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六章 威震西域(一)

當然,有人歡喜有人憂,有功便有過,有賞便有罰。

其中劉知古被罷免一切職務,交由大理寺問罪,趙飛度棄城而逃,不顧大局,險些釀成大禍,原本這是死罪,但他死守武安城同樣立下不小的功勞,加上其家族背景強大,有許多朝臣爲其說話,所以趙飛度最後的結果還不錯,降了一級爲亞將,調任禁軍任職。

顧雍則是被調往山南道,出任隨州節度使,隨州只是一個小州,地理位置也不重要,但顧雍總算是邁出了最爲重要的一步,要知道,晉朝將軍乃至大將軍有很多,但節度使卻很少,節度、控制一方軍事大權,是朝廷對一名武將的認可與信任。

蘭州失守後,有很多人做了逃兵,爲此,趙智嚴厲處罰,被處死者數以百計,更多的人則是奪職、流放。

武安城,李勳的根基大本營。

朝廷的封賞傳至,李勳設宴慶功。

這場戰爭,朝廷封賞了很多人,其中李勳收穫最多,其手下的衆多將領,也是大面積的得到了封賞與加官。

李勳現在身上的官職很多,武州節度使,隴右南道、西道節度副使,度支使,轉運使,觀察使,加從二品御使大夫銜,這等於是握有了隴右西部七州之地的絕對軍政大權。

李勳在報功的奏章之中,爲司馬衷、司馬圖、範中允、元和、趙衛、單仇、鄭春、李存孝、於巖輝等人請功,其中元和與單仇這兩個資歷最老的將軍,都是做到了一個州的都督,散官升到了大將軍,加銜節度副使。

於巖輝被任命爲沙州都督,鄭春被任命爲夏州都督,趙衛被任命爲肅州都督,李存孝做了瓜州防禦使,牛金在李勳的力薦之下,連升好幾級,直接做到了甘州防禦使,其中劉佔這個曾經的土匪頭子,在小古縣保衛戰之中拼命死戰,李勳同樣沒有虧待他,讓其整合投靠過來的土匪,得兵近八千,任職岷州防禦使。

封賞下達,劉佔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性格比較簡單,投靠過來之後,李勳對自己非常不錯,所以也就真心效忠,李勳嚴令死守小古縣,劉佔沒有多想,你對我有情,我就對你有義,面對李勳的死命令,劉佔沒有多說什麼,唯有死戰到底,戰爭結束之後,劉佔知道李勳也爲自己請了功,但具體內容他不知道,李勳不說,劉佔也不問。

劉佔覺得,自己確實立下了一份不算小的功勞,至少能官升一級做到朗將,最多也就中郎將而已,但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竟是直接被升爲亞將,並實職出任岷州防禦使,而且李勳把殘存下來的所有土匪,都是整合交給了自己打理,這是一種莫大的信任與厚恩,對此,劉佔感激涕零,有一種極爲濃重的知遇之恩感覺,發誓誓死效忠李勳到底。

李勳的請功奏章,大部分都是得到了實現,但也有一些不如人意,比如自己的兩大謀臣範中允與司馬圖,範中允僅僅被封了一個沒有任何實際用處的散官朝散郎,只是一個從七品的散官,比他原先的職位還要不如,這等於是一種嘲諷與一些侮辱了,對此李勳也沒有辦法,趙智對範中允的感官非常不好,曾經對李勳說過,範中允此人或許有才,但爲人太過懶散,沒有一絲的人臣之心,得人不得心,絕不可大用。

對於這些,範中允表現的很自然,趙智說的不錯,他卻是沒有人臣之心,對於做官什麼的,也不太上心,要不然當初也不會爲了一個半死不活的老妻,荒廢仕途,若不是因爲李勳,現在的範中允可能已經到了哪個山村老林,過着普通人的生活。

司馬圖沒有得到任何封賞,這也不奇怪,他在漠蒙草原待了那麼多年,本來就不被人信任,復官之後,又是出了貪腐大案,這個案子現在還沒有完全審理清楚,只是因爲李勳的緣故,被網開一面,提前釋放而已,這樣的人,就仕途而言,基本上已經被朝廷判了死刑,這輩子很難再做官了。

還有就是司馬衷,這個雖然固執,但原則性極強的老人,李勳是不想讓他走的,但司馬衷最終還是被調回了豐京。

最後就是李昭睇、雷萬海、候全等人,他們在此戰的功勞也是不小,但無奈出身太低,入伍時間不長,資歷太淺,李昭睇、候全兩人只是升了一級,做到了朗將,而雷萬海則是升職中郎將,李勳現在的地位,親兵已經增長到兩千餘人,李勳便任命雷萬海爲自己的親兵統領,候全與李昭睇兩人爲副統領,也算是一種不錯的安排。

至於李勳的鐵桿小弟江大熊,戰爭結束之後,在他身上,李勳用了多少力,沒有人知道,只是封賞下來之後,江大熊的官職只是升了一級,區區的鷹揚郎將,但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江大熊被封爵了,雖然只是最低的開國縣男,但是在坐的所有人,除了李勳之外,就算是做到了大將軍一職的元和與單仇兩人,誰又有爵位在身?

李勳滿臉紅光,端着酒杯在四周不停的進酒,尤其是對着一名三十歲出頭的將領,進酒最多。

這其實是第二次慶功宴,三天前已經舉行過一次,那一次,李勳可沒有這麼高興,權利越大,責任越大,戰爭剛剛結束,隴右西部千倉百孔,一片狼藉,李勳轉悠了一圈,看到了太多太多的慘烈景象,只覺得心中的壓力太大,根本就沒有因爲一系列的加官進爵而感到太過的高興。

但是一個突然的變化,讓李勳的心情徹底的改觀。

第二次隴右戰爭結束之後,大軍撤離,隨同李威前來支援的兩萬安北騎兵,因爲李威被調任涼州節度使,兵權改變,所以這支兩萬人的安北精銳騎兵,沒有繼續跟隨李威,暫時留在隴右北道休整,李忠離開之時,留下三萬禁軍,兩支軍隊合併在一起,一共五萬人,大家都以爲李忠又有什麼新的想法與行動,也沒太去在意,但是哪裡想到,這支五萬人的軍隊,在王德昭的率領之下,竟是直接去了隴右西部,最終到達武州,找到了李勳。

第六百六十二章 回家第四百六十一章 奇兵(五)第兩百八十四章 執着第三百零三章 西域烽火(十二)第六百二十九章 帝王心思(三)第二十七章 虛職第三百九十九章 動盪(四)第三百五十二章 旁擊第六百九十四章 生與死的較量(八)第五百九十章 統一西域(八)第一百一十一章 爾克城第三百二十一章 隱秘(下)第五百一十五章 驚險(四)第四百零九章 歸途(一)第十八章 名與權第三十一章 絕境(中)第三百五十六章 交鋒(三)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方節度(一)第七百七十一章 屁股決定思想第五百一十九章 關門打狗(二)第七百六十章 人言可畏(四)第六百九十九章 生與死的較量(十三)第七百二十五章 帝王之命(八)第一百四十四章 驚濤駭浪(二)第八十三章 趙智心思第三十二章 絕境(下)第二百四十四章 兵權統一(八)第六百五十章 回京(三)第三百六十五章 我不願意(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各奔東西第五百六十二章 威震西域(十七)第四百三十四章 歸途(二十六)第七百零六章 奪權與反擊(四)第五百九十九章 火攻第六百六十四章 突來的變局(一)第三百二十五章 卑鄙手段,我也會。(四)第兩百八十四章 執着第五百一十七章 驚險(六)第一百四十八章 驚濤駭浪(六)第五百四十二章 屍橫遍野(十五)第七百一十七章 城內與城外第兩百八十一章 善將者第七百八十章 合縱與連橫(六)第一百三十七章 升官與貶職(二)第三百七十六章 雪與血(一)第五百七十六章 窮途末路(六)第六百一十八章 一年(二)第七百七十四章 沒有選擇第四十三章 將計就計第二百一十七章 天蘭教第四百三十九章 戰爭開始第四百九十八章 死守與內變(二)第一百零八章 別走了,跟着我混(上)第二百五十二章 禍起蕭牆(四)第兩百九十七章 西域烽火(六)第五百三十章 屍橫遍野(三)第八百二十三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二十七)第七百一十七章 城內與城外第兩百九十八章 西域烽火(七)第二百二十一章 明着誣告(三)第八百零三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七)第四百三十八章 離開第九十七章 臨戰(六)第二百三十一章 內部分化(五)第兩百七十九章 專業人才第四百一十五章 歸途(七)第一百章 復奪涼州第五百四十六章 威震西域(一)第二百一十一章 大獲全勝第七百六十章 人言可畏(四)第四百五十三章 急轉第七百六十六章 人言可畏(十)第二十二章 平庸將軍第六百五十六章 回京(九)第四百六十六章 部署第七百一十四章 時間緊迫第一百七十二章 驚刺(一)第二百四十九章 禍起蕭牆(一)第兩百七十五章 何必煩惱第三十六章 圍困(中)第五百三十九章 屍橫遍野(十二)第八百零二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六)第二百三十章 內部分化(四)第七百二十九章 悲慘的過去第五百七十四章 窮途末路(四)第兩百七十一章 轉運使第六百五十八章 落定第八十三章 趙智心思第兩百七十五章 何必煩惱第四百一十九章 歸途(十一)第七百一十一章 奪權與反擊(九)第九百九十七章 生與死的較量(十一)第四十二章 武林高手第二百三十三章 內部分化(七)第五十三章 幕僚(上)第六百零七章 出其不意(四)第七百零九章 奪權與反擊(七)第一百四十二章 升官與貶職(七)第二十六章 監軍判官第七百三十七章 執着與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