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七十八章 人選

楊呂望做任何事,楊道嗣都不會反對,就算做錯了,那又如何?自己還在,誰敢把他怎麼樣?

楊炳林已經被調任程州爲刺史,從調令下達,一直到他離開,楊炳林都是沒有再來見過楊道嗣,楊道嗣知道兒子對自己有怨氣,但有些話,楊道嗣不能說出口。

楊道嗣確實有了更換族長繼承人的念頭,楊炳林的手段、性格,楊道嗣並不贊同,也很不喜歡,但這些都不是重點,楊氏一族發展到今天這個地步,身爲家族的領頭者,手段過激又怎麼了?性格強勢又怎麼了?這些只能算是一種風格,並不能決定什麼。

楊道嗣真正看不上楊炳林的,是他這個人,權力慾太重,而本身沒有任何理想與目標,僅僅只是因爲權利與地位,而去攪動風雲,楊道嗣如何敢把整個家族託付給這樣的人?

而且,楊炳林的能力太差,就算勉強給他做了楊氏一族族長,日後也很難進入政事堂爲相,更別談接替自己在政事堂的地位與權利。

連政事堂都進不了,僅僅憑着血脈,就算做上族長之位,誰肯服他,誰又肯爲他所用?

楊炳林指揮的動楊道安?在楊道安的眼中,如今的楊氏一族,除了少數幾個人之外,其他的人又算什麼?

沒有了楊道安的支持,楊氏一族,在朝中的地位與權利,如何得以延續與保存?

楊道嗣身爲大晉右相,爲國執政這麼多年,他考慮問題,絕不會僅僅只是想着自己的家族,在他心中,還有天下,他現在思考的重點只有一個,那就是如何才能把楊道安牢牢的綁在楊氏一族這個大家庭之中,穩住了他,整個蜀地便不會亂,楊氏一族有了他,也不會亂,楊氏不亂,朝堂便不會發生大的動盪,與國與家,都是好事。

幾個月下來,楊道嗣對楊呂望的感官是越來越好,不僅僅因爲他是自己的兒子,而是,楊呂望這個人,年輕,有幹勁,雖然性格有些衝動浮躁,容易被很多事情左右自己的情緒,但同時,楊呂望有理想有抱負,心懷天下正義,爲人很正直,私念不多,就連趙智,對其也是頗多讚賞,若不出大的變化,楊呂望日後是極有可能入職政事堂的。

推楊呂望出來,很多事情,將會變得非常簡單,對於這個結果,楊道安也是非常樂意見到,不久前,久未與楊道嗣有聯繫的楊道安,便是主動來信,詢問一二,雖然只是寫了一些閒雜瑣事,但這已然表明了楊道安的態度,他還是楊氏一族的一份子。

房門被輕輕推開,一名身材矮小的男子走了進來,反手輕輕把門關上,然後走到楊道嗣身前,半跪在地,低着頭,一句話都沒有說。

楊道嗣從沉思中醒來,目光看向來人,淡聲道:“甲一,事情打探清楚了?”

“主公,對於李勳,北江會內部已經有了決斷,暫不做任何行動。”

甲一擡起頭,低聲稟報,話語乾脆利落。

但凡傳承多年的大家族,大士族,或多或少都是有着自己的地下力量,楊家所擁有的這股力量叫做影衛,人數不多,歸屬族長直接管轄,不受任何人限制。

楊道嗣閉上眼,身子微微後仰,靠在椅背上,臉上有了一絲淡淡的笑容,喃喃自語道:“倒是有些看走眼了,真真假假,裝模做樣,有點意思。”

一夜無話。

第二天一大早,楊呂望受召進宮面聖。

“臣,參加陛下。”

楊呂望躬身行禮。

大殿內,空空蕩蕩,只有趙智與楊呂望兩個人。

“楊愛卿免禮。”

“謝陛下。”

趙智淡聲道:“呂望,對於武州市舶司的主官人選,你有什麼意見?”

楊呂望愣了愣,他沒有想到,趙智如此直接,上來的第一句話,就是直言武州市舶司市舶使人選問題。

楊呂望穩了穩心神,拱手說道:“陛下此言,臣不知該如何回答。”

趙智看了一眼楊呂望,笑了笑,這個楊呂望很不錯,年紀輕輕,確有才幹,爲人正直敢爲,與年輕時的楊道嗣,倒有幾分相似。

“朕換個說法,你們吏部有什麼建議?”

楊呂望說道:“我們吏部確有幾個人選,已經傳達給陛下。”

吏部草擬了五個官員人選,上報趙智,這是半個多月前的事情了,趙智怎會不知,現在如此詢問,是何意思?

趙智搖了搖頭,楊呂望爲官時日還是太短,有些東西,看不到也想不到,武州市舶司的事情,已經有些時日了,不僅吏部上報了官員人選,還有許多大臣以舉薦的方式,推出了許多人選,自己現在單單問你們吏部是什麼意見,意思已經很明顯了,自己滿意的人選,就在你們吏部舉薦的五個官員,其中的一個。

“市舶使不過是正七品,你們吏部可以直接定下人選,不用把事情搞的那麼麻煩,朕的意思,你明白?”

“臣明白。”

楊呂望點了點頭,這時纔回過味來,明白了趙智的意圖,大臣們舉薦上來的官員,趙智都不滿意,他滿意的人選,就是吏部推薦的那五個官員,而這份舉薦名單,是楊呂望親手挑選的,這五個人,都是年輕才俊,精於財政,不屬於任何黨派,是獨立官員。

楊呂望傳上來的這份舉薦名單,趙智看後,非常滿意,以此看出,楊呂望並沒有任何私心,公事公辦,這讓趙智對其高看了幾分。

趙智輕聲說道:“楊呂望,你若是心有疑慮,不妨找你大伯問詢一二,不用急着做決定。”

楊呂望拱手,一臉正色,語氣嚴肅的說道:“此乃微臣份內公事,不敢假手他人,若連這等尋常公務,都是要找人問東問西,吏部左侍郎之職,微臣可沒有臉面繼續做下去。”

趙智深深看了楊呂望一眼,輕聲嘆道:“朕在你的身上,看到了楊道嗣年輕時的影子,希望有朝一日,你能夠繼承他的志向。”

楊呂望躬身,深深一拜:“楊相國之志,也正是微臣之志。”

第三百九十章 遽變(三)第九十章 家與國第二百三十六章 內部分化(十)第四百一十一章 歸途(三)第六百六十二章 回家第一百九十六章 離京(三)第二百二十二章 明着誣告(四)第三百九十六章 動盪(一)第七百一十三章 還活着第六百七十一章 突來的變局(八)第七百三十六章 父子對話第四百六十五章 議事第十四章 月公主第八十五章 共患難第一百三十八章 升官與貶職(十三)第一百一十七章 漠蒙格局(下)第四百三十九章 戰爭開始第四百一十六章 歸途(八)第兩百九十七章 西域烽火(六)第三十六章 圍困(中)第一百四十三章 驚濤駭浪(一)第七百七十七章 合縱與連橫(三)第六十二章 當了回小人(中)第一百九十四章 離京(一)第六十二章 當了回小人(中)第九十章 家與國第二百二十五章 要什麼證據嘛第六百九十六章 生與死的較量(十)第六百八十四章 突來的變局(二十一)第一百八十五章 隴右,新的舞臺(八)第五百零五章 死守與內變(九)第一百五十六章 驚濤駭浪(十四)第兩百六十七章 鐵腕鎮壓(十四)第七百三十七章 執着與人事第四百三十八章 離開第三百二十章 隱秘(中)第三百二十六章 卑鄙手段,我也會。(五)第十三章 陳詩詩第八十六章 踐行第六百六十五章 突來的變局(二)第五百章 死守與內變(四)第六百七十四章 突來的變局(十一)第一百一十七章 漠蒙格局(下)第六百六十八章 突來的變局(五)第五百二十四章 關門打狗(七)第五百七十六章 窮途末路(六)第三十六章 圍困(中)第六百二十二章 一年(六)第四百五十九章 奇兵(三)第四十九章 叫我老大第一百一十三章 遇刺(上)第六十一章 當了回小人(上)第三百一十三章 莫測第四百一十五章 歸途(七)第三百章 西域烽火(九)第三十九章 李勳的決斷第三百五十二章 旁擊第七百九十七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一)第四百三十八章 離開第一百二十二章 分化與拉攏(下)第七百四十八章 出殯第二百三十九章 兵權統一(三)第七百七十五章 合縱與連橫(一)第七百六十四章 人言可畏(八)第一百五十二章 驚濤駭浪(十)第兩百八十章 楚王趙碩第八百十七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二十一)第七百一十七章 城內與城外第六百四十二章 由來第四十六章 返回豐京第三百五十九章 砸場子第四百七十章 各方動作(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兵權統一(七)第二百五十四章 鐵腕鎮壓(一)第二百四十九章 禍起蕭牆(一)第四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二十三章 尷尬第五百二十六章 關門打狗(九)第五百四十四章 屍橫遍野(十七)第七百六十八章 家事第七百零四章 奪權與反擊(二)第兩百七十八章 人選第二百二十一章 明着誣告(三)第一百八十二章 隴右,新的舞臺(五)第六百九十九章 生與死的較量(十三)第一百一十九章 柴冊禮第兩百七十六章 愛子第五百三十四章 屍橫遍野(七)第七百一十三章 還活着第六百六十九章 突來的變局(六)第七十六章 小有威名(七)第六十七章 強硬的李勳(中)第六百零一章 喜悅第五百四十七章 威震西域(二)第七百五十八章 人言可畏(二)第三百二十三章 卑鄙手段,我也會。(二)第三百八十章 雪與血(五)第四百九十八章 死守與內變(二)第六百七十二章 突來的變局(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