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志向 (2)

“我很明白,”許平點頭道:“但我的志向也很大,和顧先生你的一樣大。我希望能夠作爲結束治亂循環的人被載入青史,若真能如此,確如顧先生所說,不枉平生。”

“而且我們不知道該怎麼做才能達到我們的志向,如果這麼容易就能做到,那也輪不到我們來做了。”顧炎武繼續給許平潑冷水:“也許窮盡我們一生,我們仍然找不到這條路,許將軍會被後世嘲笑,被史書記載成一個愚蠢、婦人之仁、背叛成性的敗寇。許將軍你可明白,你願望達成的機會仍是萬中無一,即便你放棄了王霸之路,放棄了今世的功業,付出了這樣的代價,換來的仍只有虛幻。”

這次許平沉默了很久,不過他最後仍點頭道:“或許治亂循環是不可逆轉的天命,是中華永遠不可能擺脫的宿命,不過我希望它不是,我不相信它是,所以我不想闖營走上這條老路,更不要說由我的手來開啓這扇門。”

赤峰

這二十年來林丹汗可以稱得上是意氣風發,喜峰口之戰前,林丹汗幾乎是一無所有,鹽、鐵領土上均無產出。因爲信仰問題,林丹汗和蒙古各部也鬧得很僵,明軍他是肯定是打不過的,而後金雖小,但也能把他攆得亂竄。東面的科爾沁蒙古,因爲堅持和後金聯姻、結盟政策,不但林丹汗啃不下他們的領土,反倒有被對方侵略的危險,而南面的朵顏蒙古等部,也先後投入後金的懷抱,讓林丹汗有累卵之危。

但喜峰口一戰後,林丹汗突然發現一夜之間他所有的強敵都被鎮東侯消滅了。後金最傑出的領袖和最精銳的部隊盡數覆滅,老仇家科爾沁蒙古的頭人、他的幾個兒子和部落中的五千騎兵一同覆滅在關內,漠南蒙古的仇敵也被鎮東侯一網打盡。

和明廷不同,鎮東侯似乎對林丹汗的實力不屑一顧,這固然讓林丹汗感到恥辱,但他也承認這其實是最大的幸事,因爲鎮東侯的這種看法無疑給明朝君臣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喜峰口大捷後大明朝野一片歡騰,認爲北方的威脅已經解除,明廷的北疆恢復安全只是時間問題。在這種情緒的影響下,明廷執意不由鎮東侯繼續主持對後金的最後一擊,名震天下的福寧軍被遣送回南方,而他們的領袖鎮東侯則被留在京中。

不出數年,即使沒有福寧軍的參與,遼中平原仍然回到了明廷手中,爲了加緊對後金的軍事進攻,明廷還讓林丹汗這個被鎮東侯認定沒有軍事才能和軍事實力的傢伙參與。通過與明廷的軍事合作,林丹汗得到了不少急需的武器裝備,而且趁機大大擴展了自己在蒙古各部中的實力。

崇禎六年,在得知鎮東侯交出兵權賦閒後,林丹汗做出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個抉擇,那就是接受後金的投降——向他本人而不是嚮明廷。林丹汗還放棄往昔的仇怨,不但和阿敏結拜爲兄弟,還把自己的妹妹嫁給了他。

窮途末路的阿敏,親手殺了自己的妻子,還有之前妻子給他生育的孩子之後才迎娶了林丹汗的小妹妹。蒙古和後金聯軍大敗明廷的關寧鐵騎,奪回了遼中平原。爲了證明對林丹汗的忠誠,阿敏放棄了所有在遼東的領土,帶領後金餘部攻入朝鮮,這樣林丹汗終於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鹽、鐵產地,還有寶貴的糧產地,這些領土讓林丹汗擺脫了遊牧狀態,建立了一支能夠和明廷長期抗衡的、裝備精良的軍隊。

在達成這些成就後,林丹汗不止一次地在部衆前嘲笑鎮東侯的短視,當年來自鎮東侯的蔑視被他引爲奇恥大辱,現在總算可以十倍、百倍地予以回報。當然,自從林丹汗聽說鎮東侯的次子到晉軍中效力後,他就再不曾攻擊過山西。

這種得意持續到崇禎二十一年明廷重新啓用鎮東侯爲練兵總理,當林丹汗得知這個消息後,他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過於猖狂了,懊悔地說道不應該在鬆錦大戰中把明軍打得全軍覆滅。若是明廷還有憑藉其他力量收復關外的希望,林丹汗認爲鎮東侯不會得到復出的機會。

此後的兩年來,林丹汗一直非常謹慎地維持守勢,停止對明軍北疆的攻掠,這讓內部的少壯派非常不滿意。一直有人在暗中責備大汗太膽小了,因爲停止了掠奪,蒙古各位頭人的收入都大大減少了,囊中羞澀讓這種責備聲變得越來越大。

每次聽到這種質疑聲時,林丹汗都懶得去加以理會。“這些年輕不曉事的孩子們啊!”林丹汗手下的這些少壯派都是在與明廷二十年的戰爭中長大的,他們總覺得明軍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每次都會敗在蒙古鐵騎的手下:“他們根本不曉得黃侯的厲害。”林丹汗可是鎮東侯崛起過程的目擊者,戰神般的後金老汗、還有他那不可一世的繼承人,個個都是鎮東侯的手下敗將。林丹汗也曾研究過鎮東侯的征戰之路,鎮東侯親自領軍的第一仗,就帶着八百人擊潰了六千後金兵,還砍下了五百多首級。不要說從前,就是現在林丹汗估摸着自己遇上了當年的後金軍,六千對六千也多半是自己的首級被後金老汗或是他的繼承人砍了去。而黃侯當時手下的裝備,恐怕還沒有現在自己親軍的裝備精良。

隨着新軍的建立,明廷也在其他軍隊中試圖複製鎮東侯的軍隊,今年林丹汗就從北方明軍邊軍中購買到一些燧發槍,這種裝備的威力讓林丹汗看得瞠目結舌——這種武器到底黃侯是怎麼想出來的呢?

與保守的林丹汗一樣,妹夫阿敏同樣堅決反對再與明軍交戰,阿敏認爲消滅更多的關寧軍只是爲新軍騰出與蒙古作戰的地方。爲了保證不與鎮東侯的新軍交戰,阿敏認爲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地愛護關寧軍,一定要確保關寧軍的生命安全,只要一天與蒙古大軍在前線對峙的還是關寧軍,林丹汗和阿敏就認爲自己還是安全的。

不過現在局面有了新的變化。

橫空出世的許平,那個厲害的鎮東侯教出來的一樣厲害的大弟子,居然投奔了大明內部的叛軍。兩年來不但新軍迭受損失,而且連帶着將明廷山西、河北的軍隊一併予以重創。

聽慣了老人陳述鎮東侯厲害無比的少壯派們,看到新軍的失敗後變得更加不滿,能夠被農民軍這種烏合之衆打得潰散的軍隊到底能夠厲害到哪裡去?

而在西面,被明廷倚爲柱石,和蒙古結下數百年深仇大恨的秦軍,也被闖軍一而再、再而三地擊潰。如今他們不但不能像以前那樣在蒙古大軍入寇時馳援山西、河北,就是堅守甘陝都變得吃力。

今天,林丹汗給遠道而來的妹夫阿敏接風后,私下裡也談起了自己的想法:“此番明廷傾巢而出,鎮東侯讓十二營新軍盡數南下討伐他的大弟子去了,我覺得這倒是個機會啊。”

河北軍不久前被許平打垮,現在明廷京師附件的城市連守城部隊都湊不齊了,這對於不擅攻城的蒙古大軍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林丹汗的手下蠢蠢欲動,就連林丹汗本人也開始心動了:“誰也不知道那個許平還能堅持多久,如果我們能趁機去南朝狠狠打一次草谷也不錯啊,尤其是那種燧發槍,我們買到得太少了,可能還是去搶一把來得快。”

第13章 交兵 (2)第182章 擾亂 (1)第522章 見聞 (1)第393章 靜坐第392章 初捷第59章 腐蝕 (1)第491章 中庸第82章 脫身 (1)第497章 甲艦第80章 隱姓 (1)第419章 名臣第110章 許州 (2)第421章 決心第116章 閱兵 (2)第247章 爭鬥 (2)第364章 尾隨第47章 戀情 (2)第533章 落馬 (2)第363章 影響第112章 困惑第277章 朝堂 (2)第359章 追擊第192章 抵抗 (2)第414章 相負第11章 犄角 (2)第545章 口實 (2)第456章 知識第63章 貪生 (1)第409章 詔獄第346章 講理第383章 忻州 (1)第491章 中庸第239章 矛盾 (2)第411章 叛離第379章 決裂 (2)第442章 監督第56章 奪印 (2)第377章 攤牌 (2)第228章 交換 (1)第338章 勸降第347章 決口第482章 安慶第189章 清野 (2)第65章 罪行第338章 勸降第315章 衝鋒 (1)第213章 譁變 (2)第522章 見聞 (1)第563章 黨務 (2)第55章 奪印 (1)第317章 失敗 (1)第478章 官營第193章 消耗 (1)第30章 乾孃 (1)第35章 失落 (2)第330章 反應第272章 出擊 (2)第248章 內訌 (1)第365章 遭遇第301章 覆滅 (1)第370章 退意 (2)第371章 破關 (1)第355章 海盜第498章 包抄第566章 論述 (1)第442章 監督第360章 守夜第28章 求親 (1)第447章 北返第168章 歸德 (1)第304章 保守 (2)第475章 逆流第308章 鞠躬盡瘁 (2)第204章 反擊 (1)第508章 動搖 (1)第148章 行軍 (1)第26章 遺物 (1)第58章 誘惑 (2)第468章 諮詢第358章 父子第2章 序章 (2)第65章 罪行第474章 輪迴 (2)第474章 輪迴 (2)第511章 待機 (2)第561章 組閣 (2)第408章 坦誠第417章 認親第497章 甲艦第215章 潛渡 (2)第449章 軍校第466章 寬容第399章 懸念第351章 末世第191章 抵抗 (1)第551章 走私 (2)第498章 包抄第241章 攻心 (2)第78章 落敗 (1)第134章 回憶 (1)