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暗流

天子擺弄着劉修的那封急書,忍不住的想笑,如果不是坐在對面的司徒楊賜曾經做過他的老師,他幾乎都要笑出聲來了。匈奴人接連死了兩個大巫師?天子不用多想,就知道這事絕對不是劉修說的那麼簡單,劉修很可能在裡面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也許是他看不慣匈奴人,也許是他真的想分裂匈奴人,這都說不清,但是要想讓天子相信劉修和這事一點關係也沒有,他絕對不肯相信。

“諸卿怎麼看?”天子指了指案上的書札,乾咳了一聲,把涌到嘴邊的笑意強忍了回去。

“陛下,臣以爲這件事關係重大,千萬不能掉以輕心。”楊賜正色說道,他的眉頭緊皺着,一點輕鬆或喜悅的感覺也沒有,反而覺得憂心沖沖。“陛下,匈奴人現在還擁戴這個單于,所以只要單于聽命於朝廷,他們在幷州還能安份守已,如果他們各自爲政……”

楊賜倒吸了一口冷氣,不敢再說下去了。

“如果他們各自爲政,則幷州必亂,以目前幷州的兵力根本不足以平亂。”太尉張奐接着說道:“更重要的是,如果匈奴人亂了,我們自顧不暇,更無兵可用,鮮卑人就會趁虛而入,到了那時候,只怕整個幷州都受遭殃。”

天子細眉一顫,也不再笑了。他輕輕的敲擊着案面,沉思了好一會兒:“那又當如何?”

“因勢利導,以穩定爲主。”楊賜不假思索的說道:“目前的大敵是鮮卑人,不是匈奴人。等把鮮卑人的威脅解決之後,匈奴人自然不在話下。”

張奐也點了點頭,表示贊同楊賜的意見,目前匈奴人亂不得。天子有些喪氣,目光在楊賜和張奐的臉上掃來掃去,最後落在了張角的臉上。張角很平靜,只是在天子看他的時候,他眨了一下眼睛。

“反正匈奴人還有幾天才能到,容朕再想想。”天子一揮手,示意今天到此爲止。楊賜和張奐交換了個眼神,無聲的嘆了口氣,起身行禮離開。他們從天子的口氣中聽得出來,天子對他們的回答不滿意,他接下來要聽張角的意見,而且張角的意見肯定和他們不一樣,天子只是不希望他們爭吵,所以先讓他們退下。

張角是朝廷裡的一個異類,如果不盡快的清除掉,只怕是個禍根。楊賜一邊走一邊想道。不能說張角是個壞人,他也一心爲百姓着想,一心想致太平,只是他做事太偏激,恨不得一下子解決所有的問題。楊賜接任司徒之後,耽精竭慮,可是張角顯然對他的努力並不滿意,有幾次當着天子的面質問他,你接任司徒之後,能比宋豐好多少,能增加多少賦稅。

楊賜對這個問題最惱火,卻又最無可奈何。因爲袁隗是因爲沒有政績被天子免掉的,宋豐是因爲沒有政績被迫自辭的,有了這兩個先例,他如果做不出成績來,他將成爲第三個因爲政績不佳而被免掉的司徒。

以前的司徒也經常換人,但大多是官場鬥爭或者災異,大家都知道這不是誰有能力還是沒能力的問題,被免了也不丟人。現在不同了,被免職就等於是無能,不僅以後做司徒的可能微乎其乎,做其他類似官職的可能也非常小,甚至有一種趨勢,司徒是文官的最高峰,但也很可能是最後一個有實權的官職,再往上——如果司徒做得還不錯的話——就是太傅之類的榮譽職務了。以前太尉有缺,司徒順勢替補,現在天子要求做太尉的有軍事背景,不希望一個文官做太尉,太尉這個三公之首基本上就和文人無緣了。

這些都沒有明文規定,但是大家都察覺到了其中的意味,只是沒有說出來罷了。

楊賜不想這個司徒成爲最後的終點,更不想成爲一個失敗的終點,但是他也發現,要想把司徒之位做好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財賦從哪兒來?想增加戶口,安置流民,哪來的土地?數不清的世家豪強,就象一羣大大小小的寄生蟲,以越來越快的速度吞噬着大漢的財富,根本沒有人在乎大漢這座大廈將因此傾覆。

他可以做到自己不貪,但是他無法做到讓其他人都和他一樣。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直接的問題,天子第一次取士取了三百人,最後被宋豐消化在三公府和九卿寺了,今天天子取了五百人,這些人如何安排,也成了讓楊賜寢食難安的問題。

總的來說,楊賜這個司徒做得步履維艱,張角的很多指責看起來都對,問題是指責容易,找出解決辦法卻難,與他的指責相比,他的解決辦法就顯得非常幼稚。

張角建議天子度田。

度田?這個建議一提出來就遭到了滿朝文武的一致反對,不排除其中有擔心自己利益受損的,但是也有真的擔心因此激起大亂的,楊賜和張奐就是其中的代表。北軍中候盧植聽說之後,和張角吵了一架,司徒府掾孔融乾脆找上門去,把張角一頓臭罵。

張角不改初衷,他堅持認爲,現在大漢最大的問題就是貧富不均,只有均貧富,才能天下大平。只有把那些田連阡陌的豪強殺掉,耕者有其田,流民問題才能解決,財賦纔能有所增加。

楊賜心急如焚,他幾次和盧植談論的時候都大罵劉修,就是他引張角入洛陽論道,這才惹出這麼多事。張角就是個亂根,以後他遲早要惹出禍事來。

讓楊賜更擔心的是,天子對張角越來越信任,哪怕是滿朝文武都在痛罵張角,依然不能改變天子對張角的好感,反而讓天子覺得張角纔是個忠臣。

“然明,北疆不能亂。”在宮門口,楊賜仰着臉,看着暖洋洋的陽光,突然說了一句。

“楊公,北疆不會亂。”張奐嘆了一口氣:“我擔心的不是北疆,而是洛陽。”

楊賜轉過頭看着他。

“這件事是不是劉修惹出來的暫且不論,就算是吧,他的建議也不錯。藉着大巫師的死,逐漸的干預匈奴人的事務,儘可能把匈奴人的內患消彌於無形,這個方向一點也不錯。關鍵在於分寸怎麼掌握,干預到什麼程度,如果太急,逼反了匈奴人固然不妥,但是放過這個機會,坐視匈奴人坐大,也是坐失良機。”

張奐搖搖頭:“楊公,我在北疆多年,承蒙天子鴻恩,諸公謬讚,讓我做了太尉。可是說真的,我自覺有愧啊。”

楊賜沉思片刻,也嘆了口氣,他知道張奐在北疆雖然威名赫赫,其實也是受了很多委屈的。他重提另一個話題:“剛纔你說……北疆不會亂?”

“嗯,至少暫時不會。”張奐很有信心的點點頭:“段紀明坐鎮太原,太原以南可保無恙,北面怎麼折騰,能折騰到什麼地步,那就要看他的幾個弟子的本事了。”

楊賜眼睛一翻:“段紀明一人能當百萬兵又如何,如果沒有糧賦,他能怎麼辦?你的意思是不是說,打贏了,是你們的功勞,打輸了,就是我的責任?”

張奐連忙擺手,湊到楊賜身邊說道:“楊公,你誤會了。我的意思是,幷州那攤子事……就扔給段紀明師生吧,你不要管,我也不要管。”

“你這什麼話?”楊賜氣極而笑:“難道讓他們割據一方,自立爲王?”

“他有本事割據一方,就是成功。”張奐嘿嘿一笑,又接着說道:“再說了,你覺得陛下會給他割據的機會嗎?你認爲是段熲還是劉修有割據一方的可能?”

楊賜撇了撇嘴,瞪了張奐一眼,拂袖而去。張奐有些無趣的摸了摸鼻子,張昶走了過來,不滿的看着楊賜的背影:“哼,得意什麼,看他這個司徒能做幾年。”

“閉嘴!”張奐沉下臉喝了一聲,張昶不情不願的閉上了嘴巴。他不明白父親爲什麼對這些儒生這麼忍氣吞聲,身爲三公之首的太尉,還比楊賜年長几歲,卻要對楊賜一口一個楊公,偏偏楊賜還不怎麼領情。

……

天子揹着手,緩緩而行,隆冬臘月,花園裡基本上沒什麼花,只有臘梅開得正盛,平常看起來不怎麼起眼的鵝黃花瓣像一顆顆黃色的小球綴在蒼黑色的枝條上,幽香陣陣,沁人心脾。

“你怎麼看?”

“陛下,臣以爲應該抓住機會,分裂匈奴人。”張角緊跟在後面,輕聲說道:“匈奴人信巫重巫,大巫師的死對他們來說是個非常大的打擊,如果能控制大巫師的廢立,那可比單于的廢立更加有效。如果能把匈奴人掌握在手心裡,甚至把他們變成編戶齊民,不僅以後每年不用花那麼多錢賞賜,幷州也一下子增加了近百萬人口,平添無數財賦啊。”

“怎麼控制?”天子伸手拉過一枝梅,湊在鼻端聞了聞,眼中閃爍着興奮的光芒。

張角沉默了好一會,天子有些奇怪,轉過頭看了他一眼:“有什麼話不能說的?”

“陛下,不知道陛下知道不知道,劉修手中有一件神物。”

“神物?”天子轉了轉眼珠:“你是說那把匕首?我知道,很鋒利,但是要說是神物,恐怕也不至於吧。”

“不是匕首。”張角很嚴肅的說道:“是一枚指環,能請神的指環。”

“請神?”天子的臉色突然沉了下來:“他從來沒和我說過。”

“陛下不妨問問我師妹,她曾經見識過那枚指環。”張角接着說道:“那枚指環原本是臣傳道時所用,後來落入劉修手中,而唐英子就是那枚指環的主人,她曾經是太平道的聖女。”

“有這事?”天子震驚的瞪大了眼睛。

“是,後來聖女帶着指環失蹤了,等臣知道的時候,劉修已經成了指環的主人。”

“你沒去要回來?”天子歪了歪嘴角,儘量讓自己顯得若無其事一些,只是眼中揮之不去的憤怒暴露了他的心思。

“這是天意,天意不可違。”張角見天子臉色不善,連忙勸慰道:“陛下,神物都是認主的,不得其人,不傳其道。劉修是陛下的臣子,他成爲指環的主人,也是陛下的福氣啊。”

“是嗎。”天子不以爲然的說了一句,重新向前走去。他又失望又生氣,他在宮裡建了祠堂,祭禮老子、浮屠,也很虔誠的拜祭,可是卻沒有得到什麼神的恩賜,劉修有神物,也明知他對神明的渴望,卻從來沒有提及過。

這麼重要的事,他居然不告訴朕,他究竟有多少事瞞着朕?

“是啊,劉修從中學到了墨子五行術,武藝大進。”

“墨子五行術?武藝?”天子詫異的轉過頭:“除了武藝,還有什麼?”

“還有道術,不過,他不信。”

“不信?”天子好奇心大起。

“是的。指環中有很多高深莫測的道術,是修道之人夢寐以求的神物,但是他偏偏不信,除了從中學到墨子五行術之外,他對那些道術一概不當回事。”張角很無奈的說道:“他不僅不信,還說我們是走了歪門邪道,拿一些江湖術士的幻術當寶貝。”

天子忍不住哈哈大笑。張角和盧氏都在他面前表演過道術,說實在的,他也覺得那些雜耍俳優表演的幻術差不多。宮苑裡就養着這些人,有的還是從遙遠的大秦來的,他們會表演諸如吞劍、弄丸、吐火之類的把戲,和張角他們表演的的確差不多。

“墨子五行術又是什麼?”

“是一種手搏之術。”

“你會嗎?”

張角搖了搖頭:“臣學過,但是覺得不合適臣,後來就放棄了。”

“不適合?”

“是的,臣練了大概有半年時間,發現身體越練越弱,後來就放棄了。”張角苦笑道:“雖說道不遠人,而是也不能強求,當順其自然。墨子五行術並不是適合所有人練習的。”

天子若有所思的點點頭,想了片刻,突然問道:“那你說,你傳授的房中要術是不是也不太適合我?”

張角遲疑了一下。他傳過房中術給天子,還特地送了幾個修煉過房中術的女弟子進宮,但據得到了回報說,天子雖然很喜歡那幾個女弟子,房中術的修煉卻並不如意,天子的身體反倒有些虧損的跡像。這一點張角從天子的臉色也能看得出來。

“陛下,修道當循序漸進,保精節慾。”

天子尷尬的摸了摸鼻子,沒有再說下去。他繼續向前走去,“你看匈奴人的事怎麼處理好?”

“陛下,我師妹精通道術,又是個女子,何不讓她去一趟,先了解一下匈奴人的大巫師究竟修煉的是什麼道術?”

“嗯,這倒也是個辦法。”天子點點頭,想了想,又說:“同時也看看劉修究竟能不能打仗,這都幾個月了,一點好消息也沒有。對了,你能不能用道術詛咒一下鮮卑人?”

張角欲言又止,心道就憑劉修那點兵,要想在鮮卑人的頭上佔點便宜,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能全身而返就是大幸了,還想打勝仗?除非他謊報軍功。不過他也知道,天子現在天天盼着劉修能打幾個勝仗,證明一下天子讓他去幷州是英明的決定,而不是一時性起的胡鬧。

至於道術,如果能咒死人,那他早就把那些該死的全咒死了,哪裡需要等天子提醒。

……

楊賜怏怏不樂的回到了府中,一進門就得知袁逢來了,說是來看女兒和外孫的。他愣了一下,知道這些都是幌子,十有八九又是和朝政有關。袁逢現在只是個虎賁中郎將,說起來也是二千石,但基本沒什麼機會參加朝議。

“楊公。”聽到楊賜回府消息的袁逢從裡面走了出來,老遠的就打招呼,臉上堆着燦爛的笑容。楊賜有些不習慣,擺擺手:“自家親戚,不用這麼客氣。上堂坐吧。”他聽到房裡有小孩的哭聲,中間還雜夾着一個男子的笑聲,不免有些奇怪:“公路來了?”

“是啊,他在家閒得沒事,就來看看姊姊和外甥,如果楊公有空,也好向楊公請益請益啊。”

“他也想去北疆?”楊賜故意說道。

“他那點本事去什麼北疆啊。”袁逢連忙說道:“他去年參加了考試,成績不佳,今年下了功夫,考得還算過得去,只是不知道今年這些人什麼時候能授職啊?”

楊賜暗自嘆了一口氣,再一次罵了劉修一句多事,敷衍道:“正在想辦法。”

袁逢體貼的點點頭:“我也知道,你這個司徒做得辛苦。三公之中,要說舒服的,還是唐珍那個司空,你那些個辛苦全成全了他。”

WWW✿тт kǎn✿¢ 〇

楊賜沒吭聲,拿起杯子喝酒遮臉。他看不起唐珍,但是他知道唐珍的背後是張讓和趙忠,在唐珍沒有明顯的過失之前,他不能輕舉妄動。袁逢來挑撥他,實在沒什麼意思。

“楊公,有北疆的消息嗎?”袁逢不動聲色的換了個話題,“陳太丘來問了幾次,我可是什麼也不清楚,也不知道怎麼回答他。”

“暫時還沒有。”

“那劉修在幹什麼?長水營有沒有和鮮卑人接戰?”

“如果有接戰,袁紹會沒有消息傳回來?”楊賜忍不住了,沒好氣的說道:“北疆的情況你真的一點也不知道?長水營是新練的兵,別看演武的時候還像回事,真正上了戰場,誰知道會打成什麼樣。你應該慶幸現在還沒有消息傳回來。”

袁逢有些窘,正如楊賜所說,沒有消息傳回來,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好消息,因爲長水營能打勝仗的機會實在太小了,一旦接戰,戰敗的可能性非常大,刀劍不長眼,萬一袁紹有什麼閃失,那袁家的損失可就大了。

“其實……我們也是擔心北疆的戰事。”袁逢訕訕的說道:“劉修雖然聰明,卻是太年輕了,應該讓他先到邊疆適應一段時間,從軍候什麼的做起,這一下子就做了長水校尉,擔子着實有些太重了,怕是他承受不住啊。”

楊賜憂心沖沖,年輕的天子,年輕的權臣,這些人都把事情看得太簡單了,管理這麼大的國家有那麼容易嗎?連他這樣熟讀詩書,爲政多年的人都覺得緊張,偏偏他們覺得這事簡單得很。特別是那個張角,動不動就說什麼“治大國如烹小鮮”,他懂什麼,這句話是這個意思嗎?

“你耐心的等着吧。”楊賜心情非常不好,沒有心思再和袁逢說下去了。他盯着袁逢說道:“你給本初裝備了五十名親衛,可是你想過沒有,五十名親衛也許能保住本初的性命,卻未必能影響一場戰事。你要是真想本初立功凱旋,是不是應該多籌集一些糧食送到北疆去?”

“這……這可不是我袁家一家的事啊。”袁逢尷尬的說道:“楊公,我知道你的意思,可是,長水營是朝廷的長水營,總不能因爲本初是長水營的司馬,就由我袁家來供養長水營吧。”

楊賜見袁逢胡攪蠻纏,故意歪解他的意思,心情大壞,再也沒耐心和他說下去,擺了擺手,告了個罪,起身走了。袁逢被他晾在堂上,也非常不高興。一想到劉修如果吃了敗仗,朝廷的格局就可能有大的變動,他就是期盼不已,只是想到袁紹時,他不免又有些擔心。

袁逢離開楊府,沒有回自已的家,直接去了袁隗的府第。上了堂之後,見堂上除了袁隗和陳寔之外,還有一個五十左右的老者和一個二十左右的年輕人,不免有些詫異。袁隗見了,笑着介紹道:“這位是潁川荀氏八龍之一的荀爽荀慈明,這位是他的從孫荀攸荀公達,剛到洛陽,先到你的府上,聞說你不在,這纔到我這兒來小坐。”

袁逢一聽,連忙上前行禮:“原來是神君後人,無雙慈明啊,久仰久仰。”

荀爽淺笑着還了禮。袁逢入座後,說了些客套話,才問起了荀爽的來意。荀爽轉過頭看看荀攸笑道:“我這從孫是個好兵之人,聽何伯求說北疆有戰事,頗爲心動,特來府上打聽打聽。”

袁逢靈機一動,看了一眼袁隗,袁隗不動聲色的點了點頭,袁逢笑道:“暫時還沒有消息,不過既然心動,何不化諸行動,到北疆遊歷一番?太丘公的兒子陳季方也在北疆呢。”

——————

今日雙更。

第270章 道與術第74章 太史公也不靠譜第397章 天下大勢第422章 慎重第364章 有正有奇第421章 劉備的選擇第153章 追擊第735章 生死之戰(上)第432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53章 勉強第528章 故布迷陣第713章 神醫華佗第744章 露崢嶸第422章 慎重第245章 光明之神第234章 神譴第603章 猛士歸來第265章 雙喜臨門第354章 以步破騎的麴義第113章 天上掉下一美婢第383章 雪上加霜第665章 天意即民意第546章 墨子機關術第430章 劉修的身世第356章 一曲吹散十萬軍第331章 暫時的盟友第579章 下山更比上山難第277章 暗流涌動第58章 我就是那隻蝴蝶第694章 飲鴆止渴第275章 人外有人第2章 讀書有用第363章 士氣第687章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第567章 打虎記(五)第1章 我的兄弟叫劉備第438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677章 薑是老的辣第358章 善後第453章 幷州問政(下)第606章 真相(上)第275章 人外有人第624章 晴天霹靂第325章 冷眼第408章 親情攻勢第525章 霸道之上是王道第388章 意外的勝利第626章 大將風度第301章 一身是膽第360章 天子要西巡第184章 一舉多得第754章 問心無愧第536章 逆轉第283章 以靜制動第228章 鬼才第458章 老當益壯第485章 慈不掌兵第387章 甕中捉鱉第266章 論衡第708章 法進乎道第714章 借雞生蛋第333章 駱曜第451章 幷州問政(上)第583章 家事第435章 步步殺機第147章 蹋頓的陰謀第20章 高手風範第177章 炸鼎第606章 真相(上)第186章 訛詐第385章 典韋發威第341章 西北望,射天狼第117章 捨我其誰第23章 政見不同第544章 娃娃親第393章 又見聖姑第378章 發飈第486章 郭嘉的養成第321章 潁川書院第504章 一箭雙鵰第524章 各取所需第437章 爲間第703章 臥牛之地第27章 意不在此第739章 風雨欲來(下)第55章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第212章 唱唸做打第693章 治道的四個境界第572章 打虎記(十)第144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554章 西陵之戰(一)第335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595章 抗詔又如何第327章 同是天涯淪落人第752章 再戰葛城(下)第171章 有擔當,方是好男兒第597章 講規矩第439章 以退爲進第445章 石門伏擊第345章 趁虛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