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驚濤駭浪(二)

朝堂之上,趙智靜坐,等待大臣們的到來。

想起劉叢喜稟報的消息,趙智臉上有了一絲冷笑,喃喃自語道:“問心無愧?”

一旁的牧公,聽了這句冷意十足的自語,腦袋垂的更低了,他可是好幾年,沒有見到過皇上如此陰冷的面孔了。

下方,劉桀靜靜的坐在那裡,眉頭緊皺,神色中有些陰沉,擡頭看了一眼對面的楊道嗣,後者對着他微微搖了搖頭。

“陛下,諸位大臣已經到來,就在殿外等候。”

一名太監走入大殿,躬身稟報。

趙智點了點頭:“讓他們進來吧!”

今天是十一月二十一,不是朝會的日子,趙智舉行臨時朝會,只是召集了一些相關的大臣前來,所以朝會的規模很小,只有二十來人,全部都是三品以上的高官,政事堂的七位相國,也是來了三個。

不是正式朝會,沒有那麼多規矩,大臣們進入大殿,只是躬身行了一禮:“參見陛下。”

賀庭宣站立在隊伍的最末,他這個品級,按說是沒有資格參加今天的臨時朝會,但大晉祖制規定,皇帝面見大臣,不管是個人還是羣體,必須有御史在場,行監督之事,監督皇上,不以情謀私,不以私廢公,不過這個規定,自武宗之後,已經基本形同虛設,隨皇上的意願行事,不過今天的朝會,雖然是臨時,但參加的大臣品級都很高,又是商議公事,自然要有御史在旁。

朝會開始。

黃被捕之事,雖然只是相隔一晚,但在場絕大多數都是已經知道,就在大家各自思量,有所準備之時,趙智開了話頭,隻字不提黃,而是說到了隴右與大石帝國方面的事情。

大石帝國使者到來,並帶來帝國皇帝的國書,希望與大晉和平共處,提出了兩國解決矛盾的意向。

大石帝國的意思很簡單,雙方以木浪河爲界,互不侵犯,西州的五萬大石守軍,會消減到兩萬,希望大晉方面,也把武州的守軍,消減一些,避免屯兵過重,一旦打起來,那就是一場大的戰役,兩國將無可避免的陷入全面戰爭之中。

隴右如今比較平靜,大石帝國內患未解除之前,不大可能會舉兵來犯,吐蕃剛剛經過一場慘敗,損失慘重,國本動搖,加之兩國剛剛和親,短時間之內,也是不敢對大晉再有覬覦之心,如今隴右的兵力多達十二萬,趙智覺得有些多了。

幾年前,白巾軍動亂四方,波及河東、河南兩道,其中又以河東道受損最重,諸州軍事力量基本損失殆盡,以致引起河北五鎮多有覬覦之心,經過幾年的休養生息,朝廷已經緩過氣來,一場大勝,又是使得隴右數年之內再無兵患,趙智便是起了一些心思,想要從隴右抽調一些軍力,補充到河東道。

這兩件事情,都不是小事,應該放在正式的朝會上去討論,不過朝會論事,朝臣太多,若是各抒己見,三五天恐怕都是討論不出個結果,所以自武宗之後,在位的皇帝,一般都會在正式的朝會之前,召集主要大臣,把事情的基調與大體方向定下來,然後在放到正式的朝會上去討論,這樣一來,政事的決斷與結果,就會快的多。

大晉剛剛經歷一場大戰,數十萬軍隊的參戰與調動,其民力與財力的耗費,不可計數,朝廷的財政非常空虛,與大石帝國和平相處,休戰休養,顯然是最好不過,所以在這件事情上,大臣們基本上是一致贊同,沒有什麼反對的聲音。

至於從隴右抽調兵力鎮守河東道,趙智的這個想法很好,大臣們也基本上贊同,只是關於抽調多少兵力,則是有些不同意見。

趙智的意見是從隴右抽出五萬士兵,補充河東諸州軍事力量,有個別大臣,對此表示反對。

前兵部右侍郎,現任參知政事的蕭徵站了出來,出言反對,吐蕃雖然剛經大敗,但依舊有較大的軍事力量,而且吐蕃向來不守誠信,信用不佳,其言不可輕信,而大石帝國比之大晉,不管是國力還是疆域,都是不遑多讓,經此一敗,勢必視爲奇恥大辱,一旦政局穩定,很有可能大舉出兵,報仇雪恨,若是隴右兵力過弱,豈不是非常危險?所以不宜抽調太多兵力.....

蕭徵侃侃而談,話語不斷,趙智臉上有些不耐,揮手打斷了他的話語:“朕自有度量,你不必多言。”

蕭徵話語被打斷,臉色微紅,退也不是,繼續發言也不是,一時間好不尷尬。

賀庭宣此時站了出來,拱手拜道:“陛下,蕭大人進言於君,善議國事,乃是爲陛下進良策,分君憂,陛下豈可妄斷其言?”

說完這番話,賀庭宣退了下去。

趙智掃了賀庭宣一眼,不但沒有生氣,臉上反而有了一絲笑容,看向蕭徵,淡聲道::“蕭愛卿請繼續!”

“臣覺得,從隴右抽調兩萬士兵前往河東,足矣!”

說罷,蕭徵躬身一禮,然後退了下去。

蕭徵說完之後,又有幾名大臣說出了自己的建議。

趙智聽完之後,看向劉桀:“劉相國可有良議?”

劉相國淡聲道:“隴右以武州、涼州、廊州三州最重,有八萬大軍鎮守,足矣!”

劉桀的意思很明白了,隴右有十二萬大軍,八萬士兵就足夠了,多餘的四萬大軍,可以抽調到河東道。

趙智沉思片刻,最終點了點頭:“兵部與禮部儘快擬定建議文書,下次朝會,當有決斷。”

說完,趙智起身離開。

“恭送陛下。”

大臣們躬身送離趙智,然後紛紛離開。

劉桀快走兩步,追上楊道嗣,輕聲說道:“楊相國,家有良酒,可願嘗否?”

楊道嗣看了劉桀一眼,輕聲笑道:“若酒不好,老夫定然不會善罷甘休。”

劉桀笑了笑:“好不好,喝了才知道,我當備下晚宴,恭候楊相國到來。”

楊道嗣點了點頭:“我會來。”

第五百一十章 死守與內變(十四)第六零三章 滅國第六百八十九章 生與死的較量(三)第三百章 西域烽火(九)第三百五十七章 交鋒(四)第九十七章 臨戰(六)第四百八十八章 心思第兩百九十九章 西域烽火(八)第六百零二章 新王第四百三十九章 戰爭開始第一百八十一章 隴右,新的舞臺(四)第四十六章 返回豐京第六十七章 強硬的李勳(中)第七百七十八章 合縱與連橫(四)第五百九十八章 引君入甕第四百六十一章 奇兵(五)第七百五十章 楊家的衰弱第八百二十一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二十五)第六百九十九章 生與死的較量(十三)第二百零六章 匪襲(六)第七百三十四章 情感與理智第三百六十章 鬧事第二百一十章 匪襲(九)第六百二十九章 帝王心思(三)第二百一十三章 宮中客第六百九十八章 生與死的較量(十二)第六百二十三章 一年(七)第五百四十三章 屍橫遍野(十六)第七百九十三章 都不簡單第六百三十七章 消息第七百九十一章 合縱與連橫(十七)第三百零六章 根基(一)第十七章 鬧事第三百九十八章 動盪(三)第三百四十五章 成家(十二)第六百四十八章 回京(一)第七百五十章 楊家的衰弱第七百零九章 奪權與反擊(七)第三百七十七章 雪與血(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成家(三)第二百五十一章 禍起蕭牆(三)第四百八十四章 司隸校尉(四)第二百二十五章 要什麼證據嘛第五百零二章 死守與內變(六)第七百二十二章 帝王之命(五)第二百四十章 兵權統一(四)第六百七十三章 突來的變局(十)第四百零八章 動盪(十三)第二百三十七章 兵權統一(一)第五百七十三章 窮途末路(三)第九十四章 拼死斷後(三)第七百一十九章 帝王之命(二)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方節度(二)第六百六十章 往事第九十五章 拼死斷後(四)第一百三十六章 李勳的婚事(上)第一百六十九章 一方節度(十三)第九十章 家與國第五百一十九章 關門打狗(二)第兩百八十七章 真實原因(下)第一百九十八章 離京(五)第七百四十五章 寡人第三百三十一章 衝突(五)第兩百九十章 坦然(下)第兩百六十七章 鐵腕鎮壓(十四)第四百六十三章 拒絕投降第一百一十八章 遠慮第四百七十一章 各方動作(三)第七百四十四章 爭執第七百五十章 楊家的衰弱第四百四十八章 慘敗(九)第五十一章 不要臉咋了?(中)第六百一十九章 一年(三)第一百零九章 別走了,跟我混(中)第二百五十一章 禍起蕭牆(三)第三百二十一章 隱秘(下)第六零三章 滅國第二百五十八章 鐵腕鎮壓(五)第四百八十二章 司隸校尉(二)第三百九十一章 遽變(四)第一百一十章 別走了,跟我混(下)第兩百七十三章 我的錯第四百六十五章 議事第三百四十九章 論勢第八十五章 共患難第一百九十六章 離京(三)第三十二章 絕境(下)第五百二十九章 屍橫遍野(二)第二百一十章 匪襲(九)第一百零四章 圍殺(四)第三百一十四章 三件事第七百六十六章 人言可畏(十)第五百六十九章 利益與矛盾第二百二十八章 內部分化(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隴右,新的舞臺(四)第八十一章 壞人、騙子(中)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方節度(一)第七百三十六章 父子對話第三百九十二章 遽變(五)第五百二十四章 關門打狗(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