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郭嘉的養成

————

劉修明白慈不掌兵的道理,他現在也夠心狠手辣,爲了擒殺檀石槐,他曾經親手將數百跟隨了他數年的虎士送到檀石槐的刀下,就是爲了消耗他的體力。可是如今見郭嘉要將這些平民送到賈龍的刀下,他還是有些心神不寧。

戰士戰死,那是天經地義,可是平民……

而且郭嘉爲了不讓賈龍生疑,要求把甘寧的八百錦衣少年全部撤下來。這八百人雖然也不是什麼正規軍隊,但是戰鬥力卻是最強的,把他們全部抽掉,等於抽掉了怎麼成義軍的脊樑骨,那還打什麼仗,直接排着隊送上去讓賈龍殺就是了。

出乎劉修的意料,最後不忍心的只有他,一旦明白了這其中的重要性,連張任都狠下了心,完全同意郭嘉的建議,至於甘寧,那就更不用說了,他除了對不能親自參加戰鬥表示遺憾之後,對那些百姓的死他根本不關心。

劉修再一次做了遠庖廚的君子,他遠遠的躲開了,他覺得自己無法接受那種殘忍的畫面。

張任找到了馬相和趙祇,沒有說郭嘉的計劃,只是告訴他們,這一仗要由你們自己來打,不要太拼命,意思一下就撤,安全的撤回綿竹去就是勝利,我們堅守綿竹,把賈龍耗得沒力氣了,再出城反擊。

馬相興高采烈的答應了,他正在愁怎麼對付賈龍呢,想來想去。好象除了拼命之外沒什麼辦法,現在聽說可以不用拼命了,他打心眼裡高興。倒沒有去想爲什麼甘寧和張任全部先撤了。

當膽戰心驚的趙瑤帶着八百多縣卒,小心翼翼的衝殺過來時,馬相等人只抵抗了一刻鐘就撤退了。這些人基本上都沒有經過什麼軍事訓練,單打獨鬥也許能耍狠,可是不管是逃跑還是進攻,要講秩序這一點他們是不清楚的,攻是一哄而上,退也是一鬨而散,那種狼狽的樣子都不用裝,完全是本色表演。真得不能再真。

看着落荒而逃的亂民,趙瑤一頭霧水,隨即又是一陣狂喜。趙瑤是漢中名士趙宣的兒子,弟兄七人,都以道德稱聞。他從小就有名望,後來出仕做官,政績也不錯。做緱氏令的時候,司徒袁湯、司空趙戒就互相通信說,趙瑤在緱氏做官,連老虎都要避開,如果天下的縣都如此。全國的安樂昇平就沒什麼困難了。這話當然有吹捧的意思,但是趙瑤政績不錯卻也是事實。可是問題是他善於理政,卻不善於打仗,要不然也不至於看着綿竹失守而手足無措。太守是一郡之將,如有兵事,他就是當仁不讓的平叛責任人,如果他通曉軍事,又何至於需要賈龍從成都趕來。

他要爲賈龍執盾先驅,不過是句場面話,可沒曾想賈龍真讓他打前鋒了。雖說理由很充足,讓你將功折罪,彌補綿竹失守,你求援不力的過失,可是趙瑤知道,自己真不是打仗的料。

他已經做好了捐軀的準備,南鄭趙家不能出一個臨陣脫逃的太守,他可以死,名聲卻不能壞。可是看到當攻擊開始沒多久,他才喊了兩嗓子,敵人就開始逃跑的時候,他還是愣住了,以至於在好長一段時間內都沒有下達追擊的命令。直到郡丞來提醒他,他才恍然大悟,一面派人通知賈龍,一面下令追擊。

馬相那些人打仗沒章法,逃跑時也顧不上什麼前後掩護,但是不得不說,他們的體力不錯,跑起來飛快,趙瑤又給他們留出了一點時間,這就更輕鬆了,撒開兩條腿,一路跑回綿竹,清點一下人數,發現居然才少了百十個人,而且估計死的人非常有限,大部分是在路上開了小差了。反正他們又沒什麼制服,連刀都不用扔,隨便往哪個山林裡一躲,等官軍過去了,再大搖大擺的出來,繼續過他挑夫的日子。

賈龍聽到趙瑤的彙報,也沒有太在意,他覺得這一切再正常不過了,如果野戰官軍都不能佔優勢,那這些亂民的戰鬥力也太駭了。賈龍隨即指揮大軍直奔綿竹,一面將綿竹團團圍住,一面通知涪縣、梓潼的縣令率兵前來支援,並用快馬飛報成都,已經將亂民圍在綿竹,只待攻城,不過城裡有近萬亂民,以他目前的兵力攻城,有些不足,請使君大人耐心等候。

賈龍的意思很明白,我把亂民圍住了,你派人來加把力,一鼓作氣把這些人解決了吧,免得拖得時間長了節外生枝。

劉焉接到賈龍的彙報,大大的鬆了一口氣,既然只是一股微不足道的亂民,那就用不着擔心了。劉焉也沒有發兵,只是通知賈龍說,我正在徵集其他各郡的援兵,需要一段時間,你好生的在綿竹攻城,不急在這一時,反正漢中的防線很堅固,你又圍住了綿竹,打通了道路,能否攻下綿竹城,已經不是那麼急迫的了。

賈龍接到這消息,氣得仰天長嘆,他知道劉焉是不想把兵力交到他的手上,這才另調郡兵來增援他。可是他也無法可想,只得抓緊時間打造攻城器械,準備強攻綿竹城。

城頭打的旗號還是馬相、趙祇,可是真正主事的卻是張任。張任雖然初次領兵,但他多年的積累此刻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他藉着賈龍準備的時間,也在城裡忙活開了,成都城的守備是賈龍主持的,他跟在賈龍後面看得一清二楚,知道賈龍是怎麼守城的,當然也能猜得出他將怎麼攻城,預先就做了準備。在他們的通力合作下,綿竹城在不知不覺之間就成了賈龍的噩夢。

而賈龍此刻還矇在鼓裡,猶自在爲劉焉的不完全信任而生氣。

離賈龍軍營兩裡外的一個險峰上,劉修放下了手中的望遠鏡。遞到甘寧的手中,甘寧早就等着心焦了,連忙接過來套在眼睛上。嘴裡嘖嘖有聲:“嘿,真是神了,真是神了。”

劉修轉過身。見郭嘉正箕坐在一塊大石上,一手捏着一根樹枝,一手摩挲着下巴,薄薄的嘴脣抿得緊緊的,不停的眨着眼睛,樹枝在石頭上漫無目的的畫着。

劉修張了張嘴,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他剛纔觀察了好一陣,發現賈龍的軍營扎得很有章法。偷襲是不現實的事,而成都又沒有按照他們的估計發兵支援,他現在身邊只有甘寧的八百多人和三千五百多巴郡人,這些人的戰鬥力比義軍強一點,但和賈龍帶領的官軍相比還有一段距離,打打伏擊還有希望,列陣而戰。勝算極低。

劉修有些上火,他已經深入益州兩個月了,還是看不到一點成功的希望。可是他現在是這些人的主心骨,心裡再急,也不能放在臉上。更重要的是。他發現郭嘉也有些慌了,如果他再慌,那郭嘉可能就會崩潰了。

畢竟還是年輕,哪怕他是再聰明的鬼才,一下子遇到這麼大的壓力也難以承受,他在這個時候必須承擔起頂樑柱的作用,接過郭嘉肩上的壓力,才能讓他不至於繃得太緊。

劉修挨着郭嘉坐下,攬住郭嘉的肩膀輕輕的拍了拍,半開玩笑的安慰他道:“看來劉焉這人有些貪權,我們對他的小氣估計不足,再等幾天,如果還沒有動靜,我們就打道回府吧。”

郭嘉眉毛有些僵硬的挑了挑,繃緊的骨肉慢慢的鬆馳了下來。過了一會,他無聲的笑了。他在劉修身邊呆了五六年,劉修就像他的父兄,照顧他們母子的生活,信任他,鼓勵他,把最機密的事交給他做。他一直想爲劉修做更多的事,這次終於有機會外出執行任務,他非常興奮,可是到目前爲止,似乎不如所願。他原本估計賈龍圍住綿竹之後,劉焉會派兵支援,這樣他們就可以在中途伏擊援軍,消滅一部分有生力量,再圖謀成都。現在劉焉不派兵,就縮在成都,反倒讓他們無從下口了。他非常擔心劉修會因此對他失望。

劉修的話,讓他繃緊的心慢慢的放鬆下來,似乎有些蝕住的腦子又慢慢開始運轉。

“我們改變計劃,夾擊賈龍。”郭嘉沉思了好久,忽然擡起頭,目光灼灼的看着劉修。

劉修眨了眨眼睛,示意郭嘉繼續說。

“劉焉不發兵,可是他一定會徵調其他各郡的郡卒,犍爲離這裡很近,用不了幾天就能到達。我們必須在他們到達之前擊敗賈龍。”

“那怎麼擊敗他?”甘寧聽說要開打,顧不得再看賈龍的軍營,兩眼放光的轉過頭。

“當然是前後夾擊。”郭嘉撿起一根樹枝,在地上畫了個草圖。“綿竹城在內,賈龍在中間,我們在外面。趁賈龍攻城時,我們從外面猛擊賈龍的中軍。擊破賈龍後,南據雒縣,北據涪縣,傳檄益州,並通知關中猛攻漢中。”

劉修眼前一亮,這等於是把原先的策略做了翻天覆地的改變,放棄了奇兵突襲成都,轉而謀求佔據廣漢,在益州腹地紮下一顆釘子,切斷漢中和成都的聯繫,然後與關中一起夾擊漢中,引關中主力入益州,這樣一來,至少可以迅速突破秦嶺和大巴山這兩道天險,奪得半個益州,把戰線推進到劉焉的面前。比起原先突襲成都的計劃,這個計劃顯得不那麼完美,卻更加穩妥,更具有可行行。佔據了涪縣、綿竹、雒城之後,憑藉着板楯蠻和巴郡豪強們的幫助,他完全可以站穩腳根,在接下來與劉焉的爭奪中取得上風。

郭嘉在成長,他在不斷的調整自己的思路。

“興霸,你看呢?”

“好啊。”甘寧一拍手,“只要將軍亮出旗號,別的我不敢說,巴郡人應該都會支持將軍。要論咬文嚼字,我們巴郡不如蜀郡,可是要論打仗,我們巴郡可比蜀郡人兇猛多了。將軍,巴郡能打仗的,可不僅僅是板楯蠻啊。”

劉修笑了起來,甘寧這話說得不錯,長治久安要靠文,可是征戰天下要靠武。益州太平太久了,巴郡人一直沒什麼用武之地,幾任益州刺史大多不怎麼看重巴郡人,現在到了讓巴郡人發威的時候了。甘寧願意幫他,板楯七姓願意幫他,閬中豪強願意幫他,除了利益訴求之外,在未來的益州官場中爭取更多的發言機會也未嘗不是原因之一。

“既然如此,那我們就準備準備,通知一下張任,約個時間,給賈龍一個驚喜。”

……

賈龍坐在大營裡,雙手交叉,置於腹前,眼睛看着案上的那一罐蜂蜜,濃眉緊皺。他從成都市裡拿走這罐蜜,可不是想自己查鮮,他是想提醒劉焉,那些巴人形跡可疑。沒想到見到劉焉後,劉焉交給他領兵出征的任務,一時倒把這件事給忘了。半路上,他讓人給劉焉送了一封信,請劉焉立刻下令把那些巴人抓起來。這已經快十天了,劉焉也沒有消息傳來。

綿竹到成都不過兩百里,快馬送信,一天就可以到,劉焉到現在沒消息,究竟是沒抓到人,還是根本沒當回事?雖說那些巴人要想攻破衙城不是件容易的事,可是賈龍覺得,這些心情不軌的人留在身邊,終究是個禍害。

賈龍有些心神不寧,他總覺得有什麼事要發生,可是卻想不出一點徵兆,他人在綿竹,心卻在成都。這一次,他雖然相信了劉焉的話,認爲車騎將軍劉修大逆不道,可是他又有些懷疑劉焉究竟用心何在。真的如他所說,他是個忠臣嗎?

“賈校尉,綿竹城裡有高人。”吳班按着刀環,大步走了過來,一屁股坐在賈龍對面,看到案上的蜜罐,不由得好奇的問道:“這是什麼東西?聞起來很是香甜。”

“巴郡出的蜜,味道挺不錯,你拿去嚐嚐,不過不要吃太多,容易上火。”賈龍笑着把蜜罐推到吳班面前,吳班接在手中,掂了掂,嘻嘻一笑:“那就多謝校尉了。”

“元雄,你剛纔說什麼?”

“哦,我說綿竹城裡有高人。”吳班一邊聞着蜜,一邊說道:“我在巢車上看了一下,城頭的防備不比成都差。”

“是嗎?”賈龍有些意外,起身從旁邊的蘭錡上拿下自己的佩刀,“我去看看。”

吳班連忙跟了上去。賈龍走到剛樹起的巢車旁,親自上了巢車,讓人把車廂搖了起來,一直超過城頭。他仔細打量了一下城頭的設施,心裡突然咯噔一下。

眼前這一切……似乎有些眼熟。

第328章 黑吃黑第444章 機會第372章 撞鬼第223章 經濟戰爭第337章 龐德第479章 張任第165章 什麼也沒說第271章 契約第628章 痼疾第499章 晴天霹靂第696章 狡兔第588章 不祥之兆第44章 青澀阿飛第14章 一聲嘆息第626章 大將風度第574章 無賞之功第306章 玄武營第192章 失控第676章 太后的寂寞第545章 內外兼修第559章 汩羅江畔釣魚翁(上)第108章 首戰第751章 再戰葛城(上)第683章 我不做霍光第128章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第87章 大丈夫刀法第451章 幷州問政(上)第667章 喪家之犬第687章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第423章 玄陽子第249章 好鼎第622章 初戰第618章 我來了第444章 機會第420章 風雨欲來第114章 襄邑錦第240章 江河日下第428章 我有什麼罪第137章 打賭第63章 奇貨可居矣第543章 海船第289章 不速之客第201章 天意第110章 山雨欲來第532章 白馬義從(中)第253章 聲東擊西第555章 西陵之戰(二)第73章 眼見爲實?第618章 我來了第2章 讀書有用第10章 俗書第291章 六月債,還得快第698章 不速之客第342章 第一神將第758章 侵掠如蠶第352章 制人而不制於人第577章 退無可退第638章 緩兵之計第391章 機會第206章 你不要誣衊我第573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492章 錦衣衛第398章 敲山震虎第7章 天生奇材第180章 殃及池魚第266章 論衡第714章 借雞生蛋第80章 怪力亂神第366章 孟佗的計劃第680章 退路第260章 大道至簡第31章 失之毫釐第165章 什麼也沒說第182章 道可道,誰知道?第60章 名將是怎麼練成的第643章 善易者不卜第521章 柳暗花明第541章 人心紛散第559章 汩羅江畔釣魚翁(上)第528章 故布迷陣第396章 謠言第120章 要和平,還是戰爭?第523章 未雨綢繆第506章 陰謀與陽謀第634章 助勢第511章 書生意氣第366章 孟佗的計劃第210章 有罪與無罪第81章 護烏桓校尉第75章 常山趙第319章 受寵若驚第741章 東海麋竺第704章 禍不單行第182章 道可道,誰知道?第606章 真相(上)第111章 辦法總比困難多第408章 親情攻勢第567章 打虎記(五)第342章 第一神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