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拼死斷後(上)

隴右的戰局如今形成一個非常奇怪的態勢。

李忠率領兩萬大軍不知所蹤,黃棄守廊州,領四萬七千餘士兵退守洮州,防備吐蕃東進關內,宇文震也是放棄鄯州,領着鄯州與州兩州一萬守軍,加之自己手中的二萬士兵,一共三萬兵馬去了會州,匯合當地的一萬守軍,共四萬大軍,守住城池,防備吐蕃南下進入關內或是巴蜀。

而馬武則是領着本部三萬兵馬加上李忠留下的三萬士兵,一共六萬大軍退守涼州以東三百里外的智客縣,防止吐蕃北上安北,畢竟漠北胡族已然走向一統,勢力強大,兵強馬壯,近些年一直對中原虎視眈眈,李忠帶走了五萬人,整個安北只剩下十餘萬人駐守,一旦吐蕃與漠北胡族取得聯繫,結成同盟,前後夾擊,安北危矣。

馬武領着五萬大軍在智客縣駐紮下來,一邊加強防禦工事,一邊廣派遊騎,密切監視吐蕃的一舉一動。

而李勳則是率領本部一萬兵馬,護送數以十萬計的百姓,退往雲州境內。

鄯州。

葛瓦莫戎手中有十萬大軍,他本人領兩萬士兵駐守鄯州城內,剩餘的八萬士兵,則是由副將,也是他親侄兒葛瓦統領,在城外十里安營紮寨。

中軍大帳,一名三十來歲的男子在那裡來回走動,此人身材矮小,小臉小眼睛,看起來在普通不過,但是左邊臉上,卻是疤痕滿布,極爲猙獰恐怖。

這個人正是葛瓦,少年時期曾在豐京生活多年,能夠說一口流利的漢語,一直到廣元十一年,葛瓦二十一歲之時,纔是獲得大晉皇帝趙智的批准,離開豐京,返回吐番,而他臉上的疤痕,則是在一場宴會之中,被大晉的權貴子弟所賜,因此,葛瓦對大晉恨之入骨,始終想着報復大晉,以報當年受辱之仇。

葛瓦不遠處,竟是坐着一名五十來歲的漢人,此人是葛瓦的心腹謀士,名爲賴宗漢,曾經中過進士,在地方爲官,後因罪,被罷官流放隴右廊州,受到地方官兵的欺壓折磨,幾度生死,後來逃入吐番境內,做了奴隸,因緣被葛瓦發覺,兩人一番長談,葛瓦驚其才智,出錢爲他贖了身,自此帶在身邊,引爲心腹,言聽計從,而賴宗漢感恩葛瓦救命知遇之恩,也是死心塌地的跟隨,爲其出謀劃策,葛瓦能在短短不到十年的時間,從家族中脫穎而出,掌握僅次於叔父葛瓦莫戎的軍權與地位,賴宗漢在其中可謂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整個吐番,人口六百萬左右,有三個百萬盛族,也就是掌握了包括軍隊與百姓在內超過一百萬人口數量的家族,葛瓦家族便是其中之一。

其實吐番現今的政治格局與大晉有些相似,王權衰落,家族勢力崛起,已經到了可以左右整個國家大政的地步,國家超過一半的人口被三大家族直接控制,稅賦不如朝廷,五十萬軍隊,九成被掌握在三大家族手中,若不是吐番佛教領袖,班禪額爾德尼始終站在贊普王室這一邊,恐怕吐番的贊普王權,早就已經改朝換代。

“參見大將軍。”

一名士兵直接衝進大帳,跪地行禮。

“贊普怎麼說?”

葛瓦拉起士兵,急聲詢問道。

“贊普要說的話,都寫在上面。”

士兵從懷中拿出一張錦帛,遞給了葛瓦,隨即退了出去。

葛瓦打開錦帛,細細看去,臉上期待的神色,慢慢變成了失望,看完裡面的內容之後,葛瓦把錦帛撕成碎片,用力扔到地上,怒聲叫道:“一羣只顧爭權奪利的鼠輩。”

賴宗漢臉色一變,急忙起身來到大帳門口,對着守衛士兵說道:“全部退後三十丈,不許任何人靠近大帳。”

“是!”

上百名士兵聞言立即擴散開來,退到百米之外。

“主公,小心隔牆有耳,慎言啊!”

賴宗漢走到葛瓦近前,苦聲勸說道。

“被人聽到又如何,贊普能奈我何?”

葛瓦怒吼道。

“葛瓦莫戎若是聽到這番話,恐怕對主公將會心有不滿。”

賴宗漢搖了搖頭,沒有多說什麼,直接說重點,果然,葛瓦聽後,臉色微微一變,悶哼兩聲,走到一旁坐了下來,臉色卻是依舊難看。

葛瓦雖然出身葛瓦家族,但是其父母的地位並不高,連帶着葛瓦本人也是同樣如此,少年便是被送往豐京爲質,險些生死,這些年通過拼搏與許多努力,這才艱難的爬到現在這個地位,就算如此,葛瓦在家族之中的根基也不是很深,家族中的幾個最高層,完全左右着他的前途與命運,比如葛瓦莫戎,想要剝奪葛瓦的軍權,只需一句話便可。

賴宗漢走到近前,給他倒了一杯茶水,淡聲道:“主公的建議,贊普不同意?”

葛瓦冷着一張臉,一句話都沒有說,何止是沒有同意,反而是語氣極爲嚴厲的呵斥了一番,大罵葛瓦輕浮無度,囂張狂妄,妄議軍機大事。

葛瓦三天前得到探馬來報,駐守涼州的晉朝軍隊退守知客縣,葛瓦當即進言叔父葛瓦莫戎,領大軍進攻知客縣,並同時聯繫漠北胡族,讓其進兵安北,使其無力南下救援,待消滅知客縣的晉朝軍隊之後,與漠北胡族聯手,前後夾擊,共取安北。

這麼好的一個建議,竟是被葛瓦莫戎斷然否決,而且只派了五千軍隊進駐涼州,剩餘的大軍繼續駐守鄯州,按兵不動。

隨後探馬又是來報,退往知客縣的數十萬百姓,在一萬晉軍的護送下,正朝着雲州緩慢行去,葛瓦又是進言葛瓦莫戎,讓自己領軍三萬,繞路前去截擊這隻隊伍,由葛瓦莫戎領五萬大軍埋伏一旁,待知客縣晉軍前來救援,可趁機突襲,當可大獲全勝。

這個建議,又是被葛瓦莫戎斷然拒絕,並明言告之葛瓦,攻取隴右四州,已經是有了極大的收穫,無需在冒險去與晉軍拼命,一旦戰敗,贊普定會以此爲藉口,剝奪他的軍權,意思很明白,此次出兵,贊普的用意,所有人都是明白,葛瓦莫戎只想保住軍權,得到鄯州與涼州,已經是意外之喜,他已經非常滿足,不想再去冒險,就在鄯州按兵不動,坐觀時局,冷眼旁觀贊普與德隆醃慷那邊進攻會州,成功了,自己趁機撈取利益,失敗了,對他也是沒有任何損失。

葛瓦說服不了叔父,不甘心之下,越過葛瓦莫戎,派人偷偷前往廊州,面見贊普,當面陳述自己的建議與計策,誰曾想到,贊普也是毫無大局之心,目光短淺,對葛瓦的建議沒有一絲動心,反而起了猜忌,斷然否決了葛瓦的所有計策,並嚴厲呵斥。

第二百二十章 明着誣告(二)第七百章 生與死的較量(十四)第三百一十七章 一劍定情(中)第四百四十四章 慘敗(五)第八百零一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五)第七百六十六章 人言可畏(十)第三百八十六章 太子(六)第六十章 志向漸起(下)第五百七十章 決戰第一百六十九章 一方節度(十三)第三百九十九章 動盪(四)第四百零三章 動盪(八)第五百六十二章 威震西域(十七)第三十章 絕境(上)第二百五十七章 鐵腕鎮壓(四)第六百五十七章 回京(十)第一百八十三章 隴右,新的舞臺(六)第一百九十三章 要人第六百二十五章 一年(九)第三百八十九章 遽變(二)第一百八十二章 隴右,新的舞臺(五)第五百一十章 死守與內變(十四)第兩百八十九章 坦然(上)第五百六十八章 震動第五百九十九章 火攻第三百七十八章 雪與血(三)第二百二十四章 爭鋒(六)第七百三十五章 最後的教導第八十一章 壞人、騙子(中)第四百六十八章 突襲第六百二十八章 帝王心思(二)第三百三十三章 誣告(下)第一百一十六章 漠蒙格局(上)第六百一十六章 最後的掙扎第二百一十章 匪襲(九)第兩百八十七章 真實原因(下)第二百二十一章 明着誣告(三)第一百七十六章 各奔東西第三百零七章 根基(二)第四百六十四章 局勢第六十八章 強硬的李勳(下)第五百四十八章 威震西域(三)第六百七十二章 突來的變局(九)第三百一十三章 莫測第二百一十章 匪襲(九)第七百九十八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二)第六百六十二章 回家第七百五十五章 速來速回第三百一十章 不堪回憶(下)第六百四十六章 強硬第三十三章 主將斷後第三百一十一章 選擇第四百零九章 歸途(一)第兩百七十五章 何必煩惱第四百六十七章 各懷叵測第四百九十章 沉默第兩百五十九章 鐵腕鎮壓(六)第三百五十五章 交鋒(二)第七百零八章 奪權與反擊(六)第六百五十二章 回京(五)第三百章 西域烽火(九)第一百二十二章 分化與拉攏(下)第三百四十一章 成家(八)第一百二十三章 謀劃第二百三十二章 內部分化(六)第五百一十七章 驚險(六)第四百七十一章 各方動作(三)第十七章 鬧事第六百八十五章 突來的變局(二十二)第六百六十一章 故人第二百五十章 禍起蕭牆(二)第七百三十四章 情感與理智第八章 與帝同食(上)第一百九十二章 武州都督第五百零六章 死守與內變(十)第六百二十八章 帝王心思(二)第五百八十八章 統一西域(六)第一百二十三章 謀劃第三百九十二章 遽變(五)第八百零七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十一)第九百九十七章 生與死的較量(十一)第三百零三章 西域烽火(十二)第三百二十二章 卑鄙手段,我也會。(一)第五百八十二章 仇殺第三百三十四章 成家(一)第二十二章 平庸將軍第七百三十二章 後事第八百零七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十一)第三百五十八章 試探第五十一章 不要臉咋了?(中)第一百五十三章 驚濤駭浪(十一)第七百二十八章 欺辱第四十五章 曙光第一百零三章 圍殺(三)第三十八章 各懷心思第四百五十九章 奇兵(三)第六百九十四章 生與死的較量(八)第四十一章 轉折(下)第七十一章 小有威名(二)第四百五十七章 奇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