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朝會

李勳愣了愣:“你在我身邊,能做什麼?”

範中允不滿道:“你也太看不起我了吧。”

“我不是那個意思,只是你這麼一個有才華的人,跟在我這個無官無權之人身邊,豈不是太過委屈了?”

李勳這個時候已經明白過來,範中允是要做自己的幕僚。

範中允笑道:“你現在無官無權,那只是暫時的,此次江南之爭,不管你發揮了多大的作用,皇上都會重賞與你,官職權位,唾手可得。”

“還是不妥。”

李勳搖了搖頭:“你本就是進士出身,而且還是探花,做我的幕僚,豈不是要被別人看低?”

範中允默默說道:“若不是小曼癱瘓在牀,需要錢財治病,這個小官,我早就不想當了,攜妻退隱山林,遠離紛爭,是我最大的願望。”

李勳不解道:“如今嫂子身子好轉,不正好可以實現你的願望?”

範中允嘆聲道:“人情債最是難還,你對我有大恩,我若是一走了之,心有牽掛,到了哪裡,都是過的不舒坦。”

“我們是朋友,無需計較這麼多。”

“親兄弟明算賬。”

範中允笑了笑,站起身來,說道:“我還要回家照看妻子,有什麼話,我們日後再談。”

李勳點了點頭,送範中允離開。

承平五年,九月二十。

距離江南之戰結束,已經過去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朝廷正在商議對有功之臣封賞的尺度以及數量,就在這時,李勳被認命爲羽林衛校尉,正七品武職,皇帝親衛,入職皇城。

九月二十八,趙智下詔,將會在三天之後,也就是十月初一的朝會,正式封賞諸位有功之臣。

凌晨,天還沒有亮,轟隆隆的鼓聲忽然響徹天地,驚醒了豐京城中無數沉睡之人,早朝的時間到了。

如今的皇帝趙智,是一個勤奮愛政的皇帝,他把平宗朝每月逢五的早朝制度,重新改回了每五天一次朝會。

天色還是黑沉沉的,但大街上已是非常熱鬧,行人、馬車隨處可見,官品低的,走路趕往皇城,條件好一些的則是騎着馬,四品以上的高官,則是有了坐馬車的資格,馬車右轅上,顏色各異的燈籠上寫有主人的官銜與姓氏,比如大理寺少卿嚴。

此刻卯時未到,皇城大門前面的廣場,站滿了官員,他們正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低聲交談。

一輛普通的馬車從廣場經過,看似是一名普通官員的馬車,但是四周的官員見到這輛馬車,卻是紛紛讓開道路,更是躬身一拜。

禮部尚書楊,這輛普通馬車裡面坐着的人,正是百官之首,當朝右相楊道嗣。

楊道嗣的馬車並沒有在廣場停留,而是直接開到了皇城大門近前,楊道嗣從馬車裡出來,回頭看了一眼廣場上衆多的官員,然後直接步入了皇城。

每一位內閣相國,無需通報,可直接進入皇城,這是他們的特權,也是趙智給予他們的禮遇。

在楊道嗣之後,其餘六位相國,也是一一到來。

劉桀最後一個到來,他與楊道嗣的作風完全不同,馬車在廣場便是停了下來,劉桀下了馬車,跟在場的諸多官員見禮寒暄了一番,這才緩步走入了皇城。

劉桀進入皇城沒多久,皇城之內,傳來一道渾厚的鐘聲,一名官員從皇城大門走出,高聲喊道:“卯時已到,升朝。”

所有官員精神頓時大震,連忙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着與儀表,然後排成兩隊,有秩序的進入皇城。

朝會有小朝、中朝和大朝之分。

小朝主要是臨時有重要軍國大事,趙智會召集內閣諸位相國以及從三品以上的高官參加,一般都在明政殿舉行。

中朝則是每五天舉行一次,五品以上的實職官員都要參加,這是大晉最頻繁的朝會,也是在明政殿舉行,若是按照以往,今天是中朝的日子,但是今天的朝會,官階又降到了七品以上,不限實職還是虛職,而且是在德政殿舉行,這就有大朝的意思了。

大朝的日子是固定的,每年的五月初一,每到這個時候,外國使臣集體覲見,京官九品以上,外官因故在京者,一律就列,場面極其隆重,李勳一直沒有官位在身,所以無法參加,但每年的這個時候,他都會在遠處觀望,感受那壯觀熱鬧的場面。

德政殿數百米之外的一處廣場,內閣七位相國站在那裡,等待其他官員的到來,隨後一同邁過石階,進入德政殿。

“百官進殿。”

一名太監揚聲高喝。

上千名官員分成兩列,左邊由左相兵部尚書劉桀率領,右邊則是由右相禮部尚書楊道嗣率領,按照品級的高低排列,走上高高的石階,向着前方氣勢恢宏的德政殿魚貫而去。

德政殿極爲寬廣,南北長五百餘步,東西達六百餘步,可同時容納萬人,由於地勢很高,若是站在房頂,整個豐京城街道可盡收眼底。

德政殿設計巧妙,光線充足,但奇怪的是,越往裡走,就漸漸變得昏暗,皇帝坐在高高的龍榻上,他可以清晰的俯視羣臣,但羣臣卻看不清他,這就顯出皇帝的神秘與威嚴。

大臣已經站在兩邊,準備就緒,兩邊的最上方,二十多人有着坐座位的資格,右側這一邊,百官第一人的楊道嗣,只是排在第二的位置,在他上首,還坐着一名鬚髮皆白的老者,此人便是端王趙佶,年逾八十,乃是僖宗第九子,平宗之弟,是如今整個大晉皇室之中,輩分與年紀最大的長者,趙智見了他,都得頗爲恭敬的叫聲九叔。

左側那一邊,劉桀的上首也是坐着一個人,是一名二十來歲的年輕人,長相俊美,皮膚很白,但是雙眼略小,嘴皮單薄,始終冷着一張臉,給人一種陰沉冰森之感,此人便是魯王趙碩,他的母親正是楊貴妃。

龍榻後方左邊位置,一名士兵背對着石柱站立,他便是李勳,腰間繫着大刀,一身明亮的鎧甲,頭盔頂端有着一根紅色的羽櫻,整個人倒是顯得頗爲英武不凡。

李勳目光不停的在殿內掃來掃去,饒有興趣的觀察,其目光最後停留在了魯王趙碩的身上,趙智有十幾個兒子,長子與次子早死,三子與四子出身低微,名聲不顯,並不得趙智的看重,排第五的兒子,便是魯王趙碩,此人比之趙詢更加的低調,就算是李勳,好幾年,也只是見過幾次面,據說魯王趙碩性格陰沉,極爲沉默寡言,整日待在自己的王府之中,少有外出,不喜與外人打交道。

李勳腦中有了一個奇怪的念頭,魯王趙碩與齊王趙詢,這兩位最有資格爭奪帝位的皇子,平日裡顯得極爲低調,不與外臣打交道,彷彿對帝位沒有什麼野心,而那些不被趙智看重的其他兒子,卻是整日裡上串下跳,廣結朝臣,意圖明顯,這還真是一件怪事。

第七百三十九章 核心之外第七百六十章 人言可畏(四)第六百九十章 生與死的較量(四)第三百零四章 直接點第五百八十二章 仇殺第兩百七十四章 漠蒙變局第八十一章 壞人、騙子(中)第兩百六十九章 鐵腕鎮壓(十六)第三百八十二章 太子(二)第二十一章 截留稅賦第三百四十九章 論勢第一百五十四章 驚濤駭浪(十二)第兩百七十六章 愛子第一百一十章 別走了,跟我混(下)第三百五十九章 砸場子第九章 與帝同食(中)第五百六十八章 震動第五百六十五章 威震西域(二十)第一百三十七章 升官與貶職(十二)第五百五十一章 威震西域(六)第三百五十六章 交鋒(三)第七百五十六章 夜襲第一百三十九章 升官與貶職(十四)第五百一十二章 驚險(一)第十七章 鬧事第二百一十八章 靜觀其變第六百七十八章 突來的變局(十五)第六百三十五章 遊玩第一百八十五章 隴右,新的舞臺(八)第三百八十四章 太子(四)第六十二章 當了回小人(中)第四百四十七章 慘敗(八)第五百三十一章 屍橫遍野(四)第六百七十三章 突來的變局(十)第七十七章 小有威名(八)第四百六十一章 奇兵(五)第七百五十四章 心意已決第六百一十一章 微妙第七百零四章 奪權與反擊(二)第二百二十一章 明着誣告(三)第二十四章 小聚第二百三十二章 內部分化(六)第五百七十五章 窮途末路(五)第四百六十六章 部署第六百四十八章 回京(一)第六百二十四章 一年(八)第五百三十五章 屍橫遍野(八)第六百三十五章 遊玩第四百五十章 慘敗(十一)第六百六十一章 故人第五百六十七章 襲城第二百五十七章 鐵腕鎮壓(四)第五百四十一章 屍橫遍野(十四)第五百八十五章 統一西域(三)第五百零七章 死守與內變(十一)第六百一十六章 最後的掙扎第六百五十二章 回京(五)第六十五章 新年第五百六十五章 威震西域(二十)第七百四十七章 繼位第四百零六章 動盪(十一)第五百四十五章 封賞第兩百九十五章 西域烽火(四)第五百八十六章 統一西域(四)第五百七十六章 窮途末路(六)第五章 被擒第六百六十四章 突來的變局(一)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婚(六)第二十四章 小聚第一百二十一章 分化與拉攏(中)第三百三十五章 成家(二)第六百三十五章 遊玩第四百二十二章 歸途(十四)第二百零五章 匪襲(五)第六百五十六章 回京(九)第八百零三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七)第七百二十八章 欺辱第一百八十一章 隴右,新的舞臺(四)第一百五十四章 驚濤駭浪(十二)第五百七十二章 窮途末路(二)第四百三十六章 安排第二百三十四章 內部分化(八)第三百六十四章 多生事端(三)第六十二章 當了回小人(中)第九十章 家與國第六百四十二章 由來第三百七十五章 回門第一百七十六章 各奔東西第兩百五十九章 鐵腕鎮壓(六)第七百一十七章 城內與城外第二百零五章 匪襲(五)第七百四十二章 命不久矣第四百九十五章 盛極而衰第四百四十九章 慘敗(十)第一百五十四章 驚濤駭浪(十二)第三百三十七章 成家(四)第兩百七十三章 我的錯第五百六十六章 暗合第六百九十章 生與死的較量(四)第四百九十九章 死守與內變(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