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聯邦振興計劃

第316章 聯邦振興計劃

兩天後,張昊等人坐上了北上的客輪,一行人剛到閩德不久,就發生了一件大新聞。

9月2日,官方正式對外公佈了一項百萬億元的振興經濟計劃,該計劃有一個響亮的口號:重建美好未來(Build Back Better)。

根據官方的解釋,在接下來的二十到三十年內,聯邦將會把經濟重心放在製造業和創新領域。

主要涵蓋現代農業、聯邦制造、能源開發,以及重整供應鏈,爲那些因黃石火山爆發而失業的民衆,創造超過5000萬份新的工作崗位。

雖然具體方案還沒出臺,但已經在社會上掀起了軒然大波。

閩德時代公司,張昊正陪着焦市長一起視察生產車間,兩人幾乎是同一時間從助手那裡得到了消息。

“焦市長,這事您事先知道嗎?”

張昊小心試探道。

焦市長搖搖頭:“我跟你一樣,也是今天才知道的,不過相關傳聞早就有了,只是沒想到規模居然這麼大。”

“那您對這件事怎麼看?”

張昊繼續詢問道。

“說實話,這份計劃給我的第一感覺,是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哦?能不能詳細說說?”

張昊虛心請教道。

焦市長沒有繞彎子:“最大的'意料之外'是這份計劃裡,居然少了最緊迫的軍工生產,讓我有些摸不着頭腦。”

“英雄所見略同,我也覺得有些奇怪,畢竟跟歐羅巴人簽訂的停戰協議,期限只有三年,難道三年後還要續簽不成?就算能續簽,官方也不可能一點準備都不做,這裡面肯定有問題。”

張昊附和道。

“說得不錯,官方這次確實有些反常,我估計應該是有什麼我們不知道的內幕,讓上面有十足把握可以避免戰爭。”焦市長猜測道。

張昊摸了摸下巴:“難道聯邦打算承認歐羅巴人獨立?或者僅僅只是名義上的統一,讓歐羅巴人擁有高度自治權?”

“不排除有這個可能,這也是我所說的情理之中,戰爭只會帶來雙輸,理智上不打仗是最佳選擇。

假如再來一次全面內戰,全人類都得跟着滅亡的風險,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現實,上面如果真想妥協,其實也能情有可原的。”

“就怕事情沒這麼簡單,一旦對歐羅巴人妥協,那麼其它大區也會有樣學樣,到時候聯邦必然是名存實亡。”

張昊憂心道。

焦市長受到啓發,突然靈光一閃:“咦,聽你這麼一說,沒準還真有可能,官方不是說要重整供應鏈嗎?是不是在爲將來的脫鉤做準備?”

“嘶……如果是這樣,那真的要變天了。”張昊心中一顫。

“張董,你也不用太悲觀了,凡事有利有弊,如果上面真打算與海外脫鉤,也不一定全是壞事,至少對張董你來說,絕對是一次難得的機遇。”

“機遇?”張昊苦笑着搖搖頭,“焦市長,跟您說句掏心窩子的話,我現在唯一的願望就是求穩,再好的機會擺在我面前,我都不想摻和進去。”

焦市長聽出了對方的態度,於是趕緊勸道:“張董,你可不能撂挑子啊,咱們閩德這麼多人靠你吃飯……”

“焦市長,我沒說撒手不管,我的意思是維持現狀,不想再盲目擴張了。”

張昊鄭重其事道。

焦市長鬆了一口氣,同時也不免有些遺憾:“張董,不妨再考慮一下,形勢沒你想得那麼複雜。再說了,憑我多年的經驗,咱們只要跟着上面走,大部分時候都不會有錯的。”

“焦市長,您不用再勸我了,我這邊還欠着幾百億的外債呢,負擔很重,實在是有心無力,倒是同心會那邊,可以多想想辦法。”張昊想“禍水”東引。

“好吧!那就拜託了。”

焦市長無奈地點了點頭。

接下來,視察工作草草收場,焦市長連午飯都沒吃,就匆匆趕回了市府。

……

焦市長這邊前腳剛走,周建能後腳就出現在了張昊面前,這幾天他都在首府福城出差,直到昨晚才結束工作。

今天一早,立馬坐火車趕了回來。

“張董,焦市長人呢?”

“走了。”

周建能一愣:“這麼快?不是說下午還有一個座談會麼?”

“臨時取消了,你沒看新聞嗎?”

張昊回答道。

“新聞?發生什麼事了?”

周建能皺了皺眉頭。

爲了趕時間,他昨晚忙到凌晨四點多,一路上基本上都在打瞌睡。

張昊沒有多費口舌,隨手將剛剛打印出來的官方公告,遞了過去。

周建能看完公告,頓時大喜:“嘖嘖,一百萬億,簡直是前所未見,上面終於要出手了,再不出手就晚了。”

“周叔,你先別急着高興,這一波刺激政策,效果怎麼樣還不好說,咱們不能盲目樂觀。”張昊提醒道。

“張董,這可是一百萬億……”

周建能語氣中帶着難以置信。

張昊擺擺手,當場表明了自己的態度:“雖說重症要下猛藥,但凡事都有例外,七月份剛發了五十多萬億,這次又是一百萬億,不確定性太大了,我認爲還是保守一點比較好。”

“張董,不能白白錯過機會啊,如果此時再不奮起直追,那咱們和比亞迪的差距只會越拉越大。”

周建能滿臉都是焦急。

張昊雙手一攤,直接攤牌道:“周叔,你冷靜一下,我說的是保守,沒說不讓發展,其實我反對的是激進擴張。”

換句話說,他反對的是高槓杆。

“張董,你認真的?”

周建能有些猶豫。

張昊點點頭:“周叔,我希望你能站在我這一邊。”

“我……”

“這個不急,周叔你可以回去好好考慮一下。”

周建能咬了咬牙:“小昊,如果董事會反對,你這邊打算怎麼辦?”

“涼拌。”張昊隨口開了一句小玩笑,然後苦口婆心道:“周叔,我希望閩德時代是一家高科技公司,而不是單純的代工廠,代工廠是沒有前途的。”

“我明白了。”

周建能輕輕點了點頭。

爲了緩和氣氛,張昊立馬轉移話題,詢問起了周恆明那邊的工作情況。

“大致上還算順利,發電廠預計明年三四月份就能投入使用,到時候能大幅度改善市裡的缺電難題。”

“閩德這邊最近很缺電嗎?”

周建能忍不住嘆了一口氣:“從上個月開始,基本上每個星期只能工作三天,其它時間只能放假。”

“這麼嚴重?”張昊驚訝道。

“唉,閩德連三線城市都算不上,爭不過那些大城市,而且澳洲那邊現在正處於冬天,煤炭產能不到夏季的一半,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市裡不是囤了一批木柴嗎?”

“焦市長說了,那批木柴是市裡的應急能源,不能輕易動用,今年這個冬天恐怕不好過,暖氣需要優先保障。”

周建能耐心解釋道。

張昊頓時苦笑一聲:“敢情我之前的提醒都是無用功,對咱們公司毫無幫助,白浪費了那麼多口舌。”

“說起來,木柴還是囤少了,如果木柴夠多,市裡就不用有此顧慮了。”

周建能解釋了一句。

“真希望發電廠能早點建好。”

……

晚上九點多鐘,張昊終於抽出時間,來到了衆鑫農業公司,也就是張旭等人投資的那個小型種植園。

種植園位於閩德市的北郊,距離市區大概有幾十公里,那裡原本是一大片農村,後來被閩德官方徵用了,直接改造成爲了種植基地,便於統一管理。

“張昊,你到了,吃飯了沒?”

張旭滿臉熱情道。

張昊點點頭:“在招待所吃過了,你們這裡挺不錯的嘛!”

“還行吧,比不上那些大種植園。”張旭頓了頓,隨即羨慕道:“我們三個一到這邊,就參觀過不少大種植園,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人家那才叫專業,完全出乎了我們的預料。”

“不用跟它們比,咱們做好自己就是了。”張昊邊走邊安撫道。

大種植園的模式,沒人比他更清楚,如果不是考慮就業問題,整個園區完全可以實現全自動化和智能化生產,根本不需要幾個員工。

李寧濤插嘴道:“張昊,那些大種植園競爭力太強了,爲了避免跟他們正面競爭,我們打算另闢蹊徑,不種糧食,改種經濟作物,你覺得怎麼樣?”

“糧食署那邊能同意嗎?”

都知道經濟作物利潤高,特別是甘蔗和菸草之類的,利潤是一般糧食的幾十倍,如果不受限制,估計絕大部分種植園都會選擇種植經濟作物。

“張昊你放心,憑着同心會的關係,這個不是問題。”張旭搶着回答道。

“好吧,那你們打算種什麼?”

張昊緊跟着追問道。

“甜菜。”李寧濤輕聲回答道。

張昊點了點頭:“明智之舉,相比於甘蔗,甜菜無疑要好種多了。”

甘蔗需要高溫高溼的環境,普通的種植園根本無法滿足,在夢境裡,種甜菜是絕對的主流。

相反,甘蔗更多的是作爲一種水果,產量連甜菜的萬分之一都不到。

張旭訕訕一笑:“其實,我一開始想種甘蔗的,畢竟甘蔗產量高,但後來一打聽,一座小型甘蔗種植園的建設成本,是普通種植園的五六倍,不是我們能涉足的。”

“沒必要,拋開成本不談,甜菜能耐低溫,比種甘蔗風險低多了。”

張昊搖搖頭。

聊着聊着,衆人戴好安全帽,開始進入正在施工中的種植園。

張旭連忙介紹道:“這邊的廠房都是市裡統一建好的,通水通電通暖氣,我們每年只需要交租金就行了。”

“一年租金多少錢?”

張昊隨口問道。

“按面積算,我們這裡總共有一千五百平,每年租金三百萬,不過市裡有優惠政策,前五年免租金,後五年租金減半。”張旭回答道。

“租金倒是挺便宜的。”

張昊下意識地點了點頭。

這也不奇怪,不管是大城市,還是小城市,都希望自己的糧食產量越高越好,糧食產量越高,分成的糧食就越多。

張昆忍不住插嘴道:“光租金便宜沒有,水電費和暖氣費纔是大頭,如果能把這三樣也免了,那纔是真正賺大錢。”

“你們不用太擔心,依我看,種甜菜的效益比種糧食強多了。”

“但願如此,希望糧食署那邊能高擡貴手,別把收購價壓得太低了。”

張旭憂心道。

張昊自信一笑:“跟其它農作物相比,甜菜相對小衆,加上咱們這邊種植規模小,成本不好控制,應該能拿到一個不錯的價格。”

“如果是這樣,那就太好了。”

張旭等人露出了一抹輕鬆。

半個小時後,衆人結束了參觀,其實廠房沒什麼好看的,跟其它種植園大同小異,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園區沒有采用無土栽培技術,而是傳統模式。

也就是最常見的土地種植。

用張旭的話說,他們並不是不想採用更先進、更方便的無土栽培技術,主要是成本太高了,划不來。

臨別之際,李寧濤猶豫了好一會兒,最終問了一個問題:

“張昊,相信你也知道了,上面剛發佈了一個百萬億級別的刺激計劃,用大白話來說,官方要大放水了。

下午,我們三個簡單商量了一下,打算趁熱打鐵,再租兩個同樣規模的廠房,你覺得怎麼樣?”

這裡面涉及到貸款,肯定需要張昊進行擔保,他們三人沒這個資格。

張昊沒有顧及三人的感受,直接潑了一盆冷水:“表哥,我認爲沒必要,眼下時局不穩,咱們沒必要冒險。”

也許是意識自己這番話不夠婉轉,他立馬又給了一顆紅棗:

“全聯邦這麼多種植園,未來幾年肯定要進行大洗牌,要擴張也不是現在,等個兩三年還能撿現成的。”

“好,我們聽你的。”

人在屋檐下,三人也只能作罷。

重新回到閩德時代後,張昊一連忙了一個多星期,終於踏上了歸途。

比較遺憾的是,他最終沒能說服閩德時代董事會的其他成員。

爲了表示不滿,他選擇了及時抽身,然後趁機拋售了絕大部分股票,只是象徵性地保留了一百萬股。

一年不到,淨賺了五十多億。

也不算白忙活一場。

至於特斯拉二手車回收公司,倒是沒有退股,不僅如此,他還把賣股票的錢全投資了進去,準備在沿海城市建幾個分公司。

原因很簡單,無論結局好壞,接下來整個聯邦都將會有一場大規模的基建狂潮,而像資源回收這種低風險的行業,不管賺多賺少,至少是不會虧本的。

穩,纔是他的第一追求。

(第一卷完)

ps:月底了,別忘了投月票。

(本章完)

第454章 無官一身輕第23章 紛至沓來第3章 “浪子回頭”第171章 廣結善緣第20章 穀賤傷農第403章 塢堡遍地的印度半島第145章 嶗山現狀第258章 熊貓館第8章 公司到手第347章 登富仕山第268章 馬拉開波湖第362章 端午節日常第370章 地下城和埃克森美孚第379章 接盤俠第337章 環渤海一體化第166章 船隊歸來第311章 水族箱第199章 柴火第61章 不安第15章 末日罐頭第290章 愈演愈烈的搶購潮第452章 提前退休第185章 漁業公司的談判第58章 倒計時第195章 交叉持股第294章 年輕人的時代第6章 廢棄導彈發射井第390章 兩場婚禮第424章 半喜半憂第416章 戀母情結第454章 無官一身輕第369章 迪士尼樂園第174章 熱心腸的張嘉琪第251章 一將難求第258章 熊貓館第81章 公寓第454章 無官一身輕第313章 開業大吉第20章 穀賤傷農第448章 暴雪突襲第221章 新科學島第324章 家人們的反應第102章 擴編第432章 倒數第五名第272章 貓屎咖啡第146章 大降速第457章 新生活第一天第158章 “醜”媳婦見公婆第168章 老牛吃嫩草第313章 開業大吉第452章 提前退休第323章 初聞喜訊第275章 不忘初心第391章 豪門生活第155章 開業第302章 各家的心思第335章 海平面下降第17章 設計方案第323章 初聞喜訊第340章 人身意外險第91章 烤乳豬第283章 爭與不爭第141章 倒春寒第98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281章 別墅到手第379章 接盤俠第455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170章 聞風而動第282章 轉讓股份第254章 大擴軍第36章 “衆叛親離”第419章 羨慕得眼睛都紅了第423章 此風不可長第233章 建圍牆第134章 面授機宜第74章 南灘奧園小區第24章 落荒而逃第259章 野餐和夏天第454章 無官一身輕第192章 皆大歡喜第101章 元旦第434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96章 領糧票第338章 文物南遷第61章 不安第2章 噩夢成真第129章 相親準備第322章 背景調查第239章 未雨綢繆第354章 豹式坦克第138章 新鄰居第347章 登富仕山第176章 終於來電了第41章 科技與狠活第68章 發言人第441章 燕都南遷第183章 試管肉第7章 退休宴第252章 功成身退第105章 生態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