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知恥

“治國,自有臣等在!”牛金星怒氣衝衝地離開了,他斷然反駁了許平對山東防禦使司的一切指控,明確指出許平這是越權,而且在御史已經彈劾他越權的情況下在順王面前鬧事更是桀驁跋扈。

“陛下,”在連侍衛都被趕走後,許平對李自成激烈地說起來,連臣子的自稱都忘記了:“前朝——大明,是我祖先的國家,我註定是無顏面對列祖列祖,永遠不用指望能夠得到他們原諒的,可我一直安慰自己,當我到了九泉之下的時候,我能夠在陰間得到陌生者的讚賞,他們會說我幫助陛下建立了一個太平盛世,這種讚賞會遠遠多過祖宗對我的責難。而陛下您,正在奪去我這僅有的一點點能聊以自x慰的藉口!”

“許兄弟,你我是患難與共這麼多年,只要沒有外人,我就把你當做我親生兄弟一般。”李自成也覺得許平反應過度,大順主流還是好的,大批的百姓能夠安居樂業,就是出了一點點的不公平,那也和許平他無關,而且牛金星說的更有道理:“你敢說這不是黃去病唆使的麼?天下哪有盡善盡美的事情?這些心懷你祖先國家的人,滿懷怨恨,千方百計地尋找下面的不足,煽動對真情不瞭解的百姓起來鬧事,難道你希望殘暴的前明回來麼?”

“殘暴的前明已經回來了,”許平也承認大順治下比前明末世那是好的沒邊了,但是顧炎武曾說過,走上這條路就沒有回頭的可能:“大王不記得我們的約定了嗎?”

“你是說你那兩個謀士麼?”李自成嗤之以鼻地說道:“你敢說他們不是黃去病的探子麼?”

顧炎武和夏完淳在見到大順完全拋棄了河南的臨時政策,迴歸到明廷治國的老路上以後,不告而辭好像是逃去福建了,雖然許平竭力替他們辯解,但是順王對此當然是十分憤怒。

“如太師所言,臣一介武夫,不懂如何治國。”許平見李自成態度堅決得似乎不像是有迴旋餘地,便心灰意冷地說道:“臣乞骸骨。”

這話讓李自成先是一驚,隨即怒氣又開始在臉上聚集:“大將軍這是要挾寡人麼?”

“君親無將,將即反,臣不敢反,臣只是想告老還鄉。”

“你還鄉?還到哪裡去?”李自成記得許平就是北京人。

“臣想去鳳陽。”許平直言不諱地答道:“臣會繼續隱瞞此事,但臣要向列祖列宗告罪,同時臣也會禱告先祖,求他們爲天下蒼生降下良才,輔佐陛下開創萬世太平。”

李自成呆了片刻,舉起手說道:“剛纔和許兄弟說的是寡人的肺腑之言,在沒有外人的時候,我們是同生共死的手足兄弟,但是在朝廷上寡人就是大順、就是這天下!我請許兄弟給我一個面子,不要提出這麼無禮的要求,不然大順的監國就只能爲了朝廷的威信而行事。”

“雷霆雨露,莫非君恩。”許平恭恭敬敬地行禮:“陛下,臣告退,時候不早了,陛下也早點休息吧,明日還有早朝。”

“寡人絕不會準的,許平你要是不想活了就來試試看!”順王在許平離去的時候大叫道。

次日許平提出正式的請辭後,朝堂上頓時亂作一團,氣勢洶洶的官員立刻指控許平這是在要挾順王,是大逆不道,爲了一些個人恩惠大鬧朝廷本來就是大錯,現在不思改悔竟然要挾朝廷真是罪無可赦。高高在上的順王見到許平早朝一上殿就提此事,更是氣得說不出話來,幸好最近順王已經不輕易發言了,所以羣臣也沒看出異常來。

被御史彈劾了一通後,許平仍堅定地表示他已經不想討論山東的問題,就是山東的事如他所請也一定要辭職。

“臣聞鳳陽乃是前朝帝鄉,多有心懷前朝之餘孽。”許平口氣平和地說道:“臣雖在野,不敢不心憂社稷,敢請陛下準臣遷往鳳陽,以在野之身爲陛下效力。

見許平心志堅定,立刻又有御史跳出來叫道:“聖人有言,國有道而賤,恥也。”後面半句御史沒敢說,但是朝堂上的文官都是飽學之士,自然都知道後面半句是什麼,至於武將知不知道也無所謂了:“許平堅辭聖朝官職,是誹謗聖朝、陛下,微臣敢請陛下治其大不敬之罪。”

“褚御史還漏說了半句,聖人全話是:國有道而賤,恥也;國無道而貴,恥也!”許平替這位御史向那些有點不明所以的人解釋了一下,面無懼色地說道:“其實臣就是這麼想的。”

牛金星不等御史再跳出來彈劾,首先向順王跪下,叩頭道:“陛下息怒。”

“陛下息怒!”

滿朝文武“哄”的一聲跪倒在地,包括周洞天在內的由許平一手提拔起來的武將也都戰戰兢兢地跪倒。

“空穴來風,豈非無因!”牛金星見李自成已經到了快爆發的邊緣,也不希望朝廷上鬧出什麼大事來:“此必是有小人造謠!臣敢請陛下將許平發詔獄,追究奸黨。”說完牛金星還趴着側頭狠狠地瞪了周洞天一眼。

周洞天在大氣都不敢喘一聲的武將班中,哆哆嗦嗦地說道:“齊奏陛下,大將軍不通禮節,微臣敢請陛下允許微臣良言相勸,微臣定能說得大將軍回信專心,不至於棄官棄軍棄三軍將士。”

這話似乎是提醒了李自成,順王在寶座上俯視着依舊挺立在跪了一地的羣臣中的許平:“大將軍,寡人相信,大順將士都希望大將軍仍能統帥三軍,與他們有始有終的。”

“三軍可以奪帥,匹夫不可以奪志。”許平長嘆一聲:“乞陛下將臣骸骨賜還。”

責備、彈劾聲頓時又是響成一片,其中還間雜着幾聲哀求挽留聲。

當聲音又一次漸漸平息後,許平昂首看着遠處的李自成,距離這麼遠,又頭戴冠冕,許平覺得對方的面目都有些陌生了。

“就準大將軍所請吧。”大順監國終於做出了決定,李自成言而無信地沒有實踐他昨晚的威脅:“明日休朝,寡人會爲大將軍設宴、踐行。”

許平的事件遼王府一直很關注,塵埃落定後洪承疇長出一口氣:“陛下聖明。”

“可是,”吳三桂是個居安思危的人,他從這件事中嗅到了危險的氣息:“在遼東,會不會有這樣腦後生反骨的傢伙呢?”

“大王明鑑,”洪承疇覺得自己真是老了,總是需要遼王提醒才能想到更深一層:“臣這就去查。”

“查有什麼用?”黃石的文章讀得越多,吳三桂感覺自己的思路就變得越敏銳:“齊公很擅於讓人暢所欲言,這點我們要學,要好好的學。”

由遼東人民觀察家起頭,遼東的報紙先是總結了改革近一年來各個領域取得的輝煌成績,然後坦承遼王府還是有很多不足的,遼王廣開言路、虛心納諫,希望各行各業的人都能踊躍提出寶貴意見,爲把遼東建設得更好,爲遼東人民謀取更多福利獻計獻策。

在爭相向遼王府提意見的熱情中,也有極少數人懷着沉甸甸的忐忑不安之情,張樹仁就是其中之一,他本是個讀書人,二十年前全家被林丹汗掠到遼東,贖身後就以教導周圍的小孩認漢字爲副業。

“父親,”張樹仁的長子晚上聽說他要去給遼王府提意見的時候,憂心忡忡地小心說道:“父親不是說,觀遼王爲人行事,好法家徵誅之術,不像是儒學信徒麼?”

“確實不是,但爲父還是要去爲民請命,遼王建什麼觀察司,鉗制人言、報喜不報憂、愚民如羣羊,其害甚於焚書坑儒!以前不讓人說,現在既然有說的機會爲父豈能不言?”

“可父親不是擔憂這是遼王的守株待兔之計嗎?”

張樹仁看了家人一眼,其中頗有一絲歉疚之意:“知恥不辱,聖人之道。聖教以爲權貴張目爲恥,以不爲百姓擊鼓明言爲恥。我泱泱中華能流傳千載,絕不是權貴之功,而是總有一些讀書人能繼承孔孟二聖的知恥精神。”

面對家人的憂慮,張樹仁慨然道:“休要做這番小兒女態,只要聖教一日不絕,便是世上沒有了我張樹仁,總會有新的讀書人知恥的,橫眉冷對權貴之流。”

“朱洪武說孟子這老頭要是活到他那個時候,就該好好治罪,”吳三桂對洪承疇罵道:“以本王所見,孔丘也該千刀萬剮。”

“大王說得極是,”洪承疇亦狠狠地說道,來提意見的幾乎都是倖存的儒生:“那些腐儒,個個都是禍害!”

今天遼東人民觀察家風向突變,嚴厲斥責了那些企圖以進諫爲名,把全遼人民幸福生活拉向倒退的惡棍們。

這些惡棍都在林丹汗統治期間邀寵獻媚苟活至今,內心深處極其懷念異族統治期間被豢養的不勞而獲的日子。希望遼王停止諸多有利於遼民的策略,以及各種開啓民智、爲民謀福的政策。

最後王x輔臣親自下場,在遼民觀察家的文章末尾大聲疾呼:“這些蒙古奸細想讓林丹汗再回來蹂躪遼東大地,讓韃子再回來奴役遼東人民,遼東人民能答應麼?遼王能不拼死反抗麼?”

遼東人民當然不能答應,當夜一羣遼東兵丁就衝進張樹德的家,替拼死反抗的遼王把這個大蒙奸抓走。數日後公佈他的罪名有:私通父妾,亂x倫親妹、強暴兒媳。遊街示衆後押往菜市口正x法,因爲這個老淫x棍滿嘴污言穢語,遊街前官府已經把他舌頭鉗斷以免污染圍觀人民之耳。

在遼東觀察司的訓練營中,一個教官問道:“如果在瀋陽街頭,看到一個男子在街頭唉聲嘆氣,該怎麼辦?”

“立刻提起十二分精神,做好戰鬥準備,”觀察司的學員異口同聲地答道:“全神戒備,隨時準備阻止這個狂徒的反遼王煽動。”

“如果看到一個婦人在哭泣”

“阻止她丈夫的反遼王煽動。”

“如果看到一個童子穿得破破爛爛”

“抓走,查清他居心叵測的父母是誰。”

最新的《遼東人民觀察家》,總是會及時放在齊國公的案頭,看完最新的報導後,黃石想起了他曾看過童話、科幻故事(向鄭淵潔先生致敬)。

“不知道吳三桂到底有多麼關注我這裡。”黃石喃喃自語道,他決定做一個試探,就讓人去泉州的幾份大報紙上去刊登一篇商業廣告。

這份商業廣告佔地並不大,短短的一段,說是根據五行之類、還有經脈等種種神秘原理,開發出一種類似鐘錶的東西,不過這並不是一般的鐘表,而是可以給小孩戴在頭上測試他們有沒有動腦思考,廣告描述是黃石親自寫的,以他前世的走字水錶爲原型,可以定量記錄一個人每天的思考量。廣告稱如果學校購買了這種鐘錶後,給孩子戴上就老師就可以觀察他們的思維活躍程度,家長也可以因此來查看兒子是不是喜歡思考。因爲這種技術纔開發,而且製造工藝及其複雜,所以這種能夠測試人是否思考的鐘表造價相對昂貴,當然也絕非一般家庭完全無法承受,並且簡單易攜,完全不會影響學習工作和日常生活。

廣告發出後不久——以那時的通訊技術衡量差不多是第一時刻,張再弟就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地來找黃石,說遼東觀察司的司長王x輔臣,奉遼王急令派來使者諮詢一種特殊的、能探測人是否喜歡思考的鐘表事宜。遼東方面急於知道這種鐘錶是不是僅限於小孩,是否對成人也有效,如果有效的話,遼東觀察司司長王x輔臣就要親自前來福建商談大量購買此類鐘錶,需要的數量數以百萬計。至於價格則好商量,遼東方面已經緊急聯繫了工農銀行,希望討論新的大量貸款事項。

第95章 闖王 (1)第444章 結黨第194章 消耗 (2)第481章 曲終 (2)第49章 條例 (2)第63章 貪生 (1)第483章 訴苦第204章 反擊 (1)第400章 倒戈第490章 競爭第424章 養士第317章 失敗 (1)第404章 禁旅第498章 包抄第28章 求親 (1)第485章 叛徒 (2)第20章 軍法 (1)第525章 界限 (2)第282章 應對 (1)第187章 諒解 (2)第287章 喘息 (1)第455章 選戰(下)第217章 劫營 (2)第506章 協議 (1)第391章 火線第415章 治國第185章 心路 (2)第241章 攻心 (2)第357章 湖廣第78章 落敗 (1)第476章 作亂第483章 訴苦第97章 兵權 (1)第429章 自保 (2)第164章 轉變 (1)第382章 疑案 (2)第372章 破關 (2)第511章 待機 (2)第222章 善後 (1)第401章 勸降 (1)第556章 亂麻 (1)第135章 回憶 (2)第473章 輪迴 (1)第138章 安泰 (1)第118章 交易 (2)第114章 借兵 (2)第32章 前程 (1)第169章 歸德 (2)第256章 弱點 (2)第8章 冒名 (1)第515章 軍種 (2)第75章 突圍第332章 重逢 (2)第355章 海盜第281章 近戰 (2)第208章 大勢 (1)第332章 重逢 (2)第426章 遺詔第369章 退意 (1)第457章 班師第276章 朝堂 (1)第551章 走私 (2)第507章 協議 (2)第218章 夜襲 (1)第547章 軍歌 (2)第196章 堅守 (1)第289章 旁觀 (1)第395章 黑騎第213章 譁變 (2)第396章 代價第501章 絕境第145章 應對 (2)第284章 應對 (3)第220章 炸營 (1)第198章 僵持 (1)第536章 攔截 (1)第145章 應對 (2)第209章 大勢 (2)第165章 轉變 (2)第185章 心路 (2)第216章 劫營 (1)第52章 將門 (2)第102章 鷹營 (2)第244章 內憂 (1)第393章 靜坐第151章 拖延 (2)第512章 家書 (1)第437章 內憂第552章 勾心 (1)第387章 民心 (2)第408章 坦誠第351章 末世第79章 落敗 (2)第334章 斷後第398章 王牌第477章 隱情第386章 民心 (1)第203章 皮影 (2)第317章 失敗 (1)第192章 抵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