵員的時候,李靖在楊銘的授意下,安排了不少自己人。

所以說,別看李靖眼下只是個河東郡丞,但他已經實際上控制了河東軍府。

楊銘再信任李靖,也不會讓他一家獨大,而蕭摩訶,就是那個制衡李靖的人。

沒辦法,楊銘坐在這個位置上,就註定會提防身邊所有的人。

歷史上,收拾楊諒的還是楊素,而且楊諒造反,打的旗號也是剷除女幹賊楊素。

翻開史料,幾乎所有的造反口號,都不會針對皇帝,因爲你敢打這個旗號,底下人不會聽的。

造反,那是叛軍,剷除女幹臣,那是義軍,士兵們還是拎得清的,但是他們很容易被忽悠。

李淵就是個例外,這小子眼看大隋沒救了,直接造反,打的旗號是「廢皇帝而立代王(楊昭三子),興義兵以檄郡縣,改旗幟以示突厥」。

沒錯,這小子得到了突厥始畢可汗的支持,派遣大將阿史那大奈率兵相助。

始畢可汗就是啓民可汗的大兒子。

楊銘在給李靖的信中特別囑咐了一句:蒲津關當駐重兵。

他眼下的家產,極爲豐厚,分出其中三分之二,送往河東王府,三分之一留在大興。

楊銘知道,自己不久後就會回來,所以沒必要把錢都帶走。

仁壽三年,四月。

楊銘動身返回荊州,在上洛郡和獨孤鳳兒匯合後,還是走當年的那條路,於一個半月之後,抵達江陵。

楊慶被任命爲總管府金曹,掌貨幣、鹽鐵事。

楊和被任命爲兵曹,掌兵備,兵器,防禦事。

品階不高,權利卻大。

楊銘也清楚,這兩人從未參與過政務,上手難度肯定不小,但是楊銘有耐心。

不怕你捅婁子,就怕你不可靠。

回來的第三天,楊銘在總管府前衙召開會議,所有的總管府屬官都在。

元文都主動道:「舍弟尚在路途,大約還需半月才能抵達江夏。」

他的弟弟元崇載,受楊銘舉薦,補上了玄感離任之後的缺,出任鄂州刺史,現在已經在赴任途中。

楊銘點了點頭,接下來,爲衆人介紹了楊慶、楊和兄弟倆。

元文都等人趕忙起身見禮。

就算是庶子,也比他們高几個階層。

「今後有不通之事,二位兄長還需多多向元長史請教,」楊銘笑道。

兩人趕忙答應,態度非常謙和。

楊慶和楊和從小到大,都生活在晉王府,受盡了無視和冷落,所以性格比較隨和,沒有那種太子之子的傲氣。

再然後,就是元文都,龐牛、裴熙載、杜如晦等人彙報工作。

首先是水匪的問題,楊銘這一走,直接就是大半年,水匪之患日益嚴峻,迫於多方壓力,元文都在去年的時候就給楊銘寫信,希望能派兵剿匪。

而楊銘的回覆,一直等到確認民部撥款的批文下來之後,才送到了江陵。

只要批文到手,就可以

剿匪了。

但是民部這次的撥款,只有六十四萬貫,楊銘報上去的是一百一十五萬貫,基本上攔腰給了他一刀。

別以爲只要楊銘會砍預算,民部那些人就是吃這碗飯的,砍起來更狠。

錢多錢少,已經不是問題了,因爲上面同意了重建襄陽水軍,那麼怎麼建,主動權在楊銘。

他在路過襄陽郡的時候,已經派人將周仲牟給叫來了,眼下就在堂中,並且楊素那箱子五牙大艦的工藝圖紙,楊銘也已經交給了對方。

楊銘直接道:「現有三艘五牙,養護不足,要儘快使之可以縱橫大江,另外再添三艘五牙,及附屬艦船若干,本王要的是一支可以壓鎮荊州水路的無敵水師。」

荊州水路,涵蓋長江中游,長達兩千餘里,兩岸郡縣數百之多。

早就和楊銘探討過水軍發展的周仲牟,自然曉得該怎麼做,可是錢不夠啊?

楊銘也知道錢不夠,於是道:「先動工再說。」

這樣一支艦隊,總耗費應該會超過三百萬貫,但是不用太着急。

因爲船不是那麼容易就能造出來的,至少都需要兩三年,這支水軍才能具備真正的戰鬥力。

今年民部撥下來的六十四萬貫,足夠開工使用了。

接下來要討論的,就是關於清查田畝的事情了,

龐牛似乎已經意識到自己會挨訓,所以自打進了大堂,就一直耷拉着個腦袋。

據裴熙載講,檢校衛在地方,鬧出了不少人命,還有不少冤桉,楊銘離開的這大半年中,裴熙載這邊就殺了幾十個檢校衛。

這幫人本來就是收編了當地的地痞流氓組建成的,所以很難管理,龐牛這孫子約束不利,以至於有個地方的檢校衛竟然藉着手中權利,給自己名下撈來上千畝的良田。

楊銘一開始就知道這些人不好管,但沒想到龐牛會管的這麼差,好在裴熙載雷霆手段,逮了幾個嚴辦,才把這股勢頭壓下去一些。

杜如晦這邊,還是得力的,清查出不少問題田畝,數量極爲驚人,當他在堂內講出來之後,一衆人都驚呆了。

只有提前知曉事情的元文都,和心知肚明的楊銘表現的很澹然。

楊銘察覺到,杜如晦和裴熙載對這類事情,反應最大,甚至直接破口大罵原先的那些州郡長官不幹人事,硬生生吹捧出一個天下糧倉。

國庫的糧倉是滿的,但是老百姓的米缸是空的。

罵歸罵,但是兩人也清楚,這事不能捅出來,起碼不能是他們荊州先捅出來。

兩個世家出身的子弟能有這種覺悟,楊銘還是頗爲意外的,這一點要比元文都強上很多。

田畝改革,不是楊銘可以改的動的,眼下的荊州,不過是他的一塊探路石,實驗田,只有更清楚的瞭解弊端所在,將來才能想到改革良策。

而這項改革,不能靠豪門大族出身的人去做,因爲就是改他們革。

可惜了,大隋的科考直到如今,進行的仍不順利,藉助科考上去的,還是一幫世家子。

「清查出來的問題田畝,重新授田,其餘諸事,仍按部就班,至於檢校衛,削減人數,」

說着,楊銘看向龐牛,道:「你是我的心腹,是我從大興帶來的,所以,不要讓本王再失望第二次。」

心知逃過一劫的龐牛趕忙道:「是卑職失職,望殿下降罪。」

「你自己想個懲治辦法吧,」說完,楊銘便離開了大堂。

等到楊銘走後,龐牛勐一咬牙,來到前院,***上身,喊來自己的手下:

「二十杖,使出力氣來,不把老子打的皮開肉綻,老子就把你們打的皮開肉綻。」

兩名衛士對視一眼,直接掄棒子就打。

如今的總管府內苑,可算是住滿了,單是楊茵絳和裴淑英的奴婢,就有四百人。

楊茵絳是正妃,所以一應奴婢僕役,都歸她管,楊銘也放心讓她管。

裴淑英心軟,不適合幹這種事情。

五月初,楊銘收到了裴矩來信。

楊堅將他和柳述調換了一下位置,如今柳述是吏部尚書,裴矩是兵部尚書。

裴淑英看完信之後,不明所以,只有楊茵絳察覺出一絲危機,但是她當着別人的面沒有明說。

等到晚上楊銘就寢之後,夜深人靜,楊茵絳才臉色凝重道:

「柳述與祖父有過節,至尊此番安排,恐有深意。」

楊銘安慰道:「不用擔心,越公自會應對。」

「唉裴矩剛剛兼任吏部就被調換,也太蹊蹺了,」楊茵絳冰雪聰明,已經猜到祖父這是被針對了。

「今後無論你舉薦何人,只怕柳述那關不好過了,此人與廢太子楊勇關係匪淺,」

楊銘笑道:「不要緊,舉薦人選,也不是吏部一家說了算,上面還有父王呢。」

「這倒也是,」楊茵絳笑了笑,躺進楊銘懷裡:「咱們要等到大哥有子,才能做準備,可是大嫂總是待在洛陽,我們要等多久啊?」

楊銘道:「大哥應該已經有了休妻的念頭了。」

「啊?」楊茵絳花容失色,勐的坐起身來:「什麼時候的事?」

在她看來,休妻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尤其是親王休妻,等同於廢黜。

老百姓休妻,無論出於何種原因,被休的婦人都很難再嫁,如果是親王,就不是難嫁的問題了,而是很可能獲罪。

親王休妻,必須要有站得住的腳的理由,沒有這樣的理由,至尊不會同意,太子也不會同意。

但是楊茵絳知道,晉王妃崔氏無子,這便是最好的理由。

所以她很害怕,害怕自己不能給楊銘生下孩子。

楊銘嘆息一聲,道:「是長姐跟我說的,大哥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機會跟父王母妃明言,他的婚事本來就是祖母定下的,如今祖母已經過世,想來用不了多久,崔氏就要被廢了。」

楊茵絳一臉傷感的搖了搖頭:「夫妻兩人不同住,異地而居,怎麼可能有孩子嘛?」

她不認爲是崔氏身體的問題,而是夫妻感情的問題。

事實上,她是不願見到這類事情發生的,因爲離他們太近了,那可是楊銘的親大哥,這個先例一開,楊銘以後會不會也有樣學樣呢?

自己本來就比他大四歲,女子衰老的又快,總有人老花黃的一天,沒有足夠深的感情基礎,自己將來很有可能遭受冷遇。

最好的辦法,當然是趕緊生孩子,而且的是男孩,越多越好,母憑子貴。

可惜,楊昭那邊沒動靜,她們沒辦法要孩子。

楊茵絳非常苦惱,這件事情已經完全將她對祖父楊素的擔憂蓋了下去。

「如果我們現在懷上孩子,父王母妃那裡,會如何責備我們?」楊茵絳問道。

楊銘笑了笑:「你就那麼着急嗎?」

楊茵絳忍不住在楊銘腰上擰了一把,差點急哭道:「生兒育女,是女子一生頭等大事,虧你還能笑得出來?」

楊銘坐起身,安撫她道:「再等等,應該也就是今年的事情了,你着急?父王母妃那裡更着急,他們可是到現在還沒有孫子呢。」

這句安撫作用很大,楊茵絳顯然是很認同的,晉王楊昭今年已經十九歲了,卻沒有一兒半女,別說太子着急,只怕至尊都着急。

想明白這些,她長長的鬆了口氣,鑽進楊銘懷裡,撒嬌道:

「你的第一個孩子,交給我,行嗎?」

交給誰其實都一樣,畢竟只有楊茵絳生下來的,纔是嫡出。

裴淑英心甘情願做側,讓楊銘心裡多少有些愧疚,人家這樣的出身,如果不是對自己有真感情,怎麼可能肯屈就呢?

「我不希望看到你和阿雲之間有嫌隙,」楊銘正色道。

楊茵絳乖巧的點了點頭:「我知道她的委屈,我心疼她還來不及呢,放心,我知道她心直口快,但是我不會在意。」

接下來,兩個正值青春年華的新婚夫妻,開始辦正事。

正如老舅蕭瑀所說,當不負韶華。

第668章 凡五穀者,萬物之主也三一七章 秦王入陣曲第484章 僧籍道戶一八七章 仁壽宮之變(四)第505章 猶豫不定第481章 君君臣臣二十二章 撩妹二零六章 工期一年第489章 北部大人第631章 做一個有用的人二一零章 十六條草案二五一章 四家瓜分二八四章 我很欣賞他第623章 朱雀門下三零五章 兩楊將軍二九五章 玉璽一角第554章 楊約,你污衊我第681章 我是不會批的四二一章 東宮三小四一四章 父子談心四六零章 請太子試刀一零七章 檢校衛一一三章 我可真冤九七章 吃軟飯三三六章 百合沙蔘第692章 四大關係第495章 突厥史大奈第657章 一步登天第754章 高玥求子第762章 主動請辭三九四章 三推讓四十章 爽約第十章 千聞不如一見第483章 一代巨匠七四章 家大業大一六八章 其罪有三二八八章 三去其一二三九章 江南陳四七四章 一兒兩女一三零章 一人一半七四章 家大業大第723章 三十歲整一七五章 能屈能伸九七章 吃軟飯第634章 東西聯盟第564章 虛僞的社交第731章 可稱公子三五七章 賊軍勢大八一章 嚴重警告二七六章 宇文父子十八章 關中盟第549章 家宴三四七章 我真的不知道一一七章 互相仰仗三一二章 西域圖記第731章 可稱公子二二零章 老子兒子第533章 朕欲召見始畢第555章 楚公府書房三零六章 開府儀同三司一三二章 親疏有別第513章 臨陣抗命三六一章 兩封奏疏一九四章 秦王第611章 就是這麼不客氣三零三章 驕兵悍將八四章 又保一個第681章 我是不會批的七四章 家大業大二三五章 登科進士三七九章 再也回不來四五五章 水軍總管三二七章 形勢不利一四八章 巫蠱之術一六二章 三公三師三四章 造化弄人第698章 一鍋飯第753章 重在民部一七五章 能屈能伸第579章 弔唁長孫三六二章 張開覆滅第548章 休息,休息一下一八九章 大逆不道二三四章 太宗宰相四四二章 不是你的一二七章 英雄好漢第635章 河西戰線三四二章 倒黴崔一六一章 封禪泰山第483章 一代巨匠二十七章 金蟬脫殼一二五章 玄感禮物第752章 下手太快一七四章 風流才子二四一章 兩位宰相四四二章 不是你的三二四章 談判一零二章 卑鄙小人第665章 目有重瞳第九章 河東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