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兵權統一(六)

豐京。

趙智正在批閱奏摺。

最近兩年,隨着江南之戰的勝利,隴右之戰的勝利,中央朝廷也或是趙智本人的威望,有了極大的提升,天下各大藩鎮心中膽寒,對朝廷態度變得溫順許多。

楚州節度使王懷烈兩次進京,主動要求留京任職,態度極爲誠懇,趙智出於大局的考慮,對其好言寬慰了一番,讓王懷烈安心任職,但也把他的度支與轉運兩個兼職給免了,讓他無法插手地方行政,只需安心領軍即可。

不僅王懷烈,黔州節度使魏文南以及辰州節度使呂肆要皆是不遠千里而來,進京述職,報告地方軍務,並希望朝廷派遣得力官員,治理地方,主動交還地方行政權。

蜀州節度使楊道安,雖然沒有來京,卻也派遣了自己的獨子楊呂望,代表自己,進獻大量財物。

就連與朝廷十餘年都是沒有任何往來的河北五鎮,也是紛紛派遣了使者前往豐京,拜見趙智,進獻大量財物,態度非常謙恭,其中,趙州節度使張景暉,更是留其嫡長子張元在京城,並上書趙智,希望讓其子代替自己,爲朝廷效力,趙智當即給了張元官職,留任京師。

軍事上的勝利,國內政局的進一步穩定,曾經衰敗的國事,在自己手中得以復興,趙智有些志得意滿了,最近一段時間,心情一直都是非常不錯,嚴肅的他,臉上也是多出了許多笑容。

但趙智並不滿足於此,他還有更大的願望與志向,那就是完成武宗未曾完成的目標,爲此,隴右之戰結束後,趙智立即把李忠調往中央,任職兵部尚書,大規模調整政事堂,把政權與兵權,全部集中在自己一人之手,只有這樣,趙智才能集中力量,去做一些,自武宗之後,幾代皇帝想做,卻不敢做的事情。

一名太監推開殿門,小聲小氣的走了進來,趙智擡頭看了一眼,什麼話都沒說,低下頭,繼續批閱奏摺。

牧公從殿上走了下來,接過太監手中的兩本奏摺,打開看了看,然後返回趙智身旁,那名太監則是轉身出去,把殿門輕輕關上,整個大殿,再次只剩下牧公與趙智兩人。

“陛下,是狗兒的奏摺。”

牧公把奏摺放到桌子上,輕聲說道。

趙智嗯了一聲,待把手中的一本奏摺看完,這纔拿起李勳的奏摺,打開細看。

李勳上了兩本奏摺,一本是肅州剿匪的詳細經過,還有一本,則是舉薦有功之人,推薦於巖輝任職沙州防禦使,王繼明、單仇兩人,任職沙州防禦副使。

趙智把奏摺合上,輕笑道:“狗兒這小子,也學會跟朕要好處了。”

牧公微微躬身,低聲說道:“功與過,賞與罰,皆由陛下。”

趙智點了點頭,淡聲道:“我原準備過段時間,調周青任職武州州治神池縣縣令,對吳恆進行制約,現在看來,不需要這麼做了。”

牧公輕笑道:“狗兒在武州雖然任職時間不長,卻是頗有建樹。”

“這算不了什麼。”

說罷,趙智在李勳那本舉薦任職的奏摺上,用紅色毛筆,寫下了一個準字。

...............................

肅州的剿匪,大獲全勝之後,李勳立即傳書朝廷,報告詳細戰情,併爲有功之士請賞。

時間很快過二十多天,期間,王仁鋯讓李勳來一趟大都督府,把戰事的詳細經過說一遍,因爲王仁鋯也要寫一份詳細的報告傳到朝廷去,李勳這邊的戰爭結束太快,王仁鋯手中沒有任何信息。

王仁鋯雖然做爲隴右道大都督府長吏,是整個隴右道的最高長官,但趙智並沒有給他持節,所以說他的這個最高長官,也只是名義上的,實際上,李勳與王仁鋯雖有上下級關係,但王仁鋯沒有調兵權,他指揮不了李勳。

當然,王仁鋯做爲曾經的相國,名聲擺在那裡,這麼一個小小的要求,李勳自是不會拒絕。

到了大都督府,王仁鋯對李勳讚賞有加,言其,要親自上書朝廷,爲其請功。

隨着隴右南道四州境內的土匪,大規模聚集肅州,圖謀攻陷城池,卻是被快速增援而至的李勳給一網打盡,整個隴右南道土匪的數量大幅度減弱,王仁鋯已經調集了五千兵馬,準備對境內的土匪,進行一場大的掃蕩,希望李勳能夠暫且留下,給以軍事上的支持。

好不容易把兵權弄到手,有些事情也還沒有處理完,李勳可不想這麼快就回返武州,於是爽快的答應了王仁鋯的請求。

這一天,李勳正坐在房中處理公務。

戰爭是結束了,但後續工作卻依舊繁重。

元和在葉王山之中的掃蕩工作,基本結束,包括土匪連其親屬家人在內,一共三萬多人,全部押到福羊縣,與這裡的土匪共同看管,臨走之前,元和把所有的山寨,一律摧爲平地,不留任何後患。

李勳現在很頭疼,這麼多人,每天所消耗的糧食,太過巨大,若不是王仁鋯緊急調來一批糧食,李勳都不知道該怎麼辦。

單仇走了進來,李勳擡頭看去,出聲問道:“事情辦的怎麼樣了?”

單仇找了個椅子坐下,喝了口茶,然後說道:“都放了,沒有出什麼亂子,那些人的情緒已經平復下來。”

李勳說道:“多派些人,給我看緊了,誰敢挑頭鬧事,一律殺無赦。”

單仇點了點頭:“元和已經加派了五百人,監視的很嚴密,他們鬧騰不起來。”

五天前,元和從葉王山歸來,隨行數萬俘虜,福羊縣這邊的土匪,見到親人被抓,情緒頓時激動起來,引起一場小規模的騷動,但很快被鎮壓下去。

李勳思慮再三,與單仇等人商議了一番,最終決定,把其中兩萬多老幼婦孺以及普通百姓給釋放,讓其迴歸原籍。

這個舉動做出之後,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被俘土匪們的情緒,平息了很多,也老實了很多。

單仇看了李勳一眼,問道:“李勳,被俘的土匪,有上萬之多,你準備如何處置他們?”

李勳身子後仰,靠在椅子上,伸手揉着眉心,這個問題確實很頭疼,這些人都是慣匪,絕大多數人都是大石與西域諸國的人,對晉朝沒有任何歸屬感,一旦放其離開,無異於放虎歸山,日後在成禍患。

第二百二十三章 明着誣告(五)第六十四章 募兵第八百零八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十二)第二百二十二章 明着誣告(四)第四十三章 將計就計第六百八十六章 突來的變局(二十三)第兩百八十章 楚王趙碩第二百二十一章 明着誣告(三)第四百零八章 動盪(十三)第八百十六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二十)第四十六章 返回豐京第四百七十四章 各方動作(六)第九十章 家與國第五百六十八章 震動第四十三章 將計就計第七百零六章 奪權與反擊(四)第兩百六十八章 鐵腕鎮壓(十五)第三百三十七章 成家(四)第九十一章 勾心鬥角第一百六十一章 一方節度(五)第七十五章 小有威名(六)第四百三十章 歸途(二十二)第四百四十九章 慘敗(十)第三百零四章 直接點第七百九十九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三)第三百四十四章 成家(十一)第四百三十一章 歸途(二十三)第一百八十四章 隴右,新的舞臺(七)第六百六十章 往事第五百一十章 死守與內變(十四)第七百三十一章 密語第七百九十一章 合縱與連橫(十七)第四百七十二章 各方動作(四)第六百五十七章 回京(十)第七百一十九章 帝王之命(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驚濤駭浪(六)第五百四十三章 屍橫遍野(十六)第四百零二章 動盪(七)第三百五十七章 交鋒(四)第四百七十九章 你敢做我敢幹(五)第六百五十六章 回京(九)第九十五章 拼死斷後(四)第三百九十一章 遽變(四)第七百一十四章 時間緊迫第兩百六十章 鐵腕鎮壓(七)第八百零九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十三)第四百八十二章 司隸校尉(二)第四百一十二章 歸途(四)第三百五十三章 不想第六十四章 募兵第六百七十六章 突來的變局(十三)第三百十一六章 一劍定情(上)第三百十一六章 一劍定情(上)第一百零六章 進入漠蒙第六百一十二章 想法第三百七十九章 雪與血(四)第二章 天下太平?第一百六十七章 一方節度(十一)第五百八十二章 仇殺第四百五十八章 奇兵(二)第二百零六章 匪襲(六)第七百五十二章 本家第六百七十五章 突來的變局(十二)第二百四十九章 禍起蕭牆(一)第一百四十八章 驚濤駭浪(六)第六百九十一章 生與死的較量(五)第七十八章 小有威名(九)第五百七十六章 窮途末路(六)第六百八十六章 突來的變局(二十三)第一百四十六章 驚濤駭浪(四)第七百六十六章 人言可畏(十)第一百九十九章 離京(六)第兩百六十七章 鐵腕鎮壓(十四)第六百九十六章 生與死的較量(十)第五百七十六章 窮途末路(六)第七十九章 派系之間的較量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方節度(一)第一百八十八章 隴右,新的舞臺(十一)第五百七十九章 窮途末路(九)第六百九十五章 生與死的較量(九)第七百五十七章 人言可畏(一)第一章 李狗兒第五百三十八章 屍橫遍野(十一)第六百六十六章 突來的變局(三)第四十七章 狗兒回來了第五百零七章 死守與內變(十一)第兩百四十六章 梟雄損落(一)第三百六十一章 埋伏第三百二十三章 卑鄙手段,我也會。(二)第七百零二章 絕境逢生第二十九章 將帥不和第三百三十五章 成家(二)第三百四十一章 成家(八)第二百三十四章 內部分化(八)第六百一十九章 一年(三)第兩百六十二章 鐵腕鎮壓(九)第一百四十四章 升官與貶職(九)第四百五十五章 孤獨一擲第三百二十一章 隱秘(下)第四百二十六章 歸途(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