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軒不知道宜芳縣很正常,但要是說嵐縣的話,他肯定知道。
現代已探明的鐵礦資源,山西省以能利用儲量35.46億噸,尚難利用儲量5.14億噸,位居全國第4位,其中還不包括分佈很廣但未做過勘查工作的山西式赤褐鐵礦。
其中,已查明鐵礦資源量的89.3%都集中在嵐縣區(20億噸)和五臺山區(16.25億噸)兩處。
除了鐵礦資源外,嵐縣的其他礦產資源也同樣豐富,比如煤、鐵、錳、硫磺、大理石、花崗岩等等!可以說這是一個真正的礦產大縣!
而嵐縣,在唐代貞觀年間就叫宜芳縣,是這個時候嵐州的州府之所在!
所以,福斌能在宜芳縣找到兩個鐵礦、兩個硫礦和一個大煤礦,那真是一點都不稀奇!
“謝謝少爺!”
在福斌眼裡,李澤軒可是真正的大人物,如今能得到李澤軒誇讚,這貨頓時樂得找不着北了!
“咳咳!少爺!恕老夫直言,這煤礦開採難度大,若是能採出大量的炭還好說,可若是沒有炭、全是煤,那就虧大了!”
福伯顯然更穩重、看得更加長遠一些,他憂心忡忡地對李澤軒說道。
“呃...福伯,爲什麼炭有用...哦哦!我明白了!不過福伯您老不必擔心,對我來說,炭有用,煤也一樣有用!”
李澤軒剛想問爲什麼炭有用、而煤無用時,前身的一些記憶頓時就涌現了出來,他連忙將已經到嘴邊的話給嚥了回去,然後改口道。
前身的記憶告訴他,這個時候人們雖然已經開始用炭,但是煤還沒開始流行啊!
中國古代煤礦的歷史可以分爲四個階段:先秦時期是煤炭的發現與早期開發利用階段;西漢至南北朝是煤炭開發利用走向成熟階段;隋唐至元是煤炭開發利用的普遍發展與長足進步階段;明清時期是古代煤炭開發利用的鼎盛階段。
但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所說的是煤炭,主要指的是炭,而不是煤,至少在宋代之前,煤是沒有被大規模利用的!
因爲從煤礦中挖出來的未經處理的煤,一方面難以充分燃燒,另一方面,這種煤燃燒的時候會冒出大量的煤煙,所以老百姓是寧可燒柴禾,也不願意去燒煤!
因爲柴禾冒出來的煙都比煤少!
直到晚唐的時候,纔出現用煤煉焦的技術。
據唐人康駢《劇談錄》記載,洛(洛陽)中豪貴子弟,凡是用煤燒飯時,先要把煤燒煉一下,以燒去其煙氣,稱之爲熟炭或煉炭,然後用這種煉炭燒飯。這種煉炭,就比較接近於焦炭,但由於不是有目的有意識地燒製,故僅是焦炭的雛形而已。
至宋代煉焦技術臻於完善,使我國原煤加工利用進入了新階段,煤的使用範圍才逐漸廣泛起來。明清時期,我國煤炭開發利用已達鼎盛階段,類似於先前的鹽鐵專政,煤炭的開採權也已經收歸國有了,並開始徵收煤礦稅!
“什麼?少爺有辦法利用原煤?”
福斌沒覺得有什麼,福伯雙目卻猛地一瞪,從沙發上坐直了身子,震驚萬分道。
只要稍微有點常識的人就知道,如果原煤能夠利用的話,那一個煤礦可以帶來多麼驚人的財富!
李澤軒沒有否認,痛痛快快地點了點頭,道:“是知道一些法子!所以這煤礦一定要採!炭也好,煤也罷,我們全都要!”
福伯激動道:“如若少爺真有利用原煤的法子,那這煤礦當然得采!”
李澤軒笑了笑,他沉吟半晌,看向福斌,問道:“小斌,先前你說在宜芳縣遇到了些小波折,具體是怎麼回事?”
福斌撓了撓頭,回答道:“少爺,是這樣的!當初我們幾個初到宜芳縣時,就被當地幾個地痞給盯上了!那些地痞聽我們的口音,知道我們幾個是從長安來的,便想找我們收取過路費!彪子他氣不過,就召集兄弟們將那些地痞給揍了一頓!
本來這也沒什麼,可誰知那些地痞跟宜芳縣縣令的兒子有關係,那縣令的兒子不分青紅皁白就讓衙役把我們幾個抓回了大牢,不過好在彪子功夫比那些衙役高許多,便趁亂逃走了。兩日後,縣令提審我們幾人,其實就是走個過場而已。
公堂上,那幫地痞成了好人,我們卻成了欺軟怕硬的惡霸,縣令和縣丞也根本不給我們申辯的機會,三言兩語便要把我們送到縣裡的一個礦場服苦役!
幸好彪子及時趕來,而且是帶着嵐州刺史府上的長史過來了!原來他那兩天是帶着少爺您的手令,去嵐州刺史府搬救兵了!當時嵐州刺史不在府衙,所以就由長史過來了!
後面的事情就順理成章了,宜芳縣令教子無方,縱容其子豢養惡奴,擾亂治安,被嵐州刺史撤職查辦,宜芳縣丞也未能倖免!事情傳出後,我們幾個在宜芳縣內尋找礦脈,就再也沒遇到過阻撓了!”
聽福斌說罷,李澤軒奇道:“嘿!竟然還有這等事?這嵐州刺史還不錯嘛!小斌,你們這一趟辛苦了!”
“哼!侯爺不必同情這小子!出門在外,不知換身尋常衣服低調收斂,生怕別人不知道你是從長安城過去的!去宜芳縣的人那麼多,那些地痞爲什麼不找其他人,非要找你們幾個?還不是你們咎由自取?”
福伯冷哼一聲,絲毫不留情面地批評道。
福斌頓時滿臉尷尬,顯然福伯的話說到了他的痛處。
李澤軒看了福斌一眼,然後呵呵笑道:“福伯,話可不能這麼說,這人走在路上突然被人撞倒在地,能怪那被撞倒之人今天不該出門嗎?小斌他們一沒違法、二沒亂紀,被地痞欺負總不能不還手吧?
他們走之前我就交代過,不許主動惹事,但也不能怕事!我倒覺得他們這次表現得挺好!再說,小斌他們這一次,無意間幫宜芳縣的百姓除了一大害,不僅無過,還有功啊!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