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等待自己的身體感到舒適了一些之後,便馬上找來了江天縱和張寧。當他們兩個人走進我的房間後,我便開始把昨天晚上自己所經歷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轉述給他們聽。
“昨天晚上我好像跟秀娥產生了某種聯繫,我聽到了她在對我說話。”我向江天縱和張寧認真地解釋道。
江天縱和張寧一聽我這話,臉上都同時露出了好奇的表情。
張寧問我道:“也就是說,你現在通過秀娥的口中得知了當年的事情真相嗎?”
我點了點頭,開始試着回想昨天晚上秀娥所對我說過的那些話。事實上,現在我對這些內容已經可以一字不差的複述出來,這種神奇的能力我還是第一次感受到。
秀娥跟我說其實當年的那件事並不是如鎮上的人所說的那個樣子,而是源於一場誤會罷了。當時跟秀娥同處一室的男人其實是她的一個遠方表弟,名叫正奇。
這個遠方表弟在很早的時候就遭遇了父母雙親早逝的不幸,自己獨自一個人在外面打工討生活。舉目無親的他,那天其實是回來找秀娥幫忙的。
因爲那個時候正奇也已經長成了一個大小夥子,在外面憑藉着自己的雙手勞力這麼些年也賺到了一些錢,於是就想着給自己尋一門親事。這件事情他想了很久,還是決定找自己這位遠方表姐幫忙。
秀娥覺得自己這個表弟身世可憐,但確實是個勤懇實誠的小夥子,便在心裡也很同情他,於是就想要幫他物色一個門當戶對的姑娘成親。
正奇不是洞池鎮的人,而洞池鎮也一向很排外,鎮上的外來戶非常少有。所以,正奇在秀娥家裡一來二去,就被鎮上的一些人給盯上了。
秀娥的丈夫那個時候每天都要去鎮外的山上伐木做工,因此很多時候都不在家裡。人們便開始懷疑秀娥趁着丈夫不在的時候,悄悄找了一個野男人。
誤會因此而產生,也成爲了日後釀成不幸的最大禍根。在一次秀娥丈夫提前回去的時候,就無意中撞見了秀娥跟正奇兩個人在屋子裡。
丈夫當然從沒都沒有見到過正奇,無論秀娥怎麼解釋,他都不相信正奇就是秀娥的遠方表弟。他覺得孤男寡女共處一室絕對沒有好事,因此就把事情給鬧大了。
那個時候的洞池鎮還並不叫洞池鎮,農村人的思想也非常的閉塞。這女人要是做出了不守婦道的事情,那就是要受到最嚴厲的處罰的。
結果,無論秀娥跟正奇怎麼辯解,怎麼抗爭,最終都沒有敵過鄉親們的羣起而攻之。很快,正奇就被抓起來裝進了豬籠子裡,而秀娥也被困到了家門口的大樹上。
大家商議着要怎麼處罰這對通姦的男女,一時間說什麼的都有,總是都是擺出一副準備看好戲的嘴臉,恨不得這兩個人落得個萬劫不復的境地。
這或許是人的劣根性吧,最終秀娥和正奇都沒有逃脫人性中那片黑暗面的制裁。正奇被那些人裝進了豬籠拋到湖中。而秀娥則是被大火給活活燒死了。
之後的事情,有一部分我們已經得知。而其中所隱藏的部分,只有我在聽完秀娥的講述後,才最終了解到了真相。我想如果不是跟秀娥建立了這樣一個聯繫,我們可能一輩子都不會發現這樣一個驚人的秘密。
其實我們之前所見到的老黃已經不是原來那個老黃了。老黃很早之前就已經死了,而佔據在老黃身體裡的是正奇的靈魂。正奇那天被關在豬籠子裡沉入湖中後,並沒有馬上就被淹死。
他很幸運的被湖中的水流引向了一個湖底的洞窟中。這個洞窟位於整條湖的南邊,裡面是一個跟地面連通着的地下天然洞窟。正奇在這個洞窟裡得以存活下來。
但是那個洞窟的環境潮溼陰暗,雖然渴了會有水喝,餓了也能抓到一些動物昆蟲,或者是水草植被來果腹。但那裡是一個四面被水所包圍的空間,正奇被困在這個地方始終都沒有能夠找到出路。
正奇就被困在了湖底的洞窟中,這一困就是好幾年。最後正奇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最終還是死在了飢寒交迫的折磨之中。死後的正奇充滿了不甘和怨念,在他的身體一天一天地變成蠟屍之後,他的意志終於化成惡靈開始報復洞池鎮的村民。
正奇所變成的惡靈開始在洞池鎮作惡,他的目的就是要讓鎮上這些曾經迫害過他的那些人受到應有的懲罰,他想要給自己和秀娥討回公道。於是他殺掉老黃後佔據到了他的身體裡。
而與此同時,秀娥被火燒死後,她的身體卻並沒有完全死去。得益於身後那顆大樹上所流出的鳳汁,她那已經完全殘破不堪的軀體得以保留下來了完整的器官。
秀娥同樣心懷怨恨,對洞池鎮上的人也產生了報復心理。因此鎮上開始出現了有關於白衣女鬼的詛咒。隨着這個詛咒的每每應驗,洞池鎮的上空也被一片死亡的陰雲所籠罩。
老邢他們那些人因爲幫着秀娥殺鎮上的人,因此秀娥暫時沒有對他們下手,打算留着這些人等到最後再清除乾淨,以解心頭只恨。而另一邊,正奇則是在進行着一個更加可怕的計劃。
“現在,秀娥告訴我她已經打算放棄對鎮上的村民們進行報復了,因爲她覺得自己即便是這樣殺戮,也並沒有任何意義。她的仇恨無法在這些報復的行爲中得以消除,正想反的是她已經感到厭倦了。”說到這裡,我已經將這件事情的前因全部講述了出來。
張寧問我道:“那麼,秀娥現在究竟想要做什麼?她有什麼目的?”
我回答:“她現在已經不再留戀人世,她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失望和憎恨,所以希望可以早一點去往陰曹地府,即便是被打個魂飛魄散,她也絕不想要再繼續當這個孤魂野鬼了。她想要讓我們幫助她從現在的處境中解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