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遽變(三)

參知政事是晉職政事堂相國的一個過度,一旦有缺,一般都會從參知政事當中挑選一人出來補上,而像以六部右侍郎之職直接晉職政事堂爲相的,除了吏部右侍郎之外,其餘的並不多見,正常的情況下,都是從參知政事之中挑選。

你要說參知政事這個職位並不重要吧,它卻可以專事專奏,隨時見到天子,更可以參議朝政、參議政事、參知機務,世人皆言,參知政事並同政事堂相國皆宰相之任也,你要說它重要吧,它的品級卻不算高,只是正四品,若沒有實職在身,那麼它就是一個虛銜,實際上什麼都不管不到,只是對於國政,向皇上提出建議,皇上聽他的那還好,若是不聽,他什麼都不是。

如今,趙智準備提升參知政事的權利,執政事筆依舊還是相國獨有,但卻提出了非常重要的一點,日後但凡政事堂相國決策的國政,必須得到半數以上參知政事的支持,不然形同無效。

趙智的建議一提出來,整個朝堂頓時議論紛紛。

趙智的這個建議,等同於給了參知政事左右政事堂決策的權利,以後執政事筆在誰的手中,已經不重要了,若是得不到半數以上參知政事的支持,就算是右相,做出任何決定,也是很難得到通過與執行。

剛剛晉職右相的楊道臨,聽聞趙智的這個建議,眉頭頓時皺了起來。

右相爲何權重?

即以中書令主持政務之名義,爲政事堂秉筆宰相主持宰相議政,總其記錄,並更直承旨,政事堂的任何決策,必須通過右相,就算是當朝天子也是如此,等於是有着一票否決權。

如今趙智這麼一弄,右相的權利頓時大打折扣。

“陛下,國事決策,不宜拖延,如今政事堂有九位相國,人數過多,往往意見紛雜,很多事情需要很多次才能統一意見,並定下決策,若是把參知政事也是加進去,是否有些不妥?”

參知政事姚固站了出來,出言說道。

趙智的這個建議,按說對姚固有利,應該得到他的支持,但姚固是右相一黨的核心成員,他知道趙智此項建議意味着什麼,作爲右相一黨,自然要爲自己的黨派勢力着想。

趙智淡聲道:“參知政事左右政事堂決議,武宗時便以有之,效果很好,有何不妥?”

說到這裡,趙智的目光掃視了右邊相國們一眼,繼續說道:“也不是所有的參知政事都可以進入政事堂。”

聽了趙智的這句話,朝堂上的大臣們,頓時安靜下來,靜心思考着趙智這句話所代表的意思。

目前,有九位參知政事,與政事堂相國的人數相等,趙智說不是所有的參知政事都可以進入政事堂,難道是準備減少參知政事的人數?也或者是說,以後參知政事若想進入政事堂共同議事,將要加以其他限制?

看着衆人的神態,趙智臉上有了一絲笑容,點了點頭,起身說道:“今日時辰也不早了,有什麼事情,下次朝會再議吧。”

說罷,趙智最後看了一眼楊道臨,隨即邁步離開。

“散朝。”

隨着劉叢喜的高聲散朝,今日的朝會,結束了。

朝會結束了,但很多大臣倒是沒有急着離開,而是三三二二的聚在一起,討論着趙智方纔所說之事。

許多大臣圍住楊道臨,一是祝賀他坐上右相之位,二是詢問皇上方纔的那個建議,到底是什麼意思。

楊道臨沒有多說,對着衆人拱了拱,離開了這裡。

衆人議論紛紛,心思各異,李勳沒有什麼感覺,管他什麼是什麼的,管自己屁事,今日朝會,他原本是不準備來的,是兩天前進宮問候姑母李怡,剛好見到趙智,趙智讓他不要整日遊手好閒,消磨意志,以後的朝會,若沒有什麼緊要的事情,必須參加,皇帝的話能不聽?

李勳與張金兩人出了大殿。

張金摟住李勳的脖子,笑着說道:“李勳,今日得閒,你我找個地方,喝上兩杯如何?”

“碰巧,太子留我在東宮吃飯,你跟我一起去吧。”

張金愣了愣,隨即鬆開手,搖頭說道:“算了,太子何等威嚴,我去了也是拘謹,還是不去了,明日我休息,在去找你喝酒。”

李勳嘿嘿笑道:“要來可以,自己帶酒。”

“明日我自是空手而來,你若不給我酒喝,我定要傳揚出去,讓你李勳顏面無存。”

張金仰起頭哈哈大笑兩聲,拍了拍李勳的肩膀,隨即大步離開。

李勳停下步伐,看着張金的背影,臉上有着笑容,眼神之中卻是有了莫名之色。

張金的岳父長孫武陽,執掌羽林軍,護衛整個皇城的安全,是趙智絕對信得過的心腹,其人也是隻效忠趙智,對那些皇子們,都是走的很遠,趙詢曾經婉轉的示意李勳,讓其多於張金走動,對此,李勳自然是明白趙詢的意思,若能把張金拉入趙詢陣營,就等於掌控了整個皇城,趙詢的太子之位,也會更加的穩固。

李勳沒有離開,而是在等趙詢出來,他已經答應了軟東朗,代爲引薦,就是不知道趙詢對此有沒有興趣。

等了沒一會兒,趙詢也是走出了大殿,身邊跟着秦安明與鄭仁杰兩人。

“李勳,在等我?”

趙詢走到近前,對着李勳說道。

李勳對着三人拱手行了一禮,隨即笑着說道:“從這裡回去還要半個時辰,我肚子可是餓的不行,不知可否到東宮吃上一頓美食?”

趙詢呵呵笑道:“就怕還沒有你家中的飯菜可口。”

一旁的秦安明也是笑着說道:“太子入住東宮不久,恐怕還有些不甚習慣。”

秦安明與鄭仁杰都是老道成精的人物,哪裡看不出來李勳找趙詢,肯定是有事要說的,所以閒聊了兩句,便是告辭離開。

秦安明與鄭仁杰兩人離開之後,趙詢輕聲說道:“秦安明與鄭仁杰兩位相國,今日原本是要到我那裡吃飯的,被你小子攪黃了。”

李勳故作歉意的說道:“原來是這樣,那我把他們給叫回來?”

趙詢呵呵笑了起來,伸手指了指李勳,邁步離開,李勳跟了上去。

趙詢剛剛當上太子,正是需要低調的時候,這個時候與政事堂的某些相國走的太近,恐怕不是什麼好事,但別人熱臉貼上來,也不好拒絕。

第五百七十九章 窮途末路(九)第八十七章 涼州第二百一十七章 天蘭教第四百二十八章 歸途(二十)第三百三十二章 誣告(上)第二百零五章 匪襲(四)第三百章 西域烽火(九)第一百四十章 讒言(上)第二百三十九章 兵權統一(三)第四百九十六章 斷後第三百九十章 遽變(三)第兩百八十七章 真實原因(下)第兩百八十六章 真實原因(上)第六百五十章 回京(三)第四十二章 武林高手第一章 李狗兒第四百四十二章 慘敗(三)第兩百四十六章 梟雄損落(一)第兩百七十章 鐵腕鎮壓(十七)第六百四十三章 尊嚴第二百四十五章 兵權統一(九)第七十九章 派系之間的較量第四百五十八章 奇兵(二)第兩百九十章 坦然(下)第八百十九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二十三)第五百九十六章 反擊第六百一十八章 一年(二)第七百六十一章 人言可畏(五)第四百七十章 各方動作(二)第六百九十章 生與死的較量(四)第七百一十九章 帝王之命(二)第三百零一章 西域烽火(十)第七百五十二章 本家第七百二十七章 帝王之命(十)第五百九十一章 統一西域(九)第六零三章 滅國第七百零四章 奪權與反擊(二)第五百三十章 屍橫遍野(三)第一百九十二章 武州都督第六百七十三章 突來的變局(十)第二十六章 監軍判官第三百七十六章 雪與血(一)第五百七十一章 窮途末路(一)第三百五十六章 交鋒(三)第五百三十四章 屍橫遍野(七)第一百一十九章 柴冊禮第四百二十一章 歸途(十三)第六百三十章 帝王心思(四)第七百五十章 楊家的衰弱第五百七十一章 窮途末路(一)第七百八十八章 合縱與連橫(十四)第五百六十八章 震動第七百八十八章 合縱與連橫(十四)第一百三十六章 升官與貶職(十一)第五百五十九章 威震西域(十四)第六百二十七章 帝王心思(一)第三百三十七章 成家(四)第六百二十四章 一年(八)第三百五十七章 交鋒(四)第七百二十八章 欺辱第三百五十三章 不想第四百三十章 歸途(二十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一方節度(八)第三百五十九章 砸場子第七百六十五章 人言可畏(九)第四十三章 將計就計第五百一十八章 關門打狗(一)第五百六十二章 威震西域(十七)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王之命(六)第二百二十七章 兵在精而不在多(一)第三百六十九章 大婚(二)第四百七十七章 你敢做我敢幹(三)第二百四十三章 兵權統一(七)第六百五十二章 回京(五)第二十三章 尷尬第六零三章 滅國第二百四十九章 禍起蕭牆(一)第三十八章 各懷心思第七百九十二章 合縱與連橫(十八)第兩百七十四章 漠蒙變局第三百六十章 鬧事第六百四十五章 奪權第一百零二章 圍殺(中)第三百六十章 鬧事第二百一十七章 天蘭教第八百十六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二十)第五百七十七章 窮途末路(七)第四百八十三章 司隸校尉(三)第六百零四章 出其不意(一)第六百二十五章 一年(九)第七十八章 小有威名(九)第四百八十一章 司隸校尉(一)第六百五十七章 回京(十)第一百一十九章 柴冊禮第五百六十八章 震動第一百六十四章 一方節度(八)第五百二十九章 屍橫遍野(二)第七百七十三章 必然第二百五十八章 鐵腕鎮壓(五)第六百一十九章 一年(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