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混子說歷史》之謝安,門閥政治

書接上回。

繼續做夢。

今天請到的嘉賓,依然是秦漢時期天下第一謀士,張良先生。

我問,東晉時期,誰是第一家族?

他說,琅琊王氏,王羲之家族。這個家族生命力非常旺盛,從東晉到晚清,總共出了九十多位宰相,六百多位名士。

我說,古琅琊國就是我老家這邊的,我在的越野車隊就叫琅琊大隊。

他說,王氏家族是琅琊這片土地上的大財閥。司馬昭媳婦王元姬,是西晉開國皇帝司馬炎的親媽,就是琅琊王氏女。琅琊王氏地位之顯赫,從他們與皇族通婚就能看出來。當時西晉實行分封制,被封爲琅琊王的是司馬伷,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他的孫子司馬睿,司馬睿繼襲琅琊王,而此時琅琊王氏的掌門人是王導,一權一貴,倆人自然成了老鐵,司馬睿是美國總統候選人,王導就是其幕後的財閥。西晉末年,洛陽告急,王導建議司馬睿主動申請到江南任職,一方面可以控制江南區域的兵權,一方面也能拉攏當地的門閥勢力,爲日後稱帝打下基礎。西晉一滅亡,王導覺得時機成熟了,接着拿司馬睿的身份證在南京註冊了東晉,表面上司馬睿是法人代表,實際上,王家纔是幕後實控人。

我問,王家爲什麼不直接取而代之?

他說,第一、歷史列車是有慣性的,雖然西晉只存活了五十年,但是老百姓依然覺得天下姓司馬,你王家給篡走了,就是大逆不道,逆天者易亡。第二、司馬懿摸着曹操過河,王家則是騎着司馬懿過河。當什麼皇帝,當個實控人就好。你看司馬睿登基典禮上,他非邀請王導一起坐龍椅,王導急忙擺手:使不得,使不得!這段合作史也被稱作“王與馬,共天下”。四分五裂的局面下,當皇帝很容易被滅族,而當實控人呢?則可進可退。

我問,王羲之跟王導什麼關係?

他說,王導是王羲之的堂叔。

我問,王家也從臨沂搬到了南京?

他說,是的,所以你看關於王羲之社會活動的記載,多在江南一帶,例如《蘭亭序》的蘭亭就在浙江紹興。衣冠南渡不是西晉滅亡纔開始的,而是西晉末年就開始南遷了。王導策劃司馬睿稱帝也策劃了很多年,並非一蹴而就。王家南渡的一個重要意義就是示範、接應。大貴族是有主動避險意識的,而且王家開出的條件不僅僅是幫助大家安家樂業,更包括共謀大業。

我問,爲什麼不在臨沂稱帝呢?畢竟王家的基本盤在這裡。

他說,守不住。清朝以前,中華文明的主要威脅就是北疆外族,我不是說過嘛,誰修長城誰害怕,我們是怕他們的。在地理上,古代中國由北向南一共有四條防線,一是長城,二是黃河,三是淮河,四是長江。所以,歷朝歷代的末代遷都,多是南遷,不斷的退守,最好的屏障就是長江。當年孫權能抗衡這麼多年,倚靠的也是長江。若是沒有長江?曹操第一個滅的就是孫權,因爲離的近。

我問,那清朝以後呢?

他說,自清朝始,海洋強國開始走上歷史舞臺,中國的主要威脅也來自於東部沿海,帝國主義列強多是從沿海港口登陸,所以退守路線就是由東往西,慈禧逃到陝西去了。

我問,長江以南是東晉王朝了,那北邊的胡人是什麼狀態?

他說,瓜分了,這個時期的江北叫五胡十六國,這些胡人就是跑馬圈地,誰圈了就是誰的。

我說,漢室穩定運行了四百餘年,有足夠好的羣衆基礎和慣性力量,國家突然再次四分五裂,老百姓會不會懷念劉氏家族呢?

他說,念舊是人之本性。凡是改朝換代,都是五五開,有人希望走進新時代,也有人懷念老時代,歷史的每一次交替都是如此。如《鹿鼎記》裡的反清復明。從東漢末年到三國再到魏晉時期,劉家的羣衆基礎都很好,劉備恰是藉着這個念舊慣性建立起的蜀漢。等到劉備被司馬家族收拾,劉家也就徹底散落民間了,光復漢室的心一直都有,只是沒有那個實力了。

我問,五胡亂華時期,有沒有劉秀、劉備這樣的人出現呢?就是以光復漢室爲己任的。

他說,正統的血脈遭到打壓,已經失勢了,倒是有冒充劉氏後裔的,這個人叫劉淵,還真搞出了點事。其實他本不姓劉,他是匈奴冒頓單于後代。當年劉邦送了個姑娘給冒頓單于,倆人順便結拜成了兄弟,從此冒頓單于後人就倆姓,一個蒙古族的,一個漢族的,漢族的就姓劉,等於賜姓了。

我問,劉淵搞出了什麼事?

他說,在五胡十六國裡,劉淵是第一批稱帝的,他的王國就在今天的山西境內,史稱漢趙,追尊後主劉禪,意思是要延續劉邦的漢族血脈。他之所以扯這個大旗,就是抱着統一北方乃至統一全國的目的。畢竟有了這個大旗就能借助羣衆念舊慣性。前面我們說西晉被匈奴殺了兩刀才死,這兩刀都是漢趙捅的。

我問,劉淵是不是對中原文化也很熟悉?

他說,非常熟悉,他原本就是匈奴押在洛陽的人質,當初曹操把匈奴分左、右、南、北、中五部而治,劉淵的父親就是左匈奴賢王。司馬家族從曹家奪取政權後依然沿用這套管理辦法,要求各匈奴王必須把兒子押在洛陽,就當留學了。劉淵在司馬穎手下做事,司馬穎在內亂中不佔優勢,就讓劉淵回老家搬救兵。劉淵早就想謀變,正好借這個機會逃回了匈奴,帶着兵馬進中原圈地爲王了。前面咱也說過,五胡亂華是怎麼進入中原的?是被邀請來的。司馬家族內亂,八王相爭,各自都有外面的朋友,於是邀請朋友來幫自己,結果引狼入室。

我問,在古代戰役中,謀士的作用有多大?

他說,你可以把謀士簡單理解爲足球隊主教練,主教練戰略部署以及臨時戰術調整都很出色,但球員身體素質和技戰術都不行,就不可能贏得比賽。戰術歸戰術,戰場上要真刀對真槍,在絕對實力面前,什麼戰術都白搭。你就是把世界上最優秀的教練喊來,他能帶中國隊打進世界盃嗎?又不是沒請過。

我說,就是僅限於旗鼓相當時才能看出優秀教練的水平。

他說,是的。

我問,可是歷史上爲什麼又有那麼多以少勝多的經典案例?

他說,在談李廣時,我跟你分享過一個觀點,冷兵器時代,或者說肉搏戰狀態下,戰力與人數是呈指數正比的,我們五個人打你們兩個人,看似是五比二,其實戰力是二十五比四。歷史上的以少勝多案例,多是文學家創作出來的。其真相要麼是實力相當,要麼是人數碾壓。

我說,那淝水之戰呢?歷史上最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

他說,關於淝水之戰的記載主要是《晉書》與《資治通鑑》。《晉書》成書於初唐,距離淝水之戰兩百多年;《資治通鑑》成書於北宋,距離淝水之戰六百多年,引用的是《晉書》內容。現在讓你憑空去寫兩百年前的歷史,你除了想象還能怎麼還原?因此有學者認爲,淝水之戰壓根沒發生過,純粹是編的。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國史學家邁克爾·羅傑斯,他運用後現代的分析方法,對《晉書》中的《苻堅載記》進行了系統的解構,得出的結論就是淝水之戰是初唐史家們用隋唐當代事實與想像混合而編成的一個虛構的故事。我倒覺得,說純粹是編的可能有些誇張,但是對戰爭內容的描述,肯定大有出入,若真的是八十萬大軍對八萬大軍,人數少的一方絕無勝算,你們八十個人去砸場子,對方只有八個人,不打得他們嗷嗷的?!

我問,淝水之戰,是胡人準備吞併東晉?

他說,秦始皇給後人打了樣本,之後不管是漢人政權還是胡人政權,大家都想搞大統一。五胡十六國不久,有個叫前秦的國家就降服了十六國,基本實現了北方統一,領導人叫苻堅。統一北方後,他肯定想趁熱打鐵拿下南方。

我問,後來,苻堅爲什麼失去了對北方的控制?

他說,實際上苻堅比秦始皇還難,秦始皇統一的是黃河流域,這一片原本就是一家人,是華夏民族的基本盤,就算他不出現也早晚會統一的。但是苻堅統一的全是少數民族,沒有統一的文字,沒有統一的語言,有點類似大蘇聯,解體是必然的,這纔是根本原因,至於淝水之戰,充其量是個引子。

我說,看了史書對淝水之戰的描述,感覺苻堅完全是個草包,根本不懂軍事。

他說,真是不懂軍事的草包,他統一不了十六國。在軍事方面,苻堅是真正的實戰家,一個久經沙場的老獵手咋可能被一個紙上談兵的謝安嚇的草木皆兵風聲鶴唳呢?這都是文人杜撰的。只是他有些急了,若是做個百年計劃,有可能真的完成南北統一了,而他剛站穩腳就想一統天下,這個太難了,秦始皇都站不穩,他能站穩嗎?

我說,這場戰役成就了一個人,謝安,侄子在前方打仗,他在別墅裡下棋,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他說,文人最喜歡用浪漫的語言描寫戰爭,杜預滅吳是怎麼描述的過程?創造了倆成語勢如破竹、迎刃而解。謝安爺倆的淝水之戰呢?那創造的成語多了去,投鞭斷流、草木皆兵、風聲鶴唳、圍棋賭墅……。文人除了喜歡浪漫化戰爭,還喜歡塑造一些具有玄學色彩的行爲藝術,比如寫諸葛亮上演的空城計,彷彿主人公能未卜先知,一切都按照自己的劇本在推演。謝安若真是這場戰役的總指揮,他應該坐立不安纔對,畢竟敵我兩方實力對比懸殊。這就好比中國隊要踢巴西隊了,主教練沒去比賽現場,而是洗桑拿去了!

我說,我在網上一搜謝安,匹配出來的關鍵詞是:天下最完美的男人。

他說,風流倜儻,能寫詩能作畫,跟王羲之還是老鐵,一身才華不爲官,整天遊山玩水。那咱按常理推測肯定有不少女粉絲吧?不!人家還不好色,只鍾情媳婦一個人!後來?在皇帝的再三哀求下,先是創造了成語“東山再起”,又開掛般一口氣幹到丞相,魅力男人應該有的,他全有,顏值、財運、官運、忠誠、才華,能不完美嗎?

我問,我該如何理解東山再起?

他說,行爲藝術。到唐朝時更流行,文人動不動躲到終南山裝世外高人。

我說,有點類似你當年刺殺秦始皇與拜師黃石公,都是套路。

他說,他比我強,孬好不說,人家真幹上了丞相,他爲後世稱讚還有個原因,有個王牌鐵粉是李白。李白爲謝安寫的贊詩就有二十多首,還專門去東山打了卡。李白崇拜的是謝安的才華嗎?不是!李白始終覺得自己是一個縱橫家,缺的只是明主與機會,他讚美謝安的潛臺詞就是把自己比作了謝安,自己是千里馬,只是缺伯樂,正是這種自我認知的嚴重偏差,使李白特別狂妄,不過我們多把他的狂妄理解爲,浪漫,豪邁,有想象力。李白也效仿過偶像搞行爲藝術,跑到終南山當隱士去了……

我問,謝安真不好色嗎?

他說,有這麼一句話,你自己品,書上說謝安他們喜歡“載酒攜妓泛於海”,三亞,遊艇,PARTY。

我問,謝家也是衣冠南渡的貴族嗎?

他說,是的,謝安祖父謝衡帶着家人,南渡到上虞古舜江畔的東山定居。

我問,謝家跟王家是不是老鐵?

他說,當然是。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詩裡的王謝就是他們兩家。兩家也通婚,謝安的侄女謝道韞嫁給了王羲之的兒子王凝之。

我問,謝家最有才華的是誰?

他說,謝安算一個,還有一個,就是被譽爲中國山水詩鼻祖的謝靈運。謝靈運是謝玄的孫子,謝玄就是淝水之戰的指揮官,謝安的侄子。

我問,東晉有幾大家族?

他說,四大家族,王、謝、桓、庾。“四大家族”這個說法最早就是從東晉開始的,前期都是相互合作關係,後期庾家打壓過王家。

我問,一個貴族,能延續多少年?

他說,無錫的錢家,從五代十國時期起步,到今天依然輝煌。司馬家族也輝煌了五百多年。一個世族興盛起來很難,衰退也很難,因爲貴族之間會聯姻,利益也勾連在一起。謝家今天還有個名人,謝晉。

我問,他也是謝安的後代?

他說,是的,餘秋雨寫謝晉用了“東山謝氏”這四個字,東山就是喻指謝安。

我問,淝水之戰之後,北方是不是迅速解體了?

他說,對,和蘇聯解體一樣。

我說,一羣烏合之衆。

他說,沒有統一的文字和信仰,很難形成合力,不過他們也各有各的文化、傳統、特產,等我們反向把他們漢化時,等於我們吸收了他們的技能。中華民族反包圍滲透能力特別強。

我說,海納百川。

他說,中華文明的發展可以分爲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五胡亂華前,是古典中國,很純粹的農耕文明。第二階段是胡漢融合階段,是“綜合的中國”,主要吸收兩種文化,其一是以五胡十六國、北朝和遼金元清爲代表的北方遊牧漁獵民族文化,其二是印度佛教。第三階段就是鴉片戰爭之後,西方文明開始全方位影響我國,也可稱現代的中國。而目前,則是中國的現代化。

我問,東晉時期,算不算門閥政治呢?

他說,算。國弱而家族勢力大,肯定會出現門閥政治情況。就好比你在村裡當村長,村裡有幾大家族,有錢有勢,你聽他們的,村長你可以繼續幹;你若是不聽?村長你也別想幹了。

我問,門閥政治最大的不確定性是什麼?

他說,就是門閥以外的人掌握了軍權。例如後來南朝的劉裕就是窮小子一步步上來的,掌握軍權後直接自立稱帝了。門閥?你聽話還好,不聽話就弄你。

第十二章《混子說歷史》之劉裕,南朝興盛第十五章《混子說歷史》之庾信,北朝衰敗第六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衡,東漢巔峰第九章《混子說歷史》之杜預,三家歸晉第十一章《混子說歷史》之謝安,門閥政治第四章《混子說歷史》之劉歆,西漢滅亡第十四章《混子說歷史》之蕭衍,南朝衰敗第十四章《混子說歷史》之蕭衍,南朝衰敗第七章《混子說歷史》之蔡邕,東漢滅亡第十五章《混子說歷史》之庾信,北朝衰敗第六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衡,東漢巔峰第七章《混子說歷史》之蔡邕,東漢滅亡第四章《混子說歷史》之劉歆,西漢滅亡第十二章《混子說歷史》之劉裕,南朝興盛第十章《混子說歷史》之祖逖,五胡亂華第三章《混子說歷史》之鄭吉,經營西域第七章《混子說歷史》之蔡邕,東漢滅亡第三章《混子說歷史》之鄭吉,經營西域第四章《混子說歷史》之劉歆,西漢滅亡第十二章《混子說歷史》之劉裕,南朝興盛第十五章《混子說歷史》之庾信,北朝衰敗第十章《混子說歷史》之祖逖,五胡亂華第七章《混子說歷史》之蔡邕,東漢滅亡第一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良,秦漢交替。第二章《混子說歷史》之李廣,抗擊匈奴。第八章《混子說歷史》之司馬懿,三國紛亂第九章《混子說歷史》之杜預,三家歸晉第三章《混子說歷史》之鄭吉,經營西域第十一章《混子說歷史》之謝安,門閥政治第一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良,秦漢交替。第四章《混子說歷史》之劉歆,西漢滅亡第十四章《混子說歷史》之蕭衍,南朝衰敗第四章《混子說歷史》之劉歆,西漢滅亡第一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良,秦漢交替。第十五章《混子說歷史》之庾信,北朝衰敗第一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良,秦漢交替。第十二章《混子說歷史》之劉裕,南朝興盛第二章《混子說歷史》之李廣,抗擊匈奴。第七章《混子說歷史》之蔡邕,東漢滅亡第十五章《混子說歷史》之庾信,北朝衰敗第八章《混子說歷史》之司馬懿,三國紛亂第九章《混子說歷史》之杜預,三家歸晉第八章《混子說歷史》之司馬懿,三國紛亂第一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良,秦漢交替。第三章《混子說歷史》之鄭吉,經營西域第九章《混子說歷史》之杜預,三家歸晉第十五章《混子說歷史》之庾信,北朝衰敗第十一章《混子說歷史》之謝安,門閥政治第八章《混子說歷史》之司馬懿,三國紛亂第七章《混子說歷史》之蔡邕,東漢滅亡第十章《混子說歷史》之祖逖,五胡亂華第十一章《混子說歷史》之謝安,門閥政治第十四章《混子說歷史》之蕭衍,南朝衰敗第三章《混子說歷史》之鄭吉,經營西域第九章《混子說歷史》之杜預,三家歸晉第十章《混子說歷史》之祖逖,五胡亂華第十章《混子說歷史》之祖逖,五胡亂華第十章《混子說歷史》之祖逖,五胡亂華第七章《混子說歷史》之蔡邕,東漢滅亡第十二章《混子說歷史》之劉裕,南朝興盛第十五章《混子說歷史》之庾信,北朝衰敗第三章《混子說歷史》之鄭吉,經營西域第六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衡,東漢巔峰第十四章《混子說歷史》之蕭衍,南朝衰敗第四章《混子說歷史》之劉歆,西漢滅亡第四章《混子說歷史》之劉歆,西漢滅亡第二章《混子說歷史》之李廣,抗擊匈奴。第九章《混子說歷史》之杜預,三家歸晉第十一章《混子說歷史》之謝安,門閥政治第十五章《混子說歷史》之庾信,北朝衰敗第十五章《混子說歷史》之庾信,北朝衰敗第八章《混子說歷史》之司馬懿,三國紛亂第七章《混子說歷史》之蔡邕,東漢滅亡第六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衡,東漢巔峰第五章《混子說歷史》之竇固,消滅匈奴第一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良,秦漢交替。第六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衡,東漢巔峰第八章《混子說歷史》之司馬懿,三國紛亂第五章《混子說歷史》之竇固,消滅匈奴第三章《混子說歷史》之鄭吉,經營西域第四章《混子說歷史》之劉歆,西漢滅亡第十一章《混子說歷史》之謝安,門閥政治第九章《混子說歷史》之杜預,三家歸晉第一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良,秦漢交替。第十章《混子說歷史》之祖逖,五胡亂華第十四章《混子說歷史》之蕭衍,南朝衰敗第一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良,秦漢交替。第九章《混子說歷史》之杜預,三家歸晉第十四章《混子說歷史》之蕭衍,南朝衰敗第八章《混子說歷史》之司馬懿,三國紛亂第四章《混子說歷史》之劉歆,西漢滅亡第五章《混子說歷史》之竇固,消滅匈奴第一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良,秦漢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